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崇祯十六年五岔乡保家楼 程源考进士</p><p class="ql-block"> 背景介绍:</p><p class="ql-block"> 在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匪患四起。在这个背景下,位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江津市)五岔乡(后改名为五福场) 的程氏家族,因其独特的智慧和勇气,不仅保全了家族,还涌现出了一位杰出的进士程源。</p><p class="ql-block"> 程源,字精一,号天目,自幼聪明伶俐,既勤于读书,力求仕途,又酷爱武艺,舞枪弄棍样样精通。他出生在五岔乡的一个耕读世家,这个家族自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入江津,经过两百多年的努力,逐渐在当地发迹。</p> <p class="ql-block"> 保家楼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面对明末的社会动荡,程源预见到天下即将大乱,于是他不仅教授族人武艺,还亲自操练兵丁。更重要的是,他聚合家财,仿照六角碉楼形状,在程氏大院内修筑了一座牢固的六角大楼,以保卫家族和村庄的安全。这座大楼被当地人称作“保家楼”,它背靠狮子山,视野开阔,楼下四周环绕一条深渠水道,固若金汤。有几次乱匪来犯,程氏所练的兵丁凭借保家楼的优势,成功抵御了匪徒的进攻,保护了村庄和族人的安全。</p><p class="ql-block">考中进士</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十六年 (1643年),程源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努力,成功考中进士,(释义:进士的学历地位相当于现代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从此步入仕途。他先是因慷慨识机变,好谈兵而被朝廷看重,但因其性格急躁,不为清议所喜,未能得到重用。然而,他并未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面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威胁,他主动上书朝廷,提出《防御十策》,但遗憾的是,这些建议未被采纳。</p><p class="ql-block">仕途经历</p><p class="ql-block">随着明朝的覆灭,程源南下投靠南明政权,历任多个要职,包括中书舍人(中书舍人,释义,在现代相当于国务院或中央政府的秘书长职位。)、太常寺卿( 太常寺卿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主要负责宗族祭祀和宫廷礼乐事务。)、兵部给事中,( 兵部给事中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类似于国务院的政策研究室主任或政府的高级顾问。)佥都御史( 属于都察院,主要负责监察工作。)等。在抗清复明的斗争中,他表现出色,多次立下战功,最终晋升为东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相当于现代的总理或分管各个部的副总理。 )、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行政事务,包括军队的调动、军官的任命以及军事计划的制定等),并赐尚方宝剑。然而,南明政权内部党争激烈,程源也未能幸免,多次被弹劾,( 检举)和撤职。但无论境遇如何,他始终坚守对明朝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 保家楼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1年),福建客家移民钟拔英来到江津綦江畔五福场一带,逐渐发迹后买下了程氏的保家楼,并将其改名为“钟氏七房”。钟氏家族对保家楼进行了新的规划和改造,历经十年时间,将其修建成钟氏保家楼祠堂。这座祠堂不仅成为钟氏七大房人的居所和塾馆,还成为钟氏族人的避难场所。在民国初年土匪横行的时期,钟氏族人多来此躲避,保家楼依然发挥着其防御和保护的作。</p><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程源作为五岔乡保家楼的创建者和明代末年的杰出进士,他的事迹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虽保家楼已经不复存在,但程源的精神和保家楼的故事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5日程积银在仙池纳里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