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普陀山

李明鹏

<p class="ql-block">  唐朝年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神像回国,途经莲花洋遇风涛,认为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称之为“不肯去观音”。五代梁朝在此建“不肯去观音院”。</p> <p class="ql-block">  南宋时期,朝廷将原来梅岑山以莲花洋为界,分为普陀山和洛迦山,在普陀山建“宝陀观音寺”,钦定为观音道场。该山现存的3大寺、56庵院、16茅棚以及与其相连的莲花香道,是明清以来最完整的海天佛国观音文化景观。普陀山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跻身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处。</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唐代王勃称普陀山是“碧钳嵯峨连水府”,对旖旎自然美景和深邃的海洋景观‌赞叹不已。 ‌宋代诗人‌秦观曾这样描述普陀山观音洞的景色:“匹马骄嘶石路斜,观音洞口踏烟霞。普陀风景差相似,只欠潮音小白花。”</p> <p class="ql-block">  循着先贤的足迹,孟春四月,我们一行游览了普陀山。这座镶嵌于大海之滨的“东海之珠”,以其秀美绝伦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四面八方来客。山间古木参天,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碧海蓝天交相辉映,金沙银浪绵延不绝,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晨曦初照,佛光普照,古刹重重,佛音袅袅,整个岛屿更显神圣与祥和,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嚣,仿佛能听见心灵深处的宁静之音。漫步于此,每一步都是景,每一息皆含禅意,普陀山之美,不仅在于其形,更在于其韵,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是普陀山最大、最重要的三座寺庙,代表了普陀山的佛教文化。以这三座寺庙为中心,周围围绕56座庵院,分前山、中山和佛顶山三大区块。</p> <p class="ql-block">  普济寺位于前山,始建于后梁时期的916年。1699年,清康熙赐额“普济群灵”,更名为普济寺。寺院主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建御碑殿、天王殿、圆通殿和藏经楼。普济寺集清代建筑之大成,成为浙江省清代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普济寺取普度众生慈悲济世之意。石牌坊是进入普济寺的必经之道,四柱三门,高约20米,柱上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换回苦海迷路人。”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  御碑殿面阔五间,在山门内,有明万历、清康熙时御碑三块,正中一块刻普济禅寺历史沿革,立于3.5吨重的赑屃上。赑屃昂首伸颈,眼珠能转动。</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面阔五间,供奉光首、笑脸、袒胸、盘坐的弥勒菩萨,手拿布袋。寓意他能将世人一切苦难装入布袋之中。佛像旁有副对联:“慈颜含笑笑天下之可笑之人,大腹可容容世间之难容之事”,以劝人们慈悲大度为怀,用乐观态度对待风雨变幻的生活。弥勒菩萨后面的塑像是韦驮菩萨。</p> <p class="ql-block">  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圆通殿内正中端坐着高8.8米的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善财童子和龙女。</p> <p class="ql-block">  殿东西两壁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据说观音菩萨悲智双圆,从悲则称观世音,从智则称观自在。</p> <p class="ql-block">  东西配殿(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  藏经楼面阔七间,收藏万卷佛教经书。</p><p class="ql-block"> 法堂面宽5间,重檐歇山,楼下是法堂,楼上为藏经楼。两侧又有东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  钟楼在山门东侧,内悬大铜钟一口,重3.5吨;西侧有鼓楼。每天清晨撞钟,傍晚击鼓,召集僧众参加活动。</p> <p class="ql-block">  功德殿在寺最后,是佛教信徒为其祖宗立位做功德的佛堂。殿堂四周附设斋堂、僧舍等。殿内有龙眼泉、菩提泉、菩提井,均为煮云雾佛茶的上品泉水,是普陀山十景之一“静室茶烟”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寺院内清新幽静,香烟缭绕,佛音袅袅,古树参天,殿宇楼阁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人们沉浸在礼佛的宁静与和谐之中。</p> <p class="ql-block">  寺院前门有两口莲花池,池中三座长堍拱桥,池中镂有龙首,水从龙嘴喷出,似袅袅轻烟。莲花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每年六月莲花盛开,池中树影、亭影、桥影倒映,风光旖旎。</p> <p class="ql-block">  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依山凭险,层层叠建,周围古木参天。清康熙赐“天华法雨”匾额。寺中九龙殿最为辉煌,该佛殿是从南京明故宫整体搬迁而来的,是中国寺院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内有普陀山三宝之一的九龙藻井,精工巧作,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为国家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  慧济禅寺位于佛顶山,一条平行线上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寺中主殿是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右侧大悲殿供奉的唐代观音像,为普陀山最古老佛像。慧济寺主殿屋顶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琉璃瓦盖成,阳光下映出万道彩虹,形成“佛光普照”的绚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观音大佛露天铜像位于龙湾岗巅,正是当年慧锷留下不肯去观音安放的地方。观音铜像高33米,重70余吨,采用飘海观音形像,慈悲安详,妙相庄严,是海天佛国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佛像基座两层,赵朴初题额“南海观音禅寺”,面积1000多平方米,上层供奉500尊形态各异的观音铜像,下层大厅饰有观音灵异故事的大型黄杨木雕和普陀山彩玉浮雕。铜像始建于1996年,已成为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观音信仰文化的显性表现。</p> <p class="ql-block">  竹林庵位于百步沙南,面对波光潋滟的莲花洋,与洛迦山隔海相望。寺院背山面海,古朴典雅,其庵额“补袒紫竹林”为清代康有为亲笔所题。庵大殿供奉汉白玉紫竹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  不肯去观音院是当年慧锷法师供奉不肯去观音的地方,也是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发源地。现殿内供奉唐式十一面观音像,寺院西侧筑“三十三观音灵场”长廊。</p> <p class="ql-block">  多宝塔是元代建筑,方形5层,高18米,用太湖美石筑成。塔边角雕塑四天王立像,沿栏饰观音二十四圆通浮雕,栏下四周有龙首20只,塔上三层四面镂古佛像,整体融元代建筑风格与普陀山观音道场特色为一体,为国家级文物。其中宝塔闻钟为普陀十二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樟位于西天香道入口处,树高20米,杆围8米,冠幅1000多平方米,枝叶茂盛,树龄逾千年。它虽高寿,但雄姿不减盛年,枝干上聚集着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近20科,约30余种,是一个天然空中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自古称为“海天佛国,誉为“人间第一清静境地”,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神圣的地方,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不少古代先贤赋诗填词表达了对普陀山敬仰和赞美。</p> <p class="ql-block">  南宋陆游登上普陀山,写下词作《好事近》赞曰:“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清代金朝觐作诗曰:“普陀山外湿云流,马上经行取径幽。梵宇飞空攒宝树,灵湫不泄守潜虬。”表达了对普陀山佛教氛围和自然风光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优美的自然风光让我陶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山峦叠翠,海浪拍岸,古树参天,倾听潮起潮落,感受大自然的恢宏与细腻,让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它是一个让人心境宁静的地方。走在绿树掩映的小路上,道旁树林声声不息的蝉鸣和海风徐徐吹拂,听着诵经声和海浪声交织,能让人心无旁骛、神闲气静。</p> <p class="ql-block">美友陈建敏老师阅后赋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陀仙山隐梵天,云海苍茫绕佛巅。</p><p class="ql-block">碧波万顷浮青屿,古刹千重隐翠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济钟鸣彻法界,法雨甘露润心源。</p><p class="ql-block">慧济宝殿琉璃焕,佛光普照映尘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音慈悲留胜迹,不肯去意证宿缘。</p><p class="ql-block">金身巍峨临海立,护佑苍生度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晨曦微露禅音起,暮霭渐浓钟鼓喧。</p><p class="ql-block">心随境转归宁静,身如莲花不染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峦叠翠藏幽秘,松柏青苍映碧天。</p><p class="ql-block">愿此佛国恒明照,智慧慈悲洒满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