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老屋//记忆中的一号楼

华泽瑞

<p class="ql-block"><b><i>故乡老屋之二</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忆中的一号楼</b></p><p class="ql-block"><b> 文/华裕秀</b></p><p class="ql-block"> 一号楼曾经是法库县一个时代的标志。 </p><p class="ql-block"> 那是县里第一座暖气楼,一座只有县政府大院工作的人才能住进去的六层白色板楼。</p><p class="ql-block"> 楼南面是进门院子,有一排小平房叫仓房;北面是一片花园,花草茂盛,许多枝茎比上小学的我高很多。好多次放学我提着水壶去浇花,后来被一排发廊替代了。</p><p class="ql-block"> 1986年,我们家被分配到了临街西侧把道边的二层,妈妈担心冬天会冷、临街会吵,爹则自豪的说:“你看看这位置多好!南北通透,大阳台还有个拐角足有半间房子大,过年看灯都不用出门啦”!确实,一号楼在县城正中心,最大的一条十字路口叫十字街,四个方位分别是二百货、群星、双龙、丹凤,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方。私体经济在那个时期萌芽并迅速发展,零散的商贩开始入住固定地点,并逐渐以集群售卖的形式经营,大家都喜欢去那里转转买些衣服杂货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  《泰坦尼克号》上映后我喜欢女主的橘色裙子,妈妈便按照我画的样式定做了一套,当时花了400多元,将近一个月的工资。一次我突然想要个娃娃,妈妈带着我找呀找,终于挑选了一个会发声音精致的洋娃娃。那时候满大街是灰色的确良,而我是有颜色的,绣着小动物图案的红色套装,带蝴蝶结蕾丝的花裙子,耳环、珍珠项链(假的)。甚至有时,大百货的衣服妈妈都看不上,跑到沈阳市里买,耳洞也是她带我打的。妈妈总是给我买好看的衣裳,在那个年代,她给了我富足的童年,让我有了回忆都会笑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事实证明,一号楼确实可以赏灯。每年正月十五一到,姥姥和几个姨就带孩子们雄赳赳的奔赴到我家,阳台、窗户,都是绝佳的观赏点。北面是一工业局、西面粮食局,都是当时颇有实力的单位,所以会转的、发声的、最亮的、最好看的花灯都集中在这,家里不用开灯,都灯火通明。晚上十点多的时候,还会放大礼花,一朵一朵的在空中绚丽的炸开,落在家中明暗交错的墙上一团团锦簇的影子。楼下人群攒动,楼上我们挤在阳台看灯、看人、看花。这种热闹会持续到零点以后,花灯渐渐熄灭,未尽兴的孩子零星的放鞭炮。妈妈抱怨灯光晃的无法睡觉,而爹和我却觉得这样甚好。</p> <p class="ql-block">  一号楼向北沿着大道,有一所公立医院,因为转指疮我在那治疗过,当时嚎叫响彻一层楼。发烧打过针,最害怕每次都要做皮试的青霉素。经过一个小上坡,直走是印刷厂,二姨三姨五姨老姨在那上班,经常送我一些本子小盒子。对面是实验小学,我的母校,三层楼、大操场,不错的学校。挨着学校围墙的是一条小路,能通往二龙山,是中午回姥姥家吃饭我常走的一条路,一下雨满是泥泞,不太好走。这些年,经常梦见自己走在这条小路上,但总是迷路,怎么也走不到姥姥家。大道再往北左边的路口,是通往姥姥家的大路,道东有个私人诊所,姥爷在那输过液,我看着《七剑下天山》小说在旁陪护。</p><p class="ql-block"> 十字街向东是新华书店,看书、买书、生日卡、贺年卡都来自那里。过年前夕,道路两侧会有商贩售卖烟花,长长的排成两列,每年爹都会带着我走过每一个摊位,必买的三角花,是拎着一根绳子能转的小烟花,还有手摇花和一些新出的款式,十元钱能买上好多。爹笑着拒绝推销卖鞭炮的人“我姑娘胆小带响的不敢放”。不敢放他也给我买,就像是每年的一种仪式,买了烟花我就知道快过年了。</p><p class="ql-block"> 再向东会经过客运站,妈妈的单位,然后是土楼;十字街向南是重点高中,这些另起文再叙。</p><p class="ql-block"> 十字街向西不远,道北有一趟连脊的四间大瓦房,爹说最东边的那间是我出生地。再往西走是父亲工作的地方,县政府大院。据说主楼是伪满时期日本人盖的,二层有个大平台,正对着大门,过年秧歌队敲锣打鼓浩浩荡荡的进来,工作人员放鞭炮欢迎。那是许多乡村、单位自发组织的拜年秧歌队,政府会留出预算发红包。舞龙、舞狮子,热闹的整个正月县政府几乎都不怎么办公。只一次爹带着我在平台上看秧歌,其余都在台下面,我抱着满佳、周圆、拉着张书,我们一起凑热闹,挤呀挤,不一会儿,就被人群推搡着到了前面。</p> <p class="ql-block">  我家在一单元二层第一间,门很单薄,进门右边是需要上两个台阶的小厕所,挨着是厨房,然后是我的卧室。这一切都在右边,就造成了房子有一条狭窄的长走廊。走廊尽头是父母居住的卧室,兼具客厅,正对着房门的是电视、三角柜。晚上我们坐着沙发在茶几边看电视边吃饭,爹常常因为我挑食不爱吃饭跑到饭店买我爱吃的锅包肉。大伯说他娇惯“我姑娘嘛就得宠着。”爹从不理会。 </p><p class="ql-block"> 阳台冬天冷的像个冰窖,储存些白菜冻梨啥的,那时候妈妈就怕我感冒不让我进去了。单休的周六是我独霸电视的日子,射雕英雄传、西游记......每次都看到半夜,播放主题曲的时候,我赶紧提着录音机录下来,这边还要记歌词,一顿紧忙活。一天几句,记录完整便抄在自制的歌本上,那一页还会贴满剧中角色的小贴画。后来有了报纸,每周电视节目预报让我提前抱着录音机有了准备;热播剧剧照歌词剪下来贴在歌本上。“一起走过的日子”磁性的声音让我喜欢上了刘德华,每期专辑都买,一抽屉磁带中夹杂着几本二人转,那是父母的,早晨唤醒我的就是那句“二姐呀”。升入初中,爹送我了一个当时最火的京华牌随身听,我躺在床上插着耳机,夜深人静的夜晚,立体环绕的声音四面八方涌来,这质感,比大学时候的sony强了不知多少倍。</p> <p class="ql-block">  一号楼伴我度过了小学的时光,承载了许多的欢乐和美好。无数次梦里 ,我又回到了一号楼,穿过漆黑破旧满是电线杂绕的楼道,推开家门,走进小小的卧室,枕头旁的随身听,书桌上的歌本,还在老地方 。窗外花园里繁花盛开,上学走的马路依然熟悉。 我看见9岁的自己假装拿着书本让爹讲题 ,他认真讲解的时候 ,那个小孩偷偷的瞟着电视里播放的射雕英雄传。 妈妈坐在床上织着毛衣,那是当年最流行的麻花纹款式,复杂难度大,妈妈手中的针飞快的转动,利落干脆。 </p><p class="ql-block"> 梦里花落知多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华裕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i>华裕秀:原籍沈阳人,自幼爱好喜文弄墨,作品千余散见《北京日报》、《中国妇女》、《心理健康杂志》等国内十几家重点纸媒刊物。大学毕业后考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现供职于北京司法系统某部门从事党务宣传工作,为国家司法部注册专业人才。</i></b></p><p class="ql-block"><b><i><span class="ql-cursor"></span></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书法作品欣赏</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作者刘世英 沈阳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华泽瑞</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自拍</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