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飒飒秋雨,挡去一夏暑热。 2024年8月27日,张店区初中语文备课会在淄博柳泉中学举行。会议内容分为“教有学理的作文:读书悟理论坛”“从中考语文试题看教学评一致性:以山东、江苏、浙江、北京中考题为例谈教学评一致性”“主题宣讲:作文的危机与突围”三个部分。张店区所有初中语文教师参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教有学理的作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书悟理论坛</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齐盛学校崔文月老师阅读《写作教学研究》,发言题目:《浸染“+写作”,趋向“写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崔老师从“+写作”和“写作+”两个板块进行阐释,比较两者优势,指出前者在日积月累中可能会发挥其效用,但后者才更应该成为我们追寻和探索的科学写作之道。然后进一步从“写作+阅读”和“写作+真实”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分享“以读促写”常见的教学误区和“真实写作”的教学策略,为我们在读写结合训练和推动真实写作方面提供了思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张店二中的张萌惠老师阅读《从此爱上作文课》,发言题目:《融共生共长之道 寻写作教学之本——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认识及实践操作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前作文教学普遍重视写前的立意指导和写后的讲评,对于写作过程的指导较为轻视。共生写作教学强调学生在写作中学写作,教师用写作教写作,即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写作过程中,通过共生原点触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的写作历程,提升学生写作素养。张老师通过教学课例详细阐述了何为共生写作,分享了共生写作教学的几点策略:自由作文和指令作文互补;选好共生原点,激发兴趣;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用写作教写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张店八中胡涵老师阅读《写作教学密码》,发言题目:《微型化写作教学——以简驭繁,讲求实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胡老师从书中15节写作课例中提取出了课例的共通点:它们共同指向了一种写作教学的新范式——微型化写作教学。继而从微型化写作的概念及特征,意义与价值以及如何有效开展三方面结合具体课例展开论述。启发教师基于学生真实的写作学习需求开展教学,以简驭繁,讲求实效,找准学生写作中的一二处关键困难,精心对之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扫除文章梗阻,血脉通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科技苑中学吴晨雨老师阅读《中美写作教学对话十五讲》 ,发言题目:《在对比中反思写作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通过分析中美之间各自复杂的写作教学现状和看似迥异又实多相通之处的改革境遇,进行中美写作教学的对比研究,吴老师认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写作教学改革中的过程指导策略,提高教师参与度;营造相互支持的写作教学环境,重视互动交流;形成多样化的写作教学模式,多写多练。借鉴美国教学经验的同时,对教师过程指导不够和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化的现状危机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提出了教师多观察学生,全过程引领指导学生;坚持做体验生活,写真事表真情的体验派的实践策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张店区实验中学孙平阳老师阅读《写作教学教什么》,发言题目:《让写作的教与学真正发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孙老师结合《写作教学教什么》中六位学者对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新观点、新课例,系统全面地说明了当前写作教学的困境,理论实践并重,给人以启迪,并借此提出几点关于写作教学的思考,从创设真实语境,唤醒生活经验;强化学情意识,细化写作指导;设计微型写作,讲究一课一得;精细评价量表,促进写作升格;搭建学习支架,注重过程指导;设计写作的教学单元七个方面具体阐释了我们教师在当下写作教学中力图解决的问题,最后借用徐杰老师的话“为什么写作教学没有统一的书目和写作计划?”提出对写作教学的困惑,点明要基于学情做出更好的写作教学和指导策略,终把写作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实现张店区写作教学从一到二、再到多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重庆路中学李萌老师分享《作文六要》,发言题目《向外探寻,向内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于写作而言,我们向外探寻的是文章的形式,向内思考的是文章的内容,王鼎钧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六要”是指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和表现,这是学习写作的人都应学习和掌握的六门基本功夫。李老师认为这六门基本功夫可以推动我们的写作“向外探寻,向内思考”——我们根据文章的表现意图,通过观察、想象、体验去搜集写作材料,从材料中选择题材,运用恰当的结构将题材组合,最终自然而然地将文章的意图表现出来,这就是运用“作文六要”进行写作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张店九中黄彩艳老师阅读《于漪老师教作文》,分享题目《教苑舌耕鸣木铎 慈心漪涣驻春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本书由五十篇习作讲评组成,重点围绕作文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构思以及作文的评改进行阐述。黄老师和大家分享写作教学中这四个方面值得学习的方法和观念。于漪老师作文教学与现如今的作文教学相比最大的特点是“真”,真实的观察、真实的写作、真正的评改。所以将现如今的作文教学与于漪老师的作文教学进行对比归纳出以下三点;首先,课堂中的固定模式与真正的观察;其次,注重技巧训练与真实写作;最后,随意性评改训练与系统性评改训练。我们的作文教学应向于漪老师学习将“真”贯穿始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从中考语文试题看教学评一致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以山东、江苏、浙江、北京中考题为例谈教学评一致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张店区东方实验学校成向坤老师交流的题目是《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成老师分三方面与老师们交流了自己对于山东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些见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成老师强调教师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把握中考命题趋势,以终为始、逆向思维,发挥好语文教材的积极作用,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活动,指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同时还需要用好课堂评价,彰显课堂评价“促学”与“促教”的重要意义,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淄博柳泉中学张琼老师交流的题目是《寻“教学评一致性”之光,探“核心素养发展”之道——以江苏中考语文试题为例》。发言主要从比较·江苏试题集中变化、发现·江苏试题突出特点和启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三个方面展开。在对江苏中考语文试题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后,发现江苏试题的突出特点有:1.选材典型多样,体现课程特点;2.创设真实情境,展现核心素养;3.考查高阶认知,凸现思维过程;4.注重内容整合,实现多元开放。最后,基于江苏试题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从实践层面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齐德中学夏茹楠老师发言题目《“题”炼精彩,思维漫溯——从浙江语文中考试题看教学评一致性》,从试题微探入手,指出今年试卷沿用大情境框架,以“责任担当,青春光彩”为主线涵盖五大任务板块。接着分析试题特点,包括宏观的融合性、中观的逻辑性、微观的精准性。最后给出教学启示,如树立整体教学观,注重问题链设计,探索精细化教学等。发言紧扣试题与教学,逻辑清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思考方向和实践指导,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张店七中老师刘静发言题目《依托教材,用活情境,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以北京中考试题为例反思教与学》,刘老师通过分析2024年北京中考试题与我们淄博考题的不同之处,发现北京试题的突出特点:真实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关联教材,强化教材的指导意义;紧扣新课标,注重考查思维能力。根据新中考命题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刘老师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依托教材,练就学生真实能力;有效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训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关注热点,建立语文知识链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题宣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文的危机与突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教研员陈老师从学生作文现状、作文的危机、作文的突围、作文再出发四个方面展开讲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指出学生写作文、教师讲评作文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高度,教学方法方面给老师们指眀作文教学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老师指出:现在学生作文存在不愿意写作文,写作水平每况愈下,中考作文高分段不尽如人意的状况,选材、语言、结构、立意是作文教学的四个至关重要的突破点。希望老师们教授作文课要成体系,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书写真实生活,语言组织朴实自然,立意遵从高阶思维,总之作文教学的突围与启程之路既需要战略定力的坚持,又需要读书练笔的落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议最后,陈老师寄语全体语文人:让我们一起,去做作文教学的拓荒者,因为其艰难,所以荣光,所以明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理”走遍天下,风景前方更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教师的一桶水,来自学习,来自读书,也来自先进的教学理念。相信全体语文教师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必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语文教学中,教之有“理”,教而有方,始于足下,决胜千里。</p> <p class="ql-block">内容版权:陈老师及各位发言教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责任编辑:淄博柳泉中学2022级语文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统筹审稿:孙永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