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题图王明义照片由龚彩英提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 运 相 遇 王 明 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文 / 季 宝 立</span></p> <p class="ql-block"> 人生之旅,贤与不贤看才德,相不相遇在时运。我与100医院院长王明义的相遇相知可能就是一种“时运”。</p><p class="ql-block"> 王明义院长身材硕壮,大脸赤面,短粗发,剑峰眉,鼻兀唇厚,双目炯炯,加之平时少言,不怒自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1976年10月欢送来院治疗的唐山地震伤病员康复出院,中间领路者为王明义院长</span></p> <p class="ql-block"> 1976年6月我刚到医务处任职时,对其颇感畏惧。是年10月的一天,庄金锴主任(德馨才富,已另叙)通知我去安徽当涂出差。原来是南京军区卫生部在86医院举办院长培训班,结业前各院长要发言。我忐忑到了当涂,用两天时间草就了他的发言稿后返苏。</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说他在培训班的发言反响不错,还得到卫生部耿希晨部长的赞许。从此,我们逐步彼此了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1978年秋率领野战医疗队演练于太湖之滨,右二为王明义院长,右三为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 王明义“深明大义”,立志投身行伍,不到16岁冒着抗日烽火入列人民军队,多次参加战斗、战场救护,不顾自己安危,拯救伤员生命。</p><p class="ql-block"> 敏于行、讷于言的他具有基层和机关卫勤工作的丰富经历,有思想,有胆识,魄力大,能力强,敢担当,任院长期间100医院的各项建设如火如荼,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当涂近距离“相遇”后,王院长看到我时脸上有了微悦,医院有重要工作他会想到安排我承担,比如:应由政治处承办、医院出席苏州市双拥大会的大型材料《向人民群众学习 为人民群众服务》;该由组织干事执笔、院党委出席南京军区医院工作会议的经验做法《整顿医疗作风 促进医院建设》;理应院务处起草、出席江苏省军区后勤工作会议的事迹报告《大搞厨具革新 改善病员伙食》……都让我这个医务处的见习助理员执笔。而我也将这些视作信赖与历练,一一“笑纳”,从不借故推辞,并且保质保量按时完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作者在医务处任职期间起草的被南京军区、江苏省军区机关和苏州市革委会(市政府)采用的一部分文件材料</span></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南疆自卫反击战打响,医院接到上级命令组建列车医疗队驰滇向内地医院转运、分治前线伤员。医疗队的人员组成、工作预案和战前动员讲话都是我承办的。赴滇人员名单中我列在指挥组。但临近出发,王明义院长撂下一句话:“你不要去了。”奔放的热情遭遇倾盆凉水,我顿时懵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赴滇转运前线伤员,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不仅是对每个人的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王院长没有任何解释,使我陷入郁闷之中。</p><p class="ql-block"> 列车医疗队南征没多久的一天晚上,有朋友悄悄告诉我:“你到政治处任干事的命令下来了。”我又是一愣:之前没有任何人透露半点消息,更不用说找我谈话或征求我的意见。翌日,我到政治处报到,医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蒋仕森(德高望重,另叙)分工我做组织工作。此时,我才明白了王明义院长的“良苦用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当年王明义、贾宗文、朱彬、杨子恒等领导人带领全院干部、战士、职工奋力拼搏,扎实推进医院全面建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图源:沧浪情结~100医院战友群)</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虽然到政治处上班了,列车医疗队凯旋后的工作总结、上报材料,王明义院长还是让我“操刀”。所幸的是我在医院先后三个岗位工作五年多,撰写了无数的讲话、报告、总结、经验等文电材料,凡是到他那儿的一阅即过,从未“打回”返工。</p><p class="ql-block"> “时运”让我相遇“伯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100医院院长王明义(右)与医务处副主任朱学山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 王明义升任苏州军分区顾问后于1982年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帮助工作。深秋的一天晚上,在江苏省军区机关工作的我,驱车从虎踞关前往中山东路总医院宿舍区看望,老俩口笑靥相迎。我们彼此畅叙,聊得眉开眼笑,良久方才离开。</p><p class="ql-block"> 斯人已去,背影越来越远;关照点滴,记忆却愈加清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文章摘自季宝立著《且行且思~大校的人生奋斗之旅》一书,内容略有删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 ***** ***** *****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