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文学的广阔海洋里,每一朵跃动的浪花都映照着创作者内心深处的呼唤。李念钊先生,作为一位在教育和文学创作领域不懈追求的探索者,用他细腻的笔触捕捉并记录了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将个人情感与对乡土的深厚情感编织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远方不远》不仅映射了他个人创作旅程的轨迹,更是对乡土文化的深情颂歌。 8月28日,洛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县作家协会联合举办了李念钊散文集《远方不远》的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与会者们畅所欲言,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了《远方不远》的内涵与艺术特色,并对作者的创作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以下是对各位嘉宾发言内容的简要汇总。</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创作者感言】李念钊</b></p><p class="ql-block"> 前几日,我登上月山塬,登顶后眺望,前方山顶更高,回头看,自己也已登上了一定高度。写作亦是如此,回头审视,虽有点成绩,但向前看却远远不够。就如同在写作之路上,每走一段都应进行总结反思。我算是半路出家,2014 年在长水新宇中学教书 ,2015 年接触自媒体。40 多岁后,生活与工作遭遇挫折,陷入迷茫,于是开始写这本书时,此前乱七八糟地写了 30 万字,最终从中挑选了 15 万字,主要是散文,着实不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好多朋友们的支持。比如曲焕平主席,从一开始帮忙找出版社、写序,到筹备研讨会;雷志远老师帮忙校对;最后郭朝卿老师还改了书名,从《东坡行吟》变为《远方不远》。一部分文友也给予了很多反馈,他们阅读得很仔细,将错别字都标了出来,还给予鼓励和真诚的意见,指出立意深度不够等问题,他们提出的全面而真诚的意见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诸家如是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县文联副主席、县作协主席曲焕平</b></p><p class="ql-block"> 生活像一条奔涌不息的洛河水。当我们回望洛水,掬起洛水的浪花,倾听它从童年流淌而来的跫音,回味那一个个如浪花般消失了又绽放的故事,就感觉洛水是一条散文的河流。</p><p class="ql-block"> 在洛水边长大的李念钊先生,用一双真诚的手,捧起了一朵朵浪花,把它们结集在一起,就成了这本厚厚的《远方不远》。下面谈一下我的阅读感受:</p><p class="ql-block">一是视角独特。李念钊先生仔细观察着生活这条河流,从生活中经历的片断,通过构思和联想,将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深刻的生命体验,融入散文的浪花中去,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河水闪烁着诗的灵光,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文情怀的光茫。</p><p class="ql-block"> 李念钊先生将快乐和悲伤,思考和盼望,贯穿在真诚干净的文字里,将对所有的自然万物的美好和思绪,都融合进字里行间,灵和心的融碰,是生命智慧的绽放。对历史的回溯,对现实的考量,如同泉水叮咚,纯净的心响,用笔墨化作美丽的浪花,绽放出独特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二是多思善感。散文是一条思想之河。思想作为散文的精髓,向读者传递着散文之骨。古今散文大家通过各自的思想呈现,完成了作家的艺术风格追求之美。</p><p class="ql-block"> 李念钊先生的笔触,如同他多忧善思的心灵一样,是如此的脆弱和敏感。他以相当活泼的个人笔调涉及宽泛的社会内容,以男性视角下的日常生活经验、亲身游历过程中产生的思维火花,对现代人类生命状态的感性体悟和形而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像河流一样,他在散文里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用唯美的语言去勾勒生活中的点滴,用深情的笔触去描绘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正是这些流淌出来的文字,构成了他生命中最美丽的华章。</p><p class="ql-block"> 三是地域特色。散文还是一条自然之河。自然永远是散文家追求的圣境,而要达到这样的圣境,需要心态的平和、思考的睿智和人性的宽容。</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之美暗藏着自然、文化的差异之美。越贴近自然的作品越真实,越透露自我世界的散文,越能打动更多的读者。比如《外祖父的花园》《母亲的树》《老屋》《黄梅记忆》等。他的散文既注重散文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的探索呈现,又对豫西人文地理和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度观察,使得他的散文始终散发着浓烈的中原地域特色。阅读李念钊先生的散文,豫西风物已经化作散文语言的养料,在自然的流淌中,他以一种融入又超然的笔调,构建了独特的散文世界。</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中国作协会员 段文明</b></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感到非常高兴,不仅因为与文友们的相聚,更因为祝贺李念钊的成就。作为李念钊父亲的同学,我们同在一个组织,感情深厚。看到孩子取得的成就,我感到既亲切又自豪。前几天,念钊赠送给我的这本书,我已翻阅一遍,深感其文学性浓厚。书中语言平实而淳朴,灵动而不失深度,叙述和描写结合而富有文学视野,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扎实的文学功底。 李念钊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与良好的文学素养。他的家乡中高村,有革命烈士李翔梧,兼具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地理特色,可以提供雄厚的写作资源。期待他能以家乡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为素材进行构思并创作出长篇小说。通过深刻的笔触,描绘人生的厚重,记录村庄的发展变化和家族的历史变迁,从而反映出家族乃至整个社会变革。</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县作协副主席 崔丽娟</b></p><p class="ql-block"> 李念钊老师以其真诚善良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赢得了我们的尊敬。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笔耕不辍,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深刻感悟转化为文字,以真挚的笔触和精炼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文学画卷。他不仅是我们作协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相信,这次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将激励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向李念钊老师看齐,将自己多年的创作积累转化为出版的作品。愿李念钊老师的文学之路越走越宽广,愿他的文学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夺目,为文学的百花园增添更多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洛宁历史研究员王嘉飞</b></p><p class="ql-block"> 底张中高村是一个令我敬仰和神往的地方。百年前,三余小学那微弱的灯火延续了洛宁的文脉。寨首李双吉急公好义,舍身取义,保护了一方的平安,泽荫后代。</p><p class="ql-block"> 中高村不仅是李翔梧的家乡,这块人杰地灵的红色沃土,英贤代出。李翔梧前辈为洛宁传播了红色火种,更有一批有志之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缔造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还有一支李氏族人,三代从教,薪火相传,文风浩荡,这就是李念钊的家族。</p><p class="ql-block"> 李念钊的曾祖父是一代义士李双吉先生,他的祖父李富中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教师,父亲李大川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执教桑梓。退休后,不遗余力宣传乡土文化,其作品编印成册。李念钊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之家,潜移默化,陶冶沉渍,故能成为一代文章高手。</p><p class="ql-block"> 古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内应该有深厚的修为品质,在外应该讲礼貌、懂学问,两方面完美结合,才具有君子之风)。李念钊文如其人,是一位真正的文人君子。通读其作品,心质平和,温柔如玉,文不甚长,但有着人间烟火气,处处显示着爱心儒风。读其文,有像古人那种行山阴道上的愉悦感,视野即开阔,胸中壑然开朗,对我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鼓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洛宁县教育专家、作协会员 金丰先 </b></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截至中午,我读了多个篇章。这些篇章涵盖亲情主题,关于外祖父、母亲的每一篇都各不相同,展现出对他们的不同认识。其中《此地花开》的读后感,对藏族宗教的执念进行了阐述,融入了自身经历与感悟。虽还未完整看完,但我能感受到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李念钊是一位好老师,在后记中交代了学生曾问他,让学生写作文,他自己就开始写下水作文。他敢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勇于下水写作,并承诺出书送给学生。在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不应存在不平等,李念钊在这一点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境界。他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获得认识,并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不断前行,他也一直信守着自己的承诺。捧起这本书,让人读了还想读。</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洛宁资深教师、县作协副主席翟柏波</b></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我全身心投入写作,收获满满。经由李念钊老师介绍,我结识了他的父亲 —— 中高村翔梧小学的李大川老校长,我与他感情极为深厚。在参加组织部举办的洛宁历史名人宣传活动时,我来到中高村,李大川老校长热情非凡,看到什么便讲什么,且讲述得极为清晰,方位等内容也阐释得明明白白。他的家风优良,种花的场景温馨动人,其作品与人品高度契合。 李念钊的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对环境以及亲人的描写,如乡愁里的母亲、外祖父、奶奶等,情感深沉,令人动容。他还生动地写出了教师的乐趣,作品非常出色,展现出教师清贫工作的状态。如今教师工作虽有压力,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是好事,也便于分辨是非。他的游记文章尽显生活之趣,十分高雅。《远方不远》这个书名堪称点睛之笔。他在西藏游历后写下的游记,眼中的特色各不相同。 我也大力鼓励大家撰写长篇作品,多读名著,从中汲取营养。只有长篇作品才能更出色地记录生活、记录时代,这具有重大意义。我赞同段局的提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县作协会员 董宏伟</b></p><p class="ql-block"> 很荣幸能在这次研讨会上与大家共同探讨李念钊老师的这本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文集——《远方不远》。</p><p class="ql-block"> 作者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能够为我们奉献这样一部精彩的散文集,实在令人钦佩。</p><p class="ql-block"> 和念钊结识于2015年前后,当时印象不深,只知道他在新宇学校任教,有一个公众号“洛书诗苑″。公众号里的文章都属于精品。直到2018年四月底,我在“明月水坊”工作,部分文友在这里第一次相聚,于是我们才由神交变为知交。</p><p class="ql-block"> 在《远方不远》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笔下那充满生机与温情的乡土世界。作者用细腻而真挚的笔触,描绘出乡村的山川河流、田野阡陌以及那些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们。每一篇散文都宛如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都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春日里漫山遍野的鲜花,有夏日里清脆的蝉鸣,有秋日里金黄的硕果,还有冬日里温暖的炉火。作者对乡村的细腻描绘,让我们既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轮回,也勾起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乡情、友情、亲情的眷恋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书中那些平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如:《外祖父的菜园子》《母亲等我吃饭》《父亲的烙馍》《糁汤菜角儿》《悠悠岁月情》《一生桃李伴诗情》《“下峪行”记事》等篇篇文章里无不展示出纯真的至爱亲情、生活的烟火气息、人性的美好温暖、友情的热情亲近。作者通过对这些情景、人物的刻画和描述,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实与质朴。 </p><p class="ql-block"> 这本散文集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乡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冲击。而《远方不远》的出版,让我们不由得重新审视和珍惜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以及土地上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p><p class="ql-block"> 相信这本散文集将会引起所有读者的共鸣,并会让更多的人士关注乡土、热爱乡土。也希望作者能够继续保持这份对乡土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优秀作品。</p><p class="ql-block"> 附小诗:赞“远方不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乡土情浓笔底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杏坛师者意方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田园逸趣文中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村野风光墨里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质朴言辞书世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纯真思绪写春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远方不远心常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华章一卷韵自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洛宁高级教师、作协副主席 白胜民 </b></p><p class="ql-block"> 李念钊的《远方不远》作品集以其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贴近,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可喜可贺。作为70后的代表,李念钊在创作过程中,无疑经历了种种辛酸与劳动,这些经历可能包括了长时间的思考、资料的搜集、文字的打磨,以及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深度挖掘。这些努力和付出,不仅补充和完善了他的文学创作,也使得作品更加真实、立体,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这些故事和感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同时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补充完善自己的人生历程。</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洛阳市作协会员 杜朝阳</b></p><p class="ql-block"> 李念钊老师教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勇于进取,在文学道路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达到了他所达到的目的,完成了他想完成的事业,实属不易,他所花费的心血和付出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好评。《远方不远》虽然不是鸿篇巨著,但也倾注了作者几年的精力和心血。他不仅记录了作者工作生活、见闻轶事之经历,也抒发了人间百态、社会杂谈之感怀。细心品鉴,让我开卷有益,收获颇丰。原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向清华毕业学子说过这样一句青春寄语:“生活可以平淡,思想务求高远。”。他要求每个学生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不断索取,勇毅前行,并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为之而不懈追求。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做平凡事,过平淡生活的同时,心里要有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李念钊老师的作品笔调沉稳,文路清逸,春兰秋菊,各有所长。他的文笔就充分体现了这一主旨,从而展现了路在脚下,心系远方的宏猷思想。今天我读了《远方不远》后,也真正的悟出了作者用心之良苦,信念之坚定,思想之深远。在恬淡的生活当中,叙说着千般所念,在平静的岁月当中,抒写着人生感悟,在平常的工作之中,写下平淡的人物景事。可谓:妙笔之处自生花,石破之后必天惊,身体亲躬须力行,志存文学定高远。</p><p class="ql-block"> 从文集的后记跋语中方知,作者和我一样都是“人到中年”后开始写作。而他得益于一个同学的反问,结果一语惊醒梦中人,开始走上自己的文学之路,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诚然,一个人只有怀常态之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走的更高更远。李念钊老师身为一介书生,为人谦逊平和,禀赋聪颖,涉笔成趣,才华超逸。平平淡淡处事,实实在在做人,是教师中的楷模,文友中之俊杰。《远方不远》的问世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李念钊老师龄在不惑,确心系远方,相信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还会有文集再次呈献,以飨读者。</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县作协副秘书长 雷冰</b> </p><p class="ql-block">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渴望逃离喧嚣,寻找一片心灵的净土。7月21日,欣闻李念钊老师的作品《远方不远》出版,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连午饭都未顾上吃,便前去索要此书,渴望先睹为快。拿到书后,我认真研读,它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重新燃起了对远方的向往。《远方不远》是一部情感深厚、内涵丰富的散文集。李念钊老师凭借其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多彩的人生图景,引领读者穿梭于岁月的长河,体悟那些平凡生活里的非凡瞬间,领略世间的万象、文化的魅力以及对远方的向往与追寻。它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望,人文情怀的深刻体现,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整部作品语言优美动人,细节鲜活生动,像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在阅读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更让我们对远方充满了期待和向往。正如书中所说:“远方似乎很远,但若心向往之并付诸于行动,远方似乎也不远。”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远方不远》将继续陪伴着每一位读者寻找生活中的美好,探寻人生的真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