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江淮河汉

962554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诗文/赵勤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网络下载</div>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渎:渎者,江、淮、河、汉是也。禹平水土,名曰四渎。《礼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 ——明张岱《夜航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系·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冰川泉滴引淙潺,当曲南源孕玉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倒峡松风寒涧水,隔江云月小孤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楚乡稻亩饶都野,沙岛鱼舟裕海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踏浪霓桥天堑破,蛟龙飞渡出玄关。</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唐古拉山脉是青藏高原中部的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峰上发育有小型冰川,主峰格拉丹东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2、当曲:即当曲河,位于玉树州杂多县西部,是长江三源(长江源区水系主要由北支楚玛尔河水系、西支沱沱河水系、南支当曲水系组成)之一的南源,水量为长江各源头之最,其长度居长江源诸河之冠,是真正的长江正源。</p><p class="ql-block">3、倒峡,谓江水倾峡而出,气势磅礡,由千涧寒水汇流而成。</p><p class="ql-block">4、小孤山,即小孤,长江中的独立山峰,属舒州宿松县,古有戍兵。陆游的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叙述:“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p><p class="ql-block">5、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开始种植水稻,长江中下游平原单、双季稻亚区、和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民间谚语:“湖广熟,天下足”,意思就是湖广行省盛产稻米,两湖丰收,则天下粮足。</p><p class="ql-block">6、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其长度居世界第三位。</p><p class="ql-block">7、踏浪霓桥即:截至2019年长江干流上建成各类长江大桥共115余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最近距离眺望长江是1969年春节过后不久。当时父亲“支援内地建设”去了“山东枣庄煤矿机械厂”工作,那年学校停课,我便在家人的支持下,北上山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十年后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枣庄行》,其中写到:“天完全黑了,就猫在硬座上打瞌睡,忽然车厢里的旅客又骚动起来,我睁开眼睛一看,周围的乘客都趴在火车的窗户前往外张望,此时近22点,火车临近长江边,正向南京长江大桥上驶去。1968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先行通车,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此举振奋了全中国人的神经细胞。1968年12月29日公路桥竣工通车,标志着南京长江大桥全线贯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听说火车要过南京长江大桥了,我也傻乎乎地赶紧趴在车窗前往外望。想亲眼目睹一下,不久前轰动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符号、共和国建设史上辉煌成就的南京长江大桥”。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在火车上根本看不到呈飞跃前进状‘三面红旗’造型的桥头堡雄姿,和‘工农兵学商’群像雕塑等典型文革风格的风景。只见得茫茫长江,沉沉夜色,点点渔火,以及大桥上间隔一定距离的照明灯扑面而来。虽然看不清南京长江大桥的全貌与细节,但火车“咣当,咣当”地在大桥上通过的瞬间,依然让乘客们无比兴奋,无比激动,我也毫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次飞一样地“接触”长江是在兴奋与激越中度过的,其实是心情放飞,根本不知道长江的雄伟是如何,长江的壮美又是乍样的。多少年后,当我站立在长江边,看着滚滚长江东流去,发出了如此感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系·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雪域奔泓清若许,天倾九曲裹黄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殷墟甲骨人文始,壶口龙槽气象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铁塔破题诗古迹,冰川开冻赋轻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禹门逐泻书几字,千里悬河叹绝伦。</p> 注释:<br>1、黄河源头在青海的腹地,其中卡日曲以五个泉眼开始源出雪域,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br>2、黄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余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经黄土高原时许多支流夹带泥沙汇入,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br>3、开封铁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又称“开宝寺塔”,其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混似铁柱,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黄河泛滥曾淹没开封城的一切,唯独“开宝寺塔”屹立,见证了黄河一步步抬升,两岸堤坝一层层加高的历史,。<br>4、禹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龙门的别称,相传为夏禹所凿。境内著名的禹门口在山西河津县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黄河经山崖峡谷冲出龙门,声震山野,古人赞为“禹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br>5、黄河水出禹门后,原本南流的河床突然向东而拐,书写完成了黄河“几”字形流向的最后一笔“竖折弯勾”。<br>6、开封段的黄河是中国最高,也是世界著名的"悬河",河床滩面高出背河地面一般3—5米,最处达10米以上,让人叹为观止。<br>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一年,在西宁友人的陪同下,专程来到贵德,过黄河大桥,看到了清澈的河水,以及伫立在黄河边上那尊名为“黄河少女”的雕塑。“黄河少女”半裸着上身,手捧秀发,扬撒着梨花,充满了希望和青春之美,令人怜爱。整个塑像高7.8米,象征黄河在贵德流经78公里,少女清秀、质朴、柔美,表情宁静坦然,静态中带着动感,风采华韵有着中华传统美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九十年代去郑州黄河游览区,第一次领略了滚滚大河的雄浑壮美。正因为黄河从上游夹带了大量的泥沙奔腾而下,又遇下游河床低缓平坦,使得郑州以下河谷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这一河段的河床滩面普遍高出背河地面一般在3至5米,封丘曹岗的黄河段,竟高出地面10米,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悬河”景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郑州既是地上“悬河”的起点,也是黄土高原的终点,有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同时传承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邙山上的中华先祖炎帝和黄帝的雕塑、“黄河母亲”的雕塑,他们用深邃而坚毅的目光,凝视着不息东去的黄河,也凝视着中原大地和他们的后人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是一个秋意盎然的日子,来到秦晋大峡谷南段的黄河壶口瀑布。那日正逢雨后,直观黄河之水以其磅礴的力量,从壶口上游奔腾而来,倾注河谷,冲入深槽。形成的黄色瀑布高悬30余米,气势恢宏,水帘似挂入云端,那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无比壮美。壶口瀑布就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大型瀑布奇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个黄河流域的奇景,便是开封铁塔。这座古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开封铁塔在建成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系·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界分南北水流东,入海过江两异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魏晋文章生色赋,宋元声律自然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跨河橘枳嗟奇变,蓄泻治淮贵相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通渎从容祥瑞地,人才辈起数英雄。</p> 注释:<br>1、长江与黄河间的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一条南北方分界线。分界线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农业生产、人民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br>2、淮河是中国七大河之一。淮河流至洪泽湖后下游分有两条水道,分别为入江水道和入海水道。洪泽湖通过运河从三江营入长江,洪泽湖入海水道为苏北灌溉总渠,在江苏滨海入海。<br>3、曹操出生在淮河岸边的亳州,亳州有曹操青年时期读书遗址,最为珍贵的是曹氏墓群和地下运兵道。亳州还有纪念三国时神医华佗的华祖庙。“建安七子”大多出生于淮河流域。<br>4、《晏子春秋》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br>5、“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0年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第一个大工程拉开了帷幕,实施蓄泄兼筹的方针。<br>6、淮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淮河源头桐柏山,就是神话中盘古开天劈地的地方。<br>7、“临淮自古多名士”。淮河流域除了出现了许多农民起义领袖外,还出现了如:管仲、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刘邦、项羽、韩信、蔡文姬、三曹、建安七子、诸葛亮、朱元璋、施耐庵、吴承恩、孔尚任等著名历史人物。<br>8、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原突围、孟良崮战役、苏中七战七捷、淮海战役,都发生淮河流域地区。<br>9、通渎,犹四渎。泛指河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替山,东北过桐柏山,《尚书》:导淮自桐柏。淮河干流发源于湖北省随县和河南省桐柏山北麓,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全长约1000公里,流经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四省,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淮河下游入江水道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另一支入海水道从苏北滨海县入海;此外,淮河还流入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共四条出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淮河,南方人说它是北方,北方人说它是南方。“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景观,均反映淮河两岸。以淮为界,北称“黄淮”,南称“江淮”,分出平原与丘陵的地貌;旱粮与水稻的农耕方式;寨与山村的居住群落;南舟北车的交通方式;南蛮北侉的方言区划。北方人的豪放刚烈,南方人的柔宛秀丽,皆能融合于淮河两岸民众的秉性之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治理淮河1950年11月底第一期工程开工;1951年冬,治淮二期工程的开工。经过8个年头的不懈努力,到1957年冬,共治理大小河道175条,修建水库9座,库容量316亿立方米,还修建堤防4600余公里,极大地提高了淮河流域防洪泄洪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悲壮的历史沉积将我们带入了博大的淮河文化空间。仓颉就依据古淮河比长江、黄河都短,而且淮水美如"鸟之短尾"的意境,用象形字“水”与“隹”(短尾鸟名)合并,创造了"淮"字,并将此河之名改为淮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老淮河很早以前就已成为淮河流域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从漫长的文化史分析,淮河文化源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兴盛于淮河流域的宋、明文化,并与中原文化汇合,才使中国进入炎黄同尊、龙凤呈样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水系·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泉瀑叮咚出汉中,汤汤湍激九衢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秦梁隔岸蒹葭女,楚塞迷津杜若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落地天河浮夜月,登楼客子眺飞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径流注入长江后,三镇环邻水相融。</p> <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秦梁,一说秦始皇东巡涉水时随便从官员人提一石所填的石桥。晋郭缘生《述征记》:“或云秦始皇东巡,弗行旧道,过此水,率百官以下,人提一石以填之。俄而梁成。今睹所累石,无造作之处。”</p><p class="ql-block">2、楚塞:即楚地隘口,古关隘亦可多有依水而建的。</p><p class="ql-block">3、取《诗经•秦风•蒹葭》、《楚辞•九歌•湘君》两诗中“蒹葭”与“杜若”的意象化而用于对汉水岸渚之描述。</p><p class="ql-block">4、汉水的流向与天河(银河)的流向基本一致,都是由西北斜倾东南。陆机《拟明月皎夜光》诗云:“招摇西北指,天河东南倾”,所以汉水素有“地上天河”之称。</p><p class="ql-block">5、登楼,即登黄鹤楼以眺天外飞鸿,可观长江、汉水之浩淼。</p><p class="ql-block">6、汉水自武汉汇入长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江又称汉水,古时曾叫沔水,汉江全长1532公里,流域面积174,000平方公里,其发源地在陕西省西南部秦岭与米仓山之间的宁强县冢山,《尚书》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长江的一条支流,汉江却能与长江、黄河和淮河并称,主要是汉江所处的位置特殊。《诗经•周南•汉广》有“汉之广矣,不可泳思”的先秦诗歌“维天有汉,监亦有光”之意为:仰望那高天上灿烂的银河,如同明镜似的熠熠闪毫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人将天上的银河称之为:“汉”“河汉”,也把汉江视为与银河相对应的一条人间重要的河流。确实,汉江的流向与天河(银河)的夏季走向基本一致,都是由西北斜倾东南。陆机有诗云:“招摇西北指,天河东南倾”(《拟明月皎夜光》),所以汉水独有“地上天河”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水之名就是依天上之云汉与地上之汉水的内涵意义而产生。说白了,天水即是天汉、天河;汉水即是天水、天河。天水不仅是中国县制初始地,也是古汉水源头之地,那里有流传很广的美丽传说:一天夜里,干枯的大地突然裂开一条大缝,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缝中,形成一湖,人们认为它与天河相通,就命名其为“天水湖”。后汉武帝知道了此事,便在湖边新建了一个郡城,起名“天水郡”,从此,“天水”之名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乐相册【诗说:江河湖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播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