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示陈列介绍(2)</p> <p class="ql-block">公元340年前后,笈多王朝时期的佛教艺术,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佛造像结合了早期犍陀罗和秣菟罗两种风格,高鼻挺直,躯体修长匀称,背光精美,整齐排列的右旋式螺髻,轻薄的通肩式袈裟,衬托出了宽肩、细腰、宽胯的体型特点 。衣纹表面,有的刻出密集的突棱状衣纹,有的打磨光滑,不刻衣纹。佛像面部两眼半睁半闭,呈瞑想状,面相静谧。</p><p class="ql-block">中国佛教艺术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的,二者之间随着王朝兴衰和佛教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褒衣博带”,“曹衣出水”,“秀骨清像”这一极具本土特色的佛像风格。</p><p class="ql-block">在龙兴寺出土的佛像中,北魏佛像一般表现为厚重的大衣与清瘦体型的结合。北魏末年至东魏时期的佛像衣饰已变得轻薄贴体,体型也开始丰满了,反映了北魏至东魏佛像风格演变的一般规律。但龙兴寺的北齐佛像,却为我们了解中印风格兼容期的特色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龙兴寺出土的佛造像呈现出了更丰富的艺术形态:大衣都是轻薄贴体,衬托出了优美的身段,服装以袒露右肩式与通肩式为主。通肩式大衣又分两种,一种为高领式,一种为低领式。大衣表面,有的打磨光滑不刻衣纹,有的以阴线或绘画的方式表现田相袈裟,有的用单阴线疏简地刻出衣纹,有的则用双阴线来表现衣纹。另外,还有采用突棱的方式疏密有致地刻出衣纹,并随着人物身段的起伏而显示着动感。</p><p class="ql-block">现存的北齐国佛造像为数众多,但像龙兴寺这样表现出多种艺术手法的,还是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北齐国佛像艺术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也是龙兴寺的独到之处了。</p> <p class="ql-block">北魏晚期一东魏佛立像 贴金彩绘 高133厘米。</p><p class="ql-block">该佛像头顶有高肉髻,表面饰有细密的螺纹,面相方圆清秀,五官宽大,属于北魏晚期的风格。</p><p class="ql-block">体型虽显消瘦,但褒衣博带式大衣轻薄贴体,衣纹的刻画极具装饰性。这些都是北魏末年至东魏时期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北魏晚期 佛立像 彩绘 通高84.5厘米</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十分典型的北魏晚期佛像,显示了经过孝文帝的汉化改制所带來的汉族士大夫阶层欣赏的佛像风尚,身披厚重的褒衣博</p><p class="ql-block">带式大衣,具有清瘦潇洒的体型。衣纹的刻画为厚重的阶梯式,并在胸前束带。</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贴金彩绘 通高93厘米。突棱的手法刻画衣纹。</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贴金彩绘 通高115厘米。</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貼金彩绘 通高150厘米</p><p class="ql-block">这尊佛像体现了北齐新风格与北魏晚期传统的秀骨清象风格的结合。佛的头部肉髻低平,面相丰满,双目下视,饱含慈悲济世的情怀。颈部较细,体型显得清瘦潇洒。身穿双领下垂式大衣,衣薄而贴体。身体表面的衣纹为较圆的突棱状,流畅自如地从左肩处呈放射状分布于全身。在大衣的表面还以红绿彩绘制出田相袈裝。</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贴金彩绘 高131厘米。</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贴金彩绘 通高78.5厘米。</p><p class="ql-block">佛像穿钩钮式袈裟,施红色彩绘,衣纹为阶梯状,左手施与愿印。</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贴金彩绘 像高131厘米。</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通高 113厘米</p><p class="ql-block">佛头顶的肉髻低平,表面饰</p><p class="ql-block">螺纹,面相丰满,双目微睁,面带微笑,身躯丰满,略显粗短。佛像身着通肩式大衣,以阴刻线手法表达疏简的衣纹。</p><p class="ql-block">从这尊佛像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笈多艺术在北齐时期风格的改变。佛头后有圆形头光,内圈有圆型浮雕莲花,外圈残留六身坐佛,中间的光环由阴线刻出。</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贴金彩绘 通高 148 厘米</p><p class="ql-block">该佛像头顶的肉髻低平,表面饰有螺纹,面相丰满胖圆,双目下视,嘴角内凹,面部含笑,表情慈善。身体部分与头部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为修长窈窕型,着力刻画出了细腰与宽胯。轻薄的袒裸右肩式大衣紧贴身体,较圆的突棱状衣纹从左肩向下分散,疏密有致。这尊佛像虽然蕴含着笈多式艺术风格,但在体型与服饰的表现方面,则明显地表现出北齐雕刻的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贴金彩绘 通高108 厘米。</p><p class="ql-block">该佛像的头部丰满,呈卵形,头顶的肉髻呈较矮的馒头形,表面所饰的螺纹大而低,充满了域外风格。面部的五官较小,集中于脸的中部。双目略微下视,面含笑意。体型丰满而窈窕,胸部平坦,细腰,宽胯,鼓腹。身体表面的右祖式大衣没有厚度,只是在身体表面以双阴线和单阴线交替的形式刻出衣纹。这尊佛像在力图表现笈多式艺术风格,没有流行于后世,但我们可以从它的身上看到笈多艺术是怎样同北齐的审美时尚相融合的。</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贴金彩绘 通高151厘米</p><p class="ql-block">佛面相圆润,双目低垂,表情沉静。螺发细密,肉髻圆凸。脑后圆形头光残,剩余部分有浮雕莲瓣、线刻加彩绘的同心圆、四身浅浮雕的化佛组成。身着通肩袈裟,上饰彩绘田相。跣足而立。</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立像 贴金彩绘 通高162厘米。</p> <p class="ql-block">北齐佛立像 贴金彩绘 高69厘米。</p> <p class="ql-block">佛立像陈列方式。</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坐像 贴金彩绘 高64厘米。</p> <p class="ql-block">北魏晚期一东魏 佛头像 贴金彩绘 通高21.7 厘米</p><p class="ql-block">中国的佛教造像,是古代佛教信徒们的功德寄托,也是无数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们辛勤创作的结晶,我们在研究、鉴赏它们的同时,不能不被其中所包含的深邃思想、丰富哲理、美的风韵所叹服。这尊佛像就包含着北魏晚期至 东魏的社会审美情趣:清秀的面相,喜悦的表情,蕴藏着丰富的思辦神韵。</p> <p class="ql-block">北魏晚期一东魏 佛头像 彩绘 高26.5厘米。</p> <p class="ql-block">北齐 佛头像 贴金彩绘 通高28 厘米。</p><p class="ql-block">佛像,奇托着众生的所有心愿。佛教认为,佛祖的形象不仅是信徒们崇拜的对象,也包含着佛教的全部思想与智慧,它们能看到人间的疾苦,领悟信徒们的期盼。于是,一尊尊神奇的佛像,就成了沟通现世众生和佛祖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p><p class="ql-block">青州龙兴寺出土的石造像也不例外。这尊佛像在他宁静的神态之中显露着内心的喜悦与慈悲,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堪称北齐造像艺术中难得的精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