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徽州之七 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

渔舟唱晚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棠樾牌坊群规模宏大,七座牌坊矗立在棠樾村东大道上,两侧保留了永久农田,四周没有建筑物,远眺牌坊群,仿佛从农田中“拔地而起”,显得格外壮观。</p> <p class="ql-block">棠樾,古称“唐越”,又名棠川、慈孝里,为鲍氏家属聚居地,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棠樾鲍氏在漫长的岁月中,躬耕苦读,造就了一代代达官巨贾、文人雅士,出现了众多忠臣孝子、义夫节妇,鲍氏后人为褒扬这些人士先后建造了这些牌坊,颂扬他们“忠、孝、节、义”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鲍灿忠孝坊,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旌表明弘治年间孝子鲍灿的孝行。《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他的孝行感动了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p> <p class="ql-block">慈孝里坊,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而建。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让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后来朝廷为了旌表他们,赐建此坊。牌坊上刻有明永乐帝御赐诗。</p> <p class="ql-block">鲍象贤尚书坊,约建于明天启年间,表彰鲍象贤戍边有功及对皇上忠贞不二。歙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曾远赴云南戍边,维护边境安宁。由于秉性亢直,卑视权贵,多次遭受奸臣中伤,但一直效忠社稷,死后被追封为工部尚书。</p> <p class="ql-block">鲍逢昌孝子坊,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旌表孝子鲍逢昌。据记载,逢昌父亲明末离乱外出多年杳无音信。清顺治三年(1646年),14岁的逢昌沿路乞讨千里寻父,终于在甘肃雁门寺找到了生病的父亲。他为父亲的背疽吮脓疗疮,回到家母亲病危在床,又去浙江富春山取得真乳香为母治愈。族人赞其“天鉴精诚”、“孝愈其亲”。</p> <p class="ql-block">鲍文渊妻节孝坊,具体建造年份不详,应属于明清时期。表彰鲍文渊妻子的节孝行为。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视如亲生,尽心抚养,至其成家立业。年老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p> <p class="ql-block">乐善好施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旌表鲍淑芳及其子鲍均。鲍淑芳为清初大盐商,乐善好施,义举很多。洪泽湖决堤时,集议公捐米6万石;淮河、黄河水灾时,捐麦4万石;助设沙河闸,捐银5000两。在家乡修祠社,办义学,修桥铺路,济困扶贫。临终嘱咐儿子鲍均克守祖训,造福乡里。徽州府督抚被鲍淑芳父子的诸多义举所感动,请命于朝廷,以乐善好施得旨施表建坊。</p> <p class="ql-block">鲍文岭妻汪氏节孝坊,具体建造年份不详,应属于明清时期,表彰鲍文岭妻子汪氏的节孝行为。县志记载,江氏为棠樾人,26岁守寡后,“立节完孤”,把儿子集成培养成歙县的名医。江氏80岁高龄时,族人为她请旌,建起了这座宛如其化身的牌坊。 </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结构布局都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给人以稳重感,在视觉的焦点处加以强调,精心雕刻。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几百年,但每座牌坊的建筑风格混然一体。几乎全部采用石料,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高大挺拨,坚固无比。</p> <p class="ql-block">牌坊群中有一座骢步亭,建于明隆庆年间(约1567年),由鲍献书偕同其侄子鲍元臣共同建造。“骢步”一词典出《列异记》,寓意建亭者心存祖道、乐善好义。同时,该亭也是为纪念鲍氏家族中品德高尚的御史鲍宜及其家族而建,他们出巡时常骑青白色骢马,故得名“骢步亭”。</p> <p class="ql-block">牌坊群周边矗立着两座祠堂:敦本堂和清懿堂。</p> <p class="ql-block">敦本堂是鲍氏家族的祠堂,俗称“男祠”,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初建,后多次重修扩建。祠堂占地750余平方米,建筑气势恢弘,显示棠樾鲍氏家族的的煊赫。祠堂内存有义田规条碑和嘉庆皇帝上谕碑等17方碑刻。清乾隆皇帝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p> <p class="ql-block">清懿堂,俗称女祠,建于清嘉庆初年。 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借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堂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p> <p class="ql-block">离牌坊群不远就是鲍家花园。</p><p class="ql-block">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鲍启运的私家花园,总占地面积360多亩,院内以徽派盆景为主,是典型的徽派园林与徽派盆景相结合的中国私家园林精品。清末毁于太平天国战争,现经修复重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p> <p class="ql-block">棠樾牌坊群用连续七座牌坊相互唱和,以石头的群体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地域文化特色,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但是,棠樾牌坊群所宣传的儒家思想已落后于时代,它所强调的“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法等级制度,妨碍了人们对平等与自由的追求,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变革的桎梏;它对忠孝节义的过度强调,特别是牌坊群中的贞节牌坊,实际上是用已故女性的悲凉身世来教化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要求她们在行为上更加符合封建礼法的规范;女祠的设立虽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女性贡献的认可,但更多的是为了致敬家族中贞节烈女所作的牺牲,实质上进一步强化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棠樾牌坊群作为儒家宗族文化的象征,其背后的家族势力与封建统治紧密相连,使得牌坊群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封建统治的缩影。所以参观棠樾牌坊群,在欣赏传统建筑美妙和传统文化美德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背后所隐含的专制压迫自由、“天理”毁灭“人欲”的血和泪,心情因此无比沉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