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杭州耶稣堂弄3号是司徒雷登故居,他1876年6月24日出生在杭州,童年在耶稣堂弄长大,一直到11岁读完小学去美国读中学,从小一口流利的杭州方言,除了长相不同,其他都与当地小孩没什么两样,可以说他是正宗的杭州人,他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一个美国人,他在公众面前说自己更像一个杭州人,杭州话比英语更流利,他对杭州怀有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作为杭州人我无数次路过中山北路天水桥这里的教堂都只是外面看一下,从没有进去过,只知道这里是司徒雷登小时候居住过的地方,记得原来是有围墙的,一扇门朝中山北路,每次路过都会向门里面张望一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天水堂的围墙拆除了。</p> <p class="ql-block"> 天水堂位于耶稣堂弄2号,最早可追溯到咸丰十年(1860年),当时美国南长老会差遣第一批传教士胡思登、赫里美来杭州传教,清政府拨天水桥畔(今耶稣堂弄)荒地10亩给美国南长老会布道团作为活动场地。</p><p class="ql-block"> 同治十三年 (1874年)在此基地上建造二间简陋平房,开放了布道所,称为胡赫礼拜堂,是杭州最早的礼拜堂。</p><p class="ql-block"> 继胡赫二位传教士之后,教会又差遣第二批传教士来杭州,其中就有司徒雷登父亲司徒尔,同时教会又拨了建房经费,在胡赫礼拜堂的原址拆了原有简易平房,建造新的具有江南特色的礼拜堂,并命名为基督教天水堂,1875年司徒尔主持天水堂工作,开办仁慈堂、医局、女子学校和育婴堂等服务机构,当时在教堂后面建有教士住宅二幢,男女书房及宿舍五至六幢房,拨地有80余亩,司徒尔1913年逝世后,传教由华人牧师接替,1958年教堂活动停止,教堂房屋由房管部门租给杭州链条厂,1984年落实宗教政策,教会收回部分房屋,并进行了维修恢复了教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司徒尔当年在此布道。</p> <p class="ql-block">窗外小区另一头是故居</p> <p class="ql-block">司徒氏的八条基督宝训</p> <p class="ql-block">通向二楼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教堂一侧天水书房,紧挨着中山北路。</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教堂心中有个疑问,故居在哪里?一直以为天水堂这里是故居,可这里是教堂,并没有故居,这时正好教会里有人走过来问你是不是找故居的,然后告诉我故居在后面的小区里,他说来问的人很多,根据他的指点沿着耶稣堂弄看见耶稣堂弄3号司徒雷登故居,此门紧闭,问了路人才知这扇门平时不开,去故居要从小区后面的门进去。</p> <p class="ql-block">3号门墙上有司徒雷登故居简介。</p> <p class="ql-block"> 耶稣堂弄路边司徒雷登雕像,建在他父母当年种植的两棵树中间,刻有司徒雷登生平简介:美国传教士,外交官,出生在杭州耶稣堂弄,童年在这条小巷度过,1887年返美读书,1904年大学毕业后重回杭州传教、办学,曾参与建立杭州育英书院(今之江大学),1908年金陵神学院任教,1919年参与创建燕京大学并历任校长、校务长,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在美国逝世,著有《司徒雷登日记》,回忆录《在华五十年》等。</p> <p class="ql-block">据网上查询得知,这二棵树是司徒雷登父母当年种植的树,一棵银杏,一棵榉树,现被杭州市园文局列为名木古树重点保护。</p> <p class="ql-block">如今两棵树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p> <p class="ql-block"> 沿着耶稣堂弄走到底的围栏处(在建房)往右拐进入小区大门,就能看到被高楼包围着的司徒雷登故居,原教堂后面有一所学校和多幢传教士住宅,现仅存一幢二层楼。</p> <p class="ql-block">故居每逢星期二不开放,第一次去正好周二故居不开放,后因我膝盖受伤一直没去成,几个月之后才又去了一趟,这让我感触颇深,生命无常,明天和意外不知谁先来,想做的事必须马上去做,不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围墙外天水堂。</p> <p class="ql-block">一楼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起居室里司徒雷登父母照片。</p> <p class="ql-block">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壁炉</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卧室</p> <p class="ql-block">卧室里司徒雷登全家福照片。</p> <p class="ql-block">餐厅</p> <p class="ql-block">餐厅</p> <p class="ql-block">二楼走廊</p> <p class="ql-block">二楼是展厅,展示着司徒雷登各个时期与各界人士的合影以及对中国有巨大影响力人物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前言</p> <p class="ql-block">对孙中山印象与评价</p> <p class="ql-block">老蒋赠予司徒的签名照,上面介绍当年宋子文并不看好司徒雷登任驻华大使,理由是他缺少国际声望,对中国的了解太倾向于自由主义。</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对老蒋及蒋夫人印象。庐山二人谈,司徒用宁波官话与蒋交谈,丝毫没有语言障碍。</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分别与李宗仁、白崇禧合影</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对冯玉祥印象</p> <p class="ql-block">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对燕京大学的捐款呼吁有求必应。</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对阎锡山印象</p> <p class="ql-block">孔祥熙虔诚的基督教徒,作为燕大校友,担任燕大董事长及名誉校长,与司徒雷登是关系极好的朋友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会长王正廷。</p> <p class="ql-block">燕京大学董事长颜惠庆。</p> <p class="ql-block">胡适是司徒雷登自始自终的朋友,为司徒雷登回忆录写导言,对燕京大学与司徒雷登有着极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视基督教为异端之教,曾国藩小女曾纪芬其丈夫聂辑槼是清政府省部级官员,1905年29岁的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在杭州街头遇见了正在出巡的聂缉槼,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司徒雷登接触的第一位省部级大员。</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小女儿曾纪芬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有十七个孙儿孙女毕业于燕大,83岁访问燕大,对燕大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陕西督军陈树藩,燕大校园土地就是从他手里买的。</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对陈立夫印象</p> <p class="ql-block">燕大校徽及燕大校园,燕大办学33年为中国培养出科学院院士42人,工程院院士11人,当时燕大被誉为东方哈佛。</p> <p class="ql-block"> 燕京大学属教会私立大学,1919年司徒雷登受教会委托创办燕大,当时除了微薄的学费外85%经费都是靠社会捐款,司徒雷登凭着非凡的社会活动能力,数次往返美国,为燕大筹集到约250万美元,这笔巨款当时成了燕大的主要经济来源,连当时的大军阀孙传芳也给燕大捐过2万银元,另外司徒雷登争取到美国铝业大王近二百万美元的巨额遗产捐款,利用这笔基金,他说服哈佛大学与燕大合作,在1928年春建立了哈佛燕京学社,建立哈佛燕京图书馆,虽然哈佛燕京学社北京部分在1952年后被关闭,但在美国的机构一直运作至今,为汉学研究和中美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他办学理念秉承“因真理,得自由,而服务”的校训,认为大学的核心就是自由,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燕大在他的努力下,只用了十多年时间就成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高等学府,并跻身世界知名大学之列,费孝通、雷洁琼、冰心等都是燕大出来的学生,二战时期中国驻世界各大城市的新闻特派员90%是从燕大新闻系毕业的,中国最早的社会学系也诞生在这里,据统计从1919年到1952年办学仅33年为中国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各学科带头人超过100人,二战结束在美国密苏里号举行受降仪式,中国派出三位记者均出自燕大,1979年邓小平出访美国,代表团21人,其中燕大毕业的达7人之多。 </p><p class="ql-block">图为当年和燕京大学学生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文学大师冰心毕业于燕大,执教于燕大,司徒雷登是她的证婚人。</p> <p class="ql-block">回忆录:在华五十年</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父母</p> <p class="ql-block">1876.6.24司徒雷登出生在这所房子里。</p> <p class="ql-block">父母和兄弟</p> <p class="ql-block">求学时期的司徒雷登</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爱妻</p> <p class="ql-block">挚爱一生</p> <p class="ql-block">妻子怀中抱着的婴儿是司徒雷登唯一儿子约翰,昵称:杰克。</p> <p class="ql-block">着中装的传教士后代</p> <p class="ql-block">在杭州山间游玩</p> <p class="ql-block">1946.10回杭州在笕桥机场,杭州市政府官员及各界人士到机场迎接。</p> <p class="ql-block">下榻杭州位于宝石山麓的外宾招待所,燕大杭州同学会来访。</p> <p class="ql-block">杭州九里松,司徒雷登父母和二弟、四弟长眠与此,1946.10.18日中午司徒雷登径直去九里松悼念逝去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1946.10.19日早上重回位于杭州耶稣堂弄故居,受到耶稣堂弄居民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上图司徒在故居前留影,并走进其诞生的房间与教会牧师畅谈儿时情景,下图是湖山堂,位于现在杭州青春路与浣纱路交叉口,当时是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牧师贝恩德为纪念亡友司徒的父亲捐资而建,这个教堂自我记事起就没印象,网上查了一下,湖山堂完工于1920年属于哥特式建筑,1958年教堂停用改为仓库,1964年拆除建了住宅楼,随着青春路拓宽改造,现在这里是交通银行大厦。</p> <p class="ql-block">上图重回父亲的教堂:天水堂</p><p class="ql-block">下图思澄堂,现在解放路官巷口附近</p> <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20号下午由当时的杭州市长周象贤陪同坐游船来到西湖小瀛洲,登岸后司徒信步来到“竹径通幽”的门洞前,指着这四个字用中文对市长说“康有为写的”。</p> <p class="ql-block">1946.10.19日在杭州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四楼会场,司徒雷登接受当时杭州市市长周象贤赠送的杭州市金钥匙和荣誉公民证书。</p> <p class="ql-block">杭州市荣誉公民证书。</p> <p class="ql-block">司徒接受荣誉公民证书杭州基督教青年会现场照片</p> <p class="ql-block">浙江之江大学,司徒雷登是新校址的提议着,也是之江大学的校董,其三弟曾是之江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先后担任燕大的四位校长。</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与马歇尔在南京合影。</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内</p> <p class="ql-block">1949年离开中国前取消了杭州之行。</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八十二岁生日,胡适先生前来贺寿。</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母亲在杭州创办了中国第二所女子中学,免除学费,提供食宿和衣物,要求不许缠足,不许包办婚姻。</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赠送给司徒雷登的仿明五彩人物敞口瓶,按司徒雷登临终遗愿逝世后又归还中国。</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遗愿去世后要回到燕园跟爱人葬在一起,可惜他的愿望没实现,所幸杭州市张开双臂迎接了他,生于斯葬于斯,2008年终于魂归故里回到了他的出生地杭州。</p> <p class="ql-block">司徒雷登私人秘书傅泾波之子傅覆仁在安葬仪式上介绍司徒雷登生平。</p><p class="ql-block"> 司徒雷登晚年中风后一直由傅泾波一家照顾起居生活。</p> <p class="ql-block">美国驻华大使到访司徒雷登故居。</p><p class="ql-block">中美友谊正能量展览在故居展出,杭州有关领导和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到场为展览揭幕。</p><p class="ql-block"> 据晚年长期照顾司徒的秘书傅泾波和其女儿回忆,晚年时他虽身在美国心却盼着回中国,因为在那里有他的童年有他的青春,有他的学校,有他的爱人,有他的父母及兄弟,这样的爱是真诚的,在他心底里仍执拗地以中国为家,他精心保留着所有与中国有关的东西,卧室墙上四处挂着燕京大学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他是一位伟大的基督徒,一生献给中国的教育、文化、福音、慈善,我们应该心怀感恩之情,记住这位对我们作出巨大贡献的人。</p><p class="ql-block"> 资料均来自网络及故居展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