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第二故乡,找寻旧时足迹

樊慧民

<p class="ql-block">  五十五年前我们还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大孩子,却被叫知识青年,稀里糊涂地来到了这片陌生、贫瘠、荒凉的土地。五十五年过去了,当我再次来到这里她容貌依然。这足以说明当初我们的邂逅原本就是一个误会。即使这样,在离开这里的几十年间我还是多次回到这里驻足,并和九连的战友在这里竖起了这座小小的纪念碑。五十五年前的营房倒塌风化了,五十五年前战士的欢声笑语消失了,五十五年前这里的一切都化为乌有!但是,那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却把们这一生中最美好的东西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就让这座小小的纪念碑日日夜夜地守候在这里,见证九连士曾经在这里艰苦奋斗,挥汗如雨……见证九连战士曾经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自2007年以后乌拉特前旗有了这座地标性建筑——三公碑。为了纪念乌拉特部落的三位首领乌班、巴格巴亥、拓巴而建立的三公雕像。这三位首领分别是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的创始人,因此被称为"三公"。乌拉特部落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的胞弟哈撒儿,这使得乌拉特部落在草原上具有显赫的背景和重要的地位。乌拉特前旗的三公碑不仅是该地区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乌拉特部落的历史渊源和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每次风尘仆仆驱车千里赶往第二故乡乌拉特前旗,当这座雄伟高大的三公雕像碑映入眼帘时就有了到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前旗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不是有第二故乡的战友陪伴根本就找不到半个世纪前我曾经留下足迹了。那时,因为在十九团机关食堂做上士工作,需要经常往返于坝头和前旗。有的时候因为工作和交通的原因还要住在前旗。当时,十九团为了干部、战士,职工的出行在前旗修建了转运站。功能相当于现在的招待所旅店。转运站设有食堂,吃完饭没事儿干就去前旗大街上转转。那个年代,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单调,前旗大街上也没啥可逛的。走到往火车站拐弯儿的丁字路口东南角有个新华书店,那里是我在前旗逛的最多的地方。去的再多也是穷逛,因为真的是兜里比脸还干净。这张照片上左边的白房子就是以前的前旗长途汽车站,右边的黄色的建筑就是以前的转运站。转运站当时是一个由两排房子组成的一个长方形的院子。北面一排红色的砖房是客房,南面的一排是食堂和后勤保障用房。</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里还是运输公司所属单位。长途汽车站不在这里了,搬到了火车站对面。那时,九连战友回家探亲都要从这里坐长途汽车到西沙梁或广益站,再走大几公里的土路才能到达九连驻地——张老飞疙疸。</p> <p class="ql-block">我站的这个地方就是以前我们上车的地方。现在脚底下踩的是水泥地,那时都是土路,赶上雨雪天气脚底下沾满了厚厚的泥巴。虽说过去了几十年,可那时的生活场景总是不断的在眼前浮现。</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前方的这座黄楼就是原来的转运站。原来的两排小平房被两座居民楼所替代,这里现在是乌拉特前旗农业银行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这是走进了乌拉特农业银行宿舍的小区里面,小区整洁干净,完全找不见了当年十九团转运站的一丝痕迹。</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这座建筑就在前旗转运站对面的马路北侧。现在是乌拉特前旗供电公司。楼前宽大的石影壁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光明为愿”。但愿这座大楼里的人们都能不忘初心。我们在前旗的时候,这里是乌拉特前旗热电厂。那时的热电厂规模不是很大,没有高大的冷却塔,是两方不大的冷却池在进行循环水的冷却。每当走过热电厂大门口时,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热电厂内雾气蒸腾犹如仙境一般。那时转运站和电厂之间的这条小马路是一条由废煤渣铺就的,再加上热电厂飘落的煤灰,整条街道常年都是黑黢黢的。</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前旗大街道路宽阔笔直,干净整洁。十字路口装有现代化的交通指挥系统,人车分流,井然有序,完全没有了旧时的风貌。俨然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这一组建筑是乌拉特前旗人民医院。这一现代化的医院建在乌拉特前旗城市的中心位置,看上去宏伟高大。建筑群在是在原北京军区二师医院的旧址上拔地而起的。当时二师医院的医疗水平比地方医院高出一截,为兵团战士和地方百姓提供了卫生保障。记得我还在这里住过院。大概是在七四年的夏天,团机关下到七连帮助七连为水稻🌾除草。当时兵团在十九团七连搞了一个科研项目——水稻种植。中午吃饭时好几个战士在一个搪瓷盆里吃拌黄瓜,没想到我中招了——食物中毒。很快高烧到了四十多度,人处于昏迷状态。当我醒来时已经到了第二天的中午了。还好阎王爷没有收留我。我印象中这是有生以来唯一一次住医院。很多兵团战士的返城之路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为了能回原籍,原本身体健健康康的男男女女兵团战士都要经常穿梭于二师医院和连队之间,就是为了一张证明自己身体有病的医院诊断证明书。那一张张小小的诊断证明书后面多多少少的都会有点小故事。这是青春无悔吗?那个时代充满了无奈!</p> <p class="ql-block">前旗人民医院急诊大楼</p> <p class="ql-block">前旗人民医院外科大楼</p> <p class="ql-block">前旗人民医院内科大楼</p> <p class="ql-block">出了当时二师医院的大门,见到马路右拐走不了多远就到了通往前旗火车站的路口。现在是十字路口。记得当时那里是个丁字路口,往西是乌拉特前旗公检法机构所在地;往南走到头儿就是前旗火车站。从第一次踏上这个车站的站台屈指算起已经五十五年了。往东就是转运站,二师医院方向。顺着路走到头儿就是现在的三公碑处。往右一拐南向就是西山咀。印象最深的是西山咀那里有一家羊汤馆,料足味儿正,两角钱一碗,很实惠。在前旗住的时候经常从转运站步行到那里去解馋。出了羊汤馆儿往前走,眼前出现了一座桥,现在这座桥没有了,当时可能是泄洪用的。记得那年前旗闹鼠疫,旗防疫部门还在桥上设置了消毒设施。进出前旗的人员、牲畜、车辆都要在此消毒后离开。过桥往南就是110国道,经兵团二师师部,包头呼市,可以一直到北京。过西山咀桥往东就是坝头、大佘太方向。十九团团部就坐落在坝头。那时,回坝头错过了公交车又不想在前旗过夜的话,就会在西山咀通往坝头的公路边上招手截车。运气好的话,遇上去大佘太方向的好心司机会把你带到去往大佘太与坝头的交叉路口。然后你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坝头驻地。</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座商场就是在原乌拉特前旗新华书店的旧址上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紧邻着新华书店的南边就是原来的乌拉特前旗电影院。在这里看过一场电影,忘记叫什么名字了。还看过一场山西梆子,好像是现代剧《杜鹃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山西梆子。由于没听过山西梆子,而且也觉得不是很好听,印象中时而会迷糊过去,时而又会被锣鼓声惊醒。往南紧挨着电影院的是前旗体育场。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觉得这里是唯一没有变化的,现在依然是体育场。只是没有发挥体育场的模样罢了,体育场里面铺满了做生意的摊位。有一件事在我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大概是七一年春季的一天,九连的几个战友相约去前旗,正好赶上前旗体育场召开公审大会。大会一结束,台上的犯人就被直接拉到西山咀临时设置的法场执行枪决。那时,可能是为了杀鸡儆猴一切程序都是公开透明的。公审大会一结束,三名犯人就被押上了体育场门口停放的高护栏的敞篷解放大卡车。两侧车帮站满了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把三名犯人团团的围在了中间。解放车的后面车帮上有两块糊着白纸的两块方木板,上面写着两个大大的黑字——刑车。汽车驶过新华书店就向右拐开往西山咀方向。汽车开的很慢,像是在游街示警。那时我们都年轻,跑的很快。加上好奇心驱使,我们几个先于刑车到达了法场。法场设于西山咀110国道西边几百米的一片沙丘上。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段举目四望,发现这片沙丘地带被解放军封控成了一个长宽大约各二百米的一个区域。被封控区域的四个角架有四挺机关枪,四名解放军战士呈卧姿射击状态。四边有多名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在严密警戒,周围站满了围观的群众。我们几个人站在法场的最北侧,距离行刑的地方很近。说话间,刑车在护卫车辆的前后夹持下稳稳地停在了路边。车上一共有三名犯人,上身被五花大绑,脚下带着脚镣。汽车刚一停稳,车上的一名犯人就被两名解放军战士抓着肩膀提起来扔下了车。车下早就准备好的两名战士分别抓着犯人的双肩快速的将其拖向行刑地。每个犯人都被两个解放军战士架着带到了各自的位置,地上有用白灰粉划定的标志线十分清晰。三个犯人依次排开,每个人间隔大约有五六米选。这时快速走过来一个战士打开中间那个人的脚镣闪身离去。跟着一个战士用脚踢了一下犯人膝盖后面,犯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这时又过来一个人拿着一个软绳制成的物件套住了犯人的嘴巴和下巴。据说这么做是防止犯人喊反动口号。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端着半自动步枪的战士,用枪口对着犯人的后脑勺扣动扳机,犯人应声倒下。一个罪恶的生命结束了。枪声响过后,参与行刑的战士带着两名陪绑的犯人迅速撤离。马上就有一个带白手套的法医和一位持枪的战士来到了倒地的犯人旁边,法医拉起倒地犯人的衣领映入眼帘是一片血糊糊。法医摘下白手套扔在了犯人身上,带着持枪的战士快速离开了。我所描述的这一切听起来有些冗长,实际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那些战士看起来每个动作都干脆麻利,彼此衔接顺畅,训练有素。经过这件事颠覆了我在电影(那时没有电视剧)看到的画面,犯人站的远远的,刽子手高高的举着步枪……实际上,枪口几乎挨着头皮。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因为对神经的刺激太强烈了,所以当看到这座体育场时脑海里就闪现出很多画面。还记得当天中午在前旗红旗食堂吃饭,有两位战友的食欲还是受到了影响。</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上这座建筑现在是个卖药的大药房。五十多年前这里是前旗最大的一个国营饭馆。在那个物质生极端活匮乏的年代能在这里吃上一顿饭也算是莫大的享受了。连队的驻地距离前旗县城比较远,进趟城实属不易。到前旗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因私,赶上回家探亲,或是到师部医院看病,偶尔可以来这里打牙祭。二是出公差,那时,连队的食堂每个月都要到前旗拉粮食。届时,连队的上士会从男生排临时抽调五六个身板结实的战士坐着敞篷大卡车到前旗粮库装车。几个人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把几千斤粮食从粮库的库房里搬运到卡车上,也确实是个力气活儿。好在装完车以后,上士带着大伙儿到可以到红旗食堂美美哒搓一顿。那时人的欲望是很好满足的,能填饱肚子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红旗食堂的大门往南就是这条街。顺着这条大街一直往南走就到了乌拉特前旗火车站。这条大街几十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乌拉特前旗为了通高铁,这两年又对火车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目前工程还没有完工,火车站还在被施工围挡紧紧地包裹着。要想坐高铁到乌拉特前旗可能要等到2025年了。如果今年想从北京到前旗的话,就要先从北京北站坐高铁到呼市或包头,然后再坐绿皮车到前旗。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乌拉特前旗站改了名字叫——乌拉山西站。</p> <p class="ql-block">  把这张照片放大看,站牌上清楚的显示——乌拉山西。我前两天就是从这里坐绿皮车到包头换乘高铁回京的。</p> <p class="ql-block">火车进站了,马上就要离开我的第二故乡——乌拉特前旗了。脚步有些发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她越发的留恋了!</p> <p class="ql-block">乌梁素海,这个一到冬天就让十九团兵团战士望而却步,挥汗如雨的地方,如今却充满了魅力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乌梁素海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前旗一个广告制作公司橱窗里拍到的一张地图。在地图的左上角可以看到原十九团乌拉特分团部的位置,还可以看到九连驻地张老飞圪旦这个地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