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在雄县张岗乡开口村的东北方向,开口村通往双堂乡刘庄村道路东侧一百多米,古六郎堤的北堤坡下四五十米处有一地块,南北都差不多有二三十米宽阔,近似四方形土台,高出地面约有半米左右。土台上面和四周分散者很多大大小小的砖头儿瓦块儿,东面、北面沟壑交错、芦苇荡漾、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里常年狐狸、野兔、黄鼬、蟒蛇、刺猬、歇了虎子,秃鹰、乌鸦、野鸡、麻雀、喜鹊、夜猫子出没无常。过去附近村的老人们常说这里除了狐仙到晚上还有鬼神、矬大瓮出没,所以天黑以后很少有人敢来,久而久之这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个地方的就是在开口村方圆几十里,人们津津乐道的“胡家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明清时期,北村一姓胡的大户人家在这里建起了一座砖瓦窑而得名“胡家窑”,经营了几百年至清末废弃。窑西面还曾经有过一个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名叫“丰林庄”,是否是烧窑工匠居住成村今已无从考证。解放前丰林庄仅剩下一户靳姓人家,后来迁到了开口村,至此丰林庄村名消失。胡家窑的传说故事大都与狐仙显灵有关,笔者经过多年搜集采访,整理出来几个小故事供大家茶余饭后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一</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胡家窑住着一只拐狐狸。据说他是被猎人用枪打伤后,逃到了这里安了家,经过多年的修行成了仙。周围的人们有困难只要送上一些酒食饭菜他都会尽力帮助。他有时变成一个白胡子老头,和过路的人打招呼、聊天,很是善良,而且还经常帮助人推车抬担,干农活。每到麦秋时节,只要看见拐狐狸在麦田里面一瘸一拐的像麦浪一样的奔跑,农民肯定会有好的收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开口、韩庄、董庄、东张庄、梁庄、寨上、刘庄、贾岗、李岗、宫岗等胡家窑周边村庄,谁家遇到婚丧嫁娶用的家活什儿,只要在办事的前天晚上,把所需要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以及所需数量用黄纸写好明细,放在胡家窑土台上面,用砖压好,第二天清早就可以安排车辆拉回家使用。用完之后刷洗干净,再带上一些答谢的酒食饭菜,如数送回即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人起了贪心,不如数奉还,留下几件自己家用,也不送上答谢的酒食饭菜,狐仙只好施展法力把东西收回。一来二去狐仙看到了人们的贪婪,就不再借家活什儿给人们使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胡窑故事六郎堤,灵异仙狐草木栖。</p><p class="ql-block">一纸求书愁作罢,贪心梦碎枉唏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二</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说起胡家窑的历史可长了,少说也有几百年。</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晚上,小狐仙生孩子难产。胡家窑的老当家派人套上马车,去韩庄接老娘。韩庄的老娘在咱们附近几个村名气很大,谁家生孩子都去韩庄请接生婆。不一会儿马车到了韩庄把老娘接到了胡家窑,赶紧给小狐仙接生。忙活了一个时辰,终于母子平安。老狐仙拿出来一升多黄豆,装进袋子递给接生婆。接生婆心里很不乐意但也没有说什么,坐上老狐仙安排的马车回韩庄。路上,接生婆越想越生气,索性把豆子撒在了路上,有两三粒黄豆落在了口袋里面。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起来,接生婆拿起口袋一抖掉出来两三颗金珠子。老娘追悔莫及,赶紧去路上寻找,也没有什么收获。心想都怪自己太贪心,要不是路上倒掉豆子就发财了。以后再去接生老娘再也不敢贪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仙狐仗义产婆嫌,金豆压车叹可怜,</p><p class="ql-block">顺手飘零花落去,贪嗔痴醒已无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三</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从前有这么一家子人姓李,没儿没女就是老两口。年轻的时候挺能干过日子还行,老了都七八十了,干不动了就困难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快过年了,都二十七八了,还没钱买菜、买面,包饺子过年。老头比较聪明对老婆说,咱们家这不有两口锅吗,东屋一口,小梁子屋里有一口。咱们把小梁子屋那口锅卖了,买米买面先过年,过了一天说一天吧。老婆说行,老头子依着你,你去卖吧!</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老头起来去开口村赶二十八大集,结果起的太早,三更半夜就起来背上锅去开口村。路过胡家窑的时候,看到一只老狐狸躺在地上,吐了一大片又有酒又有肉都是好吃的。老头看到了这个气呀,我都没钱买吃的,你看你糟蹋了这么多好东西。老头用大锅把老狐狸扣在了下面,一屁股坐在了锅底上,心想我也歇会儿。</p><p class="ql-block"> 老头拿起了烟袋锅抽起了烟,抽完歇了一会儿又想抽烟,就在锅底上磕烟袋锅。铛铛铛一敲把老狐狸吵醒了,自言自语的说:好黑的天呐,是谁和我闹着玩儿呢?老狐狸这么一说,老头搭话了:是我,我都没钱买吃的,你看你糟践这么多东西,多可惜呀!我看你也别走了,你得和我说清楚,说清楚了再放你走。老狐狸说:哎!我昨天晚上去邻村大财主董振伦家喝酒喝多了,你放了我吧!不就是吃饭吗?好说,我让你天天有钱买米买面,快放了我吧!老头一掀锅老狐狸化作一个白胡子老头,一下站了起来。他握着老头的手说,把锅扔了吧!你不就是北村的那个李老头吗?老两口无儿无女,两间泥坯房,水口眼冲北在门东面,院里夹着一圈破栅篱。老头说对!老狐狸说:我每天晚上十一点多十二点的时候,派人给你的水口眼里放一吊大钱,你拿去买米买面过日子。这个事情和谁都不能说,说了就不灵了。</p><p class="ql-block"> 老头回到家,老婆一看锅没有卖就说:你怎么没有把锅卖了,明天二十九了啊,我们拿什么过年啊?老头说:没人买,我们没钱就拿蒜罐子把窗台上的玉米棒子砸碎了,熬粥喝。老婆说:好!老头子我听你的,没钱包饺子我们就熬粥喝过年。</p><p class="ql-block"> 晚上老婆心里没事儿,一会儿就睡着了。老头一看十一点多了,假装去解手。开门出来到水口眼儿一摸,还真有一吊钱。二十九老头一大早就去了街上,买了米面和蔬菜还打了二斤肉回来。老太婆问老头哪来的钱?老头说:你别管了。以后每天晚上老头都去水口眼儿拿到一吊钱。一晃三年过去了,老两口小日子越来越富裕了,亲戚朋友也都来往了,街坊邻居都很羡慕。</p><p class="ql-block"> 时间长了,老婆天天追问,这天老头喝多了酒,禁不住老婆再三追问,就告诉了老婆。结果当天晚上再去水口眼儿一摸再也摸不到一分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锅扣仙狐做故交,机缘助力忌狂飙。</p><p class="ql-block">忘形得意终陶醉,折戟沉沙恨未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四</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话说七八十年代,有个黑龙大仙附体雄县昝岗镇邢岗村一位老太太,在十里八乡看病很是灵验。 </p><p class="ql-block"> 这天,开口村赵育德的母亲病重,请中医、西医大夫看病、吃药都不见好。赵育德经韩庄的亲戚介绍,请来了邢岗的黑龙大仙给母亲治病。大仙看了看赵母的情况说到:我需要搬请胡家窑的胡二爷(老狐仙)帮忙才行。</p><p class="ql-block"> 这位胡二爷开口村的人早就知道是位老神仙,就住在胡家窑,经常帮助周围老百姓看病。至于怎么求治还需要黑龙大仙指点迷津才行。</p><p class="ql-block"> 大仙吩咐人把屋里门帘子打开,口念咒语,忽然,大家就发现有很大一片像钱狼花籽样的东西撒在了炕上。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屋外也没有看到人。</p><p class="ql-block"> 大仙说:这是胡二爷(老狐仙)送药来了。大仙又让赵育德的大哥开了几位中药和老狐仙送来的药引子一起让赵母服用,只服用了几天赵母的病就好了!</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黑龙济世法台高,药到疴除障孽消,</p><p class="ql-block">少却仙狐施引领,摇头晃脑定心焦。</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五</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说起开口村的赵育德,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口村音乐会一位优秀乐师,自从胡家窑的老狐仙胡二爷显灵,医治好了他母亲的疑难病症,赵家上下对胡二爷那是信奉有加。逢年过节更是备好丰盛酒菜,趁天亮前送到胡家窑恭恭敬敬的摆放到高土坎之上,以酬谢仙狐护佑之恩。</p><p class="ql-block"> 话说赵育德的二小子叫赵增起,喜欢开四轮拖拉机。有一次,父俩去昝岗镇送东西。回来的路上,由于车速太快,压着了一个西张庄骑自行车的老大爷。赵育德和赵增起赶忙停下车查看,结果是后车厢轱辘从老人的小腿肚压了过去,自行车也压坏了。在路人的帮助下,父子俩把老大爷连人带自行车抬进了车厢,立马掉头拉到了昝岗医院医治。昝岗医院当时还没有拍片子的仪器设备,大夫检查后没有查出什么大问题。父俩又把老人拉到了霸州市医院,拍了片子,结果老人就是皮外伤,没有伤到骨头。折腾了大半天,傍晚的时候把老人送到了家里。老人对赵育德说:“你们家供奉着哪路神仙,准是有神灵护佑着。我都七十多了,这么重的车轱辘居然没有压折我的腿,要不是拍了片子我说什么都不敢相信。”</p><p class="ql-block"> 本来是件破财的车祸,居然没有什么花费,赔了老大爷一辆自行车又买了一些补品就解决了,赵家深感仙狐庇护恩德,后来赵育德更加信奉老狐仙胡二爷啦!</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仙狐护佑聚灵光,横祸飞来未见伤。</p><p class="ql-block">不是虔诚心本善,邪魔迟早必遭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 <p class="ql-block">故事六</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胡家窑住着一个老狐狸人称胡二爷,这位胡二爷可是历经千年苦心修行才得道成仙的。胡二爷特别喜欢和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的仁人志士结交朋友。开口村的董振伦、董振英都是胡二爷的好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话说有一次,胡二爷应邀到董振伦家做客。这个董振伦是一位武术家。他是威名震河朔,神拳誉九州的一代武术宗师、京南大侠宪大爷——董宪周的长子。董振伦和胡二爷二人饮酒酣畅之际,胡二爷说道:“我和董兄交往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是您好酒好菜的招待我,我不能总是无以回报,今天我带来了一个瓦罐和半罐白面送给董兄,算是一点心意吧!”还未等董振伦搭话,胡二爷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拱手又道:“还望董兄千万不要推辞,务请收下啊!”董振伦见胡二爷如此恳切,也就没有推辞,含笑拱手说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啦!谢谢胡先生的美意!”说着又端起酒壶给胡二爷满上一杯,自己也斟满一杯酒。只见胡二爷口念咒语,同时伸出一个手指指向厨房说道:“我把瓦罐放在锅台上碗橱前面了昂!”开始董振伦也没有太在意这半罐白面,只是碍于胡二爷的面子就收下了,后来才知道这可是一件稀世宝物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这个瓦罐传给了董振伦的儿子、武术家董道善(又名董三彪)董道善出生后,母亲赵氏无奶,刚好堂嫂赵氏、董鸿善之妻刚生下董俊庆几日,董道善、董俊庆同吃赵氏奶水长大。成年后,董道善为报恩把瓦罐送给了董俊庆之子董清源;董清源和妻子王氏使用期间,和知近的人说起这个事情。原来瓦罐的确是件宝物,里面的白面做饭时和普通白面没什么两样,但是用瓢崴出来多少瓦罐里面就还长出来多少,总是半罐白面怎么吃都吃不完。董清源还说过,一辈一辈老人叮嘱后人,白面只可以用作自己家人生活度日,不可以奢望其它营生,否则就不灵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赶上闹运动,瓦罐和许许多多的精美瓷器一起都在劫难逃啦。</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投桃报李义当先,瓦罐平庸面自添。</p><p class="ql-block">雷暴突袭空落寞,凝眉扼腕化云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七</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在过去雄县开口村南有一户富裕人家,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半夜院子外面传来咣当、咣当的声音,再仔细一听还伴有呼哧、呼哧的喘气声。</p><p class="ql-block"> 男主人穿好衣服打开屋门来的院中,女主人也跟着出来了,俩人抬来梯子靠到院墙上。男人爬上梯子探出头向外张望,只见在月光照射下,有四只小狐狸奋力抬着一个大碌碡向着院子南面的场院行进。四只小狐狸分别扛起碌碡木框架的四角,行进中铁碡脐和铁榫卯碰撞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以及四只小狐狸喘着粗气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男人从梯子下来,把刚才看到的情形和女人说起,女人立时喜形于色地说道:“眼看就要麦收了,正好送来碌碡压场使。”男人接着又说:“赶快准备些酒菜,放到院门口去慰劳、慰劳这四只小狐狸。明早再准备一些酒菜,我送到胡家窑去答谢胡二爷,这准是老狐仙胡二爷派来的。”</p><p class="ql-block"> 据说看到这种情况,要不声不响准备些答谢的酒菜就行啦!过完麦收狐仙自会把借给你的家活什儿弄走。偏偏有一年被一个新过门的儿媳妇半夜三更遇见了,她年轻不懂事嘟囔道:“这么四只小狐狸抬这么重的大碌碡,别在不小心给砸死吧?”四只小狐狸本就凭着一口气,听到这话便有些不痛快,扑通一声扔下碌碡就回胡家窑啦!以后再不给这家送家活什儿了。没有了老狐仙帮助,这户人家一年不如一年,后来就败家啦!</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麦浪金黄似水波,仙狐助阵碌碡托。</p><p class="ql-block">闲言碎语鸿运逝,荒草丛中兴废说。</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p class="ql-block">故事八</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村里有个叫王朗的后生,十几岁父母双亡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王家靠着祖上留下的两三亩薄田和几间茅屋草舍加上乡亲们的帮衬,祖孙二人勉强可以度日。一晃王朗二十出头了,王家的日子也逐渐好起来了。王朗勤劳朴实,对奶奶十分孝顺,有了好吃的东西总是让奶奶先尝,从不让奶奶着急。唯一让老奶奶着急的就是快点给孙子找个媳妇。于是老奶奶天天祈祷神灵,盼望孙子早日娶上媳妇。</p><p class="ql-block"> 话说有这么一年冬天大清早,王朗又背起粪筐拎起粪叉子,准备去村里拾粪。推开栅篱门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女子,肩上背着一个黑粗布包裹,看上去就是一个逃难的人。女子对王朗说,她姓胡单字名女,家离这有几百里路,因为天灾人祸家里人都饿死了,她是一路讨饭才到了这里。王朗一听这话顿生怜悯之心,赶紧放下拾粪的工具,呼叫奶奶把女子让进屋里。奶奶吩咐王朗用旧木盆打来水让胡女梳洗一下,自己连忙烧火做饭。一会儿功夫,从锅里端出来热气腾腾的饭菜给胡女吃。这女子经过梳洗越发显得年轻漂亮,老奶奶打心里看了高兴!聊天中获悉胡女刚满十八岁,尚未婚配。见王家人如此善良憨厚,便有意留在王家做媳妇。王朗和老奶奶自是求之不得,择吉日请来了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给王朗和胡女举办了婚礼。婚后,王朗和胡女夫妻恩爱,男耕女织,对奶奶悉心照顾,三四年中胡女给王家生下了一儿一女,王家小日子越发有了奔头。</p><p class="ql-block"> 正当王家儿孙绕踝、其乐融融过着幸福生活的时候,忽然一天傍晚,狂风大作直刮的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不久,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奇怪的是,这雷电总是围着王家院子上方不停地咆哮轰隆。胡女知道瞒不住了,跪地对王朗哭诉,她其实是一个狐仙儿,被祖孙二人的勤劳善良所感动,来到王家嫁给王朗一起孝顺奶奶,生儿育女,白头到老的。后来她的父亲知道了,不满意这桩婚事,一直催她回家,她父命难违只好推脱等孩子们不吃奶了就回家去。如今又拖了快一年了,父亲这会儿是真急了,她要是再不走,父亲就会对王家进行报复。夫妻俩抱头痛哭,在王朗再三恳求下,胡女给王朗留下了一个地址:京南霸州丰林庄。然后就不见了人影,小山村也恢复了平静。胡女走后,老奶奶不久也去世了。王朗守孝三年期满,把家交给邻居大伯照管,便用小推车载着两个年幼的儿女踏上了寻妻之路。 </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劳顿,这天父仨终于来到了丰林庄。一打听,村人就明白了八九,他们告诉王朗东面就是胡女的家,要等到掌灯时分才能见到胡家大院。果然天黑以后,一座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出现在了王朗的面前,他连忙拉起儿女上前敲门。经看门人引领走了好一会儿,王朗见到了胡女的父亲(胡二爷)。</p><p class="ql-block"> 自从胡二爷强行接回胡女,女儿整日以泪洗面、闷闷不乐,胡二爷早已有些后悔,掐算好王朗即日会来胡家窑。碍于面子,胡二爷给王朗出了一道难题,胡二爷唤来九个长相和穿着都一样的女儿,一字排开让王朗辨认,认出来了就可以带回家去团圆。王朗开始感觉很容易,等到九个女狐仙一出来王朗就傻眼了,九个狐仙一模一样,实在没办法分清楚。王朗灵机一动,抄起桌案上的一把戒尺,一狠心打在了儿女的身上,并说道:“我说不来找你们的妈吧,她早已不要咱们了,来了她也不会认咱们,今天我就打死你们,我也不活了。”说着又要打两个已经在哭喊的孩子。他偷眼一看,见最右面站着的一个狐仙早已泪流满面。王朗上前一把就抱住了她,夫妻俩终于相认。胡二爷见王朗如此机智也就认下了这门亲事。立即让人安排了丰盛的宴席招待。第二天正逢开口村初三大集,胡二爷派人给姑爷、外孙、外孙女购置了丰厚的礼物。又住了几天,王朗和胡女才带领一双儿女回到了家乡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孝子贤孙美誉传,仙狐仰慕配俦鸾。</p><p class="ql-block">德才自有福星照,胜却天河两地怜。</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九</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雄安开口董氏家庙之所以称庙是因为其祖上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仅大元朝不足百年间,董氏一门四代人中就出了十三位国公,这在华夏历史长河中极为罕见!皇帝为表彰董氏家族显赫功勋,勅建董氏家庙。开口董氏为大元朝藁城董氏三门赵国忠穆公、文用老祖后裔子孙,开口村建有董氏家庙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封建社会时期,开口董氏家庙曾有二十几亩良田作为庙产。 </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秋天,玉米、高粱、黄豆大丰收,家庙院内装满粮食的麻袋堆得老高。晚饭后,看护家庙的老道和几位家族管事的人一起过来看护粮食。大家进院后,发现院中东南角一百多年树龄的老桑树枝上,爬满了几十只大大小小的狐狸。有人拿来猎枪要打树上的狐狸,被年长者拦下来。年长者吩咐大家准备好一些酒食饭菜放到树下,然后退到院外。过了半个时辰大家再进院查看,树上的狐狸一只也没有了,只有地上的空盘空碗和空酒瓶。</p><p class="ql-block"> 整个秋天,看护家庙的老道发现,不但狐狸没有再来过,就是老鼠、黄鼬也没有来偷吃粮食。据说是董家人的仁义善良感动了胡家窑的老狐仙,狐狸们本来是想偷吃董家粮食的,董家人不但没有开枪射杀还准备了丰盛的酒食饭菜招待,狐狸们回去告诉了老狐仙,老狐仙下令狐狸、老鼠、黄鼬都不许偷吃董氏家庙里的粮食。</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仁义心诚感动天,秋毫无犯誉乡关。</p><p class="ql-block">忠臣孝子人人敬,董氏其昌走大千。</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 <p class="ql-block">故事十</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旧社会,在雄县胡家窑附近时不时也有劫道的歹徒。他们多是晚上出来装神弄鬼吓唬、打劫路人,使这个地方显得更加阴森恐怖!</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深秋,月黑风高夜,开口村一位姓董的人,因为身强体壮又会武术,以胆儿大在村里出名儿,人称:“董大胆儿”。这晚是从北村亲戚家酒宴上贪杯,喝完酒回来夜已深。走到胡家窰的时候,冷不丁发现一个穿着白衣服的人,在前面晃晃荡荡,忽隐忽现。。接着,又传来几声鬼哭狼嚎似的声音。董大胆儿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吓了一大跳,他在原地犹豫了一下,赶忙从路边撅了一棵擀面杖粗细的小树,折断扔掉树梢,握在手里耍拔了几下感觉得心应手,算是有了防身的家伙什儿。接着他对着前面白影吼道:“前面那个小子,我可压根儿就不怕你!别给我在哪儿吓唬人,我是开口的,不想找死就赶快给我躲得远远的!”说完,董大胆儿提着大棍子,一溜小跑冲过了胡家窑。一直跑过了北堤大石木桥,快进村了觉着已经甩掉白衣人了,才慢下了脚步。这时他感觉有点尿急,见路西边有个露天厕所,便放下棍子,靠近厕所墙根儿尿尿。突然一抬头,看见那个白衣身影又向他走来了。他情急之下顺手从土墙上,抄起一块瓦块儿朝白影甩了过去,白影眨眼间不见了。董大胆儿急忙系好裤子,抄起大木棍,向四周萨摩了一下,也没有看见白衣人。 董大胆儿回了家,老婆孩子早都睡觉了。他蹑手蹑脚躺下后才感觉半边脸有点疼,又起身用镜子一照,发现脸就像被瓦块儿拍打过一样。</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董大胆儿把昨晚遇到的诡异事儿和街坊邻居们说起时,刚好被一位过路的老道听到并告诉他:“赶快准备一些酒菜送去胡家窑,回来就没事了,这是老狐仙和你闹着玩儿呢。”果然,董大胆儿送完酒菜,回家用镜子一照,脸上什么伤也看不出来了。</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勇武豪侠翻子拳,邪门歪道哪能前。</p><p class="ql-block">仙狐轶事崇忠义,道法从来顺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十一</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话说在过去开口村有个姓董的生意人,兄弟两个,他排行老大。这天适逢岔河集镇大集,董老大天不亮就起床,装好货物推着小车去赶集。董老大迷迷瞪瞪只顾赶路,可是直到天光大亮,也没有到达岔河集。等到缓过神来低头一看,脚底下已经被独轮车轱辘压出了一条小路。原来,董老大推着小车一直在围着胡家窑高坎转圈儿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董老大惊愕不已,琢磨了半天也没有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眼看就要耽误了赶集的时间,董老大只好调转车头往回走。说来也怪,独轮车刚掉过头来,眼前分明是回开口村的大路。董老大心事重重的往家走,刚到村东北边迎面撞上了弟弟董老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来,今早董老二还没有起床,就被老父亲急促的砸门声叫了起来。昨晚老母亲病的很厉害,老父亲先是去董老大家喊儿子请郎中治病,结果儿媳告知董老大半夜起来,去岔河集赶大集了。老父亲这又去砸门通知老二,老二火急火燎的一出村正好碰上了回来的老大。哥俩正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老二发现了老大的独轮车上有几包草药。再一细看,药包下面还有个纸条,上面写着:胡二爷舍药,速回家给老母亲服用治病。开口村民对老狐仙胡二爷那是人尽皆知,哥俩先是对着胡家窑方向磕了一个响头,算是谢过胡二爷,然后急忙赶到老人家中。老母亲服用了草药, 病很快就痊愈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打这以后,董氏兄弟逢年过节总是带上丰盛酒菜,一大早送到胡家窑高坎敬奉胡二爷!董老大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好,后来成了这一带远近闻名的富户。</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推车打转未离家,母病仙狐草药抓。</p><p class="ql-block">道阻皆由全孝道,茶余轶事趣生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事十二</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清朝乾隆年间,在雄安新区雄县开口村有个叫董琮的人,以经营石灰石为业,生意覆盖周围十里八村。</p><p class="ql-block"> 一个秋天的下午,董琮在西北山装了一大车石灰石正赶往回家的路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忽然狂风大作、尘土飞扬,紧接着天空上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就要来临。董琮心急如焚,挥鞭“啪啪啪”作响,口中“驾驾驾”紧呼,三匹马翻蹄亮掌紧跑向前。慌乱间董琮猛然发现前方路边好像有一家大车店,他急忙把车赶进院子径直到了车棚心才稍稍安定下来。这时店里伙计和掌柜也赶了过来,帮忙卸下马鞍和饲料袋,伙计牵着马拎起饲料袋送到后边马棚安顿。店掌柜热情招呼董琮刚走进前厅,外边大雨就从天而降一阵紧似一阵,直到天黑才雨过天晴。</p><p class="ql-block"> 店掌柜给董琮安排了丰盛的酒菜和舒适宽敞的客房。董琮酒足饭饱后拿出银两要付与店掌柜,店掌柜摇手推辞道:“客官先不急付银两,您已累了一天,先去客房休息,明早启程时再算吧!”董琮见店家如此热情周到也就没再客气,简单洗漱后就上床休息了。第二天醒来时,已是艳阳高照。董琮舒服的伸了一个懒腰坐起身,发现自己睡在路边树下一块大青石上,头枕着随身带的褡裢,再一扭头发现三匹马已经套上车,看马的精气神比平时还好,车上的石灰石和上面盖的苇草席也半点没有被雨水淋过的样子。只有路边壕沟里的积水和泥泞不堪的路面,显示昨天确实下过大雨。</p><p class="ql-block"> 董琮有些迷惘,百思不得其解。他踌躇了一会儿打算等路面干糙一点再走。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一位道士,道士问董琮:“老哥可是去往霸州方向?”董琮回道:“是啊!道长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道士说:“贫道与老哥同路,烦请捎带一段路程。”董琮心想:“既然出家人求助想必是有事情,可别给人家耽误了。”于是伸手把道士让上了车,就挥鞭赶上马车往家走。说来也怪,明明是泥泞不堪的马路,可马车走起来也没有感觉多费劲。一路上董琮和道士有说有笑,相谈甚欢。快晌午的时候,马车就到了胡家窑附近。这时道士说:“我到家了,多谢老哥啊!”没等董琮答话,那道士摇身变成一只白狐。董琮恍然大悟道:“昨天晚上都是你安排的吧?真要好好谢谢你啊!”白狐抬起两只前腿一转身瞬间又变成道士,拱手道:“老哥先不要谢我,几年前多亏老兄救我性命,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今后老兄不管遇到什么难处,小仙都会竭力相助。</p><p class="ql-block"> ”原来,在几年前的一个傍晚,董琮赶着马车送完石灰回家。快到胡家窑的时候,看见路边草丛里面躺着一只白色的狐狸。董琮忙勒住缰绳,“吁”住马车,跳下身来走近一看,白狐伤的很重,已经奄奄一息了。发现有人过来,白狐吃力的抬起头,强睁眼睛用乞求的目光看着董琮。董琮顿生怜悯之心,急忙抱起白狐放到马车上带回家,安排在柴房里喂养,还找来枪伤药敷在伤口上。经过半个多月精心照料,直到伤势痊愈才趁夜送走了白狐。这只白狐已经修炼多年就快要成仙,不想竟遭此劫难,被猎伤后险些丢了性命。那年多亏董琮施恩搭救,此后不久白狐终于修炼圆满得道成仙。多年来,一直关注着董琮想择机报答总没有机会,这次是特意显灵来报恩的。</p><p class="ql-block"> 此后,董琮更加苦心经营,又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还主动出资捐助修建本村“奶奶庙”。再后来,董家更是富甲一方,子孝孙贤。</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电闪雷鸣暴雨前,荒郊打店惹人怜。</p><p class="ql-block">知恩图报传佳话,重义仙狐董府缘。</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 <p class="ql-block">故事十三</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 </p><p class="ql-block"> 在旧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胡家窑的土台前时不时就有人双手托着一张十公分左右见方的红纸,虔诚的焚香跪拜祈求狐仙赐药以解救患病的家人亲友,有些人还会带来一些酒菜点心类食品供奉。据说凡是心诚且良善之人大都会有求必应,亲人得以医治。患者痊愈后,本人或者求药者需要备些供品到胡家窑答谢狐仙,供品多寡凭自家条件和患者心意而定,一般狐仙皆不计较,否则下次求药就不灵验了。</p><p class="ql-block"> 有这么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因为年代久远,大家对他的姓名已经没有人记得了,只知道那时候的人们都喊他叫赖三儿,他们家老人在世时本也家道殷实,衣食无忧。可这赖三儿自幼暴虐顽劣,整日里和几个游手好闲之徒聚在一起偷鸡摸狗、惹是生非。二老早早就被他气的撒手人寰。街坊邻居对他也是唯恐避之不及,敬而远之。</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赖三儿醉酒磕破了头,醒来之后翻箱倒柜找到一块旧红纸掖进口袋,随手提起半瓶白酒来到胡家窑的土台前面,打算求些治伤的药。他把半瓶白酒放下后,也学着别人的样子跪下来手托红纸等着狐仙赐药。眼看快到晌午,一起求药的人都陆续欣然离去,只孤零零剩下他一个人。赖三儿有点沉不住气了,不时的看看手里的红纸,一直都是空空的。他不耐烦的嘟囔起来:“我说老狐仙爷!快点送药来吧,累死我了都,等治好了伤我给你送瓶好点儿的酒。”</p><p class="ql-block"> 正在这时,忽然间刮来了一个旋风,直接眯了赖三儿的双眼,酒瓶、红纸也不知刮哪去了。他正嘴里骂骂咧咧双手揉眼的时候,一位仙风道骨、鹤发童颜,手持拂尘的老者已经站在了他的面前。老者告诫道:“本尊舍药是要帮助贫困,搭救善良之人。尔等暴虐顽劣、心术不正之徒,本尊怎能与助?尔日后还要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否则,必遭天谴。”赖三儿见状早已吓的战战兢兢语无伦次,连连赔不是磕头如捣蒜,承诺一定改过自新做本分人。老者轻轻打了个唉声,叹了口气言道:“念尔先人生前俱是忠厚善良之辈,尔今也是孑然一身、孤苦无依,本尊就帮尔一次,但愿尔信守承诺。”话语间,手上拂尘在赖三儿头上一扫而过,伤口随即愈合无恙。</p><p class="ql-block"> 赖三儿回村后的确消停了几天,不过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和几个平时一伙儿的混混们说起这个事情时,添油加醋地说了很多大话、瞎话,把自己吹嘘成可以对老狐仙指手画脚、呼来喝去的厉害角色。</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的一年冬天,赖三儿在集市上欺负人打架时,不成想碰上了硬茬被打断了一条腿,抬回家养了好几天也不见好,就又想起了去胡家窑求狐仙帮忙医治。一大早拄着个棍子一瘸一拐地来到胡家窑土台前,一直等到就要天黑也没有见到老狐仙踪影。赖三儿正准备回家时,天空忽然刮起西北风接着飘起了雪花,那风是越刮越急,那雪是越下越大,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雪过天晴。</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村里人就再也没有了赖三儿的消息。 </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参禅悟道惠真诚,淘气歪毛岂可行。</p><p class="ql-block">善恶临头终有报,是非功过后人评。</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 <p class="ql-block">故事十四</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清朝同治年间,开口董氏家族请来一位新城县的老道看守家庙,这位道士五十来岁,身体强壮还精通些武术,据说也姓董属于外迁族人。</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腊月里,雪高三尺冰封地冻。深更半夜熟睡中的道士被一种异响惊醒,他忙披衣下床抄起长枪打开屋门,顺着声音来到了家庙的大殿门口,看见殿里一只消瘦孱弱的白狐狸,正在偷吃供桌上摆放的供品。道士挥起长枪高声呵斥:“哪里来的畜牲?胆敢来此偷吃,看你往哪里跑!”话音未落抖枪便刺。狐狸先是一惊,说是迟那是快,扭回头噌地跳起来,飞越过老道头顶没了踪影。</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道士在供桌上又重新摆好供品。后来好几天,狐狸接二连三的来捣乱,惹得道士好生气恼,他准备了一杆火药枪打算猎杀这只狐狸。为了保险起见,他把这件事情和家庙管事的族长提起,本意是想请族长安排人手帮忙的,可当族长知道后,不但没有找人帮忙猎杀,还自掏银两吩咐道士每天晚上在家庙院子里面安排一些酒菜招待狐狸。</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的一个晚上,道士喝完酒正准备休息,白狐狸又来了。看上去肥胖了很多,毛色白亮光滑。她抬起两只前腿向道士连连作揖行礼并开口说道:“我家住村北胡家窑,前些天刚生下来三只幼崽儿,只因冰天雪地一时找不到食物才来家庙讨扰,如今已冰雪消融往后不会来打扰了。”还没等道士搭话白狐又满含深情地说道:“此番赏饭之恩日后定会报答!”道士正懵懂之时,白狐狸转眼就没了踪影。</p><p class="ql-block"> 后来,当地几次闹洪水多地房倒屋塌,开口董氏家庙都是安然无恙,据说是胡家窑的狐仙在暗中保护。</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雪漫冰封夜寂寥,</p><p class="ql-block">觅食造访为娇娆。</p><p class="ql-block">珍馐美馔诚相待,</p><p class="ql-block">董庙怡然赖助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 <p class="ql-block">故事十五</p><p class="ql-block">作者 董贵轩 董永强</p><p class="ql-block"> 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口村往北过六郎堤没多远,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名叫赵王河。在河水碧波荡漾的时节,村中的百姓常来河里捕鱼以改善生活。其中有个叫董从高的人是位捕鱼高手,他经常把捕到的鱼分出一些送给年纪大的乡亲或者生活困窘的人。他的善良施舍受到了被救助者的啧啧称赞!很多人都喜欢和他交往。</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秋天的下午,董从高从赵王河捕完鱼,推着装好渔具的独轮车回家经过胡家窑的时候,突然一只孱弱纤瘦的白毛狐狸,从路边草丛中窜出挡在车前,它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车上的鱼笼,发出阵阵哀怨的叫声。董从髙慌忙停下车来,眼见这只狐狸毛色黯淡,身体虚弱腹部低垂,一副饥饿难耐的样子。董从高顿生怜悯之心,他从鱼笼中抓出几条鲜鲫鱼放在地上。白狐小心翼翼地靠近鱼,用前爪轻轻触碰了一下,随即便迫不及待地叼起鱼转身跑向密林之中。</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赵王河面时,董从高比平时又早了一些时候开始了张网捕鱼。他打算今天除了满足自己和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以外,再多留下一些鲜鱼给胡家窑的狐狸作食物。于是,下午在回家途中,他特意推着独轮车来到胡家窑东面那片密林,见那白狐正带着几只毛茸茸的小狐狸在草地上嬉戏玩耍。白狐发现董从高后,兴奋地带着幼崽儿们缓缓向他走来。董从高从鱼笼中抓出了比上次更多的鲜鲫鱼,轻轻地摆放在白狐面前。它顿时明白了董从高的心意,先是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低下头开始享用美味。小狐狸们见状也纷纷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品尝起这难得的大餐。看着它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董从高心中也是充满慰藉。此后,每当他捕鱼归来时,总会为胡家窑的狐狸们留下一些。照顾喂养这群狐狸俨然成了他生活中又一个组成部分。再后来,董从高上了年纪不再出门捕鱼,在家颐养天年。平日里和他来往的人越来越少,只有狐狸们隔三差五的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来到董家的院子里面翩翩起舞,以此为老人家祈福增寿。而董从高也常会在这个时候轻轻推开屋门,倚靠着堂屋门框,凝望着那些熟悉的身影在月光下曼妙摇曳,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温暖和感动。渐渐的老人家养成了白天休息,晚间享受生活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过去了,这个故事被代代流传,成为了一段不朽的传奇。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人与人还是人与动物之间,只要心存善念相互关爱就能创造出超越种族的奇迹和美好。</p><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心存善念董从高,</p><p class="ql-block">救命鲜鱼地上抛。</p><p class="ql-block">日久经年家转运,</p><p class="ql-block">好人好报是绝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听乡邻讲了一串故事,故事里的事是那昨天的事。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雄媒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