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14</b>·<b style="font-size:22px;"> 目睹耳闻·思绪萦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 ∧ ∧ ∧ ∧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所属二区队的四位卫生员</b></p> <p class="ql-block"> 高炮部队驻守保卫的地区,是越南的相对后方。在这里,成年男子清一色去了前线。留守村庄的任务就全靠“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的越南妇女。</p><p class="ql-block"> 在热带雨林中生活的老百姓,无论是扎根山沟丘陵,还是久居平原田地,日子都过得清贫。我所见过的村庄院落,都比较欠缺烟火气,据说平常的食品相当简陋。村民们的衣着单一,身上不变的打扮总是灰黄色或者黑色,脚下则几乎是一律的赤足,春冬不变。同时,从平时所遇见、所接触的百姓身上,能分明地感觉到她们应对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p><p class="ql-block"> 老老少少身体普遍消瘦,年纪稍大一点的妇女都爱嚼槟榔。他们常年都在忙碌,妇女们作为主要劳动力,除了下大田,还挖地割草、折枝砍柴,孩儿们也没有闲着,他们爬树逮鸟、下水捞鱼,… 勤勤恳恳地劳作,平日里没有见过无事闲逛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随时可能遇到战争的阴影状态下,貌似的田园生活其实非常动荡。一旦响起警报,他们动作飞快,甚至可以在我们奔往战位的同时躲进防空洞,其速度与打仗的“跑一等”比较,不一定会慢多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天,两位军医去开会,我一个人坚守岗位 —— 当然,只能做点粗活。</p><p class="ql-block"> 一位年过六十的老头接受针刺治疗后,在衣袋里掏了半天,摸出两张五、六成新的越南钞票,见其前面带“1”字、紧接着几个“0”字。还有意避开一旁的担架员,指指划划好几遍,意思很明白,执意要送给我。</p><p class="ql-block"> 这是根本不用去想的事,我连连地摆手谢绝。从他神情看,还不象是收买和行贿 —— 热心服务唤起越南老乡的善心和良知,是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来包扎所来看病的人员中,除了极个别的老头外,大都是顶着斗笠的妇女和抱在怀里的幼儿。由于处于战时状态,但身体吸收药物的能力特别强,同样的药品用在他们身上,效果往往是十分灵验。</p><p class="ql-block"> 只要开开口,就能得到免费的药物。积极前来就诊的大嫂、大妈对此非常感激。作为中国部队的医务人员,我们遵守《援越抗美人员纪律守则》的规定,“尊重越南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积极热情地服务。实践能够证明,这对中越人民的友好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当地老乡的生活习惯,大姑娘、小嫂子都站着唱歌。既使在大众广庭的环境下,顶多侧侧身子,旁若无人地显不出任何的尴尬。</p><p class="ql-block"> 外出执行任务,难免会遇到各种不易理解的情况。因此,我们规定离开阵地出行,起码必须双人。按此原则掌握,基本上就有了很高的安全系数。</p><p class="ql-block"> 临时发现一些不雅状况,视有若无。按既定步伐,继续走自已的路。有时,会有她们的同伴在一旁凑热闹,不停地嘻嘻哈哈,似在助力、加油。此刻坚持不理会,即可以悄然避开麻烦,人家也自会退出无趣。至于偶然发生在居住的茅草屋附近,则主动地换个方向就解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大队部办事,汽车必须驶过漫水桥,或者过吊桥(这时人与车分离后,人要下车徒步)。如果是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只要不下雨,附近的河面上常年都很活跃。总有人颇为自由和随意的拍浪击水——也属风俗习惯范围内。只要顾及自己的匆匆赶路,畅快通过均不是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在防区内走动的次数不少,这种一点不算稀罕的事情,遇到了当然也不会是极稀罕。跟其它国家的军队相比,因为我们来自英雄的文明古国,大家都尊重异国的风俗习惯,严格要求自已,一切依规办事。千帆阅尽,风骨凛然—— 可以说,中国部队执行纪律最过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8年11月1日美国宣布暂停轰炸。但并非立即平静,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天天跑两次警报。有时甚至还未起床就是“一等”。当然来的都是侦察机(我们称之为“靶机”)。对此,上级强调,我们一定不能麻痹大意,要随时做好反轰炸的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越南百姓则不然,他们认为己经胜利,并且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贺“停战”。</p><p class="ql-block"> 相应不解的是,那些天前来看病的人显著减少。此前两个月,我们小小的包扎所接待拖儿带女的就诊人员,一天曾接近八十号人(在三、五里内,能见到的村庄就那几座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很是不凡)。这时则下降至个位,甚至零。看来,越方上级对百姓管理采用了新的管理规则。</p><p class="ql-block"> 同样的情况,去村里帮助下田劳动时亦有发生。战争环境下,大田的劳作仍然是坚持和必须的。在敌机入侵相对少一点的时候,分队会抽调备份人员前去帮助干活。</p><p class="ql-block"> 以前每每遇这种情况,她们总是很热情地唱《越南—中国”》一类的友谊老歌,等唱完一首歌后,她们也会很自然地发出邀请。我们虽然只是些简单短小的《语录歌》,但场面持续且往往有些热烈,或叫好,或鼓掌。现在则非常明显地表现出较为生硬和单调,看上去,她们不过是在采取一般性地应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距我们包扎所不远,那条野草茂密的小径上偶有过客。一位黑牙老太太挑一小片肉经过。她并且主动来打招呼,无话找话地聊天。</p><p class="ql-block"> 她比划着说,机场飞行员“吃得很好”,“肉可以隨便吃”。而她家逢过年也会准备有狗肉,还指了指扁担。……</p><p class="ql-block"> 弄了半天,只懂了这点油盐不多的部分——没有翻译,我听得蛮糊涂。但与她互动,只在说明即使接触淡漠、就诊为零的情形下,仍然有百姓对我们表示着友善。</p><p class="ql-block"> 如此种种,都是在越南的日子里留下的印象。只要路过乡村、集镇,就能眼见断墙残璧、弹坑废墟;凡行走在田埂便道,就能遇见面黄肌瘦、弊衣蔬食。</p><p class="ql-block"> 在与美帝作斗争的特殊环境下,这些所见所闻,让人思绪翻滚,总体的感觉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都有。</p><p class="ql-block"> 而正是那样的氛围里,更要求我们忠于职守,保持求战意识。形势己经发生变化,我们主打目标虽然只是不丢炸弹的侦察机,但随时准备作战的作风不能含糊。唯一要做的就是按上级要求,加强学习,保持警惕,做一个合格的好战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15• 诙谐 也有调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感兴趣的“三转一响”,即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 <p class="ql-block"> 每一天“吃、住、行”都围绕在一块有限的营地。每一天都是往复的军事操练和深入的思想教育。除了“天天读”、形势分析、学习讨论,就是武器保养、军事训练、阵地维护。不知疲倦的循环,很是紧张和严肃。但必须如此的沙场点兵还有团结和活泼。</p><p class="ql-block"> 毕竟大家都是天性好动的年轻人。正常科目之外摆脱紧绷氛围、舒缓心理压力,我们有自创的场景调试和情绪调节。应该说,在恶劣的临战环境下,在有限的休息之余,我们并不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记得曾撩拨一名老兵,半真半假地推出些半熟半馊的点子。就事论事,让人忍俊不禁——而他本人亦能“与民同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手表 】年轻的干部们对能夠随身的手表有好感,有空时会自然地议论议论。后勤还安排过购表指标。</p><p class="ql-block"> 这位老兵也动心了。将来回乡也可以神气一下。</p><p class="ql-block"> 针对不菲价位产生的畏难情绪,有同志用鼓励的态度转告他,南京〈钟山〉牌手表,新产品,“每只二十六元”。</p><p class="ql-block"> 他毫不动摇拍板:“就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自行车 】老兄对自行车情有独钟,脱口就是“飞鸽”、“永久”,特别是载重的那一种。但对凭票供应则很有畏难。</p><p class="ql-block"> 有人教他另辟蹊径:联系个修车摊,再反复造访废品店。可以抓东凑西“拼装”,称 “不要去在乎品牌”,便宜才是硬道理。</p><p class="ql-block"> 他认可了,“办法不错!”</p><p class="ql-block"> 【 收音机 】晶体管的熊猫牌收音机正在时髦。他见到“话匣子”,总爱抚来又摸去地嘟噜上几句。</p><p class="ql-block"> 于是又有好心人出招,“弄几个二极管、三极管”装个实用的,品相差却能出声,不耽误听个新闻。</p><p class="ql-block"> 他详细询问,投了赞成票。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缝纫机 】系为未过门的家属准备,难度大点。购原料,布票是重点;体积大而重,难移动;还有拜师、揽活、定价、保养、维修、……都一并在考虑范围。嘴里各种畏难和指责,心里仍然想得要死。</p><p class="ql-block"> 又有好事者告诉一个“听说”:有种“手持缝纫机”,功能不少,使用简单,好用又好修 —— 相当于手握纸扇,摇摇就能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他迷住了,“哪里可以买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信息和绝窍屡屡修正后,成效显著 。原本退伍费加历年节余,只能购买一个大件的资金,竟然可凑合着让“三转一响”全部到位。高兴的他鲜猛地“啍”了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着他的遐想,大家杜撰出雄壮的“蓝图”:撸袖子,抖左手,露手表;抬脚跨上“二手车”;车柄挂上用抹布裹紧的矿石收音机;家属手捧袖珍缝纫机,大气地横坐在后支架;……。</p><p class="ql-block"> 骑行未几,车歪、表摔、缝纫机栽,收音机卡着不出来。唯有心上人,捂着渗血的伤口要绷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添油加醋之下的情节步步深入。而故事的主角,因为将仅仅夠买一件的钱变成了实物四件,正在心驰神往呢。 </p><p class="ql-block"> ——纯属造出的故事,和谐在草棚里。听者前仰后合,哪里还有沉闷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把小事复杂地讲得头头是道 。一群严肃的人也会乐观地插科打诨,会用换了口味的滑稽形象来笑一笑 —— 在向着大目标的追求中,大伙是那么诙和浪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及至今日,除了几近归零的家用缝纫机,拎上部“手机”就包含了电话、电报、电视、录音、录像、照相、报刋、通信等诸多本领,而曾经列入“渴求之最”的手表和收音机,只能算是区区的附属功能。</p><p class="ql-block"> 出门,可顺手扫码共享单车,曾经朝思暮想的“N大件”分分钟搞掂。现代人开口即是“有房、有车、有存款”,半个世纪前的“三转一响”太不值一提了—— 世界变化真大,那年月为搏一乐而编辑的段子本身,实在可以反被好笑一番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16</b>•<b style="font-size:20px;">丝·线·绣·赤·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 ∧ ∧ ∧ ∧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211大队卫生队的战友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刚到战地就见战友们在刺绣。卫生队狭窄场地上的,能见到军医、护士们在忙忙碌碌,但也能见到他们安安静静坐在小凳上,一言不发的身影 —— 他们在轮班上“绣场”。</p><p class="ql-block"> 绣成的画像上,四周有代表卫生队全体干部战士的66朵葵花,围绕在中间的是身着绿军装、神采奕奕的统帅。</p><p class="ql-block"> 211大队卫生队的医护人员,半数左右是在出友谊关前,从南空所属部队和医院抽调而来。大家敬业、勤恳、负责,被评为先进集体。队长要作为代表,去参加空军第二次四好连队代表大会。这幅针织作品将敬献给北京城里的毛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在的二区队包扎所,特别在代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召开表忠会。我刚刚走进这个集体,自然会一举一动学习老同志。大家都积极表态,一定要赤胆忠心为世界革命立新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次四好连队代表大会前后历时近五个月,于1969年1月28日结束。这几乎是从未有过的超长会议。据说是因为代表们要等候毛主席的亲自接见。</p><p class="ql-block"> 队长回来后,传达了大会盛况。初来乍到的我,也享受到整个卫生队的光荣。来自北京的毛主席像章,每个同志都得到了一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向毛主席献忠心的年代,中国大地风起云涌,政治运动不断深入发展。</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全都是火红火红的。</p><p class="ql-block"> 工宣队开进学校、干部上五七干校、赤脚医生跑田头、知识青年下农村、全国山河一片红、……;还有学习毛主席“吐故纳新”的教导,迎接毛主席赠送的芒果、……等等。</p><p class="ql-block"> 一系列的重大事件,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一次都有紧跟形势的相关活动,和全国人民同欢乐、共庆贺。战士的红心与祖国紧紧相连—— 热情的举动、浓烈的氛围,这是当时的真实情景。</p><p class="ql-block"> 在远离澎湃、相对平静的阵地上,与祖国紧紧相连的战士,用刺绣这门细致活,来作为无限热爱的落实行动。</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就在这种熏陶下,积极向父母求助,请他们尽快给我寄来刺绣的针和线。记得还在信纸上端画了一片鸡毛,以示紧急和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收到家里的这些“珍品”后,抓紧有限的休闲时光,静坐开打——这特别适合当时的特殊条件,并且在战士中很普遍,很时髦。</span></p><p class="ql-block"> 笨手笨脚地干细针细线的精致活,必须屏往呼吸,抛开杂念,一心一意。在当时大讲阶级斗争,狠斗私心的环境里,做到心无旁骛,刺绣无疑是最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在板床上展开细布——比照原图描出轮廓——绷紧在竹圈上——持针上下穿梭(生疏易扎伤手。白天阳光强,晚上油灯光弱,都需咪眼操作)——最后装饰、修剪。</p><p class="ql-block"> 身在异国它乡,家信途中时间长,还不一定能把事情说清楚。正好遇到家庭出点状况,除了“狠斗私心”、自我克服外,绣花则分散注意力,起到料想不到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实践绣花,落实誓言。用五彩丝线编织出爱国家、爱国家、爱领袖的情怀—— 总觉得,现在的孩儿们可能不会完全理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丝线绣赤诚的不懈努力中,部队也越来越接近凯旋。 据我的记录,进入新的1 9 6 9 年后,我们防区只有过三次炮击,且敌机进入后均快速拐弯逃离。而部队最后一次跑警报的时间是元月18日。仅仅两天后,美国总统约翰逊下台。</p><p class="ql-block"> 在百般警惕中,连队开始年终总评。经过动员、讨论、上课、学习文件,领会精神,评选五好、总结等阶段。除了军事训练和武器保养,每天都安排有专门的时间。经过十二天的努力,总评结束。</p><p class="ql-block"> 手持绣花针,我被评上“五好战士”。默默“接受再教育”的战士心头,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喜悦。稍稍回头看看,当兵就要满一年了!</p><p class="ql-block"> 赤诚闪耀叫人美不胜收,自信一代人在艰苦中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