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绚烂多彩的艺术人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鹿丁联《丁香花开》艺术特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郑秉多</b></p> <p class="ql-block"> 一位红学研究专家说过这样的话:“宗教相信命运,哲学思考命运,文学表现命运。”《丁香花开》通过对江芸这个主人公全镜头式的描述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命运,展现了她绚丽多采的艺术人生。</p><p class="ql-block"> 鹿丁联何许人也?</p><p class="ql-block"> 她,一生从事教育,全身心地把自己精力和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以至退休,仍不忘教育,潜心追逐在教育与文学创作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 她,精诚所至,教艺精湛,成为全国中高考作文的辅导名师,在《西安晚报》开设高考作文辅导专栏12年,发表积累专业评论百余万字,参编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类辅导书10余部20余本,出版了《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评》,担任《安黎开讲——新语文读写公开课》丛书(六卷本)的赏评专家与读写教练;</p><p class="ql-block"> 她,是著名作家陈忠实“在教育和文学中间蹚出一条路子来”的践行者,退休后创作了以校园生活为内容的长达18万字的自传体小说《丁香花开》……</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位在陕西教育界名震遐迩名的教育工作者,退休后,在文学艺术界再一次名声雀起,创作出了自传体小说《丁香花开》,实现了她梦寐以求的理想,完成了她艺术人生的嬗变!</p><p class="ql-block"> 因为《丁香花开》是本自传体小说,她精心塑造的主人公江芸,就是作者艺术人生的化身。我之所称之为“艺术人生”,是因为主人公集作者理想、追求和顶礼崇拜于一身而产生的高于生活的艺术典型!在江芸身上,完全展现出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丁香花开》是一部对现代教育不可多得的精湛蓝本!</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来,《丁香花开》有以下几个艺木特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左起:郑秉多、张俊彪、鹿丁联</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真实可信的生活真实</b></p><p class="ql-block">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反映生活真实,又比生活真实更高、更集中,更典型而更具代表性。作者在塑造江芸这个典型时,始终把她置于时代、环境和特定的生活之中,她是以自己教育生涯的所感所受来塑造这个理想典型的。开篇对“鸽子镇”的描写,再现出当年那个教育环境和条件,表现出江芸从一开始就立下为教育事业忠诚奉献一生的志向:“既然回到鸽子镇来,那就好好干,为攺变家乡面貌出点力。你不是喜欢安静,喜欢孩子吗,这不正好”(《花开》P004页)。她崇尚新的教育理念,重在语文素质的提升,通过讲授郁达夫《故都的秋》,“悟出了作者郁达夫并不在于表达出‘清静悲凉’之心境,反而是借此来吟咏北国秋色的雄壮,厚重,成熟和沧桑”(P0I3),点出作品的主题,喚起学生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这一章在作品中举足轻重,定下了 《丁香花开》的基调。</p><p class="ql-block"> 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江芸,既是一位生活中人,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作者在描写、刻画江芸时,不是任意拔高,一味地正面描写她,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她是生活中的“真实人”。她陪同父亲挨斗,目睹和经受苦难;她埋头工作不被丈夫守仁理解反而受到埋怨,“不好好过日子,整天弄那些不打粮食的东西”(P100页)。她为推行新的教育理念而不被学校接纳,受到指责和岗位调离;她因专注于专业,在家看书写作,让孩子娜娜背诵《长恨歌》,引起有封建陋习的婆婆的责怪:“声小些,甭叫隔壁人听了笑话……”(P098——099页)。如此等等,都反映了在一个封闭、落后的环境中,一个正面的形象要站立起来,是多么的艰难!我相信,书中典型形象江芸这样不堪的境遇,就是生活中作者的遭遇,</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生活的真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创新超前的教育理念</b></p><p class="ql-block"> 作者大半生倾心于教育。但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来,则反映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境界与理念。</p><p class="ql-block"> 鹿丁联在塑造江芸这个典型时,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和向往,把自己对教育的全新理解,几乎全部倾注在江芸身上。</p><p class="ql-block"> 编写乡土教材的教育专家董暤宇先生鼓励江芸,“将文学元素纳入语文教学,这是一条很有意义的教学路经,值得探索和践行。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P014)江芸从中深受鼓舞,这和陈忠实先生鼓励江芸“在教育与文学之间蹚出一条路子来”的教诲,同样的重要,犹如一道光,照亮了江芸前行的道路。由此,她一路和应试教育的理念抗争着。她品评学生作文,开设文学专栏,在语文教学中播撤文学元素,“寻觅试卷中阅读文本的文学元素命题规律”(P014页)。尽管因推举创新教学理念而被校长约谈,受到批评,但她始终坚定不移,坚持文学与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冲出应试教育樊笼,拓展素质教育的新路。阅读陈忠实的散文,她发出深沉的感喟:“当十四岁的少年穿着磨破了鞋底的布鞋而用血肉之足奔波于‘人生第一旅’之时,是一声火车的汽笛的呜叫,喚醒了他,支撑着他,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执着的人格信念,‘不能永远穿着没后底的破布鞋走路。’”(P55页)。“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喚醒,是学会欣赏,是创造力的形成”(P122一123页)。“人性化的管理,不是管理的软弱或退让,而是尊重人性,真正把人作为重要的资源”(P241页)……书中类似这样的金句很多,都是校正教育路子的一束束亮光,是江芸教育理念的自觉展现。</p><p class="ql-block"> 作者通过江芸这个典型,展示出对学校教育的全方位探索。如《保送生》《恋爱问题》两个章节,就针对不同学生特点,江芸准确选择深造路子和中学生恋爱等敏感话题所作的引导,因势利导,因势利教。闻丽妮和付慧敏同是江芸班上两个优秀学生,“一个成绩稳拿第一,肯钻研,做事很有主见,属于那类学者型人才”;“一个性格泼辣,敢说敢做,管理能力强,对社会公益事业倾力而为”(P199页)。在面临选送师大定向保送生的选择上,江芸更多照顾了面情而推荐了闻丽妮。后来事情的发展,却阴差阳错,她帮了倒忙,失了“因势利教”,江芸则一直心怀愧疚。对班上出现的早恋,江芸则采取了明理、开导的开放态度,运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名言“爱情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同时是一种道义。爱情是对人道主义的严峻考验”,加以明理引导,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了大好年华,不要辜负了老师和家长的重托,应该给人生留下珍贵美好的一些回忆”(P218页)。随后那些同学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几年后考取了同一所大学。这两类不同的案例,表现出江芸在教学与教育,在传授知识和人生引导——不同层面上采取不同方法,取得不同的效果。读来令人钦佩,遐思无尽。这些都表现出江芸教育与教学理念的超前与智慧。为形象的塑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完美的艺术追求</b></p><p class="ql-block"> 恩格斯在评论文学作品时,有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在历史中进步是现存秩序之否定”(《自然辨证法);二是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致考茨基》)。鹿丁联《丁香花开》的艺术精神完全体现出了这一思想。</p><p class="ql-block"> 一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批判。从整体故事内容来看,是对江芸这个完美形象的塑造,但故事的情节结构则流露出对应试教育的否定。如《图书角》《放搒》《差评》等章节,无不体现出对现行教育制度某些环节的否定。因为这个倾向是从所叙述的故事中流露而出,显得更为成熟。恩格斯说过:“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读者往往只感动于江芸这个正面形象的完美,而忽视了江芸所处环境中的“这一个”,而非“那一个”,这正应合了恩格斯所赞赏的,作品的倾向是“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把江芸置于特定环境中,其思想和行为对“现存秩序(应试教育之类——作者注)之否定”,既体现了历史中进步,也体出作者的历史美学观。</p><p class="ql-block"> 二是追来完美的审美标准。看得出来,鹿丁联在塑造江芸这个人物时,是倾注了深厚感情和崇拜意识的。她爱江芸,歌江芸,所以在描写过程中既要符合艺术真实,更要符否合生活真实。例如《帮倒忙》一章,既写了她被人情所困,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也写了多年愧疚于心底的心结。体现出正常生活中正派人的心绪和举动。《迟到的致歉》,则表现了一位有道德的修为者格物致知的良知,为匆忙中批评学生“胡乱吞”三个字,竟然愧疚了30年。直至在30年后郑重地在《教师报》上发文致歉,说出了“对不起”方才释怀。这个举动使当年的学生看到,感动零涕,深为老师的高尚修为所打动。读者读到这里,同样心起波澜,涌动出钦佩和敬意。为其真诚坦荡的情感,为其尊重学生尊重生命的平等的生命意识而感动。</p><p class="ql-block"> 三是成就完美的艺术人生。在中国的老子庄子,尤其是庄子,期待成就艺术人生,使人生得到“至乐”“天乐”的境界,而至乐天乐的真实内容,乃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p><p class="ql-block">鹿丁联从教一生至退休,可谓人生圆满。在临近古稀之年有两个因素,促成了她思想的自由升华。一是她“曾经的角色,桃李春风,丁香情结。童年梦想的种子一旦播下,总会萌发新芽”(P322页)。二是缘遇张俊彪这位驰名中外的大作家。她和张俊彪的情结可以说是缘于文学,成于艺术。张俊彪嘱咐她:“可以将心中积累已久,很想释放的情感,人物与事件先写出来,有了孩子,尔后再打扮修饰。也就是说,先将花种出来,再精心修剪养护”(P309页)。这个鼓励嘱咐,“最终提升至自我实现需求的滿足层面”(P321页),其精神得到了自由解放,成就了《丁香花开》,也成就了作者鹿丁联的艺术人生!</p><p class="ql-block"> 当然,作为一部初创的自传体小说,在细节刻画和典型丰滿的对接上,还有待于圆熟。但这并不影响以艺术手法表现了精彩人生的书写。我为鹿丁联绚丽多彩的艺术人生而喝采!</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8.27于匠村春晖书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郑秉多(笔名澄天),陕西旬邑县人。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市诗词学会会员,旬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从事过宣传、财经、企业管理和行政工作。常有文学作品见诸《陕西日报》《咸阳日报》《检察文学》《华文月刊》《旬邑文艺》和各大文学文艺网络,出版有诗词、楹联和自传体散文集《流水心声》《心路余音》《应俗例隅》《郑秉多墨迹选》和文艺理论专著《思想艺术论——文学作品评论集》等,作品和事迹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卷第二卷)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