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塘

户外之马

<p class="ql-block">  贵州大塘古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城边有一口天然大池塘而得名,始建于乾隆年间,是贵阳通往两广古道上的重镇,也是</span>清华大学历史学家范六一教授、民国中央常委朱绍珍女士等名人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十九日,姑卢阿沙起义,云贵总督张广泗调兵3000多镇压,平息后,始建大塘城,并从贵阳青岩拨定广协兵400名驻守此地。乾隆四年(1739年)设置大塘分州(称大塘理苗州),设州判,并鸠工修筑大塘城墙。</p><p class="ql-block"> 经几年的营造,一座坚固的大塘城池拔地而起。大塘城墙用大理石垒砌而成,高5米,厚3米,周长约1000米,形如项链,称“罗汉系珠”。设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城内东西、南北两条大街纵横交错,若干条小街小巷交织在一起,还有五座庙,居住近千户人家。</p><p class="ql-block">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余部在曾广依的率领下,从广西渡红水河进入贵州兴义。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攻下贞丰、紫云、安顺等地,来到长顺、惠水一带,准备撬开贵阳南大门大塘城。据史料载:“贼(统治阶级对起义军的蔑称)由摆榜至大塘望城关,署州判李昆城守,乞援独山,侯云沂遣牙州把总刘正朝驰赴,贼旋退播翁,趋罗斛董熙。”因城池高大坚固和有援军,鏖战几天几夜,太平军未能攻下大塘城,往南走罗甸到黔桂边界活动去了。</p><p class="ql-block">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在这里得到验证。连太平军都攻不下的大塘城,在内奸的策应之下,却轻而易举被当地的少数民族起义军攻破了。</p><p class="ql-block"> 同治七年(1868年)七月初六日,刘妹崽领导的义军,因得到城内“向二阎王”接应,义军于黑夜越墙入城,四处放火,顿时城内乱成一片,守城官兵从南门跳墙逃跑,天亮城破。此役罹难者众,事后无人认领的尸骨达几百具,被集中埋于东门外的“白骨冢”。</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大塘县政府迁通州,几个月后又迁回大塘。</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七月一日,平舟县与大塘县合并,各取一字叫平塘县。八月十五日,经省政府批准,平塘县政府迁往平舟。从此,大塘城淡出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东门外的白骨冢。</p> <p class="ql-block">破四旧时原碑被敲破。</p> <p class="ql-block">大塘城坐落在高原台地之上,山高水也高,城东有一天然水塘,大塘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大塘夕照。</p> <p class="ql-block">望城关落日。</p> <p class="ql-block">大塘北边摆榜金盆漏底三级瀑布。</p> <p class="ql-block">大塘古驿道上的一处营盘。</p> <p class="ql-block">大塘镇少数民族特色广场。</p> <p class="ql-block">大塘四周风光。</p> <p class="ql-block">掌布方向风光。</p> <p class="ql-block">从望城关俯瞰大塘城。</p> <p class="ql-block">大塘卫星图。水塘、老城、白骨冢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