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1)——贝尔格莱德掠影

慧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暑假带孙女来到巴尔干半岛,它在欧洲的东南部,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与前些天我们刚刚走过的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及意大利那边的亚平宁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是塞尔维亚,然后黑山、波黑、阿尔巴尼亚。大多数60岁以上的朋友,对阿尔巴尼亚是很熟悉的,其余三国只要说到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便会想起上个世纪90年代各自独立出来的这几个国家;会想到当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电影《桥》甚至哼出那首《啊!朋友再见》的插曲…… 所以在中国若问起对塞尔维亚的初识,答案会明显地分出三个年龄段:讲铁托社会主义的是老年人;讲1999科索沃战争,北约炸毁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是40岁往上的人;讲叱咤风云的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的是年轻人。</p><p class="ql-block"> 7月30日乘坐土耳其航班,借道伊斯坦布尔,转飞贝尔格莱德——原南斯拉夫首都,现为塞尔维亚共和国首都。它是巴尔干半岛的第四大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雅典和布加勒斯特。地处巴尔干半岛中心,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被认为是西方与东方世界的十字路口,记得走到伊斯坦布尔、直布罗陀时也曾听到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漫长的黑夜,从零点10分北京起飞到伊斯坦布尔转机,11个小时全是在黑色的夜空里飞行,然后再候机、转机,共计18个小时。到达贝尔格莱德时正是塞尔维亚的早上8点,接着便开启了一天的旅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贝尔格莱德”斯拉夫语名字,意为“白城”,据说,原来城市中多为白色建筑,但是这座处于东西方十字路口的城市,欧洲大地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帝国和强权政治都曾在这里一决雌雄。自公元前3世纪建城以来经历了100余次战争,数十次被夷为平地。从古罗马帝国开始,几乎居住于此的每一代人都经历过至少一次战争。就这样建设-毁坏,再建设-再毁坏,白色之城早已不复存在,却也因此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多元的文化和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乍一看这里的市容市貌会觉得一般般,没有其它欧洲国家首都令人惊艳的时尚繁华。但细细观察,你会看到融合了历史与现代,东欧与西欧,各个时期各类不同的建筑,新老两城区迥然不同的意象与魅力:古罗马、奥匈帝国风格的古堡;19世纪新巴洛克建筑和新文艺复兴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另外1917年以后,一些著名的建筑师从俄罗斯逃往塞尔维亚留下的俄罗斯风格楼房;还有巴洛克式的国会大厦;拜占庭式的东正教堂,塞尔维亚是拜占庭风格的发源地,这种风格不仅在市区的圣萨瓦教堂得以隆重展示,在后来的乡间修道院中也一一体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萨瓦东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  圣米哈伊尔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登上卡莱梅格丹古堡,看到美丽的萨瓦河从市区穿过,将贝尔格莱德一分为二,一边是古色古香的老城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另一边则是河对岸贝尔格莱德新区,那里又是另一类风格的建筑:72座阶梯式建筑群组成的Blokovi,展现出铁托领导的共产党执政期间,南斯拉夫集体生活时代的社会主义特色。这是二战后为加速家园重建,给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提供住房出现的一批建筑,有的表面裸露着混凝土,有的造型不落常规建筑的窠臼,与哥特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等等大相径庭,而与苏联时期一些建筑极为神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72座阶梯式建筑群组成的Blokovi</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苏联有很多富有科幻、抽象、前卫风格的建筑,诠释着苏式美学的力量、悲怆与意志。贝尔格莱德在共同政治方向中刻意模仿着,比如新区的Blokovi工人住宅区就酷似莫斯科“原子工人之家”的住宅楼,没有什么修饰的巨型楼体像一块巨大的电路板。还有南斯拉夫航天博物馆、贝尔格莱德医院等都能在苏联建筑中找到相似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原子工人之家”的住宅楼</p> <p class="ql-block">  随车拍的贝尔格莱德住宅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贝尔格莱德医院</p><p class="ql-block"> 这些冷冰冰的建筑物被称作粗野主义建筑群,走进它仿佛置身外太空的星球。美国Boredpanda网站曾有报道说贝尔格莱德20世纪中期的建筑颇有《星球大战》中所描述的风格。因此也吸引了诸多著名导演来Blokovi拍摄。吕克贝松的电影《太空一号》(Lockout)就取景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些巨大的、单色的混凝土墙体、简单的几何造型,更像塞尔维亚人高大的身躯、冷峻的面目神情与斯拉夫人与生俱来的战斗精神。看着这些欧洲大地上不同审美取向的建筑,想起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那些拉丁罗曼人,在适宜人居的纬度中,享受着阳光、沙滩、红酒的惬意生活,不仅追求美食,也追求美居,连他们的语音都优美得像歌唱似的,二者的审美方向的确不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塞尔维亚人多为斯拉夫人。罗马帝国时期曾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一起被罗马人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也是现今欧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通常按地理位置主要分为西斯拉夫、东斯拉夫以及南斯拉夫。我们熟悉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人主要居住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人则居住在保加利亚及前南斯拉夫境内,即后来的塞尔维亚、马其顿、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斯拉夫人不论男女身材高大健壮,目测男子大都在1.80米以上,女子很少低于1.70米,大概仅次于荷兰人。他们宾馆的镜子常常让我们中国游客尴尬,女士们有时只照到头顶或半张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很多人认为斯拉夫人只擅长打仗,不擅长发展经济。看看走过的这些斯拉夫国家,在军事实力上大都有过人之处,但是经济发展上的确不尽如人意,东南欧的斯拉夫国家,除了紧邻意大利的斯洛文尼亚,其余人均GDP一个比一个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逛街,应该是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途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贝尔格莱德有两条著名的商业步行街,其中一条建于1870年,以米哈伊洛·奥布雷诺维奇三世命名,他是带领塞尔维亚人与奥斯曼帝国斗争取得独立的一代国君。据说米哈伊洛大街,相当于我们的王府井大街,于是在团队匆匆走过之后我们又单独往返了一趟,小孙女在这条街上品尝了他们极有特色的冰激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街有很多19世纪中期奥布雷诺维奇王朝和卡拉乔尔耶维奇王朝统治时期的建筑,都是当时皇亲贵族、名流巨贾的豪宅,华丽而密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边走边拍连同那些游人和沿街的咖啡馆、书店、画摊、古董店,还有类似hm、zara这样平价品牌店…… 犹如一道建筑与文化交织的靓丽风景线,将过去的优雅与现代的生动融合一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街边一个接一个的书店、画摊、咖啡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忽然发现路牌上有中文标识,想到来塞尔维亚国予以免签的优待,像我国援建的那些高铁、大桥一样都代表了中塞友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人小孩都悠闲自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79年,这条百年大街作为该市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标志之一,列入国家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它的北端是卡莱梅格丹城堡,南端是共和国广场,广场周围有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塞尔维亚国会大厦、贝尔格莱德国家大剧院以及1882年为了纪念米哈伊洛· 奥布雷诺维奇三世而竖立在广场中央的铜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共和国广场中央的米哈伊洛· 奥布雷诺维奇三世塑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一侧的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塞尔维亚国会大厦</p><p class="ql-block"> 新巴洛克式风格的国会大厦汇集了诸多古建筑元素,巨大的绿色穹顶、古希腊式三角门楣、复合式罗马柱,华美且有气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建于1868年的贝尔格莱德国家大剧院也在广场上,它的歌剧、戏剧和芭蕾舞团几乎在每个欧洲国家上演。</p><p class="ql-block"> 1999年,在长达78天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国家大剧院于每天15:00至18:00时暂停空袭的时间段,依然对公众开放演出,且仅收费1第纳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过广场继续前行是圣马可教堂,还有诺贝尔奖得主lvoAndric纪念碑也屹立在这附近。后来看地图才发现无线电的发明者,对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距这儿也不远,我们的大巴还曾在它旁边穿过,遗憾没有跑去参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圣马可教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塞尔维亚100第纳尔纸币上的尼古拉·特斯拉</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位值得塞尔维亚人骄傲,也值得全人类骄傲的科学家。他一生的发明700多项,最惠及大众的莫过于其发明的交流感应电机以及交流电传输系统。从此交流电取代了直流电成为供电的主流。埃隆·马斯克之所以将他的公司定名特斯拉,即是向这位神一样的科学家致敬;贝尔格莱德的机场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塞尔维亚人还把他的照片印在了100第纳尔的纸币上。1960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上,磁感应强度的单位被命名为特斯拉,以纪念在电磁学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美籍塞尔维亚发明家……他对人类的贡献真是数不胜数。2003年,他的个人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百度上对这位一生无数发明,临终一身债务,终生未娶的超人特斯拉有这样一段介绍:1884年,28岁的特斯拉第一次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除了前雇主写给托马斯·爱迪生的一封信,几乎一无所有,信中说:“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一个是你,另一个就是这个年轻人”,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爱迪生的光芒遮蔽了这位年轻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匆匆走过贝尔格莱德,怎能说清楚这大街小巷中一个又一个故事?贝尔格莱德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千百年来浸染衍生着古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社会主义时代的多种文化气质,又遗世独立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