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溪之行记

東海釣客

<p class="ql-block">  伏秋之期,受朋友所邀去了一趟上虞陈溪村,没去时不知道陈溪位于哪里,去了之后才知道此村就处于四明山腹地,其南与余姚大岚镇、四明山镇相连,西南与岭南乡毗邻,西、北与下管镇相接,东北与余姚市梁弄镇相毗邻,因境内有陈溪得名,其地“有秀有隐”,仙境也,更有“虞南山水胜境,陈溪为其精华”一说。 </p><p class="ql-block"> 据说,南北朝隐士陶弘景一到此地就惊呼“人间之仙都”,遂写下“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之文,呼朋引友来此隐居。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在陈溪“寻根之旅”途中,把双笋石喻为虬龙,称此地为“化龙之境”,写诗盛赞:“云根奇怪起双峰,惯历风霜几万冬。春去已无斑箨落,雨余唯见碧苔封。不随众卉生枝节,却笑繁花惹蝶蜂。借使放梢成翠竹,等闲应得化虬龙。”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确实如此,陈溪境内,石笋山之险、雪花潭之幽、通泽寺之古、四柏庵之雅可见一斑。且有太平山仙传、神仙谷神奇等人文传说,佛道也曾齐聚此地,名士更是在此雅集,若能徜徉于山水间,必能得之心而寓之情也。</p> <p class="ql-block">  带着些许期待,蹭车来到陈溪,朋友安排的休憩场所名为“懿境·竹隐”,一听便觉文化气息深厚。此隐所临山而建,面向山溪,虽院落不大,但很有味道,其建筑简直而明快。进去之后,居然发现顶楼有一游泳池,面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可尽情畅游。</p> <p class="ql-block">  中午,朋友将午餐安排在了下管镇一家颇有特色的农家乐里,一行十人正好凑上一桌,菜肴多以本地特产为主,有王猛蛇为原料的“椒盐蛇段”,跑山鸡为原料的“原鸡笋干汤”,还有“红烧溪坑鱼”、“清蒸野生鳝段”、“咸菜土布鱼”、“白切土猪肉”等不一而足。席间还有一道本地最有特色的“臭苋菜梗”。听饭店的厨师介绍,这苋菜梗家家都会腌制一些下饭,一般用老卤腌制。要吃时,千万要注意的是,苋菜梗不能用水洗,否则吃起来味道就差了。要直接装盆,放一点盐,浇一点菜油。一台三眼土灶,用一尺八大锅,垫上竹蒸架,开始点火,蒸二十分钟就可以吃了。蒸熟的臭苋菜梗一起锅,臭稠稠、暖烘烘的滋味便扑鼻而至,上桌后也可滴上几滴麻油。若用筷子夹一段放入口中,用“一含二啜三嚼”法食用,毫不夸张的说,那纯正地道的臭香与香臭,瞬间直奔舌尖喉咙而去,就一个字“爽”。美食家汪曾祺也曾详细描述过苋菜梗的口感。“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是佐粥的无上妙品”。当然除了佐粥,佐饭,也可作下酒菜。</p> <p class="ql-block">  餐后,回到“懿境·竹隐”稍作休息,一行人就上了平台游泳池开始游泳。游泳两字,阿拉宁波人各有解读,有些地方“打泅”,有些地方叫“泅浴”,也有些地方叫“掼河”或“游河”,总之都带有水字旁。坐在池畔,直视,青山绿水就在前方晃悠,仰观,则见白云苍狗随风飘逸,此情此景,不由分说下池先来一个自由泳,紧接着来一个蛙泳,之后以仰泳之态漂浮在池上,晃晃悠悠,随波逐流。说起来也难为情,自带儿子为了小学体育达标陪他去泳池锻炼,这一晃居然已将近二十年没正式游过泳了,故此,趁机多泡一会,也当是还账啦。</p> <p class="ql-block">  晚餐,朋友安排在溪畔的通泽寺里品尝素斋。通泽寺,据记载,可上溯至五代十国(907-979年)时期。明万历《新修上虞县志》记载:循塔岭而东,对双笋石有大庙。即通泽庙,在钓台山,五代晋汉间建,是虞南最大古寺。</p><p class="ql-block"> 通泽寺原有九十九间房子组成,毁后重建。庙内尚存宋熙宁八年撰写的《通泽庙碑记》残文匾,光绪三十一年的《钦加同知衔特授绍兴府上虞县正堂加三级记録十二次叶为》禁盐碑,道光拾六年仲冬立的《通泽大庙灯会碑记》。寺内供奉有大庙菩萨通泽将军。此位通泽将军就是越国方士计然的徒弟灵姑浮。据传,春秋时期,计然带徒弟范蠡、灵姑浮在陈溪太平山修炼、弈棋、练兵。在十年生养,十年教训,那场吴越之战中,通泽将军率领十个儿子在驰骋沙场,立下赫赫战功。魏晋时期,灵姑浮由“人”变成“神”,后演变为虞南十九都48堡的主祭神。清光绪《上虞县志》载:“泽广利侯庙在十九都钓台山东,五代晋泽间建,神祀方石圣官。吴越封“通泽将军”,宋熙宁八年寺“广利侯”。建炎(宋高宗年号)间金虏入境,见侯张旗帜,甲兵甚盛,惧而遁,自是灵迹愈著。”</p> <p class="ql-block">  带着一份敬仰之情,拜访了通泽寺,初见寺门立有一尊弥勒佛坐像,笑容可掬,让人不禁想起“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那幅楹联,后面则是一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之后拾阶而上,依次拜了佛祖如来及“通泽将军”塑像。告别寺中师傅已近黄昏,素斋就在寺中接待厅所品,一桌素宴做的精致,每一道菜上来后,都不忍动筷,但最后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将一桌素宴细品慢嚼解决殆尽。</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走出隐所,顿觉山林中空气清新,好一个天然氧吧!沿着“石笋山古道”拾阶而上,感觉山道似乎有点陡,好在道旁装有扶手,在转了几个弯后顺利地登上了山顶。可能起得早,山路上居然没遇到一个人,倒是山中各种鸟鸣声非常悦耳,在行走了半个小时后,我看到一个玻璃观望台,停足于台上,临空往下看,心中些许慌乱,但此处确实是山上最好的一处观景点。俯视,见陈溪似一条碧玉带绕村而行,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诸多民居缀落其间,好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不远处,梵音阵阵,可见通泽寺的早课已然开启。俯阶下行,见道旁立有不少指示牌,可能是为驴友指明方向而作,顺着牌子,我也顺顺当当下了山,出口处即是溪畔。沿着此溪前行,一股股白练顺流而下,不时有溪鱼在溪中游嬉,三两白鹤站在溪石上若有所思,只可惜刚拿起手机,那些白鹤已振翅高飞,难留其影。</p> <p class="ql-block">  溪旁立有一些宣传画,画上有一些文字说明此地人文底蕴不薄。如,此地有一座伏龟山,山上一处禄岩形似一只向东望月的石龟,有三朵、五朵峰出没烟霭中。清·黄宗羲著《四明山志卷一 名胜》曾有记载。两侧山脊陡岩裸露,形似羊额两边分,一年中有近200天,山巅在水雾的笼罩之中,故名“羊额云雾”,入选四明十景之一。又如,此地有一座“西柏庵”,其原名“云鹤庵”,提传是东晋隐士谢散(谢安之侄)石室所在,是道家的风水宝地。南朝道教名士褚他玉亦在此筑庐隐居,并开馆传法授艺,好友陶弘景在馆内亲规四柏,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庵内至今尚存两棵古柏,在岁月的风雨雕刻中仍存“柯如青铜根如石”之遒劲本色,给人一种厚重苍劲之感。</p><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阳明先祖居住地就位于陈溪乡虹溪村,据《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为“姚江秘图山派王氏”的第九世孙。姚江秘图山派王氏先由余杭迁至上虞,再由上虞达溪虹桥迁至余姚城内的秘图山。王阳明曾于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7月初与徐爱等来虹桥游历认祖,曾记云:“乃从上虞入四明,观白水,寻龙溪之源;登杖锡,至于雪窦”(龙溪即现在源自余姚黑龙潭的达溪),并留下《双笋石赞》等诗篇。</p> <p class="ql-block">  故此,虽然由于时间紧迫,不能前去伏龟山、 西柏庵等处观瞻,但阳明先生提到过的黑龙潭必须探望一番。于是,经商量之后,决定前往。黑龙潭位于四明山深处,余姚大岚镇与上虞交界处,既是一处避暑秘境,也是夏日玩水的好去处。沿着山道而上,只见奇石嶙峋,翠竹森森,落差极大的飞瀑和怪石徒增别样的探险乐趣。行至黑龙潭,虽然潭中的水况既瀑布没有想象的“丰满”,但如果想游泳体验,这谭水应该足够了,可惜走得匆忙没带上游泳裤,只得望潭心碎,好在来了,看了,并在谭石上留了一个影,算是打卡啦。</p><p class="ql-block"> 对了,临回之时,朋友还给我们一行人准备了妥妥的虞南水果及土特产,至此,两天的“竹隐陈溪”之行可谓是“赏山赏水赏秋色,拜庙拜佛拜通泽。”,完美收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