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七爷李典则

格子

<p class="ql-block">作者李申,(李申是我哥,他1949年10月1日生人,今年已70有5,他记忆超群,喜书写文,近年笔耕不辍,虽只是文G前老高中毕业,但文字严谨,好多文章都被报纸刊物应用。这篇文章从篇幅上来讲花费了不少心思和功夫!因他不太会摆弄手机,所以让我帮忙整理后放入美篇!🌹</p> <p class="ql-block">《我的七爷李典则》</p><p class="ql-block">我李氏家族有谱记载迄今己有七百年历史,自明朝初期由山西洪洞县迁至西华,在迁徙过程中族谱丟失(在山西洪洞时就是名门望族)。迁至西华后首次修谱时,找到名为"杲⺀的墓碑,据碑:文所载内容一切疑惑迎刃而解,于是把″杲"尊称为始祖。至五世祖和春开始人丁兴旺,育有六子,第六子桂芳(六世祖)其墓在黄楼村东,也是西华李氏家族黄楼支的祖坟。</p><p class="ql-block">西华李氏族谱派字为:</p><p class="ql-block">维公敦正学,守泽思习尊,如永立其德,自作国之臣。</p><p class="ql-block">我的七爷李正型,字典则,1899年元月24日出生于西华县黄楼村,在族表兄中排行老七,我的爷爷李正坪排行五,他们均属正字辈,当为李氏家族十四世组。七爷求学时就以字为名李典则,在周口,商水,西华,淮阳!一带,熟人均称呼他″老典"″李老典⺀,李区长,李县长,表示对他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我七爷</p> <p class="ql-block">李典则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西画兼长,尤擅梅,兰,竹,菊,在美术方面造诣颇深。他刚正不阿,豪放乐观,联系群众,乐于助人。他生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淮阳,商水,周口等地中小学教师,校长等职。他于1925年参加国民党,但对其反动派,禍国殃民,倒行逆施极为不滿。由于受进步思想的熏陶,他竭诚拥护共产党,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千方百计地掩护我党地下工作人员,使他们转危为安,因此,曾不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仇视与排挤。1948年周口一解放,他立即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担任周口市中学校长,周口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商水县副县长及省政协委员等职。1954年曾到北京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任职以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一丝不苟,风骨铮铮,因而在全市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声望,在各界人士中颇有影响。</p><p class="ql-block">七爷其父李敦仁为清宣统年间拔贡。七爷幼年从其父读儒书,后至周口致远高等小学堂就读。他敏而好学,成绩优异,在同学中素称佼佼者。1922年,致远小学堂数十名毕业生,仅其一人考取河南省立第二师范(校址在淮阳城内)。毕业后,因酷爱艺术,遂于1930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造。当时中共地下组织在该校活动相当活跃,七爷深受影响,积极参加革命宣传鼓动工作。一天,国民党特务突然窜到美专搜捕共产党人,当时有位党的地下工作者把党的机密文件交与七爷后,七爷机警地把他引到厕所的茅缸里,并用荷叶遮盖缸口,这位地下工作者幸而脱险。</p><p class="ql-block">1933年夏,七爷毕业于上海美专,应淮阳县立师范学校聘請,任美术教员。1935年10月他接任商淮两县联立中学校长。他聘請当时教育界知名人士彭正浩(湖北人,曾留学日本,后任武汉大学教授),李玉亭,张君膺,鲁雨苍等任教师。他对学生的学习和纪律要求严格,书声琅琅,秩序井然,教学质量蒸蒸日上,因此,商淮联中在周商一带颇有声誉。</p><p class="ql-block">张君膺是我党地下工作者,因在学校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不久就被国民党周口市党部秘书马道本发觉,并向河南省绥靖公署密报。绥署电令驻周口特派员周济武,会同当地警察局逮捕张君膺的命令。周济武把七爷叫到他的住室,示以逮捕张君膺的密令,七爷看后故作镇静地向周说:"周口就这一所中学,如果在这里逮捕张君膺,群众知道学校里有共产党员,谁还敢让孩子到联中来上学,这样联中不就垮台了吗?张君膺是荥阳人,学校很快就要放假,他回家时势必经过漯河,如果在那里逮捕他,周口群众都不知道,学校也不受影响"。周济武接受了七爷的要求,决定在漯河逮捕张君膺。七爷回到学校已夜深人静,他悄悄告知张君膺,让他迅速离校,并再三叮嘱他,转移时千万不要路经漯河,张君膺才幸免遇难。</p> <p class="ql-block">1937年春,七爷任商水县立第三小学校长,聘請进步人士李玉亭(西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任开封地委第一书记,)任训育主任,李骏,张侠任教师。抗战暴发后,他们教唱抗日歌曲,绘画抗日漫画。七爷还设法弄到一部矿石收音机,经常组织收听战地消息,编印小扳张贴街头,并率领师生到街道及附近农村公演《放下你的鞭子》等小型話剧,揭露日寇侵略暴行,激发群众抗日情绪,商水三小成为周口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主要阵地。国民党周口市党部秘书马道本却把七爷视为眼中钉,对该校开展的抗日救亡活动横加阻挠,对李玉亭等进步教师施加压力。1938年秋,淮阳沦陷,周口岌岌可危,商水县三小被迫停办。七爷率领教师李玉亭,李骏,张侠等离开周口转移到乡下黄楼村,以黄楼小学为阵地,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李典则受中共地下党的派遣,出任国民党商水县三区区长。到任后他积极组织地下武装,筹集枪支弹药,准备在必要时与西华共产党部队胡晓初部队会合,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但不久,他们的活动被驻邓城的军统特务察觉。一天这个特务约七爷到他的住室里,宾然问道:″李老师(因他老婆是七爷的学生)你们区署里有个姓楊的共产党员吗?七爷因早就有思想准备,便毫不迟疑地反问道:"我是个大学毕业生,又是县政府派的区长,如果我这里有共产党,还用你来问吗?"弄得这个特务很尴尬。这时他转眼瞅见七爷身上的狐子皮袄,羡慕地说:"李老师,你这件皮筒子怪出色呀!"七爷慷慨地答道:"要想穿,这就送朋友!"接着便把皮袄脱下,披在特务身上。数日后,这个特务邀请七爷到他家中作客,七爷经过深思熟虑,特偕楊仲民同志作陪,并当面向特务说:"仲民是我的好友,当然也是你的朋友,今天咱们聚会欢饮,就等于"三结义"了。通过如此周旋,弄得这个特务对楊仲民也无可奈何了。</p><p class="ql-block">1939年春,李典则先后介绍共产党员张西康,韓若雪(周口市人,时仼中共地下周口市委宣传委员,解放后曾任湖北省博物馆长)到黄楼小学任教。他们组织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并组织农民成立联庄会,率领会员出操打靶,演习游击战术,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中共地下周口市委组织委员王文芳经常在七爷家中秘密召开黄楼党支部会议。其间,从延安,上海,北平,天津,竹沟等地陆续前来周口一带活动的党的地下工作者不下数十人,他们均在李典则家中食宿,仅一个麦季就食用小麦数石。,同时,七爷霾遵照党的指示,利用其身份,秘密组织和转送数批青年学生到竹沟和敌后去。</p> <p class="ql-block">七爷和两位侄儿</p> <p class="ql-block">七爷在邓城任区长不到半年,终因″红脑壳"嫌疑而被国民党政府撤职。应商水县立中学聘請任教务主任。当时,国民党商水县党部书记长尚谨忠,对七爷倾向共产党非常忌恨,并对黄楼小学教师张西康同志的革命活动有所觉察,于是与商水县政府密谋逮捕张西康,嫁禍李典则。七爷从有关人士方面获悉这一机密后,深夜悄悄离开学校,翻越城墙,急行二十余里,蹚过沙河,潜回黄楼急忙告诉张西康,让他立即转移。七爷黎明前又赶回学校,师生无人发觉。次日,商水县政府果然派遣军警奔赴黄楼小学逮捕张西康,因他早已转移,军警扑了个空。</p><p class="ql-block">1944年,白寇大举进犯中原,蒋介石谪系:汤恩伯的部队闻风溃逃,日寇长驱直入,周商一带相继沦陷。七爷毅然中断教学生涯,从邓城返回故里,亲自动手种菜,过起田园生活。当时他唯恐周口的汉奸头子任赞亭拉他入伙。一天任果然带领人马来到七爷家里,皮笑肉不笑地说:"老表,请你务必在三天内凑集十支枪,给我送去,否则,别说对不起,咱们到皇军鹤杏佛(驻周口的日寇头子)那里见!"李典则只好虚拟委蛇,假意应允。但任赞亭一走,他即只身逃到漯河,以卖画作掩护,却暗地里书写″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等宣传材料,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为了表示抗战爱国的决心,先后给三个儿子取名朰抗,李战,李建国。</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抗战胜利了,七爷结束了田园隐居生活,重新回到教育战线,再次出任商水三小校长。次年春,他在周口南寨陆陈会馆刘办私立豫东中学周口分校,学校经费主要依靠当地绅商捐助。1947年春,周口首次解放后,呈现拉锯状:态,国民党地方部队乘机抢掠,工商业纷纷倒闭,学校经费无着洛,教师生活无法维持。李典则为了解决困难,他夜以继日地绘制国画十幅,亲自裱糊,然后请教师分送给当地著名绅董及富商巨贾,他们见到李典则的杰作,赞赏不已。当送画的教师说明学校现状后,他们慷慨解囊,竭力资助。因而学校困难得以缓解。</p> <p class="ql-block">1948年周口解放了,党和政府着手恢复教育事业,成立了周囗市公立中学,市政府任命李典则为该校副校长,主持校务。他平易近人,胸襟坦白,常和教师促膝谈心,宣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解决其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深受广大教师的信赖和拥护。当时周口刚解放,百废待举,干部奇缺,七爷动员大批品学兼优的青年学生参加工作。我的父亲兄弟三人都参加了革命工作,父亲李学渊到周口市委宣传部工作,我的二叔李学源先在周口联合剧团工作,不久就参军南下,参加过渡江战役,西南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部队干了三十年,担任了团级干部。我的三叔李学涵先在周口市公安局工作,后又调周口地区法院任经济庭庭长。七爷的大女儿李丹,侄女李魁,李愫,李洛也都在这一时期先后参军,工作。已有不少学生走上县,地的各级领导岗位,他的大女儿李丹,侄子李学渊,李学源都担任了县处级干部,西华县志上留名。</p><p class="ql-block">1950年土改时,国民党上层人士,周口开明士绅李绍璩,因对党的土改政策不够明确,疑虑重重,曾一度试图外逃。七爷得知后,即找他谈心,阐明党的政策,解除他的顾虑,终于使他安定下来,这对稳定党外上层人士思想,搞好统战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同年在国家发行胜利折实公债时及抗美援朝初期,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活动中,七爷均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但以身作则带头认购,而且广泛发动各界人士踊跃认购和捐献,成绩卓著,受到政府嘉奖。</p><p class="ql-block">1951年5月16日,周口市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民主选举,李典则当选为周口市副市长。此后,周口市与商水县两次合并期间,李典则均任商水县副县长。他自担任市,县领导工作以来,分管文教卫生工作,他虽年近花甲,且兼职较多,但仍径常深入基层,接触广大师生及医护人员,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我的最大快乐就是工作"。这是七爷常说的一句话,因此,他不但径常深入到机关,工厂,医院,手拿蝇拍走街串巷,督促检查卫生防疫工作,而且亲自率领慰问团携带慰问品,深入医院病房慰问病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病人的心坎里。1959年夏,七爷兼任商水县卫生检查团团长,他虽年事己高,仍亲自率领检查。当时交通条件差,全靠自行车行路,虽然每天跑很多路程,但他始终精神抖擞,谈笑风生。当检查团一行到达张明公社新庄检查时,看到公共厕所无蝇无蛆,打扫的干干净净,检查人员备加赞楊。而李典则却顺手拿来一把抓钩,在厕所墙基附近锛了几下,结果发展地下蛆蛹成堆,检查团的同志对他这种深入细致,认认真真的作风无不深感敬佩。</p> <p class="ql-block">七爷李典泽1964年作品《竹叶图》</p> <p class="ql-block">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造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给七爷扣上反革命的帽子,抄了他的家,多年珍藏的名贵书画及名人字帖被抢劫一空,并让他戴高帽子游街,还先后被集中到郸城及周口北郊林场进行批斗,使他失去自由,受尽折磨,长达数年,但他一如既往,泰然自若,还偷偷地打起太极拳,强健身体。他在致亲友的信中一再表示:″我热爱共产党,我热爱毛主席,我热爱社会主义"。他为友人画竹子时挥笔题词:″未曾出土先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其铁骨铮铮,坚贞不移,高风亮节跃然纸上。七爷一生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公私分明,一丝不苟。他虽为领导干部,且素孚众望,但从不利用职权搞特殊化。他在周口一中居住十余年,全家六口人仅住一大间草房。迁居北寨安澜街后,祖孙三代数口仅住两间房子,拥挤不堪。粉碎″四人帮"后,周口地市委领导指示房管部门为其另建新居,居住条件才得以改善。</p><p class="ql-block">1978年,周口镇委对七爷在文革期间蒙受的不白之冤明文予以平反,当他捧读平反通知时,热泪夺眶而出,对共产党的英明,伟大而衷心感谢。1980年周口恢复市建制以后,七爷先后任周口市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六届人嗯常委及河南省第五届政协委员等职。他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衷心拥护,为党的统战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七爷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亲手培养的弟子遍布全国各地,真可谓"桃李滿天下⺀,他晚年患病期间,弟子前往医院探视者,应接不暇,在外地工作未能临探望者多致函慰问。同时周口市委,商水县委党政领导对他患病极为关切,经常至医院看望,在医疗方面充分提供方便。但因其年迈体弱,病情恶化,久治无效,于1982年11月18日凌晨溘然长逝。</p><p class="ql-block">李典则逝世的訃告一经宣布,全市人民无不为之悲痛。当地党政领导及生前好友,络绎不绝地前往医院吊唁,并向其家属表示沉痛哀悼及亲切慰问。1982年11月21日周口市党政领导,各界代表以及亲属共数百人,在周口市人民政府礼堂为李典则同志逝世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商水县党政机关派代表参加大会,政协河南省委送来花圈以示悼念。周口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员封书云先生为李典则作了长幅的挽联。挽联上书有:是循吏是学者民胞物与泰山其颓,为斗士为名家道高德孚典型常存。大树飘零碧空白云千古恨,落叶梦断秋风红叶一天愁。</p><p class="ql-block">七爷生前曾多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党组织总是说:"党实际上把你当作党员看待了,你留在党外比在党内影响要大"。因此,他听党的话,始终不渝地勤勤恳恳工作。在他晚年病重之际,仍再次申请入党,因党中央于1980年下达文件,强调了″更好地贯彻我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丶的方针,注意鼓励一部分人留在党外进行工作"。故中共周口市委,地委虽上报,而省委未批示。但他的子侄多是共产党员,我的父亲李学渊</p><p class="ql-block">在河南日报任编辑,曾</p><p class="ql-block">赋诗曰:</p><p class="ql-block">常念早期多壮志</p><p class="ql-block">今惜晚年少遗篇。</p><p class="ql-block">劝叔休作三生叹,</p><p class="ql-block">去而无憾笑九泉。</p> <p class="ql-block">七爷待我很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供职于《河南日报》,记得七爷每次来郑州开省政协会议,总会到我家和父亲见见面,他来时总是用手帕兜一袋五香花生米和一些水果糖,一进门就问:″小申呢?小申呢?"当我听到七爷的声音,就会跑到七爷身边,七爷拉着我的手,我感到很温暖。记得有一次他还带着我到省政协的食堂吃饭,看着那精粉大白馒头,我猛吃起来,七爷慈祥地笑着说:"乖乖,慢慢吃,别噎着了。"那一顿饭难忘至今。</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3日清明节前,我们一行五人返乡到黄楼祭拜爷爷奶奶,我特意到七爷的坟前培土,烧纸,毕恭毕敬给给七爷磕了三个头,以表心意。</p><p class="ql-block">七爷离开我们已四十二年了,时常会想起他,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愿他老人家安息。(2024年8月)</p> <p class="ql-block">侄子侄女们在病床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