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祥散文集之四十九《春游斑竹苑》

陈志翔

<p class="ql-block">  ㇏我和驴友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石桥”穿过石河,顺着山道沿坡而上,走进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之中。</p><p class="ql-block"> 举目望去,一棵棵大竹竿直插云天,青翠欲滴。粗的像碗口,细的如胳臂。竹子的表面斑斑点点,好像情感丰富的女人洒下的泪水。经老农指点,我才知道这片竹林叫“斑竹苑”。</p><p class="ql-block"> 斑竹本是生长在湖南湘水一带的特有竹种,为什么会落户在豫南呢?原来,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山庄的一位年轻小伙儿到湖南当兵,他酷爱当地的斑竹,就挖出一株带回了河南,埋在村南的荒山上。经过几十年的繁衍,如今已成为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竹林。</p><p class="ql-block"> 走进斑竹苑,好像进了另一个世界。斑竹遮天蔽日,坚韧挺拔。它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堪称君子的化身;它身影挺直,彰显着正直的品格;它骨节刚劲,昭示着奋进的力量;它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显示出博大的胸襟;它超然独立,拔地顶天,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卓尔不凡。历代文人更喜欢它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郑板桥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默默立于斑竹林里,不禁为超然物外的竹子所感动。斑竹无牡丹之华贵,无桃李之娇艳,但它高风亮节的品格却令人称颂。斑竹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的安逸,不炫耀自己的高贵,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将财富奉献给人类!竹身劲节挺拔,色绿如黛,枝叶繁茂,才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在天空乌云翻卷,电闪雷鸣的时候,它依然倔强成长,顶天立地;在万物飘零,满世界由绿变黄的秋季,它依旧浑身葱绿,保持着不变的本色;在严霜苦打,百叶凋零的季节,它的枝叶依然翠绿靓丽;在大雪压顶的冬日,它依然展现出一片如玉般地绿叶。它以自己内心的强大和外表的高雅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知礼节,在威逼利诱面前应该有气节,在仁义忠信面前应该有名节。古今仁人志士倾慕竹之有节,发自内心地赞道:竹死不改节,花落有余香。我赞美绿竹,更赞美它的品质。当春风解冻时,万物复苏,竹林里就萌发出春笋。它在清新的泥土里悄悄萌动,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大部分竹笋存活下来,经过几个寒暑春秋,身体长得粗壮结实了,又被人们做成竹床安睡,或做成竹椅休憩。细小的可以做成竹笛,或是横绑在树上晾晒衣服。若是将竹子进行加工,还能编成凉席、做成竹筷儿等。新鲜的竹叶被采摘下来,既可以做为茶叶,也可以包出清香扑鼻的粽子。而竹根,经过艺术家的雕刻,成为美观雅致的竹雕,也许是一根龙头拐杖,也许是一个精美的笔筒……</p><p class="ql-block"> 竹子无怨无悔,把一切奉献给人类,而不取悦于人们的敬仰。人们对竹子的嗜好和爱慕,并不完全是因为竹子使用的便利,而是竹子本身具有的精神!竹中直,使我们联想到立身行事要不偏不倚,端正廉直,不昧良心而不自欺,不贪求身外的利益而不欺人;竹虚空,让我们联想到修身进学要虚心受教,虚己待人,才能得到高人指点。虚空也是一种超脱,只有心底清静,才能宁静致远。</p><p class="ql-block"> 走出斑竹苑,我不时地回头观望,那一棵棵墨绿如黛的修竹,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枝叶婆娑的身影,永远舞动在我的心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