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00年为巴黎举办万国博览会而建造的奥赛火车站,是欧洲有名的火车站。后来不适应经济发展,在废弃47年后,于1986年改建成奥赛博物馆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奥赛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位于塞纳河畔巴黎七区,与卢浮宫、杜乐丽花园隔河相望。</p><p class="ql-block">地址:1 Rue de la Legion d’Honneur75007 </p><p class="ql-block"> Paris</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由意大利女设计师盖.奥兰蒂设计,3.5万平方米的玻璃天棚、自动扶梯等体现现代技术特点。原来的火车站被分割成80间展厅。改建后的博物馆长140米,宽40米,高32米。展馆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长期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奥赛博物馆有三个大钟,大厅内的金色大钟、外墙上两个钟,它们记录了奥赛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塞纳河畔的雕塑《少女丽莎》,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门前广场上的三个动物雕塑:《骏马越过爬犁》、《大象》、《阳光下的犀牛》给博物馆增添活力,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骏马越过爬犁》,显示勇敢、雄壮的姿态;《大象》是法国雕塑家卡多尔的作品,在中法建交55周年之际,赠送给中国美术馆。奥赛博物馆汇集了法国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绘画、雕塑、摄影、装饰家具等艺术品,其前的艺术品在卢浮宫展览,其后的艺术品在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展览,奥赛博物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馆内有绘画作品2000多件、600多件雕塑。</p> <p class="ql-block">六位女神雕塑 ,形态各异 ,代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油画《年轻的共和国》法国罗尔 (1846-1919)</p><p class="ql-block">画家罗尔是法兰西共和国的一名编年画师,记录共和国的成长。他选择模特玛丽安娜作为国家象征,寓意第三共和国将充满活力、长久延续。共和国因普法战争失败、巴黎公社被镇压而成立,采用议会民主模式,长期稳定,获得法国人民支持。</p> <p class="ql-block">油画《菩萨-Bouddha》奥蒂诺.雷东68x57cm</p><p class="ql-block">画中的东方菩萨的形象与我们印象中的大相径庭,菩萨的题材在西方很少见,该画证明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影响。画面中的东方菩萨的形象宁静、祥和,双目微闭、沉默无语。画作把宇宙奥秘转化为象征主义的绘画语言。</p> <p class="ql-block">《1814年法国军队》1864年欧内斯特.梅索尼尔</p><p class="ql-block">画家自学成才,以插图画家开始其职业生涯,但是他的历史画成绩斐然,他以斓熟的技法描绘了拿破仑的英雄事迹和最辉煌的片段。画面中拿破仑军队进入艰难时期,画家希望表达一个勇气和力量仍未丧失的指挥官,画面充满史诗般壮丽色彩,画家抱着还原真实历史的理念,其作品与照片一样真实。</p> <p class="ql-block">油画《手拿长棍的牧羊女》 法国 毕沙罗 1881年</p><p class="ql-block"> 81x64.7</p><p class="ql-block">整个画面以人物为中心,小女孩穿着朴素、身体歪斜坐在草地上,手拿一根树枝、眼看树梢,神态悠闲、活泼可爱,又对生活无奈。毕沙罗是形象派画家中唯一参加8次展览的画家,是最坚定的印象艺术大师。法国许多画坛大师是他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巴黎蒙马特大街》毕沙罗 </p><p class="ql-block">构图宏伟,街景庄严有气派,描绘巴黎蒙马特大街车水马龙喧嚣的场景。色彩丰富柔和,冷暖色对比中充满中间色调过渡,形成灰调细致变化,将粗犷与细致融合。毕沙罗晚年创作独特的画风。</p> <p class="ql-block">《该隐》 学院派艺术家科尔蒙 1880年</p><p class="ql-block"> 画作从圣经故事中吸取灵感:史前人物该隐在杀害了自己的兄亚伯后,和自己的族群一起出逃。画家着眼于对史前人物的刻画,表现其粗鲁和丑陋,突出其自然野性,野兽般的举止行为和他们被阳光嗮黑的皮肤。他的画作具有戏剧化风格和力量,被后来的画家反复临摹。</p> <p class="ql-block">《画家工作室》 居斯塔夫.库尔贝 1855年</p><p class="ql-block"> 《画家工作室》是画家的自画像,是历时七年的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画中的女性为画家缪斯,右边是与画家一样以自己的知识坚强生活的人。左边的是日常生活的另外一个世界,忧愁、贫困、财富,以及那些损害他人的人和生活在死亡边缘的人。中间的画家正在创作,表现出对艺术和现代社会的态度。最右边专心阅读的是画家的好友、文学家、诗人波德莱尔。左边有靠着孩子的贫穷妇女、偷猎者、犹太法学博士等真实存在的个体,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构图左右平衡,色彩灰暗深沉,表现周围各阶层人们生活的艰难。</p> <p class="ql-block">油画《泉》安格尔 (1780-1867)</p><p class="ql-block">安格尔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他的作品笔法细腻、画面光润清晰、高雅。他认为素描包括美术的全部,素描是真实艺术的高峰。画中模糊的背景超越时空设置的界限,人物的姿势如同雕塑但不生硬。该画1820年动笔,后一直搁置到1856年重新动笔经历36年才完成,成为世界公认的美丽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他一生幸运的是绘画天赋得到充分发挥,生前声誉遍天下。但他一生仇恨诋毁革命者,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p> <p class="ql-block">安格尔(1780-1867)的作品荟萃</p><p class="ql-block">(1)《自画像》(2)《安格尔夫人》</p><p class="ql-block">(3)《耶稣把钥匙归还给圣彼得》</p><p class="ql-block">(4)《蓝色面纱的圣母》</p> <p class="ql-block">《舞蹈课》德加创作</p><p class="ql-block">在一间破落的舞蹈排练场,头发花白、老态龙钟的教练佩罗站在众多舞蹈演员前,以挑剔的眼神看着。以毋庸置疑的权威口气有话要说。画中舞者有绿、红、蓝、黄的带子,造型优美,在佩罗指导下认真排练,其他人有的休息、有的观看、有的等待上场,形态各异。前面第一排两人中,一人手拿扇子,一人坐在钢琴上、扭身、在背上桡痒,调皮形象充满画面</p> <p class="ql-block">《舞者》埃德加.德加 1876年</p><p class="ql-block"> 有人评论:“在欣赏过德加的芭蕾舞油画作品后,你们就没必要去剧院看演出了”。德加用寥寥几笔就渲染了舞蹈的氛围,表现出芭蕾舞明星的优雅,主角在画面一角,使观画者成为剧院的观众,画家抓住精彩的瞬间,表现舞蹈的动感和芭蕾舞的神秘。该画成为舞蹈优雅和诗意的绝佳代表。该油画后来又改名为《明星》</p> <p class="ql-block">《苦艾酒》埃德加.德加1876年</p><p class="ql-block">为了描绘孤独感的场景,画家挑选了两位出色的模特:女演员安德利和画家德斯保汀,后者是没落贵族,过着流浪生活。场景是新典雅咖啡馆,印象派画家经常光顾的地方。两人相挨而坐、互不理睬,保持尴尬的宁静。德加创造出精彩的画面,是现代生活的缩影。女郎如同被抛弃一般,悲伤地坐在一杯苦艾酒前,这是穷人的药,是危险的饮料,1915年被定为违法品。</p> <p class="ql-block">油画《巴黎歌剧院的乐队席》 埃德加.德加的杰作</p><p class="ql-block">1868-1869年</p><p class="ql-block">画家表达对巴黎歌剧院乐团的巴松管演奏家的致敬,画面的前景留给他的好友,巴松管演奏家迪奥欧,画家的创作灵感将一幅传统肖像画提升为复杂丰富场景的画作。该画体现画家创作大型即时场景的能力,对于构图的仔细研究,不放过任何细节,画面真实可信,画面中许多人是巴黎歌剧院的名人。应画家邀请穿音乐家服装、摆出造型。该油画是奥赛美术馆中的杰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拿着俄耳甫斯头颅的色雷斯姑娘》,居斯塔夫.莫罗,1855年</p><p class="ql-block"> 俄耳甫斯是神话传说中因为拒绝酒神女祭司的求爱而遭杀害的诗人与歌手,画家描绘了不寻常的场景,一名少女找到了被女祭司抛入河中俄耳甫斯的 头颅和他的奇特拉琴,画面中这两个形象结合,表现了画家的象征主义艺术风格,这一灵感来自浪漫主义的灵魂。人们发现,背景透露出达芬奇的绘画技艺。画家是“最后的浪漫主义画家”和“第一位象征主义画家”</p> <p class="ql-block">油画《阳台》 爱德华.马奈 1868-1869年</p><p class="ql-block"> 油画描绘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马奈的朋友和未来的小姨,另外两人是年轻的大提琴家范尼.克劳斯和画家安东尼.奥奎勒梅特。背后可以模糊的房间内部和一名年轻的伺者,其模特是画家儿子雷奥。画家通过男性人物的服装和背景的棕色突显女性人物衣服都洁白。迷人的莫里索眼神专注,包在白色衣服中。</p> <p class="ql-block">《贫穷的渔夫》 法国著名象征主义画家夏凡纳 1881年</p><p class="ql-block">画面中一个孤独的男人站在他的渔船上,头低垂着,双手交叉放胸前,仿佛在祈祷未来可以捕到很多鱼。岸上躺着的小婴儿可能是他家庭新添的成员,他妻子正在采花,她有深深的哀伤,她不能与丈夫分担捕鱼的忧愁,生活的重担好像会随着她采来的花而有所减轻。画中人体比例失衡,与通常的审美观背道而驰,画家用来加强画面的情感性。</p> <p class="ql-block">《孟特芳丹的回忆》 法国柯罗(1796-1875)</p><p class="ql-block">梦特芳丹位于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柯罗在那里感受到花园景色的美,在晚年创作的此画是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杰作之一。画面展现湖边森林一角,晨雾初散,清新的林地与湖面水气感受温暖湿润的大自然美丽景色。右边巨树占画面3/5,对面小树枝与之呼应,显得平衡和谐。小树枝在微风中倾斜,显出阿娜多姿舞蹈美。红裙、红头巾,银灰色迷雾是全景最美色彩,画中三人生意盎然,妇女仰头举双手采摘树干上的草覃,充满田园诗般梦幻情致。</p><p class="ql-block">柯罗认为艺术就是爱,他说:“当你画风景,先找到形,然后找到色,使色度之间很好联系起来,叫做色彩,这一切服从你的感情。风景画的魅力不是写生,而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美。”</p> <p class="ql-block">《戴珍珠头饰的女郎》 柯罗 1868-1870 70x55cm</p><p class="ql-block">柯罗的这幅人物画以雕塑般活力描绘人物,以和谐的色彩描绘服装,他始终以和谐之美描绘艺术形象,产生诗一般的感受。这幅人物画名列世界前十名,他的人物画如同风景画一般美丽,创作心灵思想的奇迹。画作描绘一位用树叶花环做装饰的女郎,一片树叶在前额投下影子,被人误认为是珍珠头饰。</p> <p class="ql-block">油画《日出.印象》 莫奈 1872年</p><p class="ql-block">画面描绘的是画家于清晨时分在日出中看到的海港景色,画家莫奈是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印象派大师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作品代表印象派的本质和精华,从来不受其它任何画派与风格的影响和干扰,他是执着坚定的追光者。有评论家讽刺他的画名字十分可笑,嘲讽他整个团体为“印象主义者”,不依靠知识,凭印象去创作。后来莫奈的团队接受了这个名称,莫奈成了印象派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p> <p class="ql-block">《巴黎蒙特吉尔街.1868.6.30庆典》克劳德.莫奈1878年</p><p class="ql-block"> 在巴黎万国博览会闭幕的日子,莫奈爬到一建筑的阳台上,俯视整个庆典的过程。画家描绘了通过非常热闹街道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从房屋窗户中伸出的飘荡的旗帜。通过黑色的小色块及红、白、蓝三色的斑点来表现其它旗帜。印象主义派的笔法非常适合表现熙熙攘攘的人群。莫奈的创新构图,显示强烈的透视效果。</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的公主花园》 莫奈 1867年</p><p class="ql-block">1867年莫奈多次参观卢浮宫,在阳台上远眺巴黎景色,绘制了著名的《卢浮宫公主花园》和《卢浮宫码头》油画。实际上卢浮宫没有真正的公主花园,只是描绘卢浮宫附近或者想象中公主的花园景象的画作,继承了经典巴黎优雅风味的艺术描绘,完美结合舒适、宁静的色调,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码头》莫奈 1867年</p><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建筑显得格外庄重神秘,感受到历史的痕迹。</p><p class="ql-block">采用的暖色调充满温馨怀旧的氛围,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古老的年代,画的细节饱含深意,从远处的夕阳到近处波光粼粼、从天空云彩到水中倒影,仿佛在讲述历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画家展现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美丽的画面、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油画《青蛙塘》 雷诺阿 1869年</p><p class="ql-block"> 雷诺阿与莫奈一起去格勒努耶尔写生,格勒努耶尔在巴黎近郊。他接受莫奈的建议,着重表现水与倒影的关系,莫奈追求表现水的流动和跳跃,认为水能够最生动、最灿烂地反映出阳光色彩的变幻。</p><p class="ql-block">雷诺阿在形体处理和光的分布上较为传统,人体安排紧密,整体画面工整,水纹流动色彩丰富,绿荫下人群为夏日氛围增添生气,形体处理与光的分布取得极大成功。此画是雷诺阿最有名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蛙塘岛的游客》 莫奈 1869年 77x92厘米</p><p class="ql-block">同一天与雷诺阿一起 写生的作品,比较一下。</p> <p class="ql-block">《鲁昂大教堂》 莫奈 1894年</p><p class="ql-block">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系列画作共有28幅,他依据阳光在不同时刻在教堂墙面上的投射效果,进行精细的观察写生,为了把握光与色彩无穷变幻,他追踪阳光,同时张开几块画布,每当光线偏移,就在另外一幅相应画面上作画,可见这些名画来之不易。教堂的外形复杂难以表现,莫奈却“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对于清晨、中午、黄昏,用不同色调表示将瞬间即会消失的色彩凝固在画面上,人们赞叹称他的精彩画法为“大气的戏剧”。</p> <p class="ql-block">不同时刻的《鲁昂大教堂》油画</p> <p class="ql-block">下面六幅油画是法国印象派之父莫奈的佳作《睡莲》系列绘画作品。在他87年生涯最后几年中,他居住在吉维尼小镇的别墅里,他在别墅前池塘里种植一池睡莲,他称为“水中的风景”,他用全力画出其美,他钟爱睡莲,画了系列绘画作品。看整体画面:池塘里的水仿佛在流动,树叶之绿、水面之青、睡莲之錠,相辅相成达成和谐,整个画面均衡,使观众身临其境,与莫奈一起欣赏美景。莫奈登峰造极的技艺深藏画中。</p> <p class="ql-block">附: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p><p class="ql-block">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美的追求、对细节的精细观察、对色彩的灵活运用,堪称大师的极品。</p> <p class="ql-block">《圣.拉扎尔火车站》克劳德.莫奈 1877年</p><p class="ql-block"> 巴黎的变化速度比世人的心性更快,日新月异的城市给印象主义绘画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拉扎尔火车站是巴黎的现代标志之一。钢筋和玻璃的结构与当时建筑最新发展趋势相合。这个新建的火车站迅速被莫奈敏感的双眼捕捉到。火车喷出的蒸汽和进站的火车的气氛融合。莫奈为拉扎尔火车站绘制了一系列油画,最出名的是奥赛博物馆中这一幅。莫奈并没有把铁路和火车作为现代生活进步的象征,更感兴趣的是铁路交通的扩张对社会关系的变化发展。画中紫色是基调,与其它颜色混合,体现高超的用色技巧。</p> <p class="ql-block">莫奈的系列作品《埃特勒塔的悬崖》描绘诺曼底的“象鼻山”:《埃特勒塔的针岩》、《涨潮时的大门崖》、《埃特勒咆哮的海》</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风光》莫奈 1872年</p><p class="ql-block"> 描绘塞纳河畔美丽的田园景色,画面温暖亮丽,是各种美景的融合:蓝天白云、绿色的森林草地、黄色的沙地、白色的帆船.、黑色的游船、浅黄色的桥.......色彩柔和,画面动静结合,给人美的享受,是风景画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玛丽港的洪水》 法国画家西斯莱 1878年</p><p class="ql-block">19世纪中期是画家西斯莱佳作盛产的阶段,画面本来应该表现洪水的泛滥,但西斯莱把它描绘得及其平静自然,像是风平浪静,不受洪水影响与威胁。他的画既有事物的厚重感,也有动态和活力。相比其它画家笔下的洪水场景,很少有人像他画的那样优美,这是一件油画的杰作,体现画家的质扑和细腻。</p> <p class="ql-block">《埃斯泰克的海湾》 塞尚 (Paul Cezanne)</p><p class="ql-block">(1839-1906)</p><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从印象主义到立体主义转换,是19世纪后期的艺术观念到20世纪艺术风格的典型。他的作品具有结实的体积感,忽略造型准确,强调物体之间的整体美。画面前景建筑聚拢、紧靠观众,简化为立方体,凡与画面平行的色彩同一、与画面垂直的色彩多样,当物体变远其清晰度无差别。</p> <p class="ql-block">《井边女郎》 保罗.西涅克 1892年</p><p class="ql-block">画家清理了调色板的颜色,改用当地的颜色:海洋的蓝和太阳的黄,描绘了蓝色海岸边水井和沙漠的缩影。1892年画家迁往圣特佩罗,当时是个渔民聚集的小港口,在那里找到了在巴黎这种大城市所无法得到的安宁,也寻找到新的色彩,发展了点彩画法的灵感,融合了古典和现代、日常生活和普遍的启示,两名女子的姿势一半明朗、一半像是齿轮那样机械。他的画不致力于重视真实的场景,具有新艺术风格的深刻气息。</p> <p class="ql-block">《戴手套的贵妇》吉尔斯.吉隆 1883年</p><p class="ql-block">作品中的俏皮艳丽的年轻女子是画家的妻子,身穿时尚的黑礼服、头戴无边羽帽。最吸引人的是迷人的长手套,一只丢在地上。那时正式场合长手套与礼服搭配。画家称女子为《黑钻石》,可见其美丽动人。肖像画展出后,他的名声传遍欧洲,正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p> <p class="ql-block">法国印象画派的先驱——雷诺阿(1841-1919)</p><p class="ql-block">的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红磨坊街的露天舞会》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作品</p><p class="ql-block"> 1876年</p><p class="ql-block"> 雷诺阿开始在瓷器厂学画瓷器,走上艺术道路,后来在巴黎正式学画,结识了许多印象派大师,包括莫奈等人。 该画是他的名作,描绘了在红磨坊街举办露天舞会的场景,红磨坊原来是一座风车磨坊,后来变成露天咖啡馆,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如德加、梵高等。他为了创作该画,请他的朋友当模特,他的朋友大力帮助,数十个小时保持姿势让他尽情创作,最后终于完成该巨作。</p><p class="ql-block"> 他与莫奈是好友,两人在艺术达到巅峰时生活及其贫困,两人合种一块土豆田,靠出卖土豆糊口。</p> <p class="ql-block">油画《秋千》雷诺阿1876年</p><p class="ql-block"> 《秋千》保持画家一贯的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了自己身边的人:珍妮以及陪伴另一位男士和女孩的画家葛内特。所有人物都用彩色斑块塑造而成,将阳光穿过树丛照亮人物衣服达到极致的效果。画家用紫色斑点表现地面上阴影和衣服的细节,抛弃了传统处理阴影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弹钢琴的少女》 雷诺 阿1892年</p><p class="ql-block">画家雷阿诺晚年骑自行车摔断右臂,又得类风湿关节炎,手脚变形,非常痛苦,但仍旧坚持作画,他说:“痛苦会过去,而美丽永存!”此画就是在53岁病痛中完成的。画面中一位橘色头发、圆润脸蛋的少女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手指在键盘上跳跃,每个音符像是心灵的低语,讲述不为人知的故事。她的眼神流露出对音乐无限热爱和专注。她的发丝轻轻垂落、碎发随风飘扬,为静态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和柔情。色彩单纯:橙色、绿色、白色和粉红色,对比强烈,展现画家对色彩和光影敏锐的感知。作品影响了包括毕加索、杜菲等一批画家,显示了雷阿诺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油画《乡村之舞》 雷诺阿 1893年</p><p class="ql-block">以舞蹈为题材的三部作品之一,描绘一对相拥而舞的男女,塑造了一种跳舞的氛围,舞者纯真快乐、热情奔放,仿佛使人听到优雅的背景音乐。画中的细节:烟蒂、火柴和背丢弃的紫罗兰,显示乡村的情调。女主角淡淡的微笑使画面充满和谐愉悦的感觉。画中另外一位有着圆圆的脸庞,带着纯朴笑容的女子就是雷诺阿的妻子莎里戈。作品具有古典主义风格,作者不断改变画风,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永不停步。</p> <p class="ql-block">《雷诺阿 阿芳西娜 弗尔乃兹》 雷诺阿 1879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戏团》乔治.修拉 1891年</p><p class="ql-block">画家32岁离世, 这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最能反映画家复杂画意的作品。画家重新开始运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几何造型规律-黄金分割。画面中小丑拉起大幕的一角,为观画者揭开整个画面。描绘画面不仅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也通过理论研究,使绘画朝现代化发展迈出重要的一步。画面中演员在马背是表演杂技,画像采用轮廓范围内的“喷雾画法”,画面都是平面没有镶嵌画的光色交融。</p> <p class="ql-block">油画《家庭聚会》 法国弗雷德里克.巴泽尔 1867年作品</p><p class="ql-block"> 描绘画家与家人在法国蒙彼利埃附近梅里克,晴天在大树荫下聚会,加强了光线阴影的变化。画家位于最左边。</p> <p class="ql-block">《玩纸牌者》 法国后印象主义派画家塞尚 1892-1895年创作 47.5cmx57cm</p><p class="ql-block">这是塞尚的巅峰之作,显示他善于用几何形状描绘形象的艺术风格。题材平凡:两个劳动者玩牌,但表现崇高庄严之美。人物一左一右充满画面,酒瓶处于中轴线,全画对称,强化整个画面圆柱形的体积感。手背从酒瓶向外延展,与中间的酒瓶形成w形,几何形状之美令人赞叹!色彩从暖红色向深暗色渗透,与衣服紫蓝、黄绿不同色块形成对比,色彩运用自如。</p> <p class="ql-block">油画《纳韦尔人的耕作》 博纳尔 1849年</p><p class="ql-block"> 画面的主角是纳米尔产的牛,膘肥体壮、精力旺盛。作品体现动物与人平等和谐相处,赞美平凡生活的意义。描绘初秋阳光下农民用牛拉犁翻地的场景,画作是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定制,是描写动物的巅峰之作,表达画家向普通农民辛勤劳动致敬!</p> <p class="ql-block">《拾穗者》米勒 1853年</p><p class="ql-block"> 是米勒描写法国农村生活的代表作,画面中三个农民在田间拾麦穗的场景,表现农民的勤劳与朴实。三个农妇微弓身影、专注神情,如祷告般祈诚,描绘如古典雕塑般庄重美。描绘人物入木三分:扎红头巾的动作快速,另外一手握一大袋,小有收获,蓝色头巾的已经疲惫不堪、左手撑腰,右边的手拿一束麦穗仔细巡视以免遗漏。</p><p class="ql-block">米勒热爱农民、热爱劳动。他说:‘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p> <p class="ql-block">《晚祷》 让.弗朗索瓦.米勒 1859</p><p class="ql-block"> 描绘两个农民停下劳作,双手合十,在田野中对着篮子里的土豆祈祷三钟经的场景。“三钟经”在罗马天主教国家,传统每天早、中、晚三次背诵,画中夕阳西下,教堂钟声响起,宁静神圣。</p><p class="ql-block">作者本人出身农民,从小记得“三钟经”,他的祖母到时就要家人马上停止工作,祈祷三钟经以纪念那些可怜的死者。</p><p class="ql-block">画家回忆一般农妇比男人更加诚信。该画作是反映法国乡村真实生活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小插曲:画家达利认为画面中人物不是面对一篮子土豆,而是面对一个小棺材。他还用x光透视分析,结果证实了他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牧羊女和她的羊》 米勒(1814-1875)</p><p class="ql-block"> 1863年</p><p class="ql-block"> 此画在1864年沙龙上受到好评,被选中在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展览。画中的牧羊女衣着简朴,微弱的身影、专注的神情、犹如祷告的虔诚,给人深刻印象。金色阳光下羊群毛发栩栩如生,一派田园风光。该画作是写实主义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米勒出身农民家庭,青年时种田,熟悉农民的生活,被称为“土气的山里人”。他没有钱买颜料,自制木炭。生活贫困,曾经用素描换鞋,用油画换床。他创作大量农民形象,深受法国人民爱戴。</p> <p class="ql-block">附:米勒的作品《沉睡》</p><p class="ql-block">描绘一美女在幽静的院子里沉睡,展现宁静中的生命之美。安静熟睡的美女,姿态自然放松,石壁上的鲜凌霄花和淡雅的牵牛花,阵阵花香中享受放松。</p> <p class="ql-block">《洗衣妇》 奥诺雷.杜米埃 1863年</p><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贫困洗衣妇,正开始又一天辛苦的劳动,她的左臂下夹着洗好的衣服,右手牵着一个小姑娘。帮助她爬上高高的台阶。缺失父亲的母女,是画家经常描绘的形象,向大众讲述这些可怜人艰难度日的故事。画家对笔法简洁,富有现代性。</p> <p class="ql-block">油画《打磨地板的人》居斯塔夫.卡玉伯特 1875年</p><p class="ql-block">102x146.5cm</p><p class="ql-block"> 这是历史上第一幅描绘城市劳动人民的油画。画面中三人正在打磨一处豪华公寓的地板的场景,他们弯着背跪在地板上,从事困难而无比艰辛的劳动,完全没有注意到正在描绘他们的画家的目光。画家采用具有原创性的构图,采用不寻常的取景,让观众的视线由近及远到达房间的深处,效果十分惊人。画家是19世纪下半叶参加巴黎公社运动的重要人员,他在创作此画前,在现场经过无数次试验,体验劳动者的动作和姿势。</p> <p class="ql-block">油画《在地狱的坦丁和维吉尔》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布格罗 1850年作品</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左面两人是坦丁和维吉尔,进入地狱后,目睹地狱中的罪人相互斗殴残杀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印象派大师的肖像画</p><p class="ql-block">左:莫奈</p><p class="ql-block">右:1. 雷诺阿 2.米勒 3. 德加</p> <p class="ql-block">印象派大师的肖像画</p><p class="ql-block">左: 梵高 </p><p class="ql-block">右: 1.塞尚 2.安格尔 3.马奈</p> <p class="ql-block">油画《午睡》 梵高 </p><p class="ql-block"> 这是画家临摹画家米勒的《沉睡》创作的画。画面描绘劳动后一对农民夫妇在阳光下田间休息的场景,让观众感受生命自身的力量。梵高从1880年到去世,临摹了画家米勒上百幅画。梵高的艺术风格充满情感和表现力,色彩鲜明笔调粗糙。他生前没有成名,在去世后 渐渐被人们认可,对艺术潮流产生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罗纳河上的星夜》 梵高 1888年</p><p class="ql-block"> 夜空的星星与岸边的灯光倒影,相互呼应。星星的光晕环绕成一个圆。暖色光线的强弱,反映星星间隔远近。梵高处理光线的方式体现了独特的视觉美学。</p> <p class="ql-block">《梵高的自画像》 荷兰后形象派画家梵高,对二十世纪的艺术有深远的影响,他生前不得志,他的画作没有得到多少人认可,他深受精神疾病的痛苦。在1885-1889年间,他共画了49幅自画像,展现愤怒、疯狂、忧郁、偶尔快乐的情感。画中的背景和衣服都用蓝色填充,头部和脖子用橙色演绎。背景的蓝色饱和度高,体现梵高认为自己处于深沉之中。脸上带有鲜艳的橙色,象征梵高不愿屈服,努力寻找光明。在互补色对比下,他的脸显得非常突出和立体。在色彩运用方面,梵高显示高超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油画《加歇医生》梵高 1890年68x57cm</p><p class="ql-block">1890年梵高前往奥维尔,认识了新朋友加歇医生,他是一位业余画家和收藏家,他帮助梵高摆脱精神危机。梵高称他为"亲兄弟""挚友”“教父”。此。体现梵高对医生与日俱增的信任和依赖。梵高运用互补色调:医生的蓝色外套和桌子鲜亮的橙色,该作品不仅是一幅肖像画,也是一种象征,体现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p> <p class="ql-block">《文森特在阿尔的室》 文森特.梵高1889年</p><p class="ql-block">在盼望朋友高更搬来阿尔的日子里。梵高精心装饰了为朋友准备的房间。梵高察觉到自己的病重,他自愿到疗养院进行治疗。病情在不断反复,直到与高更发生激烈争吵,导致两人决裂,严重到出现梵高割耳事件。在高更离开后,梵高表现孤独与绝望。空椅子表现出被抛弃的恐惧。该画成了画家对在阿尔与高更愉快日子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梵高 1889年</p><p class="ql-block">画面上画家为朋友高更准备的卧室,小小的卧室,红色的被子与绿色地板、窗户色彩形成互补,对比强烈,体现他的心里与高更不可调和的关于艺术的理念的矛盾。这对互补色让我们仿佛来到他们激烈争论的现场,感受到他们的友谊已经破裂、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墙面的蓝色与床架的橙色互补,体现他们以前生活的温馨,梵高多年来渴望有人理解他的艺术创作于固定的内心世界,高更给了他希望。这对互补色引发观众对两人关系的深思。</p> <p class="ql-block">《颓废的罗马人》托马斯.库蒂尔 1847年</p><p class="ql-block">油画描绘罗马上流社会的一次聚会的生活场景,一个年轻人喝多了,爬上雕塑的基座与雕塑人物干杯;其余人喝得东倒西斜,一片狼藉。画家的理念是创作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生活。画面描绘的是古罗马上层的生活场景,暗讽的是法国七月王朝时期上层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油画《吹短笛的男孩》 爱德华.马奈 1866年</p><p class="ql-block">现在这幅名画价值已经达到8亿。</p><p class="ql-block"> 画家爱德华曾经在船上生活,报考过军校,对卫队士兵的生活比较了解。画面描绘军乐队的年轻士兵正在吹短笛,该少年以右腿为重心,左腿外伸,上身左倾,神情专注,手指按压笛孔,悠扬的音符流泻而出。画面形与色统一,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轮廓线,人物处于明亮空间。</p> <p class="ql-block">《埃米尔.左拉像》爱德华.马奈 1868年</p><p class="ql-block">左拉是马奈的亲密好友,在马奈的作品饱受争议时,他多次公开维护莫奈的作品,比如《吹短笛的男孩》。疾风知劲草 路遥知马力。马奈以拥有文学家朋友而自豪,并为他创作这一幅肖像画,画中左拉坐在写字台前,眼望前方,手中摊开一本书。面孔平静无波,其实这不是他的表情,而是他周围的物品展现了作家的个性。随意放在其它书本中的是左拉为画家辩护的文章,墙上有马奈的作品。表现两人的亲密友谊。</p> <p class="ql-block">《画家母亲的肖像画:灰与黑的协奏曲》美国惠斯勒1871年</p><p class="ql-block"> 这幅画被认为是20 世纪最伟大的肖像画之一,作者以满腔热情与崇敬的心情塑造一位典型的美国母亲形象,具有感人至深的魅力。画中这位母亲端坐在房间里,黑色衣服占据中心位置,面容慈祥庄重,温柔中蕴含坚强。画面中以黑灰色为主色调,但真正的主角是色调的交织:从左边窗帘的黑与银过渡到墙上画的白底、画中妇女的衣领和袖口的白色,让观众享受黑、灰与白的协奏曲。</p> <p class="ql-block">油画《美女安吉拉》保罗.高更1889年</p><p class="ql-block"> 画中的女郎是高更经常光顾的咖啡店老板的女儿萨托利,作者声称此画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肖像画。在一个圆圈中描绘年轻女郎的想法是受到日本邮票的影响,高更仔细研究了日本邮票,将其它明显脱离主题的元素和人物相结合,画的背景也受到日本邮票的影响。画面中左边小雕像显示热带世界的风情,作者将穿着布雷顿人传统服饰的安吉拉模拟为一个原始雕像,建立起两个世界的对比:原始文明的野性和布雷顿人的宗教文明。</p> <p class="ql-block">《塔希提岛的妇女》 保罗.高更 1891年</p><p class="ql-block">1891年画家高更动身前往塔希提岛,远走他乡,希望返璞归真、逃离现代文明。在塔希提岛他找到所追寻的内容,对于原始野性社会的梦想,在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欧洲无立足之地。高更新的灵感来源变成了 岛上的妇女,其身材符合画家的预期,性感的肉体与纯洁的心灵相结合,她们身穿多彩的布裙,别具风格,姿势优雅没有做作,背后隐藏着佛教寺庙的雕像和古埃及艺术的影子。高更喜爱用紫色和黄色的互补色,带来神秘感,他引以为傲的东方风格也蕴含其中。</p> <p class="ql-block">油画《白马》保罗.高更 1898年</p><p class="ql-block"> 1895年画家高更离开欧洲,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回到太平洋的小岛上,在疾病困扰下表现出极强的创造力。该画被雇主拒绝了。原因是不能接受与自然用色相悖的画法,特别是前景中绿色的马,认为画风无法被欧洲观众接受。其实高更不以卖画为经济来源,他的画法经过长期研究,最后走向成熟。画家用颜色并不局限于还原真实的自然场景,他喜欢在画中抒发自己的激情和灵魂,诞生新的绘画语言。</p> <p class="ql-block">《摇篮》 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作品1872年</p><p class="ql-block">母性和家庭是女画家相当喜欢的主题,画中女子是她的妹妹。她深情凝视着女儿,凝固这一时刻的甜蜜和亲近,个人生活的简单缩影,富有感染力,是印象主义派的代表作。色彩选择和柔和度体现画家的文雅和高等教育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战争.混乱骑行》亨利.卢梭 1894年</p><p class="ql-block">画家是一位海关职员,自学成才,40多岁开始画作。灵感来自圣经故事“末日四骑士”画面中小女孩一手拿长剑,一手持火炬,骑黑马从亡者尸体上跨过,树枝被利剑砍断。尸体被乌鸦啄食、四分五裂,乌鸦、利剑、亡者刻画出压抑的黑暗世界,与明亮、闪躍的光线形成鲜明的对比。观众在此画前久久徘徊,思索这幅战争题材作品的真正含义........</p> <p class="ql-block">油画《猎虎图》 德拉克洛瓦 1854年</p><p class="ql-block"> 19世纪初,拿破仑败走滑铁卢,西方格局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人们困惑:“活着有什么意义?”</p><p class="ql-block">画坛中浪漫主义开始兴起,题材包括文学主题、异国风情、想象中的世界为主。《猎虎图》是其代表作。画面描绘阿拉伯勇士策马与猛虎搏斗的场面,准备俱全的人类对阵张牙舞爪的猛虎,在殊死搏斗中迸发出极致的生命之光。厚重的色彩、扭转的动态极大增强了惊险搏斗的画面的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内的自由女神像原型,该雕塑原来在巴黎的卢森堡公园内后来搬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巴黎有三个自由女神像原型:</p><p class="ql-block">(1)埃菲尔铁塔旁人工小岛天鹅岛上(2)卢森堡公园内后来移到奥赛博物馆内 (3)工艺美术馆内。 </p> <p class="ql-block">雕塑《赛马骑师》德加的雕塑精品</p><p class="ql-block">雕塑家德加抓住赛马的激烈瞬间,刻画赛马与骑师和谐的统一,速度和力量的统一。线条流畅、自然、优美,充满速度感、现场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印象派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雕塑《工业纪念碑》(L’industric Monument)</p><p class="ql-block">作者:Constantin Meunier</p><p class="ql-block">该雕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工业革命的社会风貌、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与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雕塑《射手赫克巴斯》作者:Antoine Bourdelle(布德尔)</p><p class="ql-block">雕塑家布德尔 ,经过雕塑家达罗介绍认识雕塑大师罗丹,在他的工作室当学生会助手15年。该雕塑描绘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比,掌握许多战斗、格斗技能。雕塑描绘他射箭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大仲马半身雕塑》1874年卡尔波创作</p><p class="ql-block">大仲马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通俗小说之王”。其小说、剧本涵盖广泛的主题和丰富的题材。他的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亨利三世及宫廷》等。其生平富有传奇色彩,他参加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的推翻七月王朝。大文豪大仲马与雨果不同,他能文能武、文武双全。</p> <p class="ql-block">《舞蹈》法国19世纪雕塑家卡尔波 </p><p class="ql-block">该雕塑复制品在巴黎歌剧院大门旁边,原件在奥赛博物馆。中间舞者双手高举,右手摇手鼓产生奔放欢快气氛,一群少女围绕跳舞,动作豪放,表现欢快气氛。圆弧形有限空间展现无限生命,是雕塑大师卡尔波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乌戈利诺和子孙们》 法国著名雕塑家卡尔波</p><p class="ql-block"> 现实主义作品,受到非议但得到拿破仑三世欣赏,从此他与皇室的关系密切,作品中人物栩栩如生,被人们誉为《活着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内展览的雕塑《天文台喷泉》卡尔波</p> <p class="ql-block">《世界四部喷泉》又名《天文台喷泉》 青铜雕塑 卡尔波 与其它三位雕塑家合作 1872年 创作 </p><p class="ql-block"> 放在卢森堡公园内。每个少女形态逼真、姿势优美,体现对艺术深刻理解和精湛的技艺。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花神》 卡尔波 1863-1866年为卢浮宫创作的石制雕像,是运用表情语言和人体语言结合的典范。表情愉快生动,花朵洒向孩子,增添活泼的气氛。女神与孩子互动 ,呈现女神给人类带来幸福和欢乐的主题,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他大胆构图,不受传统的规范局限,为以后雕塑大师罗丹的艺术创新开辟了新的现实主义之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雕塑《思》 法国雕塑家卡尔波作品</p> <p class="ql-block">雕塑《赫比的睡眠》阿尔伯特.思斯特 1869年</p><p class="ql-block">赫比是永恒青春女神,是生命的精华。赫比在老鹰的保护下安静入睡</p> <p class="ql-block">雕塑《自然向科学揭开面纱》法国雕塑家路易.爱尔奈斯.巴里亚斯 1899年</p><p class="ql-block">雕塑家巴里亚斯继承了法国著名雕塑大师卡尔波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风格,开创新艺术先声。</p><p class="ql-block">用玛瑙、孔雀石、红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刻画人物精细,是奥赛博物馆雕塑精品 </p> <p class="ql-block">《自然向科学揭开面纱》第二件 法国巴里亚斯 1899年</p><p class="ql-block">高61厘米 宽19厘米 底座26厘米</p><p class="ql-block">该雕塑用于装饰法国工艺技术学院荣誉阶梯 1986年开始在奥赛博物馆保存</p> <p class="ql-block">罗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是《地狱之门》中间的一部分,罗丹化近30年完成该雕塑,呕心沥血,令人赞叹 急于求成用大跃进的速度是搞不成精品的!</p> <p class="ql-block">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1880年作品,</p><p class="ql-block">创作的灵感来自意大利诗人坦丁的《神曲》,法国政府委托他为法国工艺美术馆的青铜大门制作装饰雕塑。罗丹花了2年,每天工作16小时,在三个平台同时工作才完成。雕塑着重表现最黑暗的地狱,其中包括《思想者》、《三个影子》、《吻》《亚当夏娃》,门楣上方是三个模样不同的三个影子,下面横幅地狱入口,那些被打入地狱的罪人作最后挣扎,横幅中央是手托腮、嘴咬手,凝视下面被洪水吞没的老人深表同情,陷入极大痛苦、永恒的沉思中。大门中间分两部分,数不清罪灵正在落入地狱,《吻》选取爱欲望之火。恋人被放到地狱之门,表达用无答案、痛苦而不停思索:人类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的欢乐是导向罪恶的途径。人类的痛苦注定不可抗拒、永远无完结。</p> <p class="ql-block">雕塑《吻》是雕塑《地狱之门》的一部分,是雕塑家罗丹的传世杰作</p> <p class="ql-block">雕塑《巴尔扎克》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他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现实主义精神。罗丹耗时七年完成该作品。雕塑中的巴尔扎克在漫步思考,真实的巴尔扎克习惯于夜间穿睡袍在月光下漫步思考,雕塑真实描绘这一场景。雕塑发布后再法国引起巨大争议,批评者认为该作品“哲理太多、造型不足”,罗丹回答“它是一个真实活生生的人,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雕塑《缪斯》 罗丹作品</p><p class="ql-block"> 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女神的总称,她们分别负责不同的文艺领域。</p> <p class="ql-block">法国雕塑大师:</p><p class="ql-block"> 左: 罗丹 右:卡尔波</p> <p class="ql-block">雕塑《华尔兹舞》法国女雕塑家克洛岱尔 </p><p class="ql-block">女雕塑家从小具有雕塑天赋,19岁开始在罗丹工作室工作,成为罗丹的学生、模特、助手、情人,她的激情给罗丹创作大量杰作以极大帮助。她曾经享受被爱慕的欢乐,也遭受被遗弃的痛苦,在极端激情的激发下创作世人嘱目的作品《华尔兹舞》,这是她的代表作,2000年西雅图演出的戏剧《华尔兹舞》,对克洛岱尔的一生做出极高评价。她的余生在精神病院度过,身后享盛名、作品价值连城,2005年该作品的拍卖价高达93万美元。作品描绘一对舞伴沉醉于肖邦的华尔兹舞音乐中不能自拔。克洛岱尔是唯一在奥赛博物馆中享有一席之地的女雕塑家。</p> <p class="ql-block">《罗丹的半身像》 法国女雕塑家卡米尔.克洛岱尔</p><p class="ql-block">(Camille Claudel)</p><p class="ql-block">克洛岱尔是绝世之才,是与罗丹并驾齐驱的伟大艺术家。她的艺术才华在与罗丹合作时期共同创作的《地狱之门》、《吻》中充分体现,她的一生是因爱而毁灭的一生,令人惋惜!</p><p class="ql-block">雕塑中的罗丹眉头紧锁,胡子垂胸,表现其独特的气质和略带威胁的表情。作品表达克洛岱尔对罗丹既崇拜又仇恨</p> <p class="ql-block">青铜雕塑《成熟》女雕塑家卡米尔.克洛岱尔作品1893-1900</p><p class="ql-block">该雕塑映射罗丹与罗斯、克洛岱尔的三角关系,男人选择了成熟,就是选择死亡;年轻女子被拒绝走向成熟走向死亡。主题是衰老与死亡,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祈求的是一个美丽、骄傲、天才的女艺术家克洛岱尔,她向社会向时代发出心底哀求-放过我,给我一条生路!后来她母亲和弟弟将她送进精神病院,在那里她度过最后30年孤独的晚年。</p> <p class="ql-block">《抛弃》克洛岱尔 1886-1895</p> <p class="ql-block">描绘不同时期的克洛岱尔的雕塑以及她在工作室工作的场景。离巴黎100公里的小镇诺让建有克洛岱尔博物馆,其中收藏有她创作的43件珍贵的雕塑珍品。</p> <p class="ql-block">雕塑《格拉古兄弟和母亲科尔内利亚》作者:Pierre-Jules Cavelier </p><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母亲科尔内利亚是罗马统帅的女儿,他拒绝嫁给埃及国王。画中的两个儿子先后担任罗马的“保民官”,后被杀身亡。科尔内利亚是伟大的母亲、罗马妇女完美的典范,她请希腊家庭教师,教她的儿子法律、哲学、拉丁语、自然科学等。她注重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和沟通能力,与那些只关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相比,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说过:“民主就是让所有权利都属于全体人民”。至今值得我们深思。</p> <p class="ql-block">雕塑《格拉古兄弟》两兄弟,即前面雕塑中母亲的两个儿子,长大后担任罗马保民官,弘扬正义、深受民众爱戴,后被杀害。</p> <p class="ql-block">现场临摹《格拉古两兄弟》的艺术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雕塑《努比亚人》查尔斯.区科建耶1874年作品</p><p class="ql-block"> 彩色雕塑作品,脸用青铜、服饰和头巾用大理石制造。人物刻画逼真</p> <p class="ql-block">雕塑《阿尔及利亚人》 查尔斯.区料建耶1894年</p><p class="ql-block"> 彩色雕塑,脸用青铜、服饰和头巾用玛瑙大理石制作</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一世》雕塑</p> <p class="ql-block">雕塑《荷马史诗奥德赛》</p> <p class="ql-block">《北极熊》法国雕塑家弗朗索瓦.蓬朋作品</p><p class="ql-block">雕塑家拒绝繁杂的光影效果,以及不同材质组合的化学反应。他的艺术风格是做减法,寻求一种单纯自然的美学。用洁白的石料滤去细节,平滑的曲线,及其简单的结构 ,构成一件丰富多彩的艺术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雕塑《海龟》 作者:Bvlgari和Francesco Vezzoli</p><p class="ql-block"> 雕塑的龟背上有43颗宝石、9枚古希腊银币,价值连城。雕塑表现一只昂首爬行的海龟,形象逼真,显示雕塑家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观。</p> <p class="ql-block">雕塑《羊》描绘母羊与小羊亲密依偎,形态逼真、刻画细腻。</p> <p class="ql-block">雕塑《被蛇咬的女人》作者:Angust Clesinger</p><p class="ql-block">描绘法国的交际花Apollonie Sebatier 她爱好艺术,举办的沙龙 一些一些艺术家都是座上客。画面是他作模特创作 手上绕着一条小蛇</p> <p class="ql-block">雕塑《乌格里诺》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作品</p><p class="ql-block"> 乌格里诺是意大利贵族、政治家、海军指挥官,但丁的作品中描写他叛逆,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孙子都被关押。在即将饿死时,孩子们央求他吃掉自己的尸体。 考古人员发现,乌格里诺实际上并没有吃掉自己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雕塑《Anacreon与鸽子》作者:Eugene Guillaume</p><p class="ql-block">阿那克里翁是古希腊九大赞美诗人之一,他擅长在酒后填词作曲,有点像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刻画的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雕塑《Nubians人狩猎鳄鱼》 作者:Louis-Ernest-Barrias</p><p class="ql-block"> 描绘位于非洲东北部的起源苏丹的原始部落Nubians人狩猎鳄鱼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雕塑《年轻的亚里士多德》</p><p class="ql-block">描绘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少年时坐在宽大的座椅上,不耐烦地研读一本文卷,人物刻画细腻逼真。</p> <p class="ql-block">雕塑《塔塔乌斯》</p><p class="ql-block">描绘基督教少年殉教者之一塔塔乌斯,于公元三世纪死于暴徒之手。当时他作为少年密使,正在运送弥撒用的圣体,运送途中遇到暴徒,但他临危不惧,紧紧抱住圣体,至死不放。</p> <p class="ql-block">雕塑《丽达与天鹅》 作者:Auguste Clesinger</p><p class="ql-block">取材于希腊神话:丽达是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她的父亲是另一个希腊邦国的国王,宇斯看中丽达,化身天鹅诱惑丽达,生下四儿一女,其中女儿即美女海伦。</p> <p class="ql-block">奥赛博物馆的若干制作精美的工艺美术品</p> <p class="ql-block">一楼展厅内展览的部分家具</p> <p class="ql-block">奥赛美术馆的咖啡馆,图中标志为法语:“出口”</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巴黎奥赛美术馆》 【意大利】西蒙娜.巴尔多雷娜编著 译林出版社 2014.10</p><p class="ql-block">2.《大艺术家画片系列 莫奈》徐硕编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24.7</p><p class="ql-block">3.《世界名画好在哪?-艺术中的色彩》杨兰亭著</p><p class="ql-block">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3.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