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千秋

清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总称,它以毛笔、水、墨和颜料为主要工具,通过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产生线条和块面来描绘对象的形貌、质地、明暗及情态神韵等。</p><p class="ql-block">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所以中国画所追求的画面气势,有其独特而隽永的意境。</p><p class="ql-block">中国画的分类方式多样,主要包括</p><p class="ql-block">按题材分类、按技法分类、按颜色分类等。以下是中国画的主要分类:</p><p class="ql-block">一、按题材分类:</p><p class="ql-block">1.人物画:包括肖像画、故事画及风俗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之一。</p><p class="ql-block">2.山水画: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画科,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p><p class="ql-block">3.花鸟画:以花卉、飞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另一重要画科。</p><p class="ql-block">4.界画: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用界笔直尺画线,具有极高的精确度。.</p><p class="ql-block">二、按技法分类:</p><p class="ql-block">1.工笔画:又称细笔画,是一种工整细致的画法,注重线条的精细描绘。</p><p class="ql-block">2.写意画: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笔墨较为豪放,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p><p class="ql-block">三、按颜色分类:</p><p class="ql-block">1.水墨画:纯用水墨创作的画体,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p><p class="ql-block">2.青绿画:以石青和石绿为主色的画,分为大青绿和小青绿。</p><p class="ql-block">3.金碧画:以泥金、石青和石绿为主色的山水画,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p><p class="ql-block">4.浅绛画:在水墨勾勒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p><p class="ql-block">四、除此之外,还有:</p><p class="ql-block">1.宗教画‌:取材于宗教教义、故事和传说,服务于宗教宣传,如道教中表现神仙的画像和佛教中表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p><p class="ql-block">‌2.院体画‌: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p><p class="ql-block">‌3.民间画‌: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习俗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其作品倾向艳丽甜俗细腻。</p><p class="ql-block">‌4.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古木、竹石、花鸟等,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设色写意写为多。</p><p class="ql-block">五、中国画的画幅形式也较为多样,包括长卷、横披、条幅、中堂、册页、斗方、折扇和团扇等。这些分类方式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传世山水画卷轴中乞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绘画作品。这幅画既保留了早期山水画稚拙、古朴图像特征,又在内容、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它的出现,宣告了中国山水画步入了"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新格局。</p><p class="ql-block">提到展子虔,人们就会想到他的《游春图》。画史称之为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也是我们今天难得看到的唐以前山水画趋向成熟过程中一件独立成画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皱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p><p class="ql-block">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青绿山水图。</p><p class="ql-block">绢本大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皱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浅绛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设色技巧,以淡红青色彩渲染为主的山水画统称为浅绛山水。这种画法的特点是素雅静淡,明快透澈,多用以表现深秋和早春时节及斜阳夕照的景色。浅绛山水画以树、石、云、水为主要表现内容,以笔墨为构架,着色以浅赭为主。这种画法不仅是中国画常见的画种,同时也是传统绘画中高难度的绘法之一。</p> <p class="ql-block">浅绛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表现方法,其特点是以水墨钩勒皴染为基础,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风格素雅青淡,明快透澈。浅绛山水的代表人物黄公望在元代以其独特的设色语言推动了浅绛山水的发展,他的作品《天池石壁图》是浅绛山水的代表作之一。明代画家董源也以其浅绛山水的设色之妙而闻名,他的作品《夏景山口待渡图》被评价为“用浅绛色,而墨妙愈显,刚健婀娜”。到了近现代,李可染、陆俨少、钱松喦、宋文治等画家都擅长浅绛山水,并对这种传统样式向现代样式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好友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虽师出董巨,又超出董巨,把赵孟頫在《水村图》、《鹊华秋色图》、《双松平远图》中所创造的新法又推向一个高峰,自出一格。元画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p> <p class="ql-block">张大千浅绛山水</p> <p class="ql-block">以泥金﹑石青和石绿三种颜料作为主色﹐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现代画坛杰出的金碧山水大家首推为张大千先生。当今国内金碧山水画名家;祁恩进、满云林、许俊、张大千、吴湖帆、黄秋园等。金碧山水派代表人物: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初唐山水画处于低潮,盛唐后有了飞跃,出现李思训,李昭道等山水名家。李思训,人称”大李将军”,继承并发展展子虔画法,擅画青绿山水,用工致严整的笔法,浓烈沉稳的色彩,确立和完善山水画“青绿金碧”一派的风格面貌。代表作品《江帆楼阁图》。李昭道,人称“小李将军”秉承家学,亦擅青绿山水,代表作品《明皇幸蜀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