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道德经》解读,十一章

孟全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三十根辐条集中到一个车毂上,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作者手书:海纳百川</span></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这章主要阐述的是有和无的辩证,主要说有有和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原文所说的车轮与车毂,车轮由辐条和车毂组成,而车毂的中空部分是车轮能够转动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个“无”的部分,车轮将无法安装轮轴,进而无法发挥其作为交通工具的作用。这个例子直观地展示了“无”对于“有”的支撑和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如原文所阐述的容器与器皿,无论是陶罐、瓷碗还是玻璃杯,它们之所以能够盛放物品,关键在于其内部的空虚部分。这个“无”的空间赋予了容器以实用价值,使其能够承载并保护所盛之物。</p><p class="ql-block">还有房屋与空间的关系,房屋不仅是由砖瓦、木材等实体材料构建而成的,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空间布局。门窗的设计、房间的划分等都是为了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和活动的“无”的环境。这个环境使得房屋成为了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可以遮风挡雨、休息放松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到这里,还有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也可以举一些例子说明,并且有一些启发。</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从事艺术,这段话一定可以理解:</p><p class="ql-block">例如书画艺术与创作,在艺术创作中,书画家通过有去填充无,有包含了色彩,笔画,线条等素材,无就是空白和留白,通过留白去营造画面的意境和深度。</p><p class="ql-block">又如音乐人通过音符,通过各种乐器去组合乐曲,用停顿,或者演奏的强弱手法,去做留白的处理,使到乐曲更动听更有想象空间。反之,一首乐曲全是高潮或者全是低潮,就没有任何艺术感。例如周杰伦的rap,虽然很多地方音高和音符的长短相同,但其他地方依旧有旋律感很强的音符出现,所以整首曲子就有了律动感。</p><p class="ql-block">还有诗歌,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李白,喜欢白居易,因为他们用简约的语言去体现意境,并非每个句子都需要精雕细琢,每句都精雕细琢,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只有“有”,而没有“无”,没有留白空间的艺术作品,只能用两个字形容:添堵。</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热爱生活,这段话也很容易理解:</p><p class="ql-block">那么在生活里,也一样。如果一个人喜欢处处占便宜,那么就是太过于“有”,没有“无”,这种情况会怎么样呢?可想而知,大家都会远离这种人。</p><p class="ql-block">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就是这个道理,做事做人都不要做满,满则自损矣。有句俗话说得很好:你好我也好。这个才是理想的人际关系,你好我不好,或者我好你不好,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刘邦和项羽就是很好的例子,刘邦懂得留白,下属有归属感,自身价值也得以在刘邦集团体现,所以刘邦用他的无,去支撑下属的有,反而下属都很敬业。反观项羽,总以为自己天神下凡,什么都会,事实上,他并非什么都会,例如谋略就不如范增,但又还怀疑范增,这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吗。项羽不懂留白,所以活该他累,累归累,还非常不讨好,项羽的有,无法去支撑下属的有,这也是他很多下属背叛他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先说到这里吧,喜欢作者可随手点赞关注,这也是你好我也好的辩证,么么哒。转载记得注明作者,万分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