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甲午海战爆发130周年。8月4日,省博物馆建馆70周年,精心打造了“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水下考古”展。130年前,洋务运动后,爆发的甲午海战是日本蓄意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远东第一舰队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这个展览也为我们解密了为什么我们的航空母舰的编号要从16开始。</p> <p class="ql-block"> 1888年,清政府斥巨资从德国购买了7艘炮舰,8艘巡洋舰,它们分别是“七镇八远”。自此北洋海军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被称为“亚洲第一舰队”,军舰有20余艘,官兵4000余人,邓世昌被实授北洋海军提督。</p> <p class="ql-block">1894年9月17日,甲午海战正式打响,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流域爆发了著名的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号官兵顶住了多艘日舰的猛烈攻击,重创多艘日舰,“致远”虽身重多枚炮弹,仍然屹立不倒,无一人畏战逃避,被日军称为“打不沉的“致远”舰,力战五个小时,战至下午三时许,遭到四舰日舰围攻,终因寡不敌众,舰倾覆沉没,管带邓世昌及二百余名官兵壮烈殉国。</p> <p class="ql-block"> “定远舰”在管带刘步蟾的带领下奋勇作战,但因遭受重创,船舰中鱼雷后刘步蟾带领官兵自行炸沉舰艇,他自杀殉国,与舰同沉。</p><p class="ql-block"> 这次海战北洋海军虽损失重大,但日本海军也遭重创。</p> <p class="ql-block"> 黄海海战失利,北洋海军退守威海,1895年,日本登陆山东半岛,海陆夹击威海卫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镇定指挥,头部中弹,不幸壮烈牺牲,“经远”舰也被鱼雷击中,搁浅于威海湾内,但作为固定炮台仍奋勇还击,最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七千余吨的铁甲舰,被日本破坏性的打捞殆尽,只剩下铁架残骸,回国后作为战利品大肆炫耀。铁舰忠魂或孤沉海底或流落异国他乡。</p> <p class="ql-block"> 130年过去了,探寻北洋沉舰,告慰甲午忠魂是时代赋予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从2014年开始,海底水下考古触摸到了倒扣的“致远”舰船体,拉开了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大幕的面纱,甲午海殇重回国人视野。十年来海㡳水下考古克服海底工作环境糟糕,视野受限,低温无法交流等困难,仔细的探摸海底。10年来在辽宁黄海海域和山东威海海域先后发现了“致远,经远,定远,超勇,扬威,靖远,来远”七艘沉舰遗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记住他们吧。 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舰体的残骸,仿佛亲临那场激烈的海战,那巨大的炮口像圆睁的怒目,沉积的锈垢也难掩当年的威武。“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人前朝”。甲午之战,北洋官兵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水下考古展”,共展出了330件文物。甲午沉舰水下考古持续时间长(十年),成果最丰富(四千多件),这次展览对重温甲午海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般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 恍然百年过去了,为了纪念这15艘英雄的舰艇,中国的航空母舰从16号开始编号:16号辽宁舰,17号山东舰,18号福建舰。</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中国早己换了人间。有了强大的海军,威震海疆,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共筑坚实的钢铁长城。但历史不敢忘,历史也不曾忘记,以史为鉴,警钟长呜,甲午之殇,国人永记!</p><p class="ql-block"> 刘 文</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8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