<p class="ql-block"><b>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才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苏州的七里山塘,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b></p> <p class="ql-block"><b> 唐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四日,白居易被任命为 苏州刺史。接到任命诏书临行时,他写下了《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i>乱雪千花落,</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新丝两鬓生。</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老除吴郡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春别洛阳城。</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江上今重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城东更一行。</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别花何用伴,</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劝酒有残莺。</i></b></p><p class="ql-block"><b> 此时的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回到洛阳城才不久,刚安好家又要离开,着实有些不舍,而即将赴任的陌生的苏州,又前路茫茫,内心是忐忑的。但圣诣如山,三月廿九日,白太守出发离开东都,过汴州,渡淮水,经常州,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到了苏州。这一年白居易53岁。</b></p> <p class="ql-block"><b> 当时的苏州,经济繁荣,“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表明苏州的人口稠密,商业和手工业发达,可与当时的京师长安和江淮巨镇扬州相媲美。而苏州的税收也是江南诸州中最多的,是当时两浙地区十三州中平均数量的两倍。</b></p> <p class="ql-block"><b> 来到苏州后,令白居易没想到的是,在经济发达的背后,却是连年的水患,水道不通,陆路不畅,交通不便,水灾的困扰,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产生活。于是,经过一番堪察后,白居易便着手组织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开凿山塘河,使之连接大运河。这一工程有效地引流疏泄,解除了洪涝之忧,改善灌溉和水陆交通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开凿山塘河挖出来的泥土,则在河旁筑堤成路,形成了今日的山塘街。</b></p> <p class="ql-block"><b> 山塘街东连阊门,西接虎丘,全长约七华里,自古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乾隆帝游江南时,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并仿照七里山塘在颐和园修建了苏州街,足见其对七里山塘的偏爱。</b></p> <p class="ql-block"><b> 七里山塘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和经济意义,更在于它所蕴含的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江南水乡风情。漫步在河塘边、古街上,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的熏陶。白墙黛瓦的老宅子、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在这里,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遥远的历史气息。我们可以想象着白居易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情景;也可以想象着古代的商贾们在这里交易买卖、热闹非凡的场景。这些历史的片段和文化的印记,都深深地烙印在七里山塘的每一寸土地上。</b></p> <p class="ql-block"><b> 揽胜怀古。今天,当我面对山塘河上画船箫鼓、烟水斜阳的迷人景色,感受山塘街里游人如织、笑语盈盈的盛世繁华,不禁心生感慨。白居易在苏州只任职500多天,因病请假了100多天,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他殚精竭虑,心系民生,以诗人的身份和刺史的职责,为苏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令苏州人引以为傲的七里山塘。</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公元826年九月,五十五岁的白居易因病卸任苏州刺史。离开苏州时,面对乡民们夹道相送、垂泪挥别,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他特地将白莲花和太湖石带回洛阳家中,作为对苏州的思念。他在苏州任内写下的五十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也表达了他对苏州美景和人文的热爱与留恋。苏州人民为了感激这位唐朝大诗人,恭敬地将白居易像供奉在了苏州沧浪亭的五百名贤祠中,并在山塘街修建了白居易纪念苑,以纪念他对苏州的贡献和人们对他的怀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照片摄于七里山塘景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