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古道一省博竹编之旅

轻歌曼舞

<p class="ql-block">  对于古蜀道,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李白所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p><p class="ql-block"> 而对于蜀道,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我体会到的更多是“蜀道难”到现在的“蜀道通”。我经常到省博物院观展,我以为这次陈展不过是再把四川的著名文物在这个主题下再呈现一番罢了。实则不然,没想到此番博物馆之行,它让我对蜀道增加了更多了解,还有许多小惊喜!</p> <p class="ql-block">  既然不是奔着这儿的文物而去,那又是什么吸引我前来的呢?对,就是这些精致美丽的竹编。今天的博物馆活动是带着我们了解蜀道,然后编织自己的竹编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  一到签到处,我们立刻就被摆设在这里的竹编工艺品吸引住了。</p> <p class="ql-block">  项链,耳环,竹编画…,这些竹编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用具竹筐,竹篮…。它们时尚、雅致,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还未让我们多看上,多欣赏上这几眼美丽的竹编品,导览员就招呼大家开始了蜀道文物之旅。</p> <p class="ql-block">作为博物馆里的老大,自然三星堆的馆藏品,这里也有收纳。</p> <p class="ql-block">陈展文物也是要讲究艺术之美的,三星堆的这两件文物,一个横向面具,一个纵向人像,一大一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如同相声里的人物一胖一瘦般。</p> <p class="ql-block">  古蜀道北五南四,北边的古道主要是穿过秦岭通向陕西甘肃的,其中有一条名为“荔枝道”的,真的是用于给杨贵妃送荔枝的!只是荔枝不是来自广西,而是来自四川涪陵。</p> <p class="ql-block">的确,有些老朋友有在此出现了一一象首耳卷体夔纹青铜罍,这是在四川彭山发现的,源于西周时期。不过没关系啊,这次细细打量。器物上的象鼻提耳,以及上面精致的纹饰真的还是非常的耐看。想想数千年前的古人,虽然那个时候的科学技术还并不发达,能铸造出如此精致的器物;而且他们的审美一点都不低于现代,尽管历经数千年,仍然能打动我们,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美商”很高哦!</p> <p class="ql-block">为何这个铜罍上面有一只有两只大象呢?其实这反映的是四川古时期那时候的气候,比现在更加的湿热,森林茂密,也和云南一样,有着大象的生存。毕竟艺术是源于生活的!这一点在金沙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象牙,也给予了佐证!</p> <p class="ql-block">蟠龙盖兽面纹罍,这头上戴着两把小叉子的可爱小神兽给它来一张特写。其实这个小神兽就是蟠龙。龙纹龙形起源很早,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中,它不断演变,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而这只蟠龙,就是演变过程中曾有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饭盆更加的讲究</p> <p class="ql-block">三年兴壶</p><p class="ql-block"> 尽管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现在先进,但是它们的铸造技术还是令人赞叹的!要铸造出这样精细的纹饰,也是不简单的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丰卣,西周早期偏晚,穆王时期,陕西扶风庄白村窖藏出土,高21公分此器矮体垂腹,器身成椭圆体纹饰主体为各种凤鸟姿态,凤鸟的长尾、长冠甩出各种优美弧线,与器融为一体,美!提梁两端为羊头,梁上是蝉纹,器颈部浮雕牛首,为传统装饰风格,祭祀器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这鸭型的器物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夸张的造型特别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吕不韦铜戈</p><p class="ql-block">上有铭文,表明来吕不韦监制,成都制造。证明了咱们成都是3000年城址不改,3000年城名不变</p> <p class="ql-block">是的,你没看错!这不是盛放粮食或酒的器具,而是一种乐器。</p><p class="ql-block"> 虎纽铜錞 乐器 虎钮錞(音 chún)于 虎钮錞于,形制较小,素面,器壁极薄,椭圆形,顶部呈盘形,周围为翻唇,中铸虎钮,咧嘴呲牙,昂头卷尾,身上满饰阴线构成的钩连云纹。</p> <p class="ql-block">  用动物作提纽,既美观又有趣,古人制器真是心思巧妙!</p> <p class="ql-block">  看这张面包一样的脸,再看看他叉着双腿的姿势,他来自哪里,他是做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骑马的姿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两人像放在一起,好有对比性!</p><p class="ql-block">左边是一位将士,皮肤粗砺,神情肃然警觉;右边大约是一个餐馆的老板娘吧?左手拿着一串铜钱,右手提着两条鱼,皮肤细腻,脸含笑意,大约生意兴隆吧?这两种身份不同,造型各异的石像陶俑放在一起,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汉画像石砖,你就明白了这些柔术杂技,它们是从几千年传承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文字之美</p> <p class="ql-block">这壶的器型真是好看,我简直有一种想把它转化成剪纸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古时候的马路也是有交通规则的:轻避重,少避老,去避来</p> <p class="ql-block">这器盖上的人牵拉牲畜塑造得好鲜活生动,一看就觉得那位农人好辛苦,费了好大劲!</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展览都注重呈展方式和体验,着重打造与展览文物相应的情景和氛围。这次第一次看到博物馆营造了一个蜀道的自然环境,这里树木葱茏,鸟兽成群。</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这一排器具如果不是现场亲临体验,真的还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原来它们是用来嗅闻味道的。只要你用手把器具右边的皮囊捏一下,小孔门内就散发出或者是花椒或者是当归或者是川芎或者是柏树等蜀道上的植物农作物的气味。这样的观展体验,好有趣!</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蜀道中的翠云廊,我曾去过</p> <p class="ql-block">李璧像。1515-1518年,李璧担任剑州知州,倡导整修剑州至保宁府(阆中)的道路,组织民众在道路两旁补植柏树。李璧所植的"李公柏",与秦汉至唐宋的古柏连为一片,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古柏群。</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p><p class="ql-block">1953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二贤祠征集剑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今天我们能看到蜀道旁的翠云廊,全有赖于这位知州。而且自他之后,但凡到此地任职的官员,在交接工作时都要交接这些柏树的数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次参加手工活动,都有些小小的遗憾。有些图案太好看了,当我做完了熊猫,还想做一只猴子。可是博物馆有规定,一人仅能只做一个。我向工作人员提出了申请,因为今天有多余的,但是工作人员没有同意;我又提出自己购买,可是却没有我想要的那个图案了。但后来我转念一想,我是既能绘画又会剪纸的一个人,这怎么能难得到我呢?回去依然画葫芦,做一个不就得了!</p><p class="ql-block">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开动脑筋,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p> <p class="ql-block">  将我的作品和主办方展示的样品放在一起拍照,留个纪念。哪一幅图是我做的呢?</p> <p class="ql-block">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做完我的熊猫,看上去颜色平淡,似乎少了点儿什么,感觉要加一个边框。结果往另一桌的女士看看,这框边的装饰灵动,而应景[强]</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我借鉴这位活动参与者的图,构建了自己作品的边框。临摹是学习的重要一步。</p> <p class="ql-block">  照例参加完活动,大家拍照作纪念。这样的活动大家都非常喜欢,既学习了文物知识,还动手动脑,最后还获得了装饰家具的工艺品,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  从博物馆出来到门口,看到这个文创非常可爱,用它来代表我们此番观展的愉悦心情吧!</p><p class="ql-block"> 省博,下次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