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文学创作与生活常识<br><br>写东西要有起码的生活常识,文学创作更要注意这一点,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没有,或者不懂,那么是无法进行文学创作的,即使写也是漏洞百出,错误百出,是让人笑话的。没有起码的生活常识是无知的表现,对生活的无知是创作的大敌,是不可原谅的错误。所以我们在写东西之前还是要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这是很有必要的。<br><br>我写了一首捉知了的诗,有读者回复说:春日里在田间地头听到知了的声音响彻云霄。这真让我不知道说什么是好,春天有知了吗?听得到知了的叫声吗?知了鸣叫的季节是夏天,这是最起码的生活常识。就像冬天里蛇是不会出动的,你说冬天在院子里看到一条蛇在爬行,那不是幼稚可笑、荒唐至极吗?难道你不知道蛇在冬天是冬眠的,人们是看不到蛇的。春天怎么会有知了?春天怎么会听到知了的叫声呢?<br><br>写东西要有起码的生活常识,要符合生活的逻辑,不能胡写瞎说,写东西不能违背生活逻辑,文学创作更是如此。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没有的人是难以成为作家,因为本身就不适合写作,先要补上生活这一课,这才是最重要的。写作不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是不行的,一个人要有起码的生活常识,这个要求并不高。<br><br>写东西最忌讳的就是总出现逻辑错误,写的东西不搭调,没有起码的生活常识,有悖生活的规律,时间季节分不清,什么季节有什么特点十分模糊,可以说是四季不分,四六不分,脑子一片浆糊,这样的人是搞不了文学写作的,即便写出来的东西也是糊里糊涂的,一一塌糊涂的,更谈不上有什么文学价值了。<br><br>学习、了解和掌握生活常识是长期的工作,一个人不是说什么都懂,也有不懂的东西,但最起码的生活常识应该有,应该清楚。什么是最起码的生活常识?就是白天工作夜里睡觉,就是太阳从东边出来,而不是从西边出来,知道冬天很冷要穿冬衣,夏天很热不能穿棉衣,这些起码的生活道理是应该懂得的,否则就是精神不正常了。我们写东西也是一样,一定要思维正常,逻辑不能混乱,不能违背生活常识。<br><br>我们要向生活学习,向生活取经,向生活要知识,生活是我们的老师,更是作家的老师,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就没有文学创作,无论我们写什么都不能脱离生活,都要有起码的生活常识。知识的储备除了向本书学习,更重要的是向生活学习,写东西要接地气,要接生活的地气,因为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br><br>生活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一辈子也学不完,学习永远也没有止境,必备的山后网常识是不可少的,这是文学创作的前提。搞文学创作一定要打好生活的基础,要注意知识的储备,特别是起码的生活常识要储备丰富,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否则我们写出的东西也会漏洞百出的。<br><br>缺少起码的生活常识就会在生活中常常出错,也会在创作中常常犯逻辑的错误,违背一般的生活常识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容忍的。像北方农村什么时候播种小麦,什么时候播种玉米,什么时候夏收,什么时候秋收,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我们写东西的人应该地这些有所了解,更不要说是农民了。生活中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了。<br> 2024-8-29<br></h1> 作者简介:<br><br> 赵春华,北京人,作家、诗人、诗评家、词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近五十年,歌曲创作三十多年,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随笔、小说、歌词、诗论和儿童文学作品。出版诗集《生活之爱》、散文集《故乡在北京》等,散文集获得北京市散文创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