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拉脱维亚(Latvia)</b></p><p class="ql-block">是波罗的海东岸3小国里居中的一个,北边是爱沙尼亚,南边是立陶宛。它与爱沙尼亚一样,历史上是强国利益瓜分的盘中餐,经历过1918和1991年两次独立。现在它是一个发达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39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订的是今天8:35am的FlixBus巴士去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从酒店checkout,我们打Bolt提前半个小时到了塔林巴士站。大屏幕上显示的去里加的巴士班次很多,8:35am的就有两班,另一班是Lux Express运营。没弄清楚我们那班是几号巴士位,我们直接来到停车场等候。</p> <p class="ql-block">还有10来分钟就是8点35了,一辆绿色的FlixBus到达9号停车位。司机下来,我们上前一问,这就是我们的巴士。司机看过我们的护照后,让我们上车,对号入座。</p> <p class="ql-block">从塔林到里加巴士要走4小时25分,中途停了一站,也算是巴士带我们游览了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吧。可是一路上没什么亮丽的风景,后半程还下起了大雨。心里一直祈祷,希望里加不下雨。果然到达里加巴士站时雨停了。我们的酒店在里加老城,虽然从巴士站步行只要6、7分钟,如果下雨拉着行李就狼狈了。</p><p class="ql-block">入住后稍事休息,我们就出门游览。</p><p class="ql-block">酒店位于里加老城东南。今天我们就从东南往西南游览老城南半部。然后去访问紧挨老城南边的中央市场一带。首先我们访问了酒店附近两座始建于13世纪的古老教堂:圣约翰教堂和圣彼得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教堂(St. John's Church)最近,步行3分钟就到了。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234年多米尼加修道士献给施洗者约翰的那座小教堂。1523年宗教改革后,它成为福音派路德教会的教区教堂至今。现在的建筑是几次扩建后的结果。圣约翰教堂必须有导游才对游客开放,看上去比较冷清。</p><p class="ql-block">圣约翰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p><p class="ql-block">的后侧和圣约翰教堂隔街相望。它也是一座福音派路德教会的教区教堂,供奉圣彼得。教堂建于1209年,虽然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建筑侧面区域的外墙和一些内部柱子仍保留了13世纪的原貌。圣彼得教堂是拉脱维亚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13世纪哥特式建筑纪念碑,波罗的海国家最古老、最有价值的中世纪神圣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后侧。</p> <p class="ql-block">教堂中殿。</p> <p class="ql-block">在圣彼得教堂的北后侧有一座不来梅城镇音乐家青铜雕塑(Bremen Town Musicians Statue)。《不来梅城镇音乐家》是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4只年迈的动物驴、猫、狗和公鸡离开家园去追求自由生活,最后成为不来梅的城镇音乐家的经过。教堂边的这座雕塑是不来梅艺术家Christa Baumgärtel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由德国城市不来梅1990赠送给里加的。这座雕塑是里加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据说摸这些动物的鼻子会带来好运,所以每个动物的鼻子都被摸得光亮如新。</p><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边的不来梅城镇音乐家青铜雕塑。</p> <p class="ql-block">不来梅城镇音乐家雕像为何会送给里加呢?这不得不提两个城市之间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b>里加(Riga)</b></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是由一名来自不来梅的教士阿尔伯特·冯·布克斯托芬(Albert von Buxthoeven)于1201年建立的。阿尔伯特的叔叔哈特维希是当时不来梅和汉堡的大主教,任命了阿尔伯特为利沃尼亚(Livonia)主教,条件是他能征服并守住这个地区,说服异教徒居民成为基督徒。利沃尼亚是波罗的海东岸的一个历史地区,以居住在现今拉脱维亚海岸的利沃尼亚人命名。1200年,作为主教的阿尔伯特在利沃尼亚领导了一场十字军东征,为建立教会国家奠定了基础。随后他于1201年与来自波罗的海哥特兰岛的商人一起建立了里加。</p><p class="ql-block">里加于1282年加入汉萨同盟,成为中世纪东欧汉萨同盟的主要中心之一。汉萨同盟没落后,里加先是受到波兰立陶宛联邦染指,接着被瑞典和俄罗斯先后统治。1918-1991年期间,里加经历了独立、被占领、再独立的历程。1985年仍是苏联统治的里加和德国不来梅结成友好城市。1990年不来梅赠送雕塑,1991年拉脱维亚第二次独立。</p><p class="ql-block">今天的里加不但是拉脱维亚的首都,也是波罗的海3国中最大、最繁忙的城市。里加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往前,来到圣彼得教堂正面。在这可仰望它高达123米的尖塔。123米这个高度听起来很熟悉?是的,这正是塔林奥列夫教堂尖塔的高度。同样圣彼得教堂也是里加老城最高最显著的地标。</p><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正立面。</p> <p class="ql-block">从圣彼得教堂正面到市政厅广场步行只要2分钟。</p><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Town Hall Square)</p><p class="ql-block">是里加老城区的重要广场之一。早在13世纪,它就是这座城市的行政和经济中心。历史如此悠久的广场看上去却特别新和美丽,感受不到岁月沧桑的痕迹。原因很简单,广场原有建筑在1941年6月28日德军的轰炸中全毁,不复存在。现在看到的是按原样完全重建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里加市政厅(Riga City Hall)</p><p class="ql-block">是里加市政府的主要行政大楼。目前的建筑是2003年根据原始蓝图重建。斜屋顶、装饰着里加市徽的山墙、高耸的钟楼、和带有托斯卡纳柱子的门廊,重新展现出这座风格独特的历史建筑19世纪时的容貌。</p> <p class="ql-block">黑头屋(House of the Black Heads)</p><p class="ql-block">是一座建于1344年的哥特式建筑。它属于黑头兄弟会,一个里加未婚商人、船主和外国人组建的行会。黑头兄弟会的名称来源于一位黑人基督教圣人--莫里斯。莫里斯是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驻埃及的底比斯军团的非洲裔基督徒和指挥官。当时基督教并不合法,罗马皇帝命令他率军团去瑞士作战并杀害当地基督徒,他因拒绝而被处决。罗马帝国皈依基督教之后,莫里斯被封圣,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室的主保圣人。在汉莎同盟时期这位黑人圣人被日耳曼商人和军人行会奉为主保圣人,行会因此被称为黑头兄弟会。</p><p class="ql-block">黑头屋在1941年被炸成废墟。现在的建筑是被炸前的精确复制品,1999年完成。黑头屋是市政厅广场上最美丽吸睛的建筑。它前方的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象征着正义和自由的罗兰雕像(Roland Statue)。</p><p class="ql-block">黑头屋和罗兰雕像。</p> <p class="ql-block">黑头屋在16、17和19世纪扩建,尤其是17世纪它被赋予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文艺复兴式外观和天文钟。外墙上装饰有汉萨同盟城市的徽章,还有精美的神话人物雕像。最令人瞩目的是大门两侧的柱子。在右边的柱子上可以看到黑头兄弟会的保护神--圣人莫里斯的浮雕,其上是兄弟会的徽章。左边柱子的浮雕是圣母玛利亚和里加城徽。</p><p class="ql-block">黑头屋华丽的正立面特写。</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西侧是拉脱维亚占领博物馆。博物馆边的广场上有一个石砌的八角形,这是1510年世界第一棵装饰圣诞树竖立的地方。应该说这是世界上首次有书面记录的装饰圣诞树。八条边上也分别用八种语言标明这里是第一棵公共圣诞树的所在地。每年圣诞节期间,这里会竖立一棵装饰圣诞树。</p><p class="ql-block">平时这里摆放着这座金属圣诞树雕。</p> <p class="ql-block">占领博物馆西侧还有一个广场--拉脱维亚步枪兵广场(Latvian Riflemen's Square)。</p> <p class="ql-block">步枪兵广场北侧是波罗的海国家最古老的技术大学,里加技术大学(Riga Technical University)。它的前身是“里加理工学院”--俄罗斯帝国的第一所理工学院,始建于1862年。</p> <p class="ql-block">这时忽然下起了雨,接下来照的相很昏暗。我们去了南边的中央市场。</p> <p class="ql-block">里加中央市场(Riga Central Market)位于里加老城南边,毗邻里加巴士站和中央火车站。<span style="font-size:18px;">市场是用五座齐柏林飞艇机库改建而成,</span>融合了新古典主义和装饰艺术风格。它不仅是拉脱维亚20世纪著名的建筑,也是欧洲最大的市场和集市。1998年,市场区域与里加老城一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在皮尔塞塔斯运河(pilsetas kanals)北岸拍的中央市场半圆顶展馆倒映河中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里加中央市场是一个游客必去的地方,是了解里加真实生活的好去处。我们穿梭在人流之中,市场内外走了一遍。</p><p class="ql-block">室外的摊位主要是售卖鲜花和新鲜果蔬。</p> <p class="ql-block">室内摊位则售卖需要低温保鲜柜的肉类,当然也有新鲜果蔬等。事实上展馆里肉类、海产品、蔬菜水果、奶酪糕点、礼品、服装、旅游用品、锅碗瓢盆、五金百货等一应俱全,是采购日常生活所需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中央市场东南步行约10分钟处矗立着一座斯大林主义风格(有时被称为社会主义古典主义)的宏大建筑,给人印象深刻。这是拉脱维亚科学院(Latvian Academy of Sciences)大楼。它建于1951-1961苏联统治时期,高108米,是拉脱维亚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之一。大楼17层有观景平台。我们原计划是要上去的,除了观景也看看这座前苏联建筑内部。但由于天气不好,又已到饭点,最后还是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大楼附近的里加圣母领报东正教教堂(The Orthodox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 of Our Lady of Riga)建于1814-1818年间。它是里加最大的木制东正教教堂,一座很有特色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今天晚餐Cindy找的是Lido Alus sēta。Lido是品尝正宗的拉脱维亚美食的自助餐店,深受游客喜爱。它在里加有許多分店,只有这家Alus sēta是在里加老城,而且就在市政厅广场边。</p> <p class="ql-block">店里游客很多,美食品种也很多。顾客选择自己所爱,价格是按重量而定。初来乍到,我们观察了一阵子才弄清楚。婉仪和我点了排骨和炸鸡。云生、Cindy点了三文鱼和炸鸡,还有啤酒(忘了拍照)。蔬菜是自己配的,配排骨的酸甜菜卖相一般,但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是雨过天晴的好天气。饭后百步走,再次信步去了市政厅广场。</p> <p class="ql-block">经过Lido餐馆和市政厅广场之间的这个街口,第一次见到了里加大教堂的塔楼。</p> <p class="ql-block">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再次进入广场被眼前美景惊艳了。沐浴在夕阳洒下的温暖柔和的光线里,黑头屋散发出美丽迷人的色彩和光辉,太美了。</p><p class="ql-block">市政厅前拍广场。</p> <p class="ql-block">在拉脱维亚占领博物馆前拍广场。感谢老天爷,让我们拍到如此美景。</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占领博物馆(Museum of the Occupation of Latvia)</p><p class="ql-block">东侧是市政厅广场,西侧是步枪兵广场。博物馆主楼由苏联建于1971 年,庆祝列宁诞辰100周年。1991年拉脱维亚独立前,它一直是拉脱维亚红色步枪兵博物馆。1993年新博物馆取而代之,展示1940-1991年间拉脱维亚先后被苏联、纳粹德国、苏联占领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占领博物馆和它西边的拉脱维亚步枪兵广场(Latvian Riflemen's Square)。</p> <p class="ql-block">在步枪兵广场中央往东看,拉脱维亚占领博物馆、黑头屋红屋顶和圣彼得教堂尖塔在蓝天下同框,景色相当优美。</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是拉脱维亚步枪兵纪念碑(Latvian Riflemen Monument)。这是一座用红色花岗岩建造的精美纪念碑,纪念以勇敢著称的拉脱维亚步枪兵。步枪兵是一群俄罗斯军队征召的拉脱维亚军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卫拉脱维亚抵抗德国人的侵略。他们中许多人后来进入了俄罗斯红军的核心,据说列宁曾选择拉脱维亚步枪兵作为他的私人卫队。拉脱维亚独立后他们返回了拉脱维亚。纪念碑是苏联时期建造的,看上去气势磅礴。第一眼看到这座雕塑还以为是俄国10月革命纪念碑呢。</p> <p class="ql-block">在步枪兵广场南侧是苏联占领受害者纪念碑(Memorial to the Victims of the Soviet Occupation)。纪念碑于2021年苏联第一次大规模驱逐拉脱维亚公民出境80周年之际揭幕。纪念碑面向广场的一侧用于官方聚会,官方访问时在那里放置鲜花。纪念碑的另一侧是一面哭墙,中间是当年被驱逐到西伯利亚的玛丽亚·斯塔克利(Mērija Stakle)的手帕的大型复制品。它由金属板制成,金属板上焊接有文字的碎片,描绘了原始手帕上的囚犯的签名。原始手帕在旁边的拉脱维亚占领博物馆展出。</p><p class="ql-block">苏联占领受害者纪念碑两个立面。</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西南处的道加瓦河畔,我们看到了另一座苏联时代的地标--1905战士纪念碑(Monument 1905 The Fighters)。它建于1960年,纪念在1905年1月13日反抗沙皇统治示威中受到俄罗斯军警镇压而死去和受伤的人们。青铜纪念碑位于这场血腥冲突的发生地,描绘了一名男子从他牺牲的战友手中接过一面旗帜的场景,是一座1905年革命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Day 12</p><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游览了里加老城最美丽的广场--市政厅广场,今天我们第一站是访问里加老城最大的广场--大教堂广场。它因广场上的里加大教堂而得名。里加大教堂又称圆顶教堂,广场亦被称为圆顶广场。</p><p class="ql-block">我们就从这开始游览老城的北半部。</p> <p class="ql-block">里加大教堂(Riga Cathedral)</p><p class="ql-block">于1211年奠基,由里加创建人主教阿尔伯特主持修建。它被认为是里加和波罗的海最大的中世纪教堂。大教堂采用罗马式风格,在漫长的岁月中又融入了早期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新艺术风格,但原始布局仍然保留。大教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纪念碑建筑,拉脱维亚首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里加大教堂现在是里加福音路德教会的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正立面。</p> <p class="ql-block">圆顶广场的开发始于19世纪晚期。那时新艺术运动正在里加兴起,前后有超过800栋房屋以新艺术(Art Nouveau)风格建造。在圆顶广场周围亦不难看到新艺术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广场边的拉脱维亚广播电台(Latvijas Radio)大楼是里加唯一一座拥有漂亮阳台的新古典主义新艺术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座也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场边的</span>新艺术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里加证券交易所艺术博物馆(Mākslas muzejs RĪGAS BIRŽA)</p> <p class="ql-block">宇宙幻觉博物馆(Cosmos Illusion Museum)</p> <p class="ql-block">里加大教堂庭院南侧是里加历史和航海博物馆(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Riga and Navigation)。它是大教堂建筑群的一部分。博物馆的起源可追溯到1773年里加医生Nikolaus von Himsel的私人收藏。它是拉脱维亚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也是里加历史最大的实物证据收藏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里加城堡。途中有两座风格优雅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救主圣公会教堂(St. Saviour's Anglican Church)--英国国教教堂,新哥特式,1859年落成。</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立面。</p> <p class="ql-block">悲伤圣母教堂(Our Lady of Sorrows Church)--罗马天主教堂,建于1785年。</p> <p class="ql-block">悲伤圣母教堂北侧隔半个街区就是里加城堡。</p> <p class="ql-block">里加城堡(Riga Castle)</p><p class="ql-block">是一座中世纪城堡,始建于1330年,此后一直在不断地扩建和重建。这座城堡是拉脱维亚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具有国家意义的建筑纪念碑。它现在是拉脱维亚的总统官邸。</p><p class="ql-block">在塔林我们未能进入托姆比亚城堡是因为日子不对,赶上周末议会关门。在里加城堡我们同样吃了闭门羹,却是因为城堡不对公众开放。即使有导游也只是观光城堡外部。城堡外观非常迷人,我们前前后后看了一遍。</p><p class="ql-block">城堡东南角的圆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城堡朝东的正立面,前面是绿草如茵的城堡广场((Pils laukums),环境非常优美。</p> <p class="ql-block">在城堡前正赶上总统府卫兵换岗。</p> <p class="ql-block">城堡位于道加瓦河畔,背河而立。这是城堡的后立面,它西北角是一座圆塔,西南角是方塔。</p> <p class="ql-block">在城堡西南处的河边可同时看到城堡的两座圆塔和一座方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城堡南侧的悲伤圣母教堂。从后面看它尖塔林立,比里加城堡更像城堡。这里还可以看到圣玛利亚抹大拉教堂的黑色尖塔和圣詹姆斯天主教堂的绿色尖塔。</p> <p class="ql-block">我们拍里加城堡和悲伤圣母教堂的道加瓦河畔有一座大克里斯托弗雕像(Big Christopher Statue)。传说大克里斯托弗是里加的传奇创始人。他是道加瓦河上的一名摆渡人。一天晚上河对岸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他马上过河去将婴儿带回来。谁知越靠近岸边,婴儿就越重。当他到达陆地放下婴儿时已极度疲惫,立刻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他惊讶地发现婴儿不见了,地上是一大堆钱。这笔钱被用来建造了里加城。1683 年,人们为这座城市的恩人克里斯托弗竖立了一尊肩抗婴儿的木像。原雕像陈列在拉脱维亚历史与航海博物馆,道加瓦河畔的这座是复制品。</p><p class="ql-block">道加瓦河畔的大克里斯托弗雕像。</p> <p class="ql-block">大克里斯托弗雕像附近也是观赏道加瓦河及对岸风景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往右看是一座优美的钢索斜拉桥。它是建于1981年的万苏桥(Vanšu tilts),原名高尔基桥。对岸桥头是里加的瑞典银行(Swedbank)总部大楼。它建于2004年,高达120.5米,是拉脱维亚最高的摩天大楼。</p> <p class="ql-block">往左看是位于石桥(Akmens Tilts)对岸桥头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Latvia)。它于2019年建成,是里加城市景观最新的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老城西北的景点已大致走遍,我们离开河边往东,访问老城北部其它景点。</p> <p class="ql-block">圣玛利亚抹大拉教堂(Saint Mary Magdalene Church)</p><p class="ql-block">根据四部正典福音书,抹大拉的玛利亚作为耶稣的追随者与耶稣同行,见证了耶稣的受难和复活。这座教堂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罗马天主教堂,建于1746年。</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圣詹姆斯大教堂(St. James's Cathedral)</p><p class="ql-block">首次在书面记录出现是1226年,是一座非常古老的中世纪罗马天主教大教堂。大教堂供奉圣詹姆斯。詹姆斯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也是第一个殉道的门徒。詹姆斯(James)是希腊名字雅各(Jocob)的英文翻译,所以教堂有时被误称为圣雅各教堂。圣雅各是旧约中的以色列之父。</p><p class="ql-block">大教堂后侧面。</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正立面和内部。</p> <p class="ql-block">三兄弟屋(Three Brothers)</p><p class="ql-block">是Maza Pils街上3栋紧挨在一起的古旧房子,分别是17、19及21號。既然是三兄弟,就有先后。右边17号是老大,中间19号是老二,左边21号是老小。它们分别代表了15世纪晚期、17世纪中期、和17世纪末期当地住宅建筑的特点。</p><p class="ql-block">三兄弟屋从右至左17、19和21号。我们到达时还有一个旅游团在参观。</p> <p class="ql-block">三兄弟建筑群现在是国家遗产保护检查站和拉脱维亚建筑博物馆的所在地。建筑群有一个内部庭院,庭院中有一些已消失的建筑之门,墙上嵌有里加最古老的市徽。</p> <p class="ql-block">17号古宅前的街头音乐家。</p> <p class="ql-block">探秘里加老城,一定要去三兄弟屋附近的特罗克什努街(Trokšņu iela)走走。它是里加老城的一条13世纪的老街,位于城市防御墙的内侧。到16世纪防御墙开始失去防御的意义时,街道开始形成。整条街宽度为2.5-2.8米,是里加老城最窄的街道之一。</p><p class="ql-block">鹅卵石路面,街心雕塑柱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古老气息。</p> <p class="ql-block">沿着Trokšņu街往东就会见到瑞典门(Zviedru vārti)。它是里加防御城墙8座城门中唯一的幸存者。瑞典门建于1698年瑞典统治时期,是一座17世纪的国家级建筑纪念碑。</p><p class="ql-block">瑞典门朝向内城的立面,上方的狮子浮雕象征着瑞典国王,城门外的黄色建筑是老瑞典军营。</p> <p class="ql-block">瑞典门东边是一段城墙和拉默塔(Rāmera tornis)。拉默塔始建于13世纪,1913年拆除Trokšnu街的建筑物时发现了它的遗迹。根据1970年代考古学家在遗迹的发掘结果,城墙和拉默塔于1985-1987年重建。</p><p class="ql-block">重建的里加城墙、拉默塔。注意城墙圆拱下还有一座恐怖的幽灵雕塑(Geisterdenkmal)。</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东就是火药塔。</p><p class="ql-block">火药塔(Powder Tower)</p><p class="ql-block">14世纪时被称为沙塔,是里加城防御体系的一部分。1621年瑞典与波兰开战期间整座塔被摧毁,只剩下地下室。现在的火药塔建于1650 年,因曾用于储存火药而得名。1916年,火药塔作为拉脱维亚步枪团博物馆(Latviešu strēlnieku pulku muzejs)开放,1919年更名为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战争博物馆(Latvian War Museum)</p><p class="ql-block">是拉脱维亚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藏品主要是20世纪的军事和政治文物。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一战时期的文物,内容丰富有趣。</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正门,右侧是瑞典老军营建筑,现在是许多餐馆、咖啡馆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早期各种军人的制服非常难得,这些都是实物而非戏服。</p><p class="ql-block">1.17-18世纪拉脱维亚士兵;2.里加家园卫队士兵;3.一战德军士兵制服;4.一战德军军官制服;5,6.其它一战军队制服。</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战期间拉脱维亚步枪兵的文物很有意思。尤其是手风琴等乐器,让我们浮现起以前苏联电影中士兵们拉风琴跳舞的场面...</p><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步枪兵的1.军帽、制服、步枪、手榴弹、肩章、臂章;2.胸章;3.机关枪、刺刀;4.小提琴;5.手风琴。</p> <p class="ql-block">一战中各国使用的头盔,及轻、重武器。看上去不比日本军队二战中侵略中国时的武器要差。</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参观一圈也挺累的,外面这棵树下是个休憩的好地方,有可以晃荡的秋千座位。</p> <p class="ql-block">战争博物馆边上有一个地方一定不要错过,走1分钟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城市徽章壁画(Coats of Arms of Latvian Municipalities Mural)</p><p class="ql-block">是拉脱维亚各市政府献给拉脱维亚建国100周年的特别礼物,于2018年6月26日揭幕。壁画绘在1991街垒广场(1991. gada barikazu laukums)一座建筑的侧立面上,顶上是拉脱维亚国徽,国徽下是里加市徽和拉脱维亚所有城市和市政当局的徽章。这是里加一个非常吸睛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里已是老城的东部边缘。横过1991街垒广场东侧的林荫大道就是巴斯特卡尔纳公园。</p> <p class="ql-block">巴斯特卡尔纳公园(Bastejkalna Park)</p><p class="ql-block">是里加市中心一个美丽的公园。皮尔塞塔斯运河从中蜿蜒穿过,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绿意盎然的草地。公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花卉,点缀着当地传统的雕塑,还有小桥、流水、池塘、喷泉,真是处处美景。它是喧嚣中的一片宁静,被誉为里加最美丽的公园,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运河、游船、喷泉、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是公园里靠近自由纪念碑的一座小桥,叫爱情桥(Love Bridge)。这里婚礼传统之一,新婚夫妻到此用刻有他们名字的挂锁锁在一起。这样的小桥不止一座,但这是最漂亮、挂锁最多的小桥。</p> <p class="ql-block">从南边去公园边上的自由纪念碑,先遇到这座里加字牌。本想照字牌和纪念碑同框的美女照,树太大未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自由纪念碑(Freedom Monument)</p><p class="ql-block">是一座完全由居民捐款资助,建成于1935年的纪念碑,纪念在拉脱维亚独立斗争中牺牲的人们。纪念碑高42.7米,由56座雕塑组成。雕塑分为4层13组,描绘了拉脱维亚的历史和文化。纪念碑底部刻有“为了祖国和自由”的座右铭。纪念碑顶部的女子头顶高举三颗金星,象征着拉脱维亚的三个宪法区:维泽梅、拉特加莱和库尔兰。</p><p class="ql-block">自由纪念碑象征着独立,却在苏联时期保留了下来。那时苏联当局重新诠释了它的象征意义:三颗星代表苏联的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由“俄罗斯母亲”高高举起。</p><p class="ql-block">自由纪念碑象征着拉脱维亚的国家地位、民族团结、独立和自由。如今纪念碑是国宾访问致敬的场所,也是当地人节庆和聚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自由纪念碑,碑前有两名士兵守卫。</p> <p class="ql-block">自由纪念碑广场是自由大道的起点。自由大道是一条十分壮观的林荫大道,它被一条宽阔的绿树林带分隔成两条单向3车道的大道,长约600米。我们沿大道左侧前行,没一会就看到了一座华丽的东正教堂。</p> <p class="ql-block">基督诞生东正教大教堂(Nativity of Christ Orthodox Cathedral)</p><p class="ql-block">建于1876-1883年俄罗斯帝国统治期间,是当时里加最昂贵的建筑。它是一座新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内部装饰独特华丽,艺术价值极高。大教堂以其杰出的古代珍贵圣像收藏而闻名,三幅圣像壁由圣彼得堡艺术学院最优秀的教师和著名的俄罗斯画家瓦西里·韦列夏金绘制,神职人员的服装由圣彼得堡最好的女裁缝制作,还有带有东正教装饰的拜占庭式壁画。</p><p class="ql-block">大教堂前侧面。</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内部免费参观,但禁止拍照。</p><p class="ql-block">大教堂正立面。</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座落在河滨公园(Esplanāde Park)内。河滨公园是一个占地8.75公顷的绿地公园,公园内还散布着其它景点。其中一个有趣的景点就是这棵彩色鸟舍树(Colourful Tree with birdhouses),树上的鸟舍达200个之多。</p> <p class="ql-block">虽然老城外的自由广场都游览了,老城内有一个重要的广场我们还没去。那就是里维广场,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里维广场(Livu Square)</p><p class="ql-block">是由于二战摧毁了这里几座建筑,战后的1950年清理建成的广场。那时叫爱乐广场,到2000年更名为里维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南集中了许多餐馆和咖啡馆,是人们喜爱的餐饮消闲之地。夏天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冬天广场就变成了城市溜冰场。</p><p class="ql-block">广场西南的餐饮区。</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北角是有名的大、小公会和猫屋。公会是里加的商人组织,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接纳商人和工匠的圣灵行会。后来圣灵行会一分为二,大行会汇集了德国商人,小行会汇集了德国工匠。行会本身早已不复存在,但留下了两座著名的建筑:大、小公会。</p> <p class="ql-block">两座建筑紧挨在一起。大公会(Great Guild)现在的建筑建于1854-1859年间,采用改良的英国哥特式风格。它目前是拉脱维亚国家交响乐团的驻地。小公会(Small Gilde) 建于1864-1866年间,采用新哥特式风格。它经常被用作展览馆,也用于举办会议、活动。</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右边是大公会,左边是小公会(只现出一小部分)。</p> <p class="ql-block">猫屋(Cat House)</p><p class="ql-block">是位于大公会斜对面的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晚期理性新艺术风格</span>的建筑。它有两座塔楼,每座塔楼上都有一只黑猫,被称为黑猫屋或猫屋。它是里加的一张非官方名片。</p> <p class="ql-block">公会和猫屋之间还有一段有意思的趣闻。猫屋的主人是一位拉脱维亚富商,因不是德国人被拒加入大公会。作为报复,这位商人委托制作了两只愤怒的拱背黑猫雕塑,分别放置在大楼的两座塔楼顶,猫的尾巴朝着大公会长老工作室的窗户。这招致了公会的抗议,将富商告上法庭。法院介入后,黑猫放到了“正确的角度”,传说富商也进了大公会。</p> <p class="ql-block">在猫屋前看里维广场。</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云生和Cindy打算过河去访问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我和婉仪有点累先回酒店休息。下面是他们拍的一组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石桥中间向南拍的道加瓦河风景。近处是石桥南边的跨河铁路桥(Dzelzceļa tilts),和铁路桥左边的中央市场和拉脱维亚科学院。河右边较远处的尖塔是位于扎库萨拉(Zakusala)岛上的里加广播电视塔(Riga Radio and TV Tower)。它建于1979-1989年间,由苏联中央政府出资建造。它高达368.5米,是前苏联境内第三高塔。也是欧盟最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到达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在台阶上看这座宏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北侧。</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内部。</p> <p class="ql-block">云生和Cindy 在图书馆内以里加老城为背景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图书馆看老城天际线,圣彼得教堂的高塔是最显著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婉仪和我回酒店休息了一会,也到酒店附近转了几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丹恩斯特恩之家(House of Dannenstern)</p><p class="ql-block">建于1696年,并以它的主人富商恩斯特·梅苏·冯·丹恩斯特恩(Ernst Metsue von Dannenstern)的名字命名。它由德国建筑师兼里加首席建筑师鲁珀特·宾登舒设计。临街立面采用石灰石,拥有巨大的科林斯式壁柱和两个精致的入口门廊。它被认为是里加巴洛克建筑最精美的典范之一。房子显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状况堪忧。</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丹恩斯特恩之家街对面的一座1906年的新艺术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皮凯里(</span>Spikeri)</p><p class="ql-block">是中央市场南边、道加瓦河右岸一片充满历史气息的区域。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里加市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自14世纪以来Spikeri就建有供货船装卸的码头和数座仓库。19世纪下半叶,Spikeri建成了整齐划一的仓库区,简洁而醒目的红砖建筑已有15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今天这个古老的工业区已成为艺术和办公场所。尤其是斯皮凯里音乐厅(Spikeri Concert Hall),它是里加交响乐团和拉脱维亚广播合唱团使用的建筑,成为Spikeri的骄傲。</p><p class="ql-block">斯皮凯里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Spikeri还提供音乐、体育、露天电影、跳蚤市场等各种露天活动。它也是白夜节、里加城市节、博物馆之夜等大型活动的热门场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让Spikeri</span>充满活力。</p> <p class="ql-block">Spikeri也有一段黑暗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是里加犹太人聚居区。从1941年到1944年,约有70,000名拉脱维亚犹太人被杀害,还有约25,000名带到里加被杀害的其他欧洲国家的犹太人。今天这里设置了里加犹太人区和拉脱维亚大屠杀博物馆(Riga Ghetto and Latvian Holocaust Museum),展示纳粹德国在占领拉脱维亚期间对犹太人犯下的反人类罪行。</p><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大屠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ikeri的耶稣福音路德教会(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of Jesus)建于1822年,是拉脱维亚最大的木制古典建筑。</p> <p class="ql-block">昨天见到的是雨中的中央市场,今天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的中央市场。</p> <p class="ql-block">下午6点半我们从酒店出发,随Cindy去觅今晚的美食。一路上经过不少漂亮的景点。最漂亮的当属国家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国家歌剧院(Latvian National Opera)</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63年,是国家级歌剧和芭蕾舞剧上演的地方。歌剧院是一座宏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位于皮尔塞塔斯运河旁。它是里加重要的文化和建筑地标。</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正前方是一片精心修剪和维护的花圃绿草地,草地的尽头是仙女喷泉(Fountain Nymph)。歌剧院与花园喷泉融为一体,使这座新古典主义的歌舞殿堂更为华丽壮观。</p> <p class="ql-block">在国家歌剧院左侧的运河岸边立着马里斯·利耶帕纪念碑(Māris Liepa Monument)。利帕是拉脱维亚著名的芭蕾舞演员,能够胜任各种角色,是演技最为全面的舞者之一。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利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舞者之一。</p><p class="ql-block">纪念碑是一座不锈钢舞者的雕像,位于国家歌剧院左侧的运河岸边。舞者在喷泉衬托下优雅起舞,银光闪闪的雕像与喷泉彩虹交相辉映,迷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到了自由大道的右侧。这一侧也有两座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是里加地区法院(Rīgas apgabaltiesa),在建筑前面(照片右边)有一座叫“不要害怕”的十字架雕塑。它是拉脱维亚自由战士古纳尔斯·阿斯特拉(Gunars Astra)的纪念碑。1983年10月15日苏联占领的拉脱维亚最高法院在这座建筑中判处阿斯特拉反苏活动罪,1988年他死于圣彼得堡。拉脱维亚独立后的1993年,人们在地方法院前安放了这座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共和国国家总理府(Latvijas Republikas Valsts kanceleja)</p> <p class="ql-block">到餐馆之前我们又见到一座新艺术风格的建筑,ESPA大楼。</p> <p class="ql-block">今晚Cindy找的是一家叫“老香港(Old Hong Kong)”的中餐馆。这是一家传统的中国餐馆,里面装潢古香古色。大厅内迎接客人的是一棵大盆景树。</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晚点的是梅菜扣肉、油淋脆皮鸡、海鲜炒面和蒜蓉刀豆,都相当不错。</p> <p class="ql-block">回酒店的路上我们再次经过滨河公园和巴斯特卡尔纳公园。</p> <p class="ql-block">滨河公园内的拉脱维亚艺术学院(Art Academy of Latvia)大楼是一座新哥特式风格红砖建筑,显得格外地与众不同,让人不由自主地驻足。</p> <p class="ql-block">巴斯特卡尔纳公园内拉脱维亚最杰出的作家和诗人鲁道夫·布劳马尼斯的纪念碑(Rudolf Blaumanis Monument)坐落在鲜花丛中,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再次领略了巴斯特卡尔纳公园令人惊叹的美。</p> <p class="ql-block">里加老城和塔林老城有不少共同之处:都是建于1200年代初,范围不大景点集中,连最高的尖塔都是高123米。但两城的特色则大不相同。塔林是一座中世纪建筑的露天展览馆,中世纪城墙、塔楼、教堂、街道比比皆是。里加则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博览会。里加老城的众多教堂、里加城堡、黑头屋、市政厅、三兄弟屋、瑞典门、火药塔、大、小公会、猫屋、丹恩斯特恩之家涵盖了13-19世纪每个时期。我们没有去阿尔伯特街看里加最集中最有名的新艺术建筑群,这是一大遗憾。里加的独特之处在于新艺术风格建筑随处可见,我们在古老的圆顶教堂附近就看到了几座,多少弥补了一些未能朝圣的遗憾。里加老城与塔林老城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仍留有鲜明的苏联时期的印记。拉脱维亚步枪兵纪念碑和1905战士纪念碑的雕塑风格为苏联时期所独有,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前苏联的土地。所以老城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里加近代史,这种体验是塔林老城没有的。</p><p class="ql-block">今天的里加已感觉不到占领时期的哀伤,我们所到之处都充满了宁静和祥和。愿你永享和平,再见拉脱维亚,再见里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