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范老同学

李树华2932240

<p class="ql-block"><b>文字原创/李树华</b></p><p class="ql-block"><b>图文编辑/李树华</b></p><p class="ql-block"><b>音乐背景/《相逢是首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之间四十八年匆匆而过。两鬓斑白,喜泣相拥,甲辰金秋同窗好友再聚冰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四十八年前,我们走进了师范学校中文七六·一班,从那一刻起,我们成为了老同学、老朋友,一生的情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是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也是知青中的幸运儿。班级里四十三名同学中,大多数是老三届知青,其中天津知青十一人(六八届初高中生)。入学前,他们曾是当地农村、农场、兵团的民办教师,夜校教员,优秀团干部,先进工作者……</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照片上的同学是当年班级里的班委会成员和团支部委员,其中有四名党员,四名天津知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党小组长杨春兰,班长王永林,团支部书记杨映春,他们下乡期间就入了党,是班级里的带头人。在校期间,他们积极协助班主任老师工作,热情为同学们服务,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当年我是班级团支部的宣传委员,学校学生会的宣传委员。在紧张的学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为班级的黑板报组稿核稿写板报,为校广播室、校黑板报和墙报写稿组稿,还参与组织了校团委和学生会主办的文艺演出联欢会,花费了不少宝贵时间,也从中得到了锻炼。</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怎能忘,当年我们同住学生大宿舍,每天往返于宿舍、食堂与校园间。怎能忘,我们在同一间教室,勤奋读书的那一个个白天和夜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中文七六•一班非常幸运,入学时正赶上“文革”结束,学校转变教育观念大抓教学工作,当时为我们配备了最强的教学阵容和最新的教学计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的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学得非常系统扎实,老师非常优秀,也很较真,使大家受益匪浅;古典文学课从古老的《诗经》作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选学了各年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现代文学精选了鲁迅等一批现代优秀作家的作品;外国文学选学了一些名家名作;古汉语比较晦涩难懂,占了较多的时间;写作课,主要是学习各类文章的写法,并随之做了大量的习作;文艺理论课主要是学习如何鉴赏与评论文学作品,那时看了不少文学作品和电影;还有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政治课,写字课,书法课,板书设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校学习期间,老师们严谨的教学方法和认真的教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我们走向教学岗位后心中的样板。</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怎能忘,当年我们虚心求教,互帮互助,刻苦学习的那些日子;怎能忘,我们团结一心,师生一体,不懈努力的那些美好时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这些同学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较大,年龄最大的是老高中生,多数是老三届初中生,他们文化底子好一些,学习不吃力,但面对中文专业的十多个课程,必须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年龄小的刚出校门不久,差了七八岁,这部分同学上学的时候正赶上“文革”期间,文化基础差了一些,学习比较吃力,他们得加倍努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中文七六·一班这个集体里,不分你我,不分大小,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学懂的帮助不会的,不会的虚心求教学习好的同学,浓浓的学习氛围感染着每一位同学。最后,大多数同学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分配到了各个公办中学和企办中学,成为了人民教师。</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九七八年我们走出校门后,没有停止学习,一九七九年,市教育学院招考教师进修,我们班很多同学顺利考入,开始了大专课程的学习,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取得了中文专业大专学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些同学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先后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副高)。个别年龄较小的同学,始终不断进修学习,在高校任教多年,最后晋升为正高级教授。还有的同学,不断在各类院校进修学习,工作业绩显著,成为了政府机关干部和大型国企管理干部,高级政工师……</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年龄不饶人,现在我们多数已是古稀之人。这几年有五位老同学先后病逝离开了我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最早离开的是魏桂芳同学,她还没有正式办理退休,就病倒在讲台上。她曾与我在市教育学院同班进修学习四年,可惜走得太早了;第二位是我们班级的学习委员陈静兰同学,她也是我们“相逢是首歌微信群”的群主,近些年积极参与组织了多次同学聚会活动,大家非常怀念她;还有崔诗滨、孙景艳和李秀茹同学,他们都曾经参加过同学聚会,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每一位老同学的病世,都会给我们带来伤感,同时心灵也得到一次净化,我们深深感悟到: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唯有健康最重要!到了这个年龄,我们越发感到同学情的珍贵。</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疫情过后,在津的师范同学小聚。老同学见一面少一面,不知还能再见多少次。因此,我们十分珍惜每一次见面的机会。不论是在天津还是在哈尔滨,只要有机会,就聚一下,见个面聊聊天,心满意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次相聚,非常感谢原党小组长杨春兰同学的召集和款待,春兰同学从中文七六·一班毕业后,不间断地进修学习,在高校工作多年,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很多教研成果,成为正高级教授。春兰同学是我们班级的骄傲!</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最后一张照片是2016年6月30日聚会合影,这是中文七六·一班建立“相逢是首歌微信群”后的第一次聚会,十六名同学参加了聚会活动,大家非常开心,仿佛又回到了从前!</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