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看世界(下)

绿雅青野

<p class="ql-block">靠港地之六 巴拿马🇵🇦克里斯脱瓦尔</p><p class="ql-block"> 6月24 日中午船抵达位于中美洲地峡一国隔两大洋(大西洋太平洋)的巴拿马。它原为印第安人部落聚居地。1501年,巴拿马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巴拿马独立,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直至1903年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成立巴拿马共和国。不到430万的人口65%为欧非混血裔,信奉天主教。</p> <p class="ql-block">我今天继续跟团游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从靠港地克里斯托瓦尔到首都巴拿马城。濒临太平洋的新城区高楼耸立,一派新兴城市景象。而紧邻的老城区还保留着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的建筑风格,狭窄的街道边色彩各异带阳台的低层建筑,多座教堂穿插其中;高档餐厅商店和日用杂品小店互为邻里;单行车道上轿车首尾相接。新旧交融、忙闲有序,显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巴拿马的特产各色草帽装饰了半条街。</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南美独立运动英雄玻利瓦尔是否染指过巴拿马的独立,但他的雕像还是不可一世的矗立在中心广场上。</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口不多的小国民众,几乎都以巴拿马运河的运营为生,幸福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p> <p class="ql-block">6月25日邮轮通过巴拿马运河。这条运河联接太平洋与大西洋,使来往两洋的船只不必南绕阿根廷的麦哲伦海峡,轮船从大西洋一侧到太平洋一侧,穿过巴拿马只有82公里的最狭窄的地区。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大大缩短了美国东西海岸间的航程,比绕阿根廷南端缩短了将近15000公里!可以说,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对整个美洲大陆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贸易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一早船头就站满了等待观看邮轮穿越运河壮观景象的乘客。</p> <p class="ql-block">为了这一刻,我忍受着饥渴和太阳暴晒,整整在船头站立了三个小时,那时船刚刚穿越过第二个船闸,我几乎冲向餐厅一口气喝下一杯果汁,否则我大概要晕倒在甲板上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船几乎是卡着河堤穿越巴拿马运河的,它关停了自己的动力系统,由两边的牵引车拖拽着缓慢地爬上高一级的水闸。</p> <p class="ql-block">过了运河,邮轮从大西洋海域进入太平洋,海水呈绿色,似乎温柔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这是船上一位年轻的华人工作人员手绘的邮轮进入中美州以后的航线,最窄处就是巴拿马🇵🇦。</p> <p class="ql-block">整个穿越巴拿马运河耗时漫长,直到下午3点,邮轮从连接南北美洲的泛美大桥下穿过,整个过程才结束,享受着也许是一辈子艳遇的我们聚集在甲板上恋恋不舍地与之告别。</p> <p class="ql-block">靠港地之七 哥斯达黎加 蓬塔雷纳斯</p><p class="ql-block">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的狭长地带,东临加勒比海,西靠北太平洋,意为“丰饶海岸”,首都为圣何塞。 哥斯达黎加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个裁撤军队的国家,是中美洲地区经济发展较佳的国家。靠港地蓬塔雷纳斯离首都圣何塞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和一些船友选择坐长途汽车自由行。到车站购票,不收美金不能刷卡,正一筹莫展之际,冒出一个当地老头,每人交了18美元后跟他上了大巴,到圣何塞跟着这个已老但壮硕的导游将近三个小时的城市暴走。再坐二个多小时长途车返回,已是月黑风高雨疾,淋了个落汤鸡。</p> <p class="ql-block">圣何塞街景,虽然不时一阵雨水倾盆而下,但并不影响步行街人群的熙来攘往。</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广场上的人悠闲自得,一尊尊雕塑展现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国家博物馆,门票18美元,给我们的参观时间只有半小时。这样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的打卡,我毅然放弃。用这个时间,狼吞虎咽吃掉背着的干粮和水,也为了减轻负荷。</p> <p class="ql-block">混杂在街区的总统府,没有高耸围墙和民众隔断,没有高高台阶让人望而生畏,也没有目不斜视的重兵把守。只是街区四周有警察漫不经心的巡视。</p> <p class="ql-block">自由广场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没有军队的国家警察不少,但没有那样的让人敬而远之,常常主动与我们用中文打招呼“你好”!</p> <p class="ql-block">特色美食。面包店之类店铺很多。所以大多数人目测体重都“”月半”。</p> <p class="ql-block">靠港地之八 墨西哥 曼萨尼约</p><p class="ql-block">墨西哥合众国领土面积196.44万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第三大国,位居世界第十四位,位于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部。截止2023年,墨西哥全国总人口1.30亿。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文化中心之一。152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墨西哥独立战争后,建立墨西哥第一帝国,1823年,被军事政变推翻,1824年,建立墨西哥合众国。1848年,美墨战争后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863年,在法国的扶持下建立墨西哥第二帝国。1910年爆发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1917年宪法的制定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邮轮停靠在墨西哥港口城市曼萨尼约,城市的标志塑像是旗鱼。</p> <p class="ql-block">墨西哥港口城市曼萨尼约半日游 经过三天海上航行,上午邮轮抵达墨西哥港口城市曼萨尼约。我们大陆、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外加一对瑞士洋夫妇12人拼一辆当地旅行车一起出游5个小时,每人收费25美元。游览了一个小动物园,观赏一群冷血的蜥蜴;逛了一个大型超市,买了墨西哥特色龙舌兰酒和酒心巧克力;远眺海边山坡上新城现代化白色建筑群,建筑风格相比老城区西班牙拉丁风格的色彩斑斓,显得端庄大气,堪比希腊圣托里尼,能在此居住的应该是非富即贵阶层吧;海滩看浪涛汹涌,听涛声震耳,只是天说变即变,黑云低压,不时洒落一阵雨水,在海边观景高台简陋餐厅,吃了一份鲜辣美味墨西哥美食,配据说是世界上最可口的可口可乐,吃完余味也是辣的,却辣得热烈劲爽。</p> <p class="ql-block">靠港地之九 加拿大 温哥华</p><p class="ql-block">1792年,英国人乔治·温哥华海军上校的探险船为找寻西北通路航海到巴拉德湾一带。1862年起欧洲移民在海湾沿岸定居。人们为了纪念第一位到达此地的探险者,故将该市以温哥华来命名。之后,港口和城市便逐渐兴起,成为“通向东方的大门”。它现在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p> <p class="ql-block">一早船就抵达温哥华,邮轮停泊在市中心的港口,扬帆的建筑一下子就让我联想起悉尼大桥边贝壳状的歌剧院,实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在海边的史丹利公园是这个城市最早的登陆地。矗立的图腾立柱和伐木工人木刻像述说着历史,着运动装备的男女老少展现这个城市的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在正午阳光的暴晒下,看一场欢乐诙谐的伐木工人表演,老外兴致勃勃地互动欢呼,我们听不懂他们的交流,看台上台下欢声笑语,跟着一起欢笑。</p> <p class="ql-block">温哥华街景呈现一个现代城市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离靠港码头不远,但走着走着我有些找不到北了,本可借助导航,但正看到一个亚裔面孔遂去问路,原来是一位台湾人氏,已在加拿大完成学业继续留下打拼事业,一路交流畅聊增进同胞之谊,他一直把我送到码头,合影留念,互加微信。</p> <p class="ql-block">  靠港地之十 美国阿拉斯加凯奇坎市</p><p class="ql-block">​ 阿拉斯加是美国的海外“飞地”,面积最大的州,1876年以720万美元从沙俄购得。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70万居住人口。它是美国仅次于夏威夷排名第49的州。凯奇坎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最南端,坐落在一个美丽的小岛上,是阿拉斯加锅柄地区的重要城市。凯奇坎的名字来源于特里吉特语,意为“展开翅膀的鹰”,象征着镇子附近壮丽的瀑布。在历史上,凯奇坎最早仅是一个印第安人的钓鱼营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成为了美国内陆航线的重要节点。凯奇坎的两大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和三文鱼养殖业,这也使得小城赢得了“世界鲑鱼之都”的美誉。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新鲜美味的三文鱼,同时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原住民文化。​这是一座优美的袖珍小城 ,只要架起一座梯桥就可从邮轮上走到大街上。全城一条大街,步行就可走遍各个景点,但城市却还提供了免费的循环巴士供需要的居民乘坐,我也理所当然的享受了这样的便利。今天是个阴雨的天气,几天时间从热辣的拉美地区到达这个可以穿着冬装的地方,也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呢。</p> <p class="ql-block">这个小城依山傍海,因其民宅五彩缤纷而充满了鲜艳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凯奇坎的溪街是值得一游的景点,这是一个建在高脚柱上的滨海区,昔日曾是红灯区,如今已重新整修成为一间间深具特色的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船正行驶在阿拉斯加崔西峡湾里,雪山、冰川、浮冰都在眼前似乎触手可及。还远远看到有鲸鱼跃起喷水,又倒插进水里,露出尾巴。一天奔出跑进于甲板船头船舱,因为外面气温实在太低,带的冬装全部披挂上,时间呆久了还会冷得打哆嗦。船航行速度很慢,过一个大冰川时还停止引擎操作15分钟,以便大家都有机会观赏到这壮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一早拉开舱门,嵌着一条条白色雪线的巨大黑色山体已耸立眼前。快速洗漱,带上全部冬装,到餐厅吃饭。船上已广播,9~10点,船将到达哈伯德冰川最深处,这是只有像我们这种大船才能到达的地方,是我们这样的游人才能观赏的壮丽景观。船头已站满翘首以待的观众。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形成于3.8~2万年之前,是由于气温上升,水让冰河凝固,海平面下降形成的。风疾浪高还不时飘落雨水,披挂上全部冬装也不能在外面久留,又不能错过这一生难见美景,只得不停进进出出,留下永久的记念。</p> <p class="ql-block">阿拉斯加的很多峡湾冰川都是以大学来命名的,如学院峡湾、哈佛冰川</p> <p class="ql-block">因为地球变暖,冰川崩塌,不时能听到轰隆隆的巨响。</p> <p class="ql-block">靠港地之十 一 美国阿拉斯加西沃德</p><p class="ql-block">西沃德坐落在阿拉斯加州的南部,靠近海洋,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这座城市常住人口约三千人,是阿拉斯加州重要的旅游胜地。这座城市以1867年的时任美国国务卿西沃德命名,以纪念他以每英亩两美分的价格从沙皇俄国手中买下阿拉斯加的功绩。历史证明这笔交易非常有价值,美国接手不久后,在阿拉斯加发现了金矿,二十世纪又发现了北美最大的油田,使得阿拉斯加成为了美国的重要能源产地。</p> <p class="ql-block">它有六个民族的原住民,为了保护他们的权益,政府成立了12个公司,每个原住民公民都拥有公司股份。因此这里的居民非常富有。一早当我们的船停泊码头时,先我们已有一艘邮轮停泊在港口。我们的大船旁边就是私人游艇码头,停满了各种游艇,而旁边的停车场,则停了很多房车和皮卡,皮卡后面拖的是皮划艇、自行车等运动休闲装备。把这些装备再移放到游艇上,游船扬长而去。</p> <p class="ql-block">上午我独自一人上岸冒雨游览了这个并不大的城市。建筑装饰涂鸦雕塑都体现它是一座以鱼类为主要物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还有半天的时间乘坐游船游览复活湾,由于风雨飘摇,波涛汹涌,洋面一片雾茫茫,虽船上常提示前方发现海獭海豹之类海洋动物,除看到洋面上浮现几个黑点,还真识不得其真面目。倒是一个孤岛上,停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海鸟,真是不惧严寒的海之精灵。风疾雨密浪高天寒,我们像喝醉了酒迈着舞步踉踉跄跄进出船舱,生怕遗漏这可能一生就来一次所能碰到的艳遇。4个多小时的航程,摇摇晃晃晕晕乎乎,不少人晕船呕吐,有遗憾却没有后悔。</p> <p class="ql-block">停靠在同一码头上的另一艘邮轮先我们远航,目送它离开也会有一份依恋。</p> <p class="ql-block">靠港地之十二 日本横滨</p><p class="ql-block">日本横滨是我们这艘邮轮的母港。7月16日从阿拉斯加我们开启返航之旅,从日期上看26日抵达目的地是10天,实际上的时间是9天,因为要走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的白令海峡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海峡水道的中央,因此返航途中我们略过了7月21日这一天。</p> <p class="ql-block">流连在甲板上与大海作最后的告别。既有对深深海洋的眷恋,更有对故土亲人的热切思念。</p> <p class="ql-block">早上从横滨下船,拖着两个箱子坐接驳车到地铁站,再坐大巴到东京成田机场 ,飞回上海已是深夜。</p> <p class="ql-block">55天的航海旅行圆满结束。一路上,不仅欣赏到了世界各地的壮丽美景,也体验到了不同国家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各国船友的互动交流,感受到了人类的共性与差异,多元与和谐。我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更多的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感谢一路相伴的船友!感谢一路关注的网友!在我迎来74周岁生日之际 ,我把这个记录作为献给自己的礼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