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温新阶的作品获全国二等奖,到北戴河“创作之家”疗养休假

任逍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先生的大作在《民族文学》上的原创</p><p class="ql-block">https://mp.weixin.qq.com/s/gbAsYJKJjuCkUPs5OaNp0w</p> <p class="ql-block">知名作家温新阶的散文《天黑得很慢》,在全国“雪峰山杯·共有家园”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这次大赛共收到作品2100件,初评入围47篇(首),最终获奖16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全文被刊登在今年的《民族文学》杂志第二期上。今年八月,中国作家协会组织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家到北戴河创作之家疗养休假。</p> <p class="ql-block">在“创作之家”,温新阶有幸见到了“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品读知名作家温新阶获奖作品《天黑得很慢》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胡德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翻开他的散文《天黑得很慢》时,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以“天黑之前”这个时间段为线索,串起了乐园乡村的种种人生表象和那里的风土人情,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亲历了那些生动而真实的场景,让人陶醉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作者身在何方,总是割舍不了对家乡的那份眷恋。作家温新阶曾在一个访谈录中说,跟所有人一样,我很热爱我的故乡,我有很多写故乡的散文。可以说,我出版的每一本散文集,都有我故乡的影子。因此他对亲人的丝丝牵挂,对那群纯朴善良的乡里乡亲和那些曾经纯真无暇的故事,总在梦里缠绕,如一种思念悄无声息,却已深藏,不能割断,这便是他的乡愁,这也是他写散文一个永恒的主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文学。作家温新阶的家乡乐园,自然地理环境、地域空间特质,总会深刻影响着他的审美立场、审美情趣和审美态度,影响着他对文学作品中地理空间、地域人文的美学建构。他在《天黑得很慢》一文中,以诗意的笔触,勾画出乐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如文中串起的三个不同人物在天黑之前有着不同的看点,彰显出与时俱进的闪火点。 一是竹园荒的玉珍是最盼天黑的,瓮桥河今晚有一场哭嫁,要她去参加。二是太阳还挂在金银山的栎树上的时候,菊子锄完了最后一锄,她觉得天黑得很慢,她闻到了腊蹄子火锅味儿,闻到了山胡椒炒的洋芋片的味道。三是希望天黑得慢的不光是菊子,还有竂叶冲的光明,这几天要趁着天晴收木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在《天黑得很慢》一文中,以深情的笔触,熔铸着饱满激情与审视,打造了一个卓尔不群的乐园乡土世界。那些真实感人的故乡故事,没有矫饰感伤,也没有情绪的渲染,却忠实铭记着乡土历史,照亮着乡土文化现实,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携带着他们生命的故事,走入作者的纸上疆域,也带给我们长久的感动。正如作者的精彩结尾: 在乐园的乡村,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精彩总在上演,总在不分昼夜地一帧一帧放映,夏天,天黑得很慢,冬日,天黑得很快,美丽总在,像墙上挂钟的彩色指针,移动和旋转,美丽总在轮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竹园荒的玉珍是最盼天黑的,瓮桥河今晚有一场哭嫁,陆家三姑娘要出嫁了,那是玉珍最好的姐妹。玉珍懂了,自己比三姑娘大几岁,又是过来人,知道长短轻重,这场哭嫁,她要给三姑娘操持好。天擦黑她就来了,一切布置停当,客人早已陆续来到,新风尚,喜事简办,客接得不多,也不闹大的动静。来送送三姑娘,是个意思,现在娘家婆家三天两头跑,早不看见晚看见,没有分别的那份哀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哭嫁,也仅仅是个仪式,有些年没有人兴这个了,后来成了非遗项目,文化站要求恢复起来,玉珍是县里的传承人,人又漂亮又热心,这一方,就又弄得有枝有叶,有山有水了。准备就绪,玉珍一拍手,九个姑娘往厢桌边一坐,哭嫁就开始了。开场哭爹娘,十个女子,已婚的,未婚的,陡然想到自己的父母,泪水涟涟抹不净,一向没心没肺的三姑娘,竟至号啕,她爹娘抹着泪去了厨房。哭完爹娘哭哥嫂,哭乡邻,哭老师,最后,是姐妹们自己哭自己,莫让爹娘泪流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新风尚,喜事简办的哭嫁。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中,婚俗无疑是最能反映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一面镜子,正如俗语所言,“民以食为天,婚以俗为先”。各地的婚俗多样而复杂,每一处的婚礼都有其独到之处,每一种习俗都承载着深深的文化意义。玉珍操办的这场哭嫁风俗,就是这样一种独特的传统。作者从乡村生活中打捞出刻骨铭心的饱含汁液的婚俗记忆,为他闪光散文的诞生,提供了条件。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土家族地区的乡土风俗,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跟玉珍相反,袁家街的菊子却担心天黑得太早,耽误了她薅草,她计划天黑之前把花栎树埫的草锄完,趁着太阳最后的光亮,噗噗噗地薅草。菊子的脾气有点怪,她坚持不用除草剂,自古以来薅草就是用薅锄,哪兴喷药水杀草?你说喷药水杀个虫,这农药当用,药水代替薅锄,这是哪跟哪?菊子犟,硬是不用。别人喷些药,草都死了,坐在屋里看电视唱姊妹歌,菊子伏在苞谷田里薅草。苞谷叶子把她手臂上划了长一条短一条的口子,一流汗,生疼,薅草时飞扬的泥土沾了她满头满脸。她不管不顾,薅她的,锄她的。丈夫要用除草剂,菊子不依,丈夫也就懒得帮忙薅草,只是在屋里造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家温新阶的作品丝毫不矫揉造作,纯粹的情感和纯真的心意跳跃于淳朴的文字中,透过乡间粗粝但却泛着温情的生活质地,容入了现代农业意识,传递的是走生态农业之路的声音。也就是说,农业的最大价值在于“吃”,而不在于卖钱,这是农业本身的特性注定的。如果一味利用农药化肥来增产增收,其结果就是,赚来的钱导致的健康问题、环境问题,会对所有人带来更大、更持久的伤害。我佩服作者的这种情怀和执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望天黑得慢的不光是菊子,还有竂叶冲的光明。这几天趁着天晴收木瓜。榔坪有人买了劈木瓜的机器,他不开这个洋荤。多请几个人,工钱高一些,三顿见荤,白天一包烟,晚上一顿酒,五十年的开销还买不回来那个机子。天黑之前捡完背完,丰盛的晚餐在候着他们,酒香肉香已经飘了过来。吃的都是紧着好的做,喝的酒还是尧治河1988,大家一边吃一边喝,酒足饭饱,开始劈木瓜。一人一把菜刀,一个墩子,一个筐子。灯都打开了,恍若白昼。噼里啪啦的声音悦耳动听,木瓜的芬芳四处飘散,这青木瓜相比干木瓜,醇香之外多了缕缕清香,在五脏六腑之间游走,让人陶醉得无所适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喜欢乡村清新的空气,凉爽的风,美丽的夜景。过去的村庄是安静的,只有柴火发出噼啪的燃烧声,只有八仙桌前饮酒者的交谈声和邻村人匆忙的脚步声。作家温新阶的家乡是木瓜产业大镇,他没有用文字描写那木瓜满园香,而是通过写光明家里夜晚劈木瓜的噼里啪啦声,衬托出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美好生态,点明了文章主题。乡村的夜晚既没有城里的灯光璀璨,也没有城里的繁华喧嚣,独一无二的寂静中带着一丝热闹,隐藏着一股独特的乡村气息,这正是她的美丽之处。乡土关怀既是作家温新阶的散文主题,也与他的时代使命感紧密相连。《天黑得很慢》一文,追索故乡回忆,审视乡土现实,关心乡村发展,思考乡土生态,将个人生命情感融汇于山河故人的独特体验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家温新阶的作品《天黑得很慢》,构思巧妙,匠心独运。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环境、场景、细节等,都达到了一种纤毫毕现的真实与精细。娴熟自如的叙述技巧,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特别是文章开头对环境的描写,天空像一口锅,一口被烈火烧成瓦蓝色的铁锅,倒扣过来,炙烤着大地,偶尔有风,如电扇吹动,风摆过来,火苗舔了左脸,再摆过去,火苗又舔了右脸,勾勒出了一种氛围。盼着太阳落山,盼着天黑,将人物的内心情感与环境相融,这是一种既独特又贴切的比喻。他的散文浑然天成,不加雕琢,无华丽语言,文字灵动、描写细腻,语言地域色彩浓郁,有种原生态的美。最突出的是展现了作者对乡土和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文化传承和乡村发展的关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