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寒梅(二)

宋胜生

由于时局日趋恶化,民国二年(1913年)9月1日,袁世凯唆使辫帅张勋攻下革命党人驻守之南京。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遭受失败。这时,留守府已撤散,全城一片骚乱,绍兰只好危险中沉着地安排师生转移。直到找好关系,将遗孤一一送还原籍后,她才只身回沪,向黄兴等汇报。黄兴极为嘉许。可绍兰因为未对遗孤克终教养,时刻耿耿于怀。从此,黄兴夫妇对绍兰倍加信任,交谊日深。<br><br> 黄绍兰和黄侃在楼外楼相与倾诉之后,不胜感慨。黄侃问绍兰:“你下一步将如何打算呢?”<br><br> 绍兰说:“听组织安排。”<br><br> 黄侃问绍兰有什么困难没有?绍兰说:“个人的困难算不得什么,大的困难是革命,我们个人是和革命联系着的。”<br><br> 自此次相会以后,黄侃和黄绍兰过从甚密,交谈很多,并时有唱酬。<br><br> 到1914年,形势愈来愈坏,袁世凯张牙舞爪,穷凶极恶,先后下令解散国会,停止众、参两院议员职务;解散各省议会;废除各省都督,一些革命党人生存十分困难。是年秋,黄侃因北京大学文科院长(即文学院长)夏锡祺的引荐而到北大任教,在国文系讲授文学概论、词章学及中国文学史。黄绍兰仍居上海,她通过关系,为人作家庭教师。在他们分手不长的时问里,绍兰生下一女取名钰钰(允中)。<br><br> 情深如海,天各一方,但谁也忘不了谁。后来两人都写了不少诗词,或抒胸臆,或寄情思。这个关系,至癸亥(1923年)以后音息遂断。翻开黄侃的词,有一些就是忆黄绍兰的,如《虞美人》:<br><br> 前游如梦谁能记?回首空流泪!朱颜那得似从前?惟有秋光依旧自年年!<br><br> 天涯纵有知心侣,不解怜卿苦!长夜人静酒初醒,万境萧条何处诉深情?<br><br>  又如《蝶恋花·七月二十三夜纪梦》:<br><br> 一夜秋寒人未寐,弄影疏莹,来照娟娟泪!万种缠绵无好计,高楼一样伤憔悴!<br><br> 落叶惊风飘暗砌,漏尽香沉,帐掩簾垂地。相见依然如梦里,可怜别去真容易!<br><br>  民国五年(1916年)春,黄绍兰经教育界知名人士黄炎培、沈恩孚等支持,于上海法租界贝勒路创办博文女子学校。由黄兴夫人徐宗汉、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及邵力子、邹鲁、张继等组成校董会,绍兰任校长。所聘教师得人,教学成绩日著,后因经费奇绌,于民国九年(1920年)秋停办。复经黄炎培介绍去江苏任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国文教员。民国十年(1921年)春,得著名实业、教育家张謇资助其回上海法租界蒲石路重办博文女校,并扩大规模。绍兰自是精神益振,原有师生闻风而至。继以学生激增,校舍窄,乃迁校址于蒲北路。章太炎为书校牌,撰校歌勉励师生“力挽狂澜”,“当仁不让”,“端楷模兮先知觉后知”。<br><br>参考资料:<br><br> 黄侃:《黄季刚诗文钞》,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