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历 <p class="ql-block">1963-1968年 辽宁省实验中学 学生</p><p class="ql-block">1968-1972年 昌图县东嘎公社知青</p><p class="ql-block">1972-1973年 绥中县大台山果树农场知青</p><p class="ql-block">1973-1976年 辽宁大学学生</p><p class="ql-block">1976-1979年 锦州医学院 教师</p><p class="ql-block">1979-2007年 辽宁大学教师</p><p class="ql-block">2007年 退休</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右一是作者</i></p> <p class="ql-block">1972年初我从昌图县东嘎公社青年点转户到绥中县大台山果树农场。1973年大约五六月份吧,我正在山上放羊,突然接到通知说知识青年可以报考大学了!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有点懵,不敢相信,中断7年的高考恢复了?!</p> <p class="ql-block">后来得知1973年3月中央恢复了邓小平同志的组织生活和副总理的职务,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在他的主持下这一年上大学不仅是推荐选拔,又增加了重要的文化课考试。这对广大知青来说是值得庆贺的大事…。虽然我到农场的时间不长,但因为我的工作表现被推荐参加了高考。经过紧张的复习(不脱产)、笔试、面试、政审(外语是保密专业)和体检,我拿到了辽宁大学外语系的入学通知书。实验人都知道辽大并不是我们心仪的学校,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能上大学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踏进熟悉又有点陌生学校,才知道偌大的辽大校园里只有72级一届学生,显得有点冷清。73级学生的到来给学校增添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辽大民兵师当时很有名,我们早上集合跑步出操差不多都能做到整齐划一。出操后洗漱完毕就去食堂吃饭。上学不用自己交钱,每月国家给的伙食费是14.80元。饭票分早中晚份,没有选择,早去晚去一个样,也就没有抢饭一说。不管先去食堂还是后去食堂,上课前都在校园里看书,所以抢的是校园里安静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外语是小班上课,每班配两个老师教授专业课。好多年没讲课,终于有学生可教了,老师的教学没的说,不厌其烦地纠正同学的发音,晚上领着孩子到教室为我们进行辅导…。</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后排左一是作者</i></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可以安安稳稳在校学习生活,没想到我们考试期间张铁生的“一张白卷”在全国引起巨大的反响,成为“四人帮”反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回潮、反复辟的工具,学校里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右一是作者</i></p> <p class="ql-block">1973年末,“一张白卷”掀起的“反潮流”运动持续发酵,辽宁率先开启了“考教授”之风,跟快经北京、上海吹向全国。随后又开展批判“走后门上大学”、“退学”之风。有的地方甚至要把这批学生退回去。</p><p class="ql-block">1973年我们初三四班有七个同学考上大学 ,其中二个是从铁法煤矿走的,其他同学是归户后在各自父母走五七的地方考上了大学的。其中有一位同学受此风波影响被退回农村。</p><p class="ql-block">1974年初全国又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我们被派往北镇巴图營子,每天走家串户做宣传,在老乡家吃派饭。</p><p class="ql-block">年中我们来到锦州炮校军训,半天学习半天训练。那时的军训和现在的军训完全不一样。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部队,不只有队列训练,还有紧急集合,跑、跳、投,卧、蹲、立三种姿势的实弹射击和自制炸药包练爆破等。实弹射击时看到旁边同学开枪后弹壳从枪膛往外蹦,我一紧张打了个不及格,后又补打三发子弹。在做炸药包时时,是用纸包上黑药面,装上雷管,忘了为什么不是男生而是我这个女生去拉的雷管,心里胆突的,拽了就往回跑…。</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右一是作者</i></p> <p class="ql-block">九、十月又去新城子辽大农场劳动,据说现在那儿是七星山湿地保护区了。那年秋天是“埋汰秋”,农场开拖拉机的司机说“拖拉机坏了,下不了地了”…,场长丁世发发愁粮食要烂在地里了。几个同学是来自黑龙江兵团的拖拉机手,捣鼓几下就开着拖拉机奔地里去了,我们欢呼着跟车,很快就把地里的苞米高梁都收拾到场院了。从此场长和这几个同学成了忘年交。</p> <p class="ql-block">1975年初,我们到新城子开展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这次是自己动手做饭吃。2月海城发生了7级地震,因震前有预报,人员伤亡不大,但对房屋农田水力设施损坏严重,尤其是辽、浑、太河防洪大坝。省里要求全省大专院校停课,一定要在五一前把大坝抢修完毕。各校接到通知后立即开拔,先是在台安县韭菜台,后转战到海城。各校都是吃住在工地上。我们从住的地方到干活的地段得走40多分钟,往返将近两个小时,一天干下来累得走不动路。从台安县转战海城时,我们跟野营拉练似的一路走到海城的工地,只有一些病号坐拉床垫子的大卡车走。青黄不接的时节也没有什么蔬菜,经常是蕨菜干炖粉条或咸菜。蕨菜干像树棍一样,到现在看到蕨菜都反胃。会战结束返校后,因疲劳过度、营养不良,我的血色素只有4克半,只能回家休养。</p> <p class="ql-block">在我休病假期间,我的同学们来到正在建设中的辽化—我国第一批从国外引进成套的技术和设备的四大化纤基地之一,帮助翻译设备资料。我虽然没能和大家一起去辽化,但老师和同学们把材料邮寄给我,让我能和大家一起参与这次社会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四排左三是作者</i></p> <p class="ql-block">从辽化回校后老师带我们到图书馆学看资料。第一次接触〈纽约时报〉这样的原文报纸都惊呆了,每天的报纸有几十版,版面大多数是广告,开始时翻来翻去也找不到有用的新闻和资料,听了老师讲解怎么读英文报纸,了解报纸的排版等,才学会在哪儿看新闻,查找想要的信息和资料。除了上课和参加社会实践,我们星期天还去纺织厂劳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第三排右三是作者</i></p> <p class="ql-block">1976年是我的毕业季,也是我们无法忘记的一年:吉林的陨石雨 、三次地震、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四人帮”被粉碎。</p><p class="ql-block">年初周总理去世举国悲痛,四月悼念总理被限制。而后我们到大连海员俱乐部做毕业实习。</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在大连实习 左一为作者</i></p> <p class="ql-block">回到学校后到了该毕业离校时却让我们参加学校改造礼堂的劳动。这期间发生了唐山大地震,三次地震中损失惨重,人员伤亡最大的一次。大家都做好准备为来沈的伤员献血和到医院护理。接着是开会动员去西藏,我校73级中文系,外语系三名同学大学毕业去了西藏。</p><p class="ql-block">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陷入悲痛之中。物理系的老师和学生连夜赶装出数台黑白电视机按放到礼堂,供全校师生收听收看在北京举行的追悼大会,缅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之后没有毕业典礼,没有年级的毕业照,匆匆发给我们毕业证和派遣费就让我们离校了。</p><p class="ql-block">外语系招的委培生直接分到各部委下属单位;我们辽宁的学生只能哪来哪去回到各自地区等待具体分配。</p><p class="ql-block">10月,虽然“四人帮”被粉碎了,但辽宁“社来社去”的毕业分配方案已定,不能更改。我还是很幸运被分到锦州医学院当老师。</p> <p class="ql-block">第二年得知高考恢复了,我兴冲冲地跑到校人事处去报名,学校不同意,只能悻悻而回。1979年末我调到辽宁大学外语系任教。凭我三年大学的身份想在高校站住脚和进一步发展,必须得再进修一年。1983年我来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学习,补上自己的短板,也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工农兵上大学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形成的。虽然我们在校期间参加了各种社会实践,但我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抓紧点滴时间非常刻苦地完成了大学的课程,还时不时地被提醒不要“只专不红”,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p> <p class="ql-block">作者 张台安</p><p class="ql-block">制作 佟丽娜</p><p class="ql-block">校对 佟丽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