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见证,灵魂的洗礼 白公馆、渣滓洞参观有感

郑丛丛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带领儿子站在白公馆与渣滓洞这片充满历史痕迹的土地上,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英雄辈出的年代。这里,不仅是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进行残酷迫害的黑暗牢笼,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璀璨见证。</p> <p class="ql-block">  走进渣滓洞,一股凝重而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那些狭窄的牢房、冰冷的铁窗、昏暗的灯光,无不诉说着当年革命者所承受的苦难与折磨。墙壁上斑驳的标语,是他们坚定信念的宣言,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我难以想象,在那样的日子里,他们是如何用瘦弱的身躯,扛起了民族解放的重担;又是如何以钢铁般的意志,抵御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p> <p class="ql-block">  在渣滓洞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能听到革命先烈们低沉而有力的呼吸声,感受到他们不屈的灵魂在激荡。特别是当我站在那些曾经关押过重要革命人物的牢房前时,心中更是涌起了无尽的敬仰与哀思。江竹筠、许建业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黑暗的天空,也照亮了后人的心灵。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与牺牲,什么是坚定的信仰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  离开渣滓洞,我和儿子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了白公馆。与渣滓洞的阴冷压抑不同,白公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我们。然而,当我了解到这里也曾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关押过众多民主人士和爱国将领时,我的心情再次变得沉重起来。白公馆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扇门窗,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p> <p class="ql-block">  在游览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革命先烈们的精神品质和崇高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坚持斗争,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这种信仰和理想,如同灯塔一般指引着他们前行的方向,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绝望中找到了希望。正是这种信仰和理想的力量,让他们能够超越生死、超越自我,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青山苍翠,满是忠骨。踏上这片土地,就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看到先辈的铮铮傲骨,穿过时空的长廊,领略到永垂不朽的昂然精神。无论是48套刑具上留下的永远不会干涸的血迹,抑或是日光未曾照射的18间困锁,又或者是朴实无华却无法挣脱的镣铐上被血肉反复摩擦留下的痕迹......一切都留在了岁月的长河接受时间的洗礼却又在经过他们面前时耳旁传来铿锵有力的呐喊“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愿意将这牢底坐穿”。</p> <p class="ql-block">  许是他们太过于坚毅,许是先辈们太过于刚强,许是中华民族心底意志坚不可摧。竹签可以插进血肉却无法穿破钢铁,吞下的血肉筑起的心理防墙背后守护的是战争打响后胜利的曙光。红岩山上梅花开,咸味的糖和手里的紧握的树枝也可撑起一片知识的旷野。黎明的光越过眼睛直达的是他们的心底,水泥封住的也仅仅是血肉,死而重于泰山是信仰,革命组织胜利是执念。</p><p class="ql-block"> “石可破,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不可夺其赤。”诚哉斯言,敬畏信仰的火炬照亮革命的前程。子曰“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人之为人而有别于禽就在于心中崇高无上的信念。渣滓洞中残留的先烈英魂无不透露验证于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