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第七天(2024.7.21)</b></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简称“呼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麓。</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为蒙古语“ᠬᠥᠬᠡᠬᠣᠲᠠ”的音译,意为“青色的城”,寓意着亲切、质朴和希望。呼和浩特市具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明万历九年(1581年),阿勒塔汗在此兴建“库库和屯”城,明朝赐城名为“归化”。民国时改为归绥市。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改归绥市名为呼和浩特市。</p><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毕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内的人文历史景观还是很多的,我们首先选择大召寺。</p> <p class="ql-block">穿过临街的牌坊,迎面便是一座铜像,原以为是成吉思汗,走近看才发现是阿勒坦汗。</p> <p class="ql-block">阿勒坦汗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世孙。明隆庆六年(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俺答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四年(1576年),土默特首领阿拉坦汗在青海仰华寺和西藏高僧索南嘉措会晤,从此皈依藏传佛教。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在明朝宫廷的支持下,阿拉坦汗在兴建美岱召后不久,决定另建第二座城寺。新建的城寺将城与寺分开,寺在城南的路西,第二年(1580年)即告落成,城在又一年(1581年)以后才告竣工。明廷赐寺名为弘慈寺,即大召寺,城名为归化城,即呼和浩特市旧城。</p><p class="ql-block">可以说,阿拉坦汗不仅是呼和浩特的建立者,也是大召寺的创建者。把他的塑像立在大召广场上,的确实至名归,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山门的正南边,是一座牌坊。朝北一面题“塞上名刹”,朝南一面题“九边第一泉”。关于“九边第一泉”是有故事的。</p><p class="ql-block">相传,清代,康熙皇帝率军西征,返回京城时途经呼和浩特,在大召门前歇脚。时值酷暑,大队人马口渴难挨。这时,皇帝的御马突然奋蹄刨地,蹄落处涌出一股清泉,自此泉水长流不绝,于是有了“御马刨泉”的传说。以后,人们在泉水处修筑了井台,供人饮用。因井水清澈甘甜,如玉液琼浆,久而久之,便又有了“玉泉”之说。大召门前也因玉泉井而繁华起来。形成了著名的”明清一条街“。玉泉井水,远近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辽东、蓟洲、大同、宁夏、甘肃和固原等九边镇的泉水之首。清代山西文人王用祯用棉书题写了“九边第一泉”词,并刻成横匾悬挂于大召寺的山门之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御马刨泉”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大召“无量寺”位于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在呼和浩特素有“先有大召寺,后有归化城”之说。大召不仅是呼和浩特市的起源,也是整个内蒙古的一颗明珠,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宗教建筑,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大召寺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为藏汉结合式。分东、中、西三路,中间一路为主体建筑,分五重: 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西跨院: 石头旗杆、汉白玉吉祥八塔、天王殿、乃春庙、藏经阁、大白伞盖佛母殿、公中仓;东跨院: 天王殿、千手观音佛殿、玉佛殿、弥勒佛殿。</p><p class="ql-block">大召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为35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召寺景观平面图</span></p> <p class="ql-block">为了现场对大召寺有个更深刻的了解,我们特意请了一名导游,费用是90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方多闻天王,东方持国天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span></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的东西两边分列着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他们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净土宗禅宗佛寺的第一重殿两侧,因此又称天王殿。</p><p class="ql-block">北方多闻天王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或作宝幡)。伞是遮盖,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有种种染污,所以要预防,不要被污染。在广学多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要受染污。对现实社会要能够完全、理智的理解,才有智慧、有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去应付、处理(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才能做到尽善尽美。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p><p class="ql-block">东方持国天王住须弥山白银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代表着做事情不可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出声来,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就是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过了头,也不能有欠缺,事情才能圆满。他负责守护东胜神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四天王。</p><p class="ql-block">南方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代表日新又新。他负责守护南赡部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五天王。</p><p class="ql-block">西方广目天王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红色,穿甲胄,手缠一条龙或是蛇,代表着变化。我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这个物质世界的现实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把他看清楚,那样才能够从容应付。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p><p class="ql-block">至于他们的法器代表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寓意,都是佛教中国化的美好祝愿而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钟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鼓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菩提过殿</span></p> <p class="ql-block">菩提过殿中间的廊道前后相通,里边的人很多。廊道的东边是药师佛殿;西边是密宗护法殿。因为这里边都不让拍照,所以无法提供更进一步的相片。不过有一点印象还是颇深的,那就是藏传佛教的寺庙内饰更加金碧辉煌,佛像的表情神态比我们汉传佛教的更威严、更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过菩提过殿的后门,迎面便是大雄宝殿了。大雄宝殿是整个大昭召寺的主体建筑,采用汉藏结合的建筑形式,整</span>个殿堂虽然规模不大,但整体金碧辉煌、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分为经堂和佛殿两部分,经堂为歇山顶式建筑,是佛教活动场所,上设阁楼供奉宗喀巴造像,三面墙壁绘有宗喀巴传记和西方净土变内容的壁画。经堂设活佛讲经的座椅及喇嘛诵经的座位,四面墙壁绘满壁画。佛殿系密檐平顶藏式建筑,殿内高大通深、恢宏壮观,中间供奉银质释迦摩尼佛,四面墙壁上绘满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其中大雄宝殿内的<b>银佛、龙雕、壁画为大召寺的“三绝”</b>,是明代的历史遗物,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p><p class="ql-block">银佛,即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像,由尼泊尔工匠制作,全身由3万两纯银铸成。距今已有40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佛像呈坐姿,高达3米,由纯银铸成。据史籍记载当年银佛落成时,西藏的达赖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为银佛举行了“开光法会”。大召也因此有了“银佛寺”之称。</p><p class="ql-block">龙雕,是指银佛座前的两条造型生动的金色蟠龙,高约10米,分别雕在两根通天柱上,由下上望,双龙对翔,张牙舞爪,盘旋布上。大召的龙雕形神兼备,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明代龙雕艺术的精湛技艺。相传是用粘土、料浆石为原料精制而成,工艺十分考究,是佛殿中的精品。 </p><p class="ql-block">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题材丰富,画面生动。内容以佛教人物、故事为主,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的各种景象。其中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辨经、斗法图最为精美,引人入胜。画面既整体连贯,又能独立成章。全图绘有神佛、凡俗等各种人物770余人,场面宏大,颇为壮观,反映了我国明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大召壁画用天然石色绘制而成,虽历经数百年之久,至今依然色泽艳丽。</p> <p class="ql-block">除了大召寺“三绝”,大召寺还有明宣德炉,清康熙皇帝用过的龙凤孔雀伞,康熙皇帝时皇宫的8个珍珠八宝宫灯,康熙皇帝的“万岁龙牌”,清乾隆皇帝赐的鎏金财神,明清两代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北面是藏经阁,也是中路的最后一座建筑,不对外开放。藏经阁,俗称九间楼。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加措为银佛举行开光法会,就驻锡在这里。九间楼也是清代康熙皇帝在大召拜佛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中院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我们跟着讲解员来到了东跨院。</p> <p class="ql-block">大乐殿是东跨院最北边的一座大殿,里面供奉弥勒佛,所以也叫弥勒佛殿。在汉传寺庙中,弥勒佛一般都供奉在山门或前殿,而大召寺则是放在最后一进院,让人不得其解。弥勒佛给人们的印象是大腹便便,笑口常开,是人们最感到亲近的佛。大乐寺的这尊弥勒佛,如果不看说明,还真认不出来。一改大腹便便的形象,而是清秀端庄,精灵帅气,人见人爱的形象,有点像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小乘教寺庙供奉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玉佛殿于2007恢复落成,殿内供奉高4.4米的玉制释加牟尼造像,是由二十多吨整块缅甸玉雕刻而成,没有半点拼接。此尊玉佛造型面相丰满,神态安祥,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之上镶嵌有四万一千颗红宝石,七千颗钻石,四万八千颗宝石,光彩夺目(这数字是人的机心,代表了佛祖农历四月初八的生日)。佛像整体造型完美,形象生动,工艺精湛,堪称石刻艺术精品,且天然玉石地面与玉佛相映成辉。</p><p class="ql-block">殿内两侧是曼荼罗坛城,在梵文中称其为“曼扎拉”,因佛教用宇宙观解释世界,故形质用外圆内方,所谓坛城即完整的本尊世界。</p> <p class="ql-block">观音菩萨是随佛八大弟子之一,在藏传佛教中观音菩萨化身最多,此殿供奉有观音菩萨二十二尊不同显像,其中两尊高九米的千手千眼观音像,一尊是柏木雕刻而成,一尊是铜鎏金造像,此像头戴宝冠,胸前饰有璎珞,袒露上身,并着天衣宝钏,衣纹灵动,神态慈悲祥和,整尊造像简洁明快,端庄大方,四周有铜鎏金二十一度母造像,神态各异,整座殿宇庄严肃穆,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菩萨殿,讲解员便告辞离开。趁团友们缓慢离场的时间,我又跑到西跨院看了一眼。</p> <p class="ql-block">庇佑殿又称大白伞盖佛母殿。大白伞盖佛母是一尊女佛,身白色,三头,头上有小头,身体四周有无数的手臂,每只手臂上又生一眼,手中持有钩、剑、弓、莲花、杵等,最外缘是一圈火焰。主臂的左手持有一柄白伞盖,这是她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庇佑殿中,这尊佛像被供奉着,庇佑着所有受其庇护的众生。庇佑殿是独立的院落,与其他殿堂有所区分,但都是大召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公中仓是寺庙的仓库,用于存放粮食、衣物等物资,以确保寺庙的正常运转和信众的基本生活需求。</p> <p class="ql-block">游览过大召寺,我们驱车前往昭君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昭君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距大召寺11公里,其前身是始建于1981年的昭君墓文物保护管理所,2006年正式改为现名。该博物院是国家三级博物馆,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昭君墓遗址及其一系列纪念性附属建筑组成,分为王昭君墓保护区、博物馆区和游园区,是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一院多馆”格局的遗址性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昭君博物院总占地面积为455000平方米,博物馆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0平方米,是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昭君博物院全景图</span></p> <p class="ql-block">昭君博物院的入口,是两栋连在一起的土灰色建筑,建筑风格主要以夯筑为主,在仿汉基础上创新,极具特色,整体造型颇似埃及金字塔的塔底。这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展示匈奴历史文化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色为主的博物馆---匈奴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匈奴历史博物馆建筑总面积1.5092万平方米,主要珍藏品包含匈奴文物、汉代文物及昭君题材年画等,系统展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历史文化。《匈奴与中原陈列》和《昭君出塞陈列》为博物馆内两大主题。</p> <p class="ql-block">在进入博物院后,我们按照参观路线指示,首先来到了“匈奴与中原”展区。</p> <p class="ql-block">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重要游牧民族,其诞生的历史摇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一带,是我国第一个建立起国家的边疆民族。从公元前三世纪出现于政治历史舞台起,到公元五世纪消失,前后经历了700年,在中国民族史上曾演出过许多威武雄壮的话剧,对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匈奴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具有游牧文化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在大漠南北考古发现的大量珍贵的匈奴遗存再现了匈奴民族的辉煌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匈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匈奴与中原”陈列展的内容包括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 匈奴的兴起;第二单元 匈奴与中原。</p> <p class="ql-block">此展区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以图片和塑像的形式,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了匈奴这个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强盛、与汉朝战与和、分裂以及部分匈奴西迁的历史。通过参观,此展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历史脉络清晰;其二图文并茂,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p><p class="ql-block">特别点一下参观过程中看到的“胡笳十八拍”和张国强的《大迁徙》画。</p> <p class="ql-block">此长卷画是明代画家根据东汉女诗人蔡文姬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胡笳十八拍》 所绘,描绘出蔡文姬在战乱中被掳、胡地思乡、忍痛别子归汉的悲惨遭遇。真品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从张国强的《大迁徙》画下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所说的,“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从亚洲到多瑙河边,你们是如何走过漫长的道路,建立起新的家园? ”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当年部分匈奴西迁后,流落到多瑙河边,建立了现在的匈牙利呢?</p> <p class="ql-block">从这样的视角南看北眺,是不是很有意境啊?</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进入“昭君出塞”展区参观。</p> <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前,一个美貌非凡、出身平民的普通宫女王昭君,顶风冒雪,自愿踏上了出塞和亲的征途。从此以后,她就像一轮皎洁的明月,世代吸引着各个阶层的人们,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与她联系的游丝,都曾为她的芳名、事迹而抒发内心的情怀。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汉、唐以来,历代文人吟唱昭君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昭君出塞,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成为汉匈两族人民友好往来的一段佳话。昭君赢得了世代各民族人民的尊敬,被誉为民族友好的使者。</p><p class="ql-block">《昭君出塞》陈列展的内容包括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 故里闺中;第二单元 汉宫岁月;第三单元 草原春秋。</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展区,我们就被里面精彩纷呈的内容所深深地吸引住了,感觉得出博物馆在让文物“活起来”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据讲解员介绍,该展区所陈列的内容,是目前国内有关的与王昭君生平展览中,展陈面积最大、展出文物(复制品)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展览。通过参观,不仅加深了对昭君出塞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赞》)这一史实的理解,而且对“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以及王昭君则被视为“民族友好使者”的历史定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从匈奴历史博物馆出来后,我们就进入通往昭君墓的神道,神道由南至北,依次有董必武题诗碑、王昭君汉白玉雕像、“青冢”牌坊、昭君单于和亲铜马像、王昭君墓等。</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题诗碑立于王昭君墓神道南端。碑亭平面为长方形,2006年昭君博物院进行提升扩建时候修建。碑亭内矗立着一座汉白玉“董必武题诗碑”。碑身正面篆刻“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1963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参观昭君墓时,有感而发,亲笔题写的《谒昭君墓》,这首七绝诗高度评价了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历史功绩。</p><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赋诗填词、著书立说,大多对昭君和亲提出了消极的看法。董老诗从正面肯定昭君出塞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事实的确如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昭君出塞使胡汉之间形成了长达近60年的和平,对于当时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王昭君雕像,娥眉秀发,明眸皓齿,浅颦低笑,栩栩如生。雕像是王昭君故乡湖北省兴山县制作并运送来的,呼和浩特市又原样仿制一尊回赠给兴山县。</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公元前37年,王昭君被选入后宫,为汉元帝待诏。公元前33年,出嫁匈奴,做了单于的阏氏,促使了汉匈两族之间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相处。在民间,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p> <p class="ql-block">青冢牌坊为汉白玉材质,呈三间四柱冲天式,额枋浮雕凤纹图案,雄伟壮观。额枋刻有“青冢”二字,由1986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题写,并在呼和浩特市王昭君墓文物保管所建此牌坊,以示旌表。“青冢”取自唐代诗人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是昭君博物院标志性文物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和亲”铜像,高3.95米,重5吨,于1987年落成,由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创作,生动再现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骑马并肩联辔而行的场景。两匹马,一匹似回眸低语,一匹似侧耳倾听,相依相偎,情意绵绵,婉转地表达出马背上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夫妻间相依相随的新婚恋情。底座正面镌刻着“和亲”二字,赫然而书,取“昭君出塞 胡汉和亲”之意。雕塑场景,寓意“守望相助、团结和睦”。现已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友好团结的伟大象征。</p> <p class="ql-block">昭君出塞,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汉元帝改元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即汉胡友好皇后,生一子,名叫伊屠智牙师。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昭君又依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并生有两女,长女名叫须卜居次,小女名叫当于居次。</p> <p class="ql-block">和亲铜像再往北,昭君墓神道两侧各矗立着一根花岗岩柱子,这就是昭君墓墓表。每个墓表高约9.5米,重约45吨,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宝玮、北京文物局古建专家王世仁研究员精心设计,河北曲阳匠人细致雕刻而成,全部选用北京密云花岗岩材料。墓表的下方为方形墓座,墓座上雕有两只首尾相邻的老虎,作为镇墓之兽,护卫墓道。墓表的柱身平面为四角呈弧形的正方形,柱身上刻着凹槽。柱身上面为二虎围柱,二虎两尾相交,寓意和亲之意。两虎相顶的石板,用来书写文子,墓表顶部为汉阙,它保留了原来木结构的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汉代建筑的特色。</p><p class="ql-block">墓表,表示墓主人身份的小型建筑,石柱上刻写文字,标明为某某人的墓神道,所以称为墓表。墓表在汉代就已存在。</p> <p class="ql-block">踏级而上,中间有一个平台,两边矗立着清代至民国时期将军、都统、政府官员等所立的八通石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甬道东边的四通石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甬道西边的四通石碑</span></p> <p class="ql-block">墓前平台上,东西各有一座碑亭,亭内石碑上分别用蒙文和汉文书写“王昭君之墓”。</p><p class="ql-block">碑亭的北边便是昭君墓了。墓体是一座用黄土夯筑而成的大土堆,高约33米、占地面积为13000平方米,状如覆斗,上面长满青草。墓顶有一座六角攒尖兰亭,亭内石碑,正面是“大德”二字,背面是王昭君像。</p><p class="ql-block">昭君墓, 始建于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内最大的汉墓之一。因当地传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该墓又被称作“青冢”。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民族友好团结的历史纪念塔”。</p><p class="ql-block">青冢是否真是王昭君墓,至今存疑,民间传说是衣冠冢。此外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由于没有进行考古发掘,无法确定埋葬王昭君的具体地点。如今讨论昭君墓真伪已经不重要了,正如历史学家剪伯赞说的:“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昭君墓碑</span></p> <p class="ql-block">在结束了对神道景观尤其是对“青冢”的观览后,我们一行便来到了附近的“青冢藏墨馆” ,该馆为五间青瓦房,建筑面积43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仿清代风格,馆内主要陈列了解放后社会各界人士歌咏王昭君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均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董必武的题诗。</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书画艺术的殿堂内,认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后,不仅能增进知识,进一步加深对昭君文化的理解程度,而且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p> <p class="ql-block">单于大帐一个蒙古包状的现代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是昭君博物院的演艺中心,出演舞台剧《昭君情缘》《王昭君》。不过,这会没有开门,看大帐外的牌版介绍,也算长了点知识。</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单于大帐是匈奴王庭所在地,是单于处理国家事务、召集军事会议、接见外国使臣、颁发公务诏书的活动场所。王庭有相对稳定的地点,随汉匈关系的变化而有迁移的过程。西汉前期,匈奴不断深入汉境,势力强大,冒顿、老上、君臣三代单于的王庭都设在阴山南部;西汉中期,经过汉武帝多次出兵打击,匈奴势力衰退,伊稚斜单于将王庭迁入到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从此匈奴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广袤的大漠。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到达漠北的单于庭。</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一行便来到了“昭君故里”参观。事实上,昭君故里是在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境内,它地处长江三峡的北侧,虽说是个小山村,但它是进出神农架的重要门户。而此处的“昭君故里”,则是位于博物院的东侧,其实,其精确的名称应为“昭君故里展馆”。</p> <p class="ql-block">昭君故里展馆为二层阁楼式建筑,于2006年建成。该建筑是按1:1的比例,仿照湖北宜昌兴山县昭君宅的形态复原而成,凸显荆楚建筑文化之特色。“故里”由昭君宅、昭君祠堂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通过特色鲜明的建筑和200多件(套)当地民俗文物,充分展示了昭君故里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和亲文化馆,是昭君博物院第四次提升扩建的重点项目之一,于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以“和亲文化”为主题的专题馆。展馆突出“和亲、和平、和睦、和谐”,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从先秦时期至清朝时期各民族和亲事件及交往交流交融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综观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作为一种处理复杂民族及政权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和亲双方不论出于消弭边患、拓疆展域、争取与国、稳定时局等何种目的,客观上都起到了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一部和亲史,就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相互接触、碰撞、交流、融合的历史。认真总结由多民族和亲汇聚而成的这种独特文化,对于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为当前增进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向心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了两个小时参观游览了昭君博物院。离开的时候,特意绕到博物院的最南边,拍了一张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旅游期间,在一个城市住两个晚上的最大好处就是旅游中间可以回宾馆午休。我们上午游览了大召寺和昭君博物院,午餐后休息两小时,避开了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下午15:30我们集合前往五塔寺。</p> <p class="ql-block">五塔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玉泉区五塔寺前街,因寺内金刚座舍利宝塔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p><p class="ql-block">五塔寺是一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内蒙古唯一一座坛城寺院,清雍正十年(1732年)清廷赐名为慈灯寺,是小召的属庙。该寺院原有三重院落,其整体布局为金刚界曼陀罗坛城,殿宇规模宏大,布局独特。在寺院的最北面建有金刚座舍利宝塔,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为了游客更加了解藏传佛教在呼和浩特的发展历史,院内的金刚萨埵(duo)殿举办有《呼和浩特召庙文化展》,五塔寺也就具备了博物馆的性质,免费参观。山门上悬挂的匾额是“五塔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门内的四大天王</span></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是第一进院落,迎面是坐北朝南的三世佛殿,里面供奉着三世佛。东西两边由南向北对称布置着两座喇嘛塔,以及圣观音殿、二十一度母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世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圣观音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十一度母殿</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落的主殿是金刚萨埵殿,东西配殿分别是: 西方阿弥陀佛殿、北方不空成就佛殿。</p> <p class="ql-block">金刚萨埵殿现在辟作“呼和浩特召庙文化展”厅。</p> <p class="ql-block">呼和浩特市素有“召城”之美称,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构成了呼和浩特市瑰丽的召庙文化。现存的文物古迹中,许多是佛教、喇嘛教、道教的寺庙和伊斯兰清真寺。民间俗语云“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意思就是说呼和浩特的召庙众多,人们只知其多却难以尽述其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呼和浩特召庙一览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北方不空成就佛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方阿弥陀佛殿</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三进院落的主殿是大日如来殿,东西配殿分别是: 南方宝生佛殿、东方阿閦佛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日如来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方宝生佛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方阿閦佛殿</span></p> <p class="ql-block">大日如来殿的北边,也就是整个五塔寺的最后边,才是真正的主角---金刚座舍利宝塔。</p> <p class="ql-block">金刚座舍利宝塔仿造印度菩提迦耶式塔而建,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为砖石混合结构,通高16.5米,塔顶是由五座造型独特的舍利玲珑小塔构成。</p><p class="ql-block">金刚座舍利宝塔的基座高约1米;金刚座为束腰须弥座,其束腰部雕刻有狮、象、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束腰的上面为七层短挑檐,第一层的檐下为三种文字(蒙、藏、梵)雕刻的金刚经全文,从第二层到第七层的檐下为各种姿态的镏金佛像,共计1119尊。</p><p class="ql-block">金刚座的南面为拱门,门上方有蒙、汉、藏三种文字写成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门旁为四大天王,塔门内东西两角有通往座顶的楼梯,出口处为一方形攒尖亭;五座舍利小塔位于亭子的北边,最中间的舍利小塔为七层出檐,四隅的舍利小塔为五层出檐,五座塔身上均镶嵌有佛像、菩提树、景云等砖雕。</p><p class="ql-block">五塔原为喇嘛召庙慈灯寺内的一座重要建筑,后来慈灯寺败落,寺宇塌毁,唯遗五塔巍然独立。因五塔凌云挺秀,很远处都能望见,让人们认为塔下仍存一寺,因此数百年来由五塔苦撑着寺的门面,后来人们就称五塔为“五塔寺”。1977年国家拨专款对五塔进行修葺,开始建立资料档案。1982年成立五塔文物保管所,树立了保护标志。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五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正面放大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侧面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侧面照</span></p> <p class="ql-block">在金刚座舍利宝塔背面(即北面)的山墙上嵌有三幅雕刻,塔后嵌有三副石刻画,从东到西分别为“蒙文石刻天文图”、“须弥山分布图”、“六道轮回图”。其中以“蒙文石刻天文图”最为珍贵,天文图直径144.5厘米,天球圆面以北天极为圆心,画出二十八宿赤经位置的经线,还有五个同心圆,由里向外为天北极圈、夏至圈、天赤道圈、冬至圈、天南极圈。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一幅天文图,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井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配殿</span></p> <p class="ql-block">西配殿现辟作“五塔寺精品唐卡展”。</p> <p class="ql-block">离开五塔寺,还不到17点,我们导航前往塞上老街。结果转悠了半天,才发现塞上老街的东入口就在大召广场的西边。</p> <p class="ql-block">其实大召广场的南边、西边都是呼和浩特的步行街,街道上的游客还是挺多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召寺西跨院山门外的吉祥八塔,上午我们专门游览大召寺的时候失之交臂,没想到下午游览塞上老街竟然补上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塞上老街东入口</span></p><p class="ql-block">塞上老街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内,是一条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商业街区。整条街区建筑保留着明清式建筑风格,全长380米,被誉为老呼和浩特的旧影浓缩,其本身也因此成为著名的“青城十六景”第四景(“青城十六景”指的是: 大窑怀古、青冢拥黛、白塔耸光、塞上老街、五塔映月、屏藩朔漠、白马访古、丝路匠心、敕勒长歌、神牛回眸、哈素夕照、圣水叠翠、杏坞番红、玉带花海、马鬃飞雪、青山观日。)</p><p class="ql-block">塞上老街的历史与大召寺的兴建息息相关。当时为方便施工工匠食宿,在离工地不远的地方为工匠搭建起临时驻地,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处市井之地,即最初的塞上老街。塞上老街最早叫朋苏克街,后来改称通顺街。塞上老街雏形于明代,初兴于清代,兴盛于民国。特别是在大盛魁等商号兴起后,归化城发展成为商业重镇和文化重镇,老街商肆如云,仅餐饮名号就有庆丰昌、兴胜全、永义元、义顺斋、三合元等。</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呼和浩特市政府对塞上老街进行了重新修缮。修缮时,政府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全部建筑充分体现明清时期特点,整条街区建筑都保留了明清式的建筑风格,使塞上老街成为了一个古色古香、拥有浓厚风情底蕴的文化街、古玩街、工艺美术品街。</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独具魅力的掛毡烫画、民族风格的皮画、民族工艺品、各民族的特色服饰和令人爱不释手的古玩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特色小吃,如老北京爆肚、长沙油炸臭豆腐等,以及一些当地的美食,如烧麦、焙子、羊杂碎、油炸糕、凉皮、凉糕、羊肉串、稀果羹等,在塞上老街和紧邻的通顺大巷美食街,可以品尝美食,从中体味呼和浩特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韵犹存的塞上老街,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古老繁忙的塞外集市,置身于梦幻的世界,与历史和古人对话;漫步在塞上老街,阳光与古建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塞上老街,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却依旧保持着那份古朴与典雅。塞上老街,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值得一游。</p><p class="ql-block">来吧,我们在塞上老街热情的邀请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塞上老街西入口</span></p> <p class="ql-block"><b> 第八天(2024.7.22)</b></p> <p class="ql-block">按照行程计划,今天我们离开呼和浩特,先往包头境内的五当召参观,晚上住在鄂尔多斯。事先在高德地图上查询,全天的路程约400公里。</p> <p class="ql-block">沿着内蒙古大青山南麓的京藏高速一路西行,趁同车的老何开车的空隙,我百度了一下大青山的相关知识,总算搞清楚了大青山和阴山的关系。阴山山脉在内蒙古,是一条自东向西绵延数百公里长的著名山脉,它东与冀北山地衔接,西与贺兰山、北大山、马鬃山相通,构成了一条环内亚干旱、半干旱区南缘的生态交错带。内蒙古大青山东起呼和浩特大黑河上游谷地,西至包头昆都仑河,东西长约240公里,南北宽约20~60公里,海拔1800~2000米,主峰大青山海拔2338米,是阴山山地中山地森林、灌丛—草原镶嵌景观最为完好的一部分,是阴山山地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p><p class="ql-block">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巍峨耸立但却有些荒凉的大青山,以及大青山南部一望无际的草原,我突然想起了那首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川》:</p><p class="ql-block">敕勒川,阴山下。</p><p class="ql-block">天似穹庐,笼盖四野。</p><p class="ql-block">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p> <p class="ql-block">行车三个小时,我们于上午10:30到达五当召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游客服务中心距五当召有一公里多的距离,其实选择步行是很不错的,沿途可以看到经幡塔、玛尼石塔、鹰衔金冠奶化白莲雕塑、以及石雕彩绘东山步道。可是考虑到我们全天400km的路程,加上这里的紫外线也确实太强,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乘坐观光车前往五当召。</p> <p class="ql-block">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它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五当召,原名巴达嘎尔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措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至今日规模。因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称其为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之上,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当召导览图</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在五当召前的广场上合影,然后开始参观。</p> <p class="ql-block"><b>苏古沁殿</b>建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是本召最大的建筑物,位于寺院最前部。全殿分三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一楼前大厅是经堂,后厅为藏经阁,凡属全召性的集会都在此举行。每天的早经---满迦经,全寺喇嘛都在此诵读。经堂内正面的座椅是活佛出经的席位,左右是高层喇嘛的座位,下边地毯木榻是喇嘛诵经的坐席,殿内矗立的八十一根立柱都雕绘精美图案,外裹彩色蛟龙毛毯,缀以刺绣,顶部挂着各色幡幔,殿中彩色斑斓的壁画系释迦牟尼成佛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整个大殿庄严肃穆、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在苏古沁殿西侧与其并列的<b>却依拉殿</b>,始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此殿为专门研究佛教哲学学部,是本召僧人最多的学部。殿内供奉着五当召最大的铜制弥勒佛,高达十米,为黄铜分铸焊接制成。弥勒头戴五叶宝冠,装饰华丽,端坐于须弥宝座上,手作说法印,形象端庄严肃,造型敦厚慈祥。弥勒佛是佛教未来佛,藏语称“强巴”,蒙古语称“麦达里”。前边供奉着八大菩萨、八大药王佛、宗喀巴等铜像。</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最前面的苏古沁殿和却依拉殿,我们沿西边的坡道上行,道旁是嘛呢经轮。游客们一边行走,一边转动经轮。据说嘛呢经轮内载有上亿个观音菩萨心咒“唵嘛呢叭咪吽”,以顺时针方向转动能利益有情众生,可令行持者在自利利他法行中修集无量功德。</p> <p class="ql-block">苏古沁殿和却依拉殿的北面半坡之上,是一个石板铺就的小广场,而立于小广场北边台阶高处的便是五当召最早的殿堂---<b>洞阔尔殿</b>,高居全寺之中,其他建筑均以此殿为中心。</p><p class="ql-block">洞阔尔殿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前经堂后佛殿高三层,黄色的外墙标志着其显贵地位。乾隆皇帝于1756年赐名“广觉寺”,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雕刻的牌匾悬挂在殿门正中门楣上。这里是学习佛教时轮数学部,讲授天文、历法、数学、占卜、推算藏历日期。殿前广场系讲经、辩经的场所,即学术升级的考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洞阔尔殿</span></p> <p class="ql-block">殿内装饰考究,充满了藏传佛教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洞阔尔殿西边紧挨着的是<b>当圪希德殿</b>。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俗称“训服殿”,是五当召的护法神殿,也称金刚殿。当圪希德殿是座两层殿堂,殿内供奉着大威德金刚、怖畏金刚、胜乐金刚、吉祥天母等九尊彩塑护法神,面目狰狞可畏、多头多臂、手拿各种法器,颈挂人头项链脚踩妖魔,威武彪悍,看后令人毛骨悚然。</p> <p class="ql-block">这个“和气四瑞”塑像是有故事,也是有寓意的。相传一只羊角鸡衔来一粒种子,一只兔子刨坑把种子埋了,不久长出了幼苗,一只猴子除草保护幼苗,一头大象用鼻子汲取水浇灌,在四瑞兽的呵护下幼苗成了参天大树,结满累累硕果。由于树太高,谁也够不着果实。于是大象背上猴子,猴子扛起兔,兔子托起羊角鸡,羊角鸡用嘴摘取果子。四瑞兽齐心协力将果子送给山林里所有的瑞禽灵兽共同分享,整个森林呈现出一幅祥瑞的景象。藏传佛教界以此祥瑞雕塑描绘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享幸福吉祥的美好生活。</p><p class="ql-block">和气四瑞塑像的故事对当今纷乱复杂的国际社会也是有启迪作用的。</p> <p class="ql-block">十多级台阶之上的小山包顶,有一座小庙,本不想上去,可是想起刘禹锡《陋室铭》里的那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于是登临,发现是宗喀巴小黄庙。</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小黄庙称为哲·仁波切庙,建筑在一世活佛鹰衔经冠僧帽掉落的传说位置上。庙北墙供奉着宗喀巴师徒三人,西墙供奉着一尊天然形成的绿度母浮雕。绿度母面朝五当召建筑群,浮雕艺术精致,形象逼真。果然是“庙不在大,有神则行。”</p> <p class="ql-block"><b>喇弥仁殿</b>(菩提道学经堂),又称日木伦殿,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召庙建筑群中建造年代最晚的建筑物。位于护法殿后边西北高耸的山坡上,为教义戒律学部,这个学部在内蒙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只有五当召设立。殿内正中供奉铜铸高九米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坐像,左右两侧塑其两大弟子嘉曹杰和克珠杰塑像。两侧木龛内有一千尊一模而成的宗喀巴小泥塑像塑像。二楼凸起的天窗既可容纳高大的塑像,又可采纳光线,显示了独具匠心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特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铜铸宗喀巴坐像</span></p> <p class="ql-block"><b>金科殿</b>在原来的努尼殿遗址上建造的,“金科”即藏语曼陀罗之意。最早的努尼殿是五当召八大殿之一,是供僧人静坐休持的殿,用于喇嘛们以逐渐减少饮食,静坐默诵,力图不食不语的修行方式去解脱超度众生灵。原来这座殿堂的规模较小,为了恢复五当召原来的面貌,2003年国家拨款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建了这座金科殿。</p> <p class="ql-block">现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分为上下两层,是陈列五当召精品文物的展厅。里面供有千手千眼观音像、六世班禅大师、宗喀巴大师像,正中供奉的三世佛为铜铸镀金佛像。墙上所绘壁画是藏传佛教九大佛寺壁画。此外还展出🈶本召所保存的部分珍贵文物,有唐卡、清代景德镇瓷器、活佛的生活用品、法器、内蒙古仅存的两座鎏金曼陀罗坛城,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b>苏卜盖陵</b>是五当召一世活佛建庙之前的住宅,因一世活佛创建了本召,去世后僧众为了纪念他就将他的舍利塔存放在此处。“苏卜盖”即蒙语“塔”之意,是一个小佛堂,此后,本召七代活佛灵塔均在这里珍藏。灵塔雕刻精美镶有珍宝玉器,外部鎏金。</p> <p class="ql-block">苏卜盖陵的旁边,有一个白色的圆锥体,上边镶嵌这两块灰褐色的石头,不少善男信女背靠在上边,用光滑的石头抵着腰,说是能治腰疼。能治腰疼肯定是夸大其词了,但用太阳晒热的石块抵着腰部,身体左右晃动着,一边按摩,一边温暖,腰肯定会舒服一些,这倒是确定的。</p> <p class="ql-block"><b>阿会殿</b>在苏卜盖陵南边高处,是一座学习医学和密宗学部的经殿,建于嘉庆五年(1800年)。据说是乌拉特东公旗协理热西鹏苏格出资建造的,东南靠活佛府。殿底层正中斑斓的山洞供奉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个弟子,其两侧是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塑像神情各异,气宇非凡,泥塑山洞险峻逼真。门两侧绘有护法神像。二楼主要供奉本学部主供佛胜乐金刚、药王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登上21级台阶,我们来到</span><b style="font-size:18px;">甘珠尔活佛府</b><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是五当召的最后一座大殿。</span></p> <p class="ql-block">甘珠尔呼图可图是五当召第一世洞阔尔活佛的经师,驻锡地在多伦善因寺,活佛府的正厅为会客办公的地方,里屋为卧室,耳房是他经师的居室。这座活佛府在一九九六年“五三”地震时墙严重裂缝,面临倒塌,1998年国家拨款进行了维修,恢复了原貌,2000年开始向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参观了五当召,站在广场上会看蓝天白云下依山垒砌的白色殿宇,群山环绕,苍松翠柏掩映,真得是雄浑壮观,让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趁等景交车的时间,我们单独跑到广场西边的标志石前打了个卡。</p> <p class="ql-block">抵达停车场,已经十二点一刻,我们没有停留,直接驾车前往鄂尔多斯。</p> <p class="ql-block">途经包头市石拐区,寻找午餐地点的时候,顺便在包头古城的门口打了个卡。</p> <p class="ql-block">在石拐区崇德大道上的一家面馆吃完午饭,已经下午两点,休息了半个小时,我们便启程前往鄂尔多斯。</p> <p class="ql-block">午餐将就了,晚餐必须得讲究。在鄂尔多斯东胜区的金色年华大酒店安排好住宿后,大伙儿欢聚一堂,开怀畅饮。这不,老高同志都赤膊上阵了。</p> <p class="ql-block"><b> 第九天(2024.7.23)</b></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晋蒙陕之行的第九天,行程安排是先游览成吉思汗陵,然后前往陕西榆林,全程大约200公里。</p><p class="ql-block">设置导航,发现行程方向几乎一路向南,因为顺路,加上今天的路程不太远,我们决定先到鄂尔多斯市政府打个卡,感受一下这个内蒙古自治区辖下地级市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沿东(胜)康(康巴什)快速路行驶35公里,我们来到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的康巴什区市府南街。</p> <p class="ql-block">毕竟是一个能源大市,鄂尔多斯的市政建设绝对称得上是大手笔。党政办公大楼一共三栋,近东西向(严格来说是在一条曲率半径很大的弧线上)并排在一起,给人庄重、威严的感觉。建筑群的南面是市政广场,广场上有四座以成吉思汗为主题的青铜艺术雕塑群,所以又被称为成吉思汗广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市委·纪监委办公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市政府办公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征得安保人员同意,我们在鄂尔多斯市委大楼前的台阶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广场,被称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广场,广场雕像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成吉思汗青铜艺术雕塑群,被誉为全球最大的成吉思汗青铜艺术工程。表现了崛起于马背上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骁勇善战,驰骋疆场的气势。</p><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的两组雕塑是《一代天骄》、《海纳百川》;西侧的两组雕塑是《闻名世界》、《草原母亲》。每组雕塑都有其象征意义。《一代天骄》展现成吉思汗作为草原人民的儿子,幼年丧父,在母亲的呵护下,历经磨难,终成伟业的人生历程;《海纳百川》表现成吉思汗宽厚大度,平和谦逊,任人唯贤,唯才是举;《闻名世界》表现成吉思汗统领将士,勇往直前,排山倒海之势的英雄风采;《草原母亲》通过蒙族历史上著名的五支箭故事,象征母子情深和民族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侧雕塑(上北下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侧雕塑(上北下南)</span></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南边是东西向的鄂尔多斯大街,再往南又是一个广场,上边也有一组雕塑---《天驹行空》,描绘的是两匹骏马前蹄腾空,相向嘶鸣的场景。成吉思汗的双骏宝马自由奔腾,搏击争胜,寓意走向现代文明的鄂尔多斯“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些雕像不仅展示了成吉思汗的英勇和智慧,还象征着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民族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闻名世界》雕塑前合影留念。然后便出发前往成吉思汗陵。</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陵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全国百家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陵园景区的门票价格是90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票。</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陵园门牌楼,是进入成吉思汗陵园的标志。乳白的颜色,是纯洁的象征,吉祥的祝福,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欢迎远方的客人。牌坊式大门上端悬挂着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题写的“成吉思汗陵”石雕牌匾,显得格外庄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成吉思汗陵园牌坊</span></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我们便仿佛进入沧桑的历史长河,开始感受曾经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铜像广场呈圆形,取“天圆”之意,象征着蒙古人所崇尚的长生天。广场内圈直径66米,寓意成吉思汗66寿年。广场周围以青松翠柏环绕,以伞形向外延伸,与树林、草原联结在一起,象征成吉思汗精神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铜像位于广场中央,总高(含基座)12.06米,寓意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元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新纪元。成吉思汗跨马雕像高9米,取自草原上“九”为吉祥之意。铜像基座由三块岩石组成,象征草原上火撑三石,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铜像广场象征苍天大地恩赐于世间的博大的福禄。高大的成吉思汗出征铜像,再现成吉思汗西征时赞美鄂尔多斯是“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的情景和崛起于马背上的伟人震撼山河的气度。</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陵的台阶共有九十九级,也是有说法的。蒙古族崇拜苍天,认为永恒的长生天是由九十九重天组成。成吉思汗当年在茫茫的草原上拉起万群牲畜的链绳,以九十九匹白骒马的鲜乳洒祭苍天。蒙古民族将“九”看作是吉祥的数字,并把“九十九”看作最大数字,九十九级台阶,便是根据这一习俗建立。它是吉祥福禄的象征,从远望去,又像永不停息的河水,寓意着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蒙克·郭勒)这一“永恒的河”源远流长,永世长存。</p> <p class="ql-block">阿拉坦甘德尔敖包,是为纪念成吉思汗而设立。成吉思汗当年率军路过鄂尔多斯,目睹这里水草丰美,是一块风水宝地,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人们为纪念此事,便设立了敖包。</p><p class="ql-block">敖包,蒙古语意为“堆子”,通常设立在山顶丘陵之高处,顶端插上柳条,并在柳条上系哈达或彩色布条。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祭祀敖包。成吉思汗陵园建立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查干苏鲁克大典的祭天仪式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在阿拉坦甘德尔敖包的西北方向,近邻着的还有十二座形状相同的小敖包。鄂尔多斯地区的敖包通常有独立敖包和十三敖包之分。蒙古族自古以来崇尚十三,把十三看作是吉祥之数。</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陵园的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p><p class="ql-block">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 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p><p class="ql-block">中间正殿高达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房檐则为蓝色琉璃瓦;东西两殿为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亦覆以黄色琉璃瓦,高23米。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显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正殿</span></p> <p class="ql-block">三座大殿,包括之间的连廊是禁止拍摄的,所以无法提供图像资料,只能通过文字介绍一下里边的文物陈列。</p><p class="ql-block">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疆图,标示着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大军南进中原,西进中亚和欧洲的显赫战绩。后殿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这里还摆放有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灵柩。自窝阔台及其长子之后,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孙,所以其地位极为显赫。</p><p class="ql-block">西殿供奉着象征着九员大将的九面旗帜和“苏鲁锭”。苏鲁锭即为大旗上的铁矛头,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中,用它指挥过千军万马,传说成吉思汗死后,其灵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苏鲁锭是十分神圣的。</p><p class="ql-block">在正殿的东西廊中有大型壁画,主要描绘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难、西征、东征、统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画还表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北京,于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正殿外东北角拍摄的东连廊和寝宫。</p> <p class="ql-block">游客从颇具蒙古特色的坐椅前经过。</p> <p class="ql-block">就连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店都是蒙古包的样式。</p> <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陵园主体建筑的西边是苏勒德祭坛。祭坛高15.4米,外围直径54米,一共三层,由雕刻蒙古民族图案的汉白玉砌成,四面有台阶可登临顶层。</p> <p class="ql-block">苏勒德祭坛,是供奉成吉思汗军徽 --- 镇远神矛苏勒德的地方。“苏勒德 ”是蒙古语,意为徽标,是成吉思汗的军徽、所向披靡的战旗、所向无敌的战神。</p><p class="ql-block">以主苏勒德和四柄陪苏勒德组成的“四斿(liú古同“旒”,古代旗子上的飘带)哈日苏勒德”是成吉思汗平安吉祥的保护神,是成吉思汗勇往直前精神和压倒一切力量的象征。苏勒德的缨子是用九十九匹公马鬃制成。祭坛上还安放着大蒙古国的阿拉格苏勒德(花纛)。</p> <p class="ql-block">相传,一次,成吉思汗与敌人征战失利后,召集将士举行了题为 “ 军心似铁 ” 的演讲。成吉思汗直讲到黄昏时分,天空星月辉映,他仍在反复强调 “ 军心似铁,感召日月 ” ,此时,只见一道光亮划破天空,一颗巨星落在离地面一人多高的地方,成吉思汗令三军将领代取未成,不禁心里豁亮,他立即亲手卸下赤色马的雕花金鞍,取下红缨金盔,跪在马鞍上祈祷忠诚的心愿,换来的是一只光闪闪的铁质矛落入他的手中,他令将领用黑公马鬃作衬垫,用万羊鲜血来祭祀,并说: “ 这就是民心、军心、胜利的军徽,就叫它 ‘ 苏勒定 ’ 吧 ” 。从此,苏勒定护佑着成吉思汗每战必胜。</p> <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成吉思汗陵都会举行苏勒德大祭,上万名蒙古人会带着砖茶、哈达等祭品来到这里接受主持人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在苏勒德祭坛前祭拜,但愿崇拜英雄的种子能够在他幼小的心里扎下根。</p> <p class="ql-block">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离开成吉思汗陵园。</p> <p class="ql-block">仰望陵园外这些郁郁葱葱、笔直冲天的树,我蓦然想起了《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里的一句歌词,“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p><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陵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代表了成吉思汗的伟大历史地位和蒙古民族的荣光,承载了蒙古人民、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对他的崇敬、缅怀之情。我们参观拜谒成吉思汗陵,不仅是对成吉思汗的纪念,更是对包括蒙古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自豪和激励。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和民族精神昭示我们要将自身的磅礴伟力和民族团结融合在一起,最终化为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的英雄气和民族情在历史的天空纵横驰骋,一如这些树生机勃勃,直插云霄!</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陵园附近的供销社国营餐厅吃午餐。</p> <p class="ql-block">每人一碗面,硬是让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好在老板的态度足够诚恳。等饭期间,老张哥弯弓搭箭,这架式颇有点昔日蒙古勇士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们沿包茂高速一路南行,17点左右,抵达陕西省榆林市,在榆阳区新建南路的一家酒店下榻。</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附近转悠寻找合适吃饭地方的时候,一位当地老者推荐我们去榆阳中路夫子庙文化旅游街区的塞上饭庄吃晚饭,说是那里的饭菜质量绝对上乘,而且价格很公道。</p> <p class="ql-block">塞上饭庄是闻名全国的陕西老字号企业,也是榆林的一张文化名片,近年来更是往来榆林的中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看看店门口挂的这些牌匾就知道所言不虚。</p> <p class="ql-block">饭店里的环境绝对上档次,而且颇有文化气氛。可惜的是这里少了一张聚餐的相片。</p> <p class="ql-block">吃饭的时候大家商定,明天不在榆林古城逗留,而是直接去佳县的白云寺游览,然后便前往延安。</p><p class="ql-block">其实,榆林古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还是有不少值得一游的名胜古迹的,比如夫子庙、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等。古代的榆林是首都北京的安全战略屏障,榆林是全国唯一由皇帝钦定城墙高度可以超过北京的城市,榆林与北京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安全共同体。榆林不但是军事重地,也是边疆贸易的中心和汉族与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交会和交流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不甘心就这样与榆林古城失之交臂,晚饭后,我和老高夫妇一起夜游榆林古城,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毕竟到此一游,榆林古城的南北大街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游</b>于2024.7.21~23 <b>记</b>于2024.8.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