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尼称:山人海</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2942208</p><p class="ql-block">配乐:宋祖英演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世界自然遗产重要一员的武陵源风景区,其包括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以及其他一些新近开发的区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陵源这个名字,起源于它的地理位置恰处于湖南与贵州交界的武陵源山脉北段。</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晚泥盆纪时期,正刚处于海陆交界的武陵源地区沉积下了大量的石英砂岩。岁月悠悠,沧海桑田,随着地壳的抬升以及侵蚀、风化等因素,有些隆起的台地慢慢变作了峰丛、峰林,有些地方却被慢慢夷平,剥蚀成了峡谷和沟涧,形成了如今我们眼前的千峰耸立、万峰峥嵘的壮观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200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0年11月9-11日,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副主席彼得·米根等来自新西兰、美国、德国等7个国家的16位国外地貌学权威,以及中国大陆、港台的20多位知名地质地貌学家对张家界砂岩地貌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听取研究课题组关于张家界地貌特征与演化过程的主题报告后,将张家界特征鲜明、规模巨大的独特砂岩地貌类型,确定为“张家界地貌”,凡在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发现类似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的地貌,都可统称“张家界地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家界地貌”是继上世纪30年代国际学术界认定以广东韶关丹霞山为名,将这一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后,我国第二个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定的地貌名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几年前已经慕名来过一次武陵源,不过那时是跟团而来的,又遇上了下雨天,美景都躲进了那厚厚的雨雾中,只好留着遗憾离开了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是我们兄弟仨自驾过来的,为在这个有30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少走弯路节省体力与时间,我们请了一位当地的导游,并告诉她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摄影,这小张导游熟门熟路,带我们抄小路,到摄影人喜欢去而旅游团少去或不去的地方。三天时间,老天爷也很赏脸,晚上下雨,早上雨停,一入景区山岚缭绕,如到仙境;中午雨过天晴的景区空气新清、景色清晰!武陵源真可谓“举目皆是景,无景不动人!”。作家叶梦的散文《青岩山遐想》中对武陵源是这样描写的:“乍见这山怪般的奇峰,我惊呆了,丹田之气按捺不住涌上来,一个个‘啊’字脱口而出,除了一个个‘啊’字,别的字眼我一个也想不起来了。”,对武陵源的美,作家都如此这般,更何况我这个平夫凡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8月16日到这里,19日下午离开。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