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入学身心准备篇——动作协调

不懂

<p class="ql-block"> 小班是幼儿精细动作协调发展突飞猛进的时期,但作为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小班幼儿对于精细动作能力还有部分幼儿较弱表现的会很吃力,关于小班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下面我将从真实的角度出发,通过日常观察结合现状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得到一些经验策略与大家简单分享。</p> <p class="ql-block">  我观察到以下几方面问题:</p><p class="ql-block">1、小班幼儿用勺比较生硬,动作不灵活,用握拳的方式进餐,难以将食物准确地舀起,多是嘴巴挨着碗边吃,有时着急就忍不住上手抓,少数幼儿能协调拇指、食指、中指灵活的用勺子,很少的洒落食物。这说明小班幼儿用勺的灵活性比较弱,并且从幼儿用勺手势来看,多是抓握的方式握勺,缺乏握勺的正确方法。由于幼儿在家中多由成人喂饭,养成了依赖性,在进餐时喜欢等待教师喂饭,缺乏动手练习的机会和自主性。</p> <p class="ql-block">2、小班幼儿使用水杯时的手眼协调和手部控制能力较弱,起身或行走时,拿不稳水杯,水时常会洒出,使用水杯主要反映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腕的力量控制和动作幅度控制。</p> <p class="ql-block">3、小班幼儿拉拉链时手指间配合度低,部分幼儿很难拉上拉链需要成人提示或帮助,还有些幼儿能在不断尝试下拉上拉链但动作不是很灵活比较生硬,拉拉链属于生活自理能力范畴,但幼儿在家中基本上都是成人包办,缺乏锻炼机会。</p> <p class="ql-block">4、小班幼儿会涂色,但精确性比较低。幼儿在美工个别化活动或美术集体活动涂色时是简单涂鸦,不能控制画笔,涂的色很多在边线外,大部分区域涂不满,部分幼儿涂色时能较少地出线,大部分区域可以涂满;也有幼儿涂色能力水平较好,在涂色时很少出线,也基本能将图形涂满。可以看到,小班幼儿在美工涂色活动中的准确性水平较低,大部分幼儿都不会用手指拿笔,主要是用手心向上或向下的握拳方式拿笔;涂色作品呈现出线条混乱、涂色涂不满的现象:少部分会用手指拿笔的幼儿,由于手部缺乏力量,用蜡笔涂色时非常轻。 </p> <p class="ql-block">5、小班幼儿不能独立用指尖撕开双面胶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如撕贴黏纸是很多幼儿喜欢的活动,双面胶作为美工和游戏活动中的辅助材料也常常被用到。使用双面胶主要反映的是幼儿指尖精细动作的配合度,以及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小班幼儿双手具有一定的配合度,但精细化的指尖配合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当成人帮助打开一定开口时,小班幼儿能协调双手撕开双面胶进行粘贴,但大部分幼儿很难自己撕开双面胶,尝试几次后便放弃。应该说,双面胶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在家庭生活中幼儿很少接触到该物品,缺乏锻炼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6、小班幼儿双手协调翻书能力发展较好,从小班幼儿翻书行为来看,有的幼儿在翻书时双手不会协调翻,单手翻书,翻不动或一次翻很多页,部分幼儿能尝试双手配合翻书,但常用整个手指力量推开书或五指抓翻,动作幅度大,还有部分幼儿出现双手配合动作,能用右手手指捻开书页后移到左手中去。 翻书动作属于双手不对称的学习类动作,需要个体左手扶好书本,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捻开书页,翻页的时候左手再自然合起翻过的书页,能一次翻一页,主要反映幼儿精细动作中的双手配合度,以及双手配合过程中的手指协调性。翻书动作常作为阅读行为评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幼儿常用的学习技能,对幼儿入学准备具有重要作用。表明小班幼儿大部分能双手协调翻书,该动作能力发展较好。书是幼儿主要的阅读材料,在家中也比较常见和使用,幼儿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p> <p class="ql-block">  以上问题就是我关注到我班小朋友日常的真实发生,我个人认为影响动作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遗传和自身发育的情况,内部因素通常我们是无法左右和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外部因素来促进幼儿的协调发展。以下将从三个层面简单探讨如何支持与促进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p> <p class="ql-block">一、利用材料给予不同能力水平幼儿参与的机会针对幼儿精细动作现有发展水平,考虑幼儿精细动作能力的个体差异,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或工具,主要体现为使用工具的多选择性和操作材料的多层次性、可调整性。</p><p class="ql-block"> 在工具选择上,同一类工具应尽可能地提供两种以上的规格,满足不同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需求。例如在“喂娃娃”生活操作区,可以提供不同大小规格的勺子,供幼儿自主选择使用;可以提供软硬不同的镊子和夹子,让幼儿体验用不同的力度去夹取食物。</p><p class="ql-block"> 在材料投放上,可以通过改变操作材料的大小、材质、形状、固定性等,形成不同难易程度的操作活动,让能力弱的幼儿敢于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也让能力强的幼儿有更多挑战。例如在剪纸活动中,可以为幼儿提供空白纸、画有粗直线的纸、笔和剪刀,幼儿既可以随意剪裁空白纸,也可以剪画有粗直线的纸张,或者自己添画、自己剪裁,不同的任务难度可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二)利用示范性帮助幼儿掌握精细动作活动的方法。示范性是针对在精细动作中缺乏方法或能力水平低下的幼儿,教师运用图示、动作示范、语言示范支持幼儿理解并形成正确、完整的动作表象,帮助幼儿掌握某类活动最重要的动作特点,如拿笔的正确姿势、穿鞋子的方法等。</p><p class="ql-block"> 在形式上,可以采取集体示范与个别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的集体动作示范可将很多精细动作进行分解,一边将动作要领、顺序、方法直观地展示给幼儿看,一边用语言进行引导。在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做到个别化、有重点的引导。当幼儿跟着教师的示范动作一起做有困难时,教师要慢下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和模仿;如果仍然无法继续,教师就要动手协助幼儿,提供少量或部分身体协助,如扶着幼儿的手一起用镊子夹起饼干,拉拉链时先把拉链头对齐,再鼓励幼儿把拉链拉起来。除了动作示范,教师还可以借助形象的语言呈现动作要领、顺序和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技能,特别是教师自编的易理解、朗朗上口的儿歌,配合动作示范能有效帮助幼儿领会动作内容。此外,在教室里的适当位置放置图示,能形成直观、可操作的环境提醒,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三)利用积极情绪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p><p class="ql-block">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幼儿的自主性逐渐提高,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而,精细动作不良的幼儿会尽量避免精细动作任务,即“避免弱势技能”现象,从而缺少练习和提升技能的机会。对此,教师要创设宽松而积极的环境,鼓励幼儿参与多样化的精细动作活动。比如,在给花浇水时打翻水,自己喝水时水洒在了地上,吃饭时不小心打翻了碗……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教师要不急不躁,不仅不要指责幼儿,还应以正常的态度处理,从心理上认为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告诉幼儿"没关系"。同时,要启发幼儿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引导幼儿掌握完成精细动作的方法,如“双手拿好盘子,保持平衡行走”就不容易打翻。此外,鼓励性的语言可以让小班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和心理暗示。当收到教师的赞美时,幼儿会心情愉快,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小班幼儿有一个突出特点是完成一项任务或活动后,喜欢给教师看,渴望获得教师的肯定。这时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鼓励和表扬,就能有效强化幼儿自己动手的意愿。</p><p class="ql-block"> 儿童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是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以建构起“发展适宜性”的环境经验。因此,教师既要了解幼儿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水平,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帮助幼儿获得进一步的发展。</p>

幼儿

小班

动作

精细

涂色

教师

翻书

双面胶

能力

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