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遗忘的那条小街

健松

<p class="ql-block">湘潭市</p><p class="ql-block">湖南省辖地级市</p><p class="ql-block">湘潭市简称潭,因盛产湘莲而别称“莲城”,又称“潭城”,总的地貌轮廓是北、西、南地势高,中部、东部地势低平。截至2023年,全市辖2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2023年末,湘潭市常住人口270.12万人。</p><p class="ql-block">湘潭市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湘中灵秀千秋永,天下英雄一郡多”的美誉,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蜀汉名相蒋琬,晚清重臣曾国藩,文化名人齐白石,著名将领黄公略、开国大将陈赓、谭政等都诞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湘潭自古来享有“小南京”、“天下第一壮县”等美誉。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数次变迁改造,河西老城原貌渐渐消失,老街老巷,麻石拱桥、小码头,古牌坊…瞬间倾塌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p> <p class="ql-block">湘潭有一条小街,叫喇叭街,老湘潭人也不一定知道这条街。位于湘潭市河西雨湖路、沿江路、平政路的交汇处。沉睡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与古城相依为伴,起于何年也没有历史记载。</p><p class="ql-block">喇叭街虽小,地理位置蛮好,是大埠桥和雨湖路的唯一便道,街口宽街尾窄,形似喇叭,故而有喇叭街的名号,平均街宽不足三米,仅二十几户人家,多为小五金手工作坊,二层青瓦木楼房,二搂是卧室,一楼是商铺作坊。街后是雨湖排水沟,街前是雨湖路东段的路基也是湘潭古城墙体基石,墙体是古窑青砖砌成,砖中有古窑窖厂清晣的字印。</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残留的基石,青苔点点,诉说着千古沧桑,见证了古城的兴衰。</p><p class="ql-block">有的砖块留有乾隆二十三年当时的知 县秦钅荣 的印戳"湘潭县正堂秦",也还有光绪年间的"城正局"、"窑工周惟石"的印戳字样,这些城墙砖印,记录了城墙修正过程,今天为止,残缺的断墙仍然是湘潭市街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湘潭市古城墙目前所留下的唯一的历史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喇叭街南的出口较为宽敞。与正街相接,东接城正街,西连大埠桥。大埠桥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面宽敞,两边小买吆喝声不断,桥头茶馆门前热气腾腾的面食,路边摊上的小吃,油盐酱醋应有尽有,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油炸码头”米粮集散地近在咫尺,老城墙基下的喇叭街就在桥畔,雨湖排水渠穿桥而过直至湘江,桥东与老县城相连,桥西通往闹市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喇叭街东边是城正街, 以前叫“城里头"。历史悠久,沉淀着深厚的湖湘文化的底蕴。古文庙,老牌坊,大戏院,洋教堂,学坪纪念碑,集今古奇观。商铺、学校、菜场、小摊大,街市热闹繁华。</p><p class="ql-block">据说:城正街约在公元十世纪初期,也就是五代马殷时期公元907年左右,湘潭县衙择址,因咯口水患严重,此地又地理位置高,能容纳涟水和绢水,两河水量多,注入湘江,湘江折转,风水好,定衙此地。当时,城正街已是湘潭县衙所在地1500多米的街道,后延建至石嘴脑近7公里长,形成带状城池,似象一根篇担,称为"篇担市"。</p><p class="ql-block">在明朝时,这座城有6座城门,即文星门、熙春门、拱极门、瞻岳门、通济门、观湘门。拥有3街9巷,如河街、宣化街、大街等等。</p><p class="ql-block">文化革命年代,也将此街革命化,曾改名为红卫街</p> <p class="ql-block">随着建设大美湘潭的行动启动,喇叭街圈入拆迁红线内。经湘潭市文物局现场勘察确认,决定对古城墙采取保留保护措施,紧挨古城墙的房屋被拆除。树木移植,并围拦保护古城墙本体,区域建设改造完毕后,树立文物保护标志碑。</p><p class="ql-block">喇叭街历经沧桑,瞬间消失在旧城改造的挖掘机下,静静地消失在千年古城墙体的怀抱,这条全市最短最窄的秀珍古街,从此退出人们的视野。</p><p class="ql-block">时代的潮流,让湘潭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湘江两岸风光如画,光耀古莲城。</p> <p class="ql-block">历史资料、图片(来自百度),呜谢作者)</p><p class="ql-block">健松:2024.08..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