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念想,这是旁人感受不到的幸福。四十年前的人,虽说没有当下这么发达的高科技玩意儿,也没那么多五花八门的娱乐活动,可他们心里照样幸福又满足。咱们回不到那个时候,那就从留存下来的老照片里,找找父辈们的快乐回忆呗。</h3></br><h3> <h3>那是个红彤彤的年代,大伙都在红旗下过日子,没到 30 岁的根本理解不了课间排队买冰棍时的那份期待,黑板上全是老师拿粉笔留下的道道,回家后也没有忙碌的加班。四十年前的生活早就被岁月给封存起来了,现今回头瞧瞧,你会不会感叹时光不停流转呢?</h3></br><h3> <h3>如今多数人都住在楼房里,邻里关系挺淡的,有的年轻人连邻居叫啥都不知道。但在四十年前,高楼大厦还没流行呢,好多人都住在那种大杂院里,楼下是邻居开的小卖部,楼上就是住的地方,邻里之间可亲近啦。</h3></br><h3> <h3>那时候真是实实在在的远亲不如近邻。小时候家里做饭没酱油了,就去楼下小卖部买一瓶;缺盐了,就到隔壁叔叔阿姨家借点儿。谁家要是有事儿,大家都会抢着帮忙。房子虽小,可每个人在这么热闹的氛围中都能觉得开心。</h3></br><h3> <h3>四十年前啊,能进工厂上班那可太幸福了,这工作也挺稳定。当时工厂招人没啥特别严格的条件,就看你踏不踏实、勤不勤劳。那会也没有统一的工作服,厂里基本上就给发个白色工作帽和一件白色褂子,就能直接干活了。</h3></br><h3> <h3>见过这种消防车没?既没大云梯,也没能让消防员坐的座位,出警的时候,消防员就得挂坐在车身两边和顶上。</h3></br><h3> <h3>车上的消防员没穿消防服,穿的是普通军装,有两个人连鞋都没穿。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他们估计都六十多岁了,看到这画面,能想起初见时那个阳光灿烂的早上不?</h3></br><h3> <h3>小时候上学的地方,没有高科技的屏幕,也没有能纳凉的空调。有的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发出的沙沙声,以及夏天特有的蝉鸣。连桌椅都是木头做的。那时候窗外热得很,屋里却特别凉快,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跟朗朗读书声混在一起,这是再也回不到的年少时候啦。</h3></br><h3> <h3>四十年前的蚌埠火车站,一月份的冬天依旧寒冷未消,等着坐车的人都穿着厚厚的棉袄。那时的火车全是这种绿皮的,从远处看还能瞧见火车冒出的白色蒸汽。</h3></br><h3> <h3>那时候买一张火车票,坐在窗边,瞅着迅速远去的风景,就像当下的时光,都没来得及好好品品,就已经没影儿了。</h3></br><h3> <h3>小时候想买根冰棍,能跟妈妈软磨硬泡好久。街边卖冰棍的摊儿大多是流动的,口味特别单一,基本就是老冰棍和其他几种,价钱也便宜,通常两三毛钱一根。</h3></br><h3> <h3>小时候,妈妈带孩子出门,总拿背带把孩子直接背在后背,那时候婴儿车还没流行呢,出门图方便就直接绑背上,孩子不管是睡觉还是玩耍,都不会掉下来。</h3></br><h3>而且那会压根没有尿不湿,尿片跟开裆裤是每个小孩童年都会用的物件。</h3></br><h3> <h3>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婚车,估计 30 岁以下的朋友基本都没见过!</h3></br><h3> <h3>如今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人们结婚的条件也越来越高。可在四十年前,经济状况不太好的时候,这样的婚车很常见,有的甚至是用自行车把新娘子接回家。但就算这样,在亲朋好友的祝福里,他们照样是最幸福的一对。</h3></br><h3> <h3>这可以说是早期移动小卖部的最初样子,就四个简单的轮子再加上一个半透明的货架,通常会在小区门口或者公园门口出现,卖的东西不多,一般就只有香烟、矿泉水、碳酸饮料这类的,还有一些小糖果。</h3></br><h3> <h3>过去贸易不太便利,香烟种类差不多就只有本地流行的那几种,跟如今随便一个商铺都有几十上百种香烟的情况完全没法比。</h3></br><h3> <h3>还记得小时候常常在树荫下喊爷爷回家吃饭不?</h3></br><h3>那时候,老年人每天的日子就是喝喝茶、下下棋。早上买好菜,就端着自家的茶缸去树荫下,找几个老头一块下棋,旁边肯定还有个帮忙出主意的“军师”。曾经在那树荫下下棋的老爷爷,如今都不在了。</h3></br><h3> <h3>四十年前网络不发达,征兵只能走线下,一到入伍征兵的时候,每个社区都会有穿军装的人坐在那等着别人来咨询。</h3></br><h3>那时候招兵的消息都是靠人用粉笔写出来的,有一块大大的黑板,上面还有不少美术字,看着特别显眼。</h3></br><h3> <h3>正打算去工厂上班的人,排的队整整齐齐,看着特别舒服。那个时候,布料的款式很单一,颜色也都差不多。所有人都不追求衣服款式新不新,而是看实不实用、耐不耐穿。</h3></br><h3> <h3>小时候,妈妈的衣服改改给姐姐穿,姐姐的衣服缝缝又给自己穿,就这么缝缝补补的,一晃眼,四十年就过去了。</h3></br><h3> <h3>在那个时候的电器商店,卖的货全是当时最流行的样式,而且每种货都不会囤太多,那时候的人做生意实在,就想着避免货太多卖不掉砸手里,宁可缺货也不想赔钱。</h3></br><h3> <h3>四十年前在上海,满大街都是这种电车,那时候整个城市都被电缆线覆盖着,但凡车辆能通行的大路,基本都没高楼,因为上空得留着铺设电缆线。虽说现在觉得很麻烦,可在当时那已经是很方便的交通工具啦。</h3></br><h3> <h3>你见过这种卖菜的情况吗?如今的年轻人啊,都爱逛超市或者在线上买菜,有的甚至都不知道菜市场在啥地方。可在 40 年代,所有人买菜那可都得去集市。</h3></br><h3> <h3>偶然碰上这种在路边自家地里种菜的,得多买点儿,这可是纯天然的菜。如今好多人都不种庄稼啦。</h3></br><h3> <h3>40 年前的上海,民众生活的分化挺严重,底层人民生活特别艰难。这张照片拍的是上海外滩的码头,穷苦老百姓正在抢运输车上的棉花,看守棉花的押运人员还拿着棍子在车上驱赶。</h3></br><h3> <h3>那时候棉花的产量跟实际需求差得老远,这又是很重要的东西,大部分棉花都得靠进口,所以价格老贵了。那些穷苦百姓就从路过的车上抢一些下来,再高价卖给商人,好弄点钱过日子。</h3></br><h3> <h3>顺城街的综合市场,在这儿差不多啥想要的都能买到。每天商户天刚蒙蒙亮就出门摆摊,有些赶集的人能在集市上买点包子馒头啥的,凑合当早饭。以前这儿到处都能听到叫卖声和砍价声,可现在听不到喽。</h3></br><h3> <h3>正坐在街边茶铺喝茶唠嗑的老人们,那时候的商铺挺简陋的,屋子外头用长的桌椅板凳来吸引客人,有的会自己带着茶叶,再借茶室老板的开水。在这儿常常能瞅见老爷爷们相互卷着烟,那时候的老人大多抽卷烟,因为一般不花钱,对他们来讲是最好的选择。</h3></br><h3> <h3>看到这样的食堂,你能想到这会是清华大学的饭堂吗?</h3></br><h3>四十年前的饭堂特别简单,饭食种类也少,吃饭的同学都得自己带俩碗,一个装饭,一个装菜,吃完还得带回寝室自己洗干净。</h3></br><h3> <h3>那会饭堂既没奶茶卖,也没自助饮料售卖机,就只有桌子上放着的暖水瓶,要是渴了,自己打开暖水瓶倒水喝就行。</h3></br><h3> <h3>四十年前的理发店,有没有谁去过呀?那商铺的大门是用木板一块块堆起来的,店里的凳子全是木头的,洗头发还得自己弯腰低着脑袋,属于半自动化洗头。理发师剪的发型都差不多,没啥设计,清一色的发型在当时很常见。</h3></br><h3> <h3>农民们正在一块儿用小高炉炼钢呢,当时钢铁价钱可高了,到处都是小高炉,炼着各种类型的钢铁,要是能顺顺当当炼出质量不错的钢材,再赶上那一年收钢材的价高,那就能从农民一下变成富翁啦。</h3></br><h3> <h3>四十年前那可是个特殊的时期,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城市能看到科技冒头,在农村能感受铁路带来的方便。那时候虽说辛苦,可每个人都乐意去奋斗,都坚信靠努力能体现自己的价值。</h3></br><h3> <h3>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都不再青春了,往昔的日子早就成了一张发黄的相片,然而那段日子一直都在人们心里头,不管过了多长时间,都得记着曾经那真诚又快乐的短暂时刻。</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