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金地太和街

雪绒

<p class="ql-block">  恩施州建始县茅田乡太和街村,是209国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海拔1300多米,夏季凉爽,森林茂盛,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历史悠久。 太和街村辖区面积8.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22亩,383户,1300多口人,主导产业有烤烟、民宿、种植业和养殖业。2016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19年被评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农业农村部推介太和街村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3年太和街村被纳入2022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走进太和街村,看到的是花园式房屋点缀在公路两旁和田间地头边,亭台楼角,小景无数,庄稼长势喜人,烤烟长得比我还高,食用菌基地采摘繁忙,尽管是八月末,也还有避暑人群走在大路上 ,田间地头边。现在太和街村正在力争打造三A景区,它也是当今的网红村。这里,也是我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一、老屋篇</p><p class="ql-block"> 老屋在太和街村4组东边坡上的山田连接处,背依青山,面对现在的食用菌大棚基地,我记事起原先只有两层五间正房,堂屋在4间的正中间,大队书记胡炳青家住两间,我们葛家住两间,两家共用一个堂屋,和睦相处,互相帮衬。这房子是解放前茅田镇冯姓地主家建造的,全部是木质和榫卯结构,然后租给胡家和葛家,种冯家的田,给冯家交租。解放后,房屋分给了胡葛两家,上世纪60年代末,两家人丁兴旺,房屋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胡家接着正屋新建了两间,葛家也挨着旧屋建了两间厢房。一间土木结构,另一间为土石结构的吊脚楼。整个屋场形成了一个直角形状。土墙结构的房间成了大哥的新房,吊脚楼下面是猪牛圈,上面最后 变成了我自己的新房。也就是现在看到的土墙屋。上世纪80年代,由于老屋无人居住,我们卖掉老屋,买者除了这个吊脚楼没拆,其它的房屋全部拆除,然后把木料卖掉。胡家也拆除老屋另建新屋。从此老屋就只剩下这个吊脚楼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老屋度过了十七年时光,即幼儿时代,小学和中学。回忆在老屋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p><p class="ql-block"> 片段一,大冬天,风雪路 ,一年级,我提着一个小竹炕篮,里面一钵炭火,背个小书包 ,手里还拎几个煮洋芋,几里地,赶到太和小学,去厕所,一不小心,手里的煮洋芋掉厕所。</p><p class="ql-block"> 片段二,太和小学二楼,老师正在给我们排练节目,节目排好后,要到县里去汇演,还要在田间地头为生产队正在劳动的社员演,雪岩顶一户人家过白事,我们到了,没有场地,主人就把门口田里玉米桩整平,然后就开始文艺表演。这是我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一次,因为老人去逝后进行文艺演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p><p class="ql-block"> 片段三,周末到了 ,我必须顶替大人跟着敬老院的老人们去放牛 ,去雪岩顶,去石燕子湾,去向坡,去东龙河,天蒙蒙亮出发,傍晚归家,晚霞中,牛儿羊儿沿着山路走着,人跟在它们后面,我惊叹它们的记忆,无论多远,它们都记得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 片段四,猪牛混关在吊脚楼里,妈把猪食倒猪槽后,为了防止牛吃,我必须守着猪,直到猪吃饱吃完,我的任务才算结束,为了对付这无聊时光,我手握打牛鞭对着门口旷野 ,高歌一曲又一曲,还好,那时人烟稀少。</p><p class="ql-block"> 片段五,放学了,永翠、小萍、和全几个小伙伴一吆喝,打猪草去,结果变成了在玉米地打扑克。永翠妈妈发现了我们,吓得我们四处逃散。</p><p class="ql-block"> 片段六 父爱如山。上世纪80年代我结婚,需要嫁装,老爸下到东龙河谷底,买木料,然后爬坡上岭一根根背回家,汗水无数次打湿了他的衣背,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找点山里的野果吃。一天只能一个来回,老爸背了好多天。</p><p class="ql-block"> 片段七,老哥体育课上,我们几个偷偷跑到学校隔壁的农户屋檐下打扑克,结果被他逮个正着,全班同学排着队看着他用书扇我头,谁叫我是他的妹呢。呵呵。</p><p class="ql-block"> 片段八,十一月的一天我在生孤老坡放羊 ,那天早上家里把母羊杀了,晚上回家时小羊想起了妈妈,别的羊都向家里走,她快到家时又跑回生孤老坡去找妈妈了,我怎么拦都拦不住,老妈说我羊都看不住,给我一顿好骂,那也是我童年最委屈的一次。</p><p class="ql-block"> 片段九,老哥结婚时,驻村工作队就住在我家 ,要求喜事简办,一个客人也没有 ,我一个人跑到嫂子娘家,把新娘接回我们家。现在想起太委屈我嫂子了。上世纪1985年冬天我在老屋结婚时 .大雪封山,公路封闭,有的客人从龙坪走到我家时,裤腿都结成凌勾了。要知道那是七十多里山路呀。建始城里老公的三个同学沿着冰雪路骑个自行车到茅田太和,因为雪太厚,凌太大,实在骑不动了,三个人就把礼物12英寸的索尼彩色电视机挷到一个自行车上,一人在前面长着车笼头,另两个在后面推着车,一直推到太和街我的新房里,全程也是70多里呀!这台电视机当时在茅田乡是唯一一台彩色电视机。老屋故事太多,几天也讲不完。</p> <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4日至26日,在新哥和十三月的带动下,我陪85岁的老妈回到故乡太和街,见了亲人,看了老屋场。</p> <p class="ql-block">  二、亲情篇 乡音乡情难忘,血浓于水的亲情也难忘。在和春姐姐家,老妈和她拉家常,在和香姐姐家,玩得开心,舍不得离开。在和全妹妹家,和97岁的老人冯老师比健康,在名香妹妹家,那个小土豆炕洋芋好香呀!在军爸爸家,看着她杀鸡,看着她在自家田里去摘蔬菜,看着她忙碌的身影,你就知道这份情有多浓了。在兵爸爸家,八月都快结束了,可还有这么多武汉人住在他家,可见他的民宿办得有多好。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好多乡邻没到,等下次吧。</p> <p class="ql-block">  三、 产业篇</p><p class="ql-block">太和街村的支柱产业有民宿,食用菌,烤烟,几乎每家都有自己发展的经济支柱。还有养殖业和种植业。</p> <p class="ql-block">1、食用菌基地</p> <p class="ql-block">  2、烤烟 烟叶也是太和街村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太和街村大部分村民都种植烤烟,少则十几亩,多则60多亩,从三月育苗开始,直到十月变卖成钱。几乎耗尽他们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这中间的几十道工序都不简单,一分钱一分汗水,勤劳是太和街人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3、民宿</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太和街的民宿飞速发展,由最初几家发展到现在接近60家,粉墙黛瓦,窗明几净,村里大舞台、小舞台、KTV、娱乐室、带装饰的环形步道。每年夏季,避暑人在这里住得舒心,吃得放心 ,玩得开心,以婶婶家为例,武汉客人从2017年开始,连续来他们家避暑7年了,这里快成了客人的第二故乡,她家堂屋挂满了客人的送的锦旗,听她说这些客人十一月又要到他们家来,买他们家绿色山鸡,还在村里买农户家的年猪,这些都是绿色生态猪。民宿里好吃的东西太多了,腊蹄子,烧鱼,土鸡子,粉粑粑炒腊肉,土鸡蛋皮等等,婶婶家的民宿是太和街民宿的一个缩影。小小村落去年接待游客接近5000多人。今年我还不知道,一定比去年多!</p> <p class="ql-block">烧鱼</p> <p class="ql-block">真正圈在山边喂的跑山鸡</p> <p class="ql-block">粉粑粑炒腊肉</p> <p class="ql-block">鸡蛋豆皮</p> <p class="ql-block">  四、人文篇 村里邱家百年老屋,传承着善文化,大家邻里和睦,团结互助,善善若水,善文化在太和得到发扬光大。适宜的气候,绿色的食品,宽广的胸怀,最好的时代,造就了村里好多高寿老人,有的老人接近百岁。</p> <p class="ql-block">太和街在州人大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太和街人自身的不断努力,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我的吊脚楼老房子,就像太和街发展史上的一个活生生的符号,折射着太和街的巨大变迁。</p> <p class="ql-block">最后感谢十三月,部分图片和视频十三月补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