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麻豆腐

李晓玉

<p class="ql-block">  麻豆腐不是麻婆豆腐,它和麻婆豆腐没有任何关系,它的同胞兄弟叫豆汁儿,从颜色上能看出这二位之间的亲戚关系。麻豆腐说白了就是豆汁儿沉底后的豆渣。</p><p class="ql-block"> 同豆汁儿一样,‌‌麻豆腐也是‌老北京的一道特色小吃。麻豆腐的色泽暗绿,口感香醇味厚,酸咸适口,具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并且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麻豆腐的制作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是一种平民美食。散文家汪曾祺在散文《豆汁儿》中曾写道“豆汁儿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加几个青豆嘴儿(刚出芽的青豆),极香。这家这天炒麻豆腐,煮饭时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开了”。</p> <p class="ql-block">   麻豆腐属于清真菜,炒出来象是一摊烂稀泥,做不好了很难吃,做好了也不见得能吃惯,炒麻豆腐被称为“黑暗料理”可谓名副其实。炒麻豆腐的过程融合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烹饪理念的精髓。做这道菜不能离人,因为得不停的用铲子抄着锅底翻炒,这样才能保证不糊锅,不粘锅底。锅开了,锅里的麻豆腐会泛起许多大大小小的泡儿,伴随着“咕嘟、咕嘟”的响声,一股麻豆腐特有的酸香气扑鼻而来。这时候加入青豆、雪里蕻等配料用文火接着慢炒,关键在于要让豆腐把羊尾油都吸进去,再把油炒出来,做一次起码要至少半个小时。炒麻豆腐不能着急,要有耐性,火候不到,糗的不透,最后炸一点辣椒油往上一呲,香味儿一出就齐活。老北京有句俗话:“炒麻豆腐——大咕嘟”,说的就是这个过程。人们讲麻豆腐没有豆汁儿声名远播,它更低调,更家常,在条件没那么优渥的年代里,属于真正的民间智慧。 </p> <p class="ql-block">  我接受不了豆汁儿,但我很喜欢吃炒麻豆腐。我第一次吃麻豆腐,面对那一盘很象石灰的东西,是带着一种挑战的心理去的,只用勺子挖了一小口送进嘴里小心咂摸滋味儿,咦?完全没有豆汁儿那股奇怪的味道,是一种层次丰富的味觉体验,既有豆腐的嫩滑,又有辣椒的麻辣,还有花椒的麻香,让人回味无穷,从此一发不可收,难怪麻豆腐被称为是老北京独一无二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北京牛街的“宝记”清真老店有卖麻豆腐的,跟豆汁儿在一起卖。商家很讲究,麻豆腐按“套”卖,因为炒麻豆腐要用羊油,还要青豆、雪里蕻等配料,所以商家就把这些配料都备齐,和麻豆腐一起卖,一“套”不到20元钱,方便又实惠。买上几“套”回家慢慢享用,是难得的美味。我老公因为会炒麻豆腐,还被我天津老同学戏称为“黑色料理师”。</p> <p class="ql-block">  麻豆腐和豆汁儿是同一副德行,有人爱有人怕,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得了的。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在顺义的一家清真饭店吃涮羊肉,看到菜单上有炒麻豆腐,就点了一盘解馋,结果,一端上来他们都不出所料地直撇嘴皱眉,在我的一再怂恿下,我旁边的女同学就用筷子挑了一小口,送到鼻子下先闻了闻,试了试,最后还是直接扔桌子上了,她说,“光看它象沙石料的外形就没了食欲。”对于吃麻豆腐,网上有一段很好玩儿的话,“有人一口吃出了豆子的前生,有人表示差点吃出自己的来生,豆腐仿佛在此时通了人性,亦正亦邪的气质拿捏的相当到位”。</p> <p class="ql-block">  对于表达吃麻豆腐最恰当的感受,我最喜欢下面这段话,“没人知道它帮助多少人重新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那些敢于挑战它的食客一般都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他们说只要保持探索精神,就能得到足够多元的开放式体验。”</p><p class="ql-block"> 怎么样?没品尝过这道老北京特色小吃的,是不是也可以去尝试和挑战一下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