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博物院参观记

秀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文/秀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293682108</span></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和中山路交汇处,原内蒙古博物馆作为1957年自治区成立10周年大庆的重点项目,是全国唯一的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列入世界建筑史,2007年内蒙古博物院正式揭牌成立,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为国家一级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去呼和浩特,内蒙古博物院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更是一次体验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走进内蒙古博物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草原之塔”,这座建筑以草原上常见的包头帐篷为设计灵感,外观造型独特,寓意着内蒙古人民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和热爱。进入博物馆内部,首先看到是习近平主席的题词,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创伟大中国梦。博物馆一共分为四层,展厅分布在不同楼层,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风格。</p> <p class="ql-block">先去二层,二层一共有4个展厅,分别为远古世界、高原壮阔,地下宝藏和飞天神舟展厅。沿着大厅径直往西走,我直接飞奔到飞天神舟展厅,因为那里有许多关于航天方面的介绍,我渴望汲取更多的太空知识。航天卫星发射基地有4个,酒泉、西昌、太原、文昌,而回收地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内蒙古,我顿时为内蒙古骄傲起来,环顾展厅,里面陈列着许多飞船模型、火箭残骸、航天员的太空服、一些宇航员的图片及简历等。</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浩瀚的“宇宙”,出了飞天神舟展厅,隔壁挨着的就是地下宝藏展厅,可惜当天展厅未开放,只好遗憾的离开了。沿着东边朝前走,我来到了高原壮阔展厅,高原壮阔展厅里面介绍了许多生长在内蒙古的植物,如胡杨、沙棘等,里面还有许多珍稀动物,如雪兔、草原狼、猫头鹰、金雕等。其实这个展厅主要告诉我们需要保护动物,让我们看见的动物永远不再是标本。</p> <p class="ql-block">穿过博物馆大厅,就来到了我最喜欢的展厅—远古世界展厅了。这个展厅内展示了内蒙古地区远古时期恐龙等古生物化石的标本和模型,在这个展厅中我看到了一些著名的恐龙化石,现在看到了镇馆之宝查干诺尔龙,查干诺尔龙是一种大型蜥脚类恐龙,距今已经达1.3亿年,恐龙的骨骼化石保存良好,它是目前亚洲已修复装架起来的最大的恐龙,在这里除了查干诺尔龙,还有其它的恐龙化石和生物化石标本。这是原角龙和鹦鹉嘴龙等,在这里还看到各种形状的恐龙蛋,有长形还有圆形的。这些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内蒙古地区远古时期古生物的生态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远古世界厅是一处展示内蒙古地区远古时期,古生物化石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来到三层,去交融汇聚。这个博物院国家一级文物就有650件套。这是一件元代鋬耳金杯,内蒙古气候寒冷,各民族都有豪饮的习惯,是一个元代贵族喝酒用的酒具,非常适合在马背上系挂和携带。</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是钩窑“”小宋自造”香炉,是一件国家的一级文物,也是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是一件元朝的瓷器,它出土于呼和浩特市的白塔村。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器形最大、最完整、制造最精良的一个钩窑香炉,堪称是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这里重点展现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在居住区域、政治制度、城市建设、农牧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商品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汇聚交融,典型的历史实证,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原因,有的展厅没去,我直接上四层来到大辽契丹展厅,这个展厅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北方骑马民族,契丹族的历史。契丹起源于东胡族系鲜碑字文部的一支,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就出现了关于契丹的记载,在公元916年,当时契丹古八部之一的一个首领叫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了大契丹国,后来又将国号改为大辽,那么在辽续的二百一十九年过程中,辽和契丹这两个国号是并用的,所以叫大辽也可以,叫契丹也可以。现来到非常精美的一些出土器物跟前。</p> <p class="ql-block">黄金覆面,该覆面由薄金片捶击而成,出土时盖于公主面部,呈半浮雕形,面部安详,平静,端庄。面具边缘一周有33个小孔,用细银丝沿着面具周边穿孔与头部连缀起来,作为殡葬服饰的组成部分,此覆面是死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辽代等级观念在葬价中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琥珀璎珞,它是贯穿珠玉等而成的,这个装饰品多用于颈部,这是辽代墓葬中最常见的饰物,出土于通辽的陈国公主墓。</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棺及棺座,这是2001年在施工发现了一座辽代的契丹贵族永生墓中出土一件彩棺,这个彩棺是柏木制成,红黑进行彩绘,并且多处贴金,墓主人身份不明,但是彩棺上的贴金之风,暗示着墓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p> <p class="ql-block">出了大辽契丹展厅,现在来到边关岁月展厅。这里是内蒙古地区东周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陈列,有图片,有实物,更多的是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首先看到的是鹰顶金冠饰,这是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它出土于鄂尔多斯市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冠顶的半球体有四幅狼吃羊图案,冠顶中央傲立一只展翅雄鹰,俯瞰着狼吃羊的生动画面,这件冠饰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胡冠标本,此冠构思奇特,制作工艺精湛,纹饰精美,装饰题材生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双耳铁鍑,它是有山字形的鍑耳,这个年代可以找到东汉中期,铁制鍑在东汉时出现,一直延续到了北魏时期,与同时期的铜鍑有基本相似的形制特征,广泛地存在于欧亚草原。</p> <p class="ql-block">狩猎图岩画,这是从阿拉善盟曼德拉山采集,曼德拉拉山岩画群,堪称中国西北古代艺术画廊,岩画上记载着古代的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生态等多方面的信息,为研究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发展史、畜牧史、美术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从东周至南北朝时期的一千多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走向大一统,大融合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国北方边疆地区得到有效开发治理的重要历史时期。据统计目前在内蒙古地区共发现有秦汉魏晋时期的文物遗存多达3000余处,长城7570公里,沿着长城东西还分布有众多的城镇遗址,反映着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历史进程。最后见证着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一天的参观,我意犹未尽,内蒙古博物院不仅让我领略了内蒙古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还让我感受到了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不仅是文物收藏的宝库,也是了解内蒙古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