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次假期后复课,都有一种虚度光阴的惆怅,似乎什么都没来得及做,假期就已经结束了。漫长的炎热过后,终于是感受到了立秋后的第一场微凉,新学期的第一次全员培训也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坐在台下,听着台上的人激扬愤慨地谈教育,谈人生,谈追求,了有共鸣,记之如下。</p><p class="ql-block"> 所谓“教”,从造字角度来解读,它最初的意思是手持器械以敲打幼子,使其服从训诫,所以,“教”,应有督促、引导、惩戒之意。所谓“育”,从造字角度来解读,最初解释为女子产下新生儿,所以,“育”应有诞生、新生之意。因此,我解读“教育”,应是一种有目的的引导和督促,然后催生出一个崭新的生命个体。所以,教育的本真,应是教化和新生,是传承和突破。</p> <p class="ql-block"> 说到好的教育,总有人不免对成绩和分数的追求显得义愤填膺。著名教育家唐江澎老师曾经说过:没有分数,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但只有分数,也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学质量,永远都是教育的底线,追求成绩,不是教育的错,但如果我们的教育里只剩下分数,那就是错。规则和目标,只能依据大多数的成长和发展来制定,但每一个教育人,包括每一位家长,都有把“自己手里的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义务和权利。</p><p class="ql-block"> 曾经看过一个孩子父亲的发言视频,觉得特别好,他说:我的孩子学习不好,但不影响我爱他,他的学习差,但不代表他人品差、能力差,如果他将来不能报效祖国,那就快乐成长,承欢膝下!如何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避开分数的枪口,给他们足够的爱和信任,帮他们打开更多的成长大门,那才是教育价值的真正所在。</p> <p class="ql-block"> 说到“唯分数论”,专家们又总免不了要把责任推给一线的老师,可是,教育的风向标又何曾真正掌握在老师手里?我们渴望自由的教育,渴望奔跑的、快乐的童年,可是我们的教育评价里何时有过关于自由、奔跑、快乐的量价标准?我们希望老师能多给孩子们一些游戏和亲近自然的时间,可是当社会舆论把老师推到那个不公正的风口之上、当无法预判的意外把老师置于不怀好意的围攻之下时,又有谁会挺身而出,成为老师们坚强的后盾?</p> <p class="ql-block"> 听说从今年起,教育部将强制推行,必须每天确保一节体育课。这无疑是我们教育意识的一次反思和转变,于孩子们而言,确实是一大幸事,可我还是忍不住会想:既然可以强制学校必须每天还给孩子们一节体育课,那为什么不能强制每个家庭必须每天陪孩子运动一小时?真正好的教育,从来就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负戟独行,它必须举社会之力,家庭之力,只有唤醒为人父母者的教育意识,才能达到教育真正的同频共振,否则,“5+2=0”,教师的负重前行,永远只是教育路上的拉锯战。</p> <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曾经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撼动另一个灵魂。但前提是,作为教育者,我们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棵树、那朵云、那个可以撼动别人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什么是中国?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若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我想套用一下崔卫平老师的话,与各位教育同仁们共勉: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你坚守的三尺讲台就是最好的教育!你若温暖,教育便不会冷漠;你若宽容,教育便不会狭隘;你若心怀远方,教育便不会失去诗和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