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 安 岑 头 威 惠 庙——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历史功绩

默言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3日,笔者有幸跟隨漳州市“寻访陈元光入闽开漳文化足迹”主题调研采访团一行来到诏安岑头威惠庙探访,深入了解斯庙今昔。感谢美篇,现经田野调查情况分享,请美友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  诏安岑头威惠庙,历经数百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如今依然是当地文化与信仰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威惠庙是为了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历史功绩所立的祠庙。最初于唐景云二年(711年),朝廷封赠为国 捐躯的陈元光为“豹韬将军”,唐开元四年(716年),再追封陈元光为“颖川侯”,并下诏立庙,称“将军庙”。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陈元光为“开漳圣王”, 赐“威惠”,此后,“将军庙”便改为“威惠庙”。千余年来,“威惠庙”遍布闽南各县区城乡,已成为闽南人民纪念陈元光历史功绩和寄托对陈元光敬仰的重要载 体,是闽南地区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一份瑰宝。诏安岑头威惠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是闽南地区一座现存的较大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威惠庙。</p> <p class="ql-block">诏安岑头威惠庙位于诏安县西潭乡岑头村,距诏安县城约15华里,明朝万历年间(1586年),由诏安县岑头村进士蔡肇庆上奏朝廷拨款建造,总建筑面积 1700平方米,皇宫式建筑,结构精美宏伟壮观,庙里主奉祀神坛九座,民间俗称九间九落庙。该庙列入诏安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批准登记为民 间信仰管理宫庙。</p> <p class="ql-block">  走进威惠庙,其古朴典雅的气质让人流连忘返。威惠庙的棱柱雄伟,颇具古风,可能是明初初建的遗物。一进石柱上刻有“长湖保***舍”字样,而一进木构风格偏晚,应为清代中后期重修的遗构。大殿副阶石柱低矮,之后逐级升高,副阶木构用材粗硕,做法带有强烈的明代风味,应为明代遗构。大殿左侧置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纪年款石香炉,或可佐证其建筑年代。而主梁架风格较副阶偏晚,采用潮漳地区流行的三载五木瓜重栱载路,木瓜及夔龙纹造型相对较晚,契合清代中后期风格,大殿所悬嘉庆壬戌癸亥月吉旦立的“㦤德遥垂”古匾或许可以为其年代提供一点信息。</p> <p class="ql-block">  该庙是三进二厅一天井祠庙,由门楼、天井、拜亭、大殿组成。门楼牌匾“威惠庙”由岑头村进士蔡肇庆于明朝万历年间 所题立。大庙上厅三座神坛前排中间祀陈元光夫妇,左边祀陈元光之女柔懿夫人陈怀玉,后座祀陈政夫妇,上厅左右两侧六个神坛分别祀陈元光六位部将:应昭侯许 天正、祈山侯欧哲、灵佑侯李伯瑶、武德侯沈世纪、辅德侯张伯纪、辅顺侯马仁。两侧祀像中间立两石柱,左柱站千里眼公,右柱站神童耳公。天井左厢房供奉观音 佛、十八罗汉,右厢房供奉福德公妈。</p> <p class="ql-block">  岑头威惠庙所奉祀的陈政、陈元光及其六位部将都是诏安相应姓氏的祖公,为了缅怀他们入闽开漳、繁衍后代、创建家园的历史功绩,威惠庙一年四季,香客不断,香火旺盛,每逢时年八节,开漳先人的子孙更是络绎不绝,敬仰朝拜。,,</p> <p class="ql-block">  威惠庙是纪念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六员部将的重要场所,承载着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庙内供奉的陈元光及其部将被视为诏安相应姓氏的“祖神”,每年吸引众多信众前来朝拜。此外,当地还保留着“跑贡王”等传统习俗,以纪念先贤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威惠庙 辛丑 年重塑神像.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  威惠庙作为诏安的文化地标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中心,也成为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相关链接:诏安岑头进士蔡肇庆其人其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求闻百科》记载 蔡肇庆,字以祥,福建漳州府诏安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他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p><p class="ql-block"> 据《漳州府志》《诏安县志》记载: 蔡肇庆是福建省诏安县西潭镇岑头村人,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考中进士。他先后担任过湖广襄阳府通判、知府,翰林院编修和刑部主事等官职。蔡肇庆的主要事迹:</p><p class="ql-block">1. 化解邻里纠纷 。岑头村与邻村西潭因灌溉水源问题长期存在矛盾。万历年间,蔡肇庆中进士后,岑头村的村民认为有了进士撑腰,便组织人员前往西潭报复。蔡肇庆得知后,急忙赶到现场,劝说村民不要冲动,指出“世上有千年大村,哪有百年进士”,强调报复行为会给后代种下祸根。最终,他通过调解,平息了双方的冲突,并促成两村和解。</p><p class="ql-block">2. 推动地方建设 。蔡肇庆告老还乡后,积极参与家乡的公益事业。他带领族人修建了“长湖楼”,并在楼内建立了蔡氏家庙。此外,他还上奏朝廷拨款建造了威惠庙,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部将,该庙至今仍是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3. 文化贡献 。蔡肇庆为家乡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为威惠庙题写“威惠庙”匾额,并在蔡氏家庙悬挂“进士”牌匾,激励后人努力读书。</p><p class="ql-block"> 蔡肇庆作为诏安岑头村的进士,不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更以深明大义和积极贡献地方的精神,赢得了后世的敬仰。他的事迹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成为当地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