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英伦群岛 1 - 格林尼治

小平

2024年6月30日。我们开始了英伦群岛之游,从波士顿乘搭傍晚的飞机前往伦敦。 到达伦敦已经是7月1日早上了。飞机即将到达希思罗机场时,我从舷窗认出了马蹄形的泰晤士河。 马蹄湾左面的半岛叫道格斯岛(Isle of Dogs, 狗岛)。白色圆顶建筑是千禧年体育馆。泰晤士河上的白色邮轮是我们将要乘坐的维京邮轮。马蹄湾右面是格林尼治。最右面长长的草地斜坡上面的小白点就是闻名世界的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 沿着泰晤士河往西,下面是伦敦金融中心。尖尖的碎片大厦,弯弯的对讲机大厦,圆尖的小黄瓜,最右边是伦敦塔和伦敦塔桥...甚至还可以辨认伦敦大火纪念碑(正中央伦敦桥头白色建筑物后面)。 伦敦眼,国会大厦,大笨钟,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唐宁街,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特拉法加广场上和纳尔逊纪念塔(Nelson's Monument)... 白金汉宫,海德公园,威灵顿拱门... 肯辛顿宫,阿尔伯特纪念碑和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 飞机降落后我们转乘维京公司的大巴从西郊的希思罗机场到东郊的格林尼治。途中又见国会大厦和大笨钟。 昔日的皇家海军学院现在成了维京公司的接待站。 我们在这里稍事休息。 然后乘渡轮登船。 <p class="ql-block">7月2日。因为我们2016年来过伦敦,今天就在这里参观格林尼治。这里最大的建筑群是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 (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 该学院建筑现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游记系列记述了2016年的旅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以下链接阅读:</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0c3medo"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伦敦北欧游之一 - 伦敦-1</a></p> 皇家海军学院是1873年到1998年之间的英国皇家海军军官的训练设施。该学院也为晚清海军培养过资深军官和技术人员。叶祖珪(1852年-1905, 清朝北洋水师将领, 巡洋舰靖远号管带),林永升(1853-1894, 清朝北洋水师将领, 巡洋舰经远号管带),方伯谦(1853年-1894年, 清朝北洋水师将领, 巡洋舰济远号管带),邓兆祥 (1903-1998,中华民国海军将领,当时最大的巡洋舰重庆号舰长)等都是校友。 <p class="ql-block">正好有一个摄影剧组在拍照。我也来蹭一张。</p> 皇家海军学院南面的坡顶上面是皇家天文台。 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是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于1675年在伦敦格林尼治建造的一个综合性天文台。 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即0度经线,亦称格林尼治子午线或本初经线,是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亦称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东经和西经,于180度相遇。从北极开始,本初子午线会经过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利、布基纳法索、多哥和加纳共8个国家,然后直至南极。 理论上任何一条从北极到南极的最短连线(经线)均可定为本初子午线,故此在历史上曾对此线有不同定位,欧洲各国、甚至不同系统的海员都有自己的“本初子午线”,后来英国展开了全世界的扩张,成为了日不落帝国后,统一的经线也就日益重要,1851年御用天文学家艾里(Sir George Airy)在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置中星仪,并以此确定格林尼治子午线。在1884年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上,22国投票同意正式定之为经度的起点,从此格林尼治子午线成为了标准。法国代表在投票时弃权,因故在1911年之前法国仍以巴黎子午线做为经度起点,后来法国才渐渐接纳格林尼治子午线。 我面朝北,左脚站在了西半球,右脚在东半球。 <p class="ql-block">格林尼治标准时(GMT)是以格林尼治的观测做为基础的时间。为了协助其他的时钟与格林尼治时间同步,皇家天文学家约翰·庞德在1833年安装了报时球。每天下午12点55分时红球开始上升,58分到达顶点。一点钟(13:00)准时落下。从泰晤士河可以清楚地看到红球的升降。</p> <p class="ql-block">精准的计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尤其是全球导航。在茫茫大海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钟就不可能知道准确的位置。现在的世界标准时UTC是基于银河系外放射源UT1以及国际原子钟TAI来定义。现代海陆空交通都有卫星导航,但皇家天文台的红球仍一如既往,按照近两百年的传统每天忠实地报时。</p> 如今的皇家天文台的主要职能是博物馆,展示各种天文观测和计时设备。 <p class="ql-block">皇家天文台围墙外有谢泼得钟(Shepherd Clock, 时针与地球自转速率相同,每24小时转一圈)和英制度量标准样品。</p> <p class="ql-block">小山上居高临下府视泰晤士河。山脚是皇家海军学院。正中白色建筑是皇后宫。</p> <p class="ql-block">维京天空号邮轮。背景是伦敦金融区的天际线。</p> 王后宫(Queen's House,王后之屋),是旧的皇家住所,由查理一世在1616年至1635年为安娜王后修建。继任国王查理一世的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也钟爱此处。 主体建筑是一座白色二层建筑,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栋呈现帕拉第奥式风格(Palladian architecture)的建筑。 室内的陈设不输其他欧洲王宫博物馆。 <p class="ql-block">王后宫里展示了许多艺术品。这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画作的真迹,名为《无敌舰队肖像》(Armada Portrait)。在这里出生的伊利莎白女皇一世(Queen Elizabeth I, 1533-1603)于1588年统领了英吉利海军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Armada)打得落花流水。</p> 这幅肖像画的远远不止珠光宝气雍容华贵的女王本尊。左上角的镶嵌画里描述了英吉利舰队航行在风平浪静的海上。右上角的镶嵌画里描述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在与狂风恶浪搏斗。右下角的美人鱼象征着西班牙水手的克星。王冠代表了她的权势。超多的珍珠隐喻着这个终身未嫁的女王是个处女女王(Virgin Queen)。粗硕的双臂强调了她的威力。右手按在地球仪上,不言而喻。<div><br></div><div>女皇在位45年(1558-1603),被认为是帝国最成功的君主之一。<div><br></div><div>并不罕见的螺旋梯。</div></div> 将手机放置于地板的圆圈中央往上拍照会得到相当有趣的画面。 卡蒂萨克号(Cutty Sark)是一艘现存在世的最古老飞剪式3桅快速机帆船(Clipper),长64.7米。卡蒂萨克是英国制造的最后一艘飞剪式帆船,也是最快的一艘。不过生不逢时,帆船很快就被蒸气动力船而取代。卡蒂萨克号现成为博物馆,位于英国泰晤士河旁的格林尼治港口上。 卡蒂萨克号船首的雕塑。女巫在追赶一个醉酒骑马的农民,结果没追上,只抓到一截马尾巴。 码头上还有很有伦敦特有的红色电话亭和邮筒。在手机的年代,电话亭早已失去了其功能,但邮筒还继续服务,上面还有收取邮件的时间表。 维京天空号停泊在泰晤士河上。 在邮轮上欣赏格林尼治的风光。 皇家海军学院。 卡蒂萨克号博物馆。 皇家天文台。 夕阳西沉。那是伦敦金融区摩天大楼的天际线。 夜幕降临后,邮轮离开码头,沿着泰晤士河向大海驶去。这是道格斯岛 - 伦敦的另外一个摩天大楼区。 渡河高架缆车。 泰晤士河防洪闸(Thames Barrier)是靠近泰晤士入海口的水闸,自1982年开始投入使用。其目的是使伦敦免受北海的潮汐和风暴潮的影响。 这个十分新颖的防洪闸由九个桥墩组成。桥墩之间的闸门是水平的实心半圆柱。现在闸门开启时,实心部分旋转到河底。风暴潮来时,圆柱旋转90°,其实心部分升上来形成坚固的堤坝。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再见,格林尼</b><b style="font-size:22px;">治!</b></p> <p class="ql-block">本游记各篇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bh8ctr" target="_blank">2024 英伦群岛 2 - 坎特伯雷 多佛尔</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dgq6kz" target="_blank">2024 英伦群岛 3 - 马恩岛</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dgqx49" target="_blank">2024 英伦群岛 4 - 威尔士</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dgre4d" target="_blank">2024 英伦群岛 5 - 利物浦</a></p> <p class="ql-block">摄影作者:所有照片、视频除特别注明外均由笔者拍摄制作</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SONY a6700 + Tamron 18-300/3.5-6.3, iPhone 13 Pro</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传统的英格兰民谣《绿袖子》(Greensleev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