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春秋时期鲁国敬姜教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鲁哀公时期,公室衰弱,贵族公卿主政。在三桓强盛的背景下,季康子是上卿,权力和影响力更是达到了顶峰,其政治生涯对鲁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当时,公父文伯因为是贵族子弟,父亲死后,世袭封为大夫,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他的母亲敬姜,齐国莒县人,齐候妾生之女,鲁国大夫公父穆伯的遗孀。她知书达礼,光明磊落,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勤勉不怠国则兴;逸乐怠慢国则败。”</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公父文伯朝见鲁君后回家,看到母亲正在绩麻,手指在水里泡得又白又肿,就在母亲身边坐下来,笑嘻嘻地说:“母亲,像我们这样的贵族家庭,还用得着您亲自绩麻吗?您不仅是我母亲,还是季康子的长辈。他若是知道了,认为是我让您干粗活,是我不能侍奉您老人家。以后在朝会上,他不骂我个狗血淋头才怪呢。您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要为儿子想想嘛。”</p><p class="ql-block"> 敬姜望着儿子,语重心长地说:“文伯,如果季康子骂你,你告诉我,我去教育他。劳动是光荣神圣的。上自天子、诸侯、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须劳动,或劳心劳力,才能政清人和、国泰民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一个人只要勤劳就会思虑,思虑了就会萌发仁善之心;贪图安逸就会淫乱,淫乱了就会产生邪恶之心,就会变得丑恶起来。”</p><p class="ql-block"> 公父文伯通过母亲的教育,心里豁然开朗:劳动是不应被指责的。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培养节俭和珍惜财物的习惯,而贪图安逸则可能导致放纵和堕落。</p><p class="ql-block"> 回到任上,他一改过去颐指气使的习气,能够自己做的事亲自动手,身体力行,关心部下的工作和生活,同僚关系融洽,人情味也变浓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鲁国司铎官署发生火灾。火势越过了公宫和公庙,鲁哀公安排他指挥救火,他先是组织人员抢救文献资料和书籍,把未着火的屋宇用湿物遮盖起来,再开辟避火巷隔火,且命令凡参加救火的人只要受伤就撤下来,因为财物可以再生,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p><p class="ql-block"> 公父文伯回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敬姜翘起大拇指表扬他说:“思路清晰,抢救得力,特别是能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是最大的善心。你能有这些改变,与你近期劳心劳力很有关系。”</p><p class="ql-block"> 敬姜和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对敬姜教诫儿子极为推崇。称赞敬姜“通达知礼,德行光明,匡子过失,教以法理”。他写作的《论劳逸》一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家训的代表之作,把敬姜列为贤母、慈母。敬姜教子的事迹,《国语》、《列女传》、《韩诗外传》和《礼记·檀弓》等古籍都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成语源自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国语·鲁语》:“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劳思逸淫”。指只有参加实际劳动,才能想到要珍惜人力物力财力,知道节俭;贪图安逸就容易放荡堕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