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转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吉氏家族网 </span>2024年06月28日 16:18</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像我们小老百姓的族谱,倘若要较真溯源的话会发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的,也几乎不存在主观恶意的初衷,所以大家客观看待,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时候有空,我再写一篇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说族谱上那些不一样的用词,一般情况下各家族谱上都是祖父子孙世代血缘相承的,但是无法保证每一家每个儿子每一支都那么顺利,不要说普通百姓家,便是生在帝王之家也发生许多后继无人的情况,远的不说,就看看明清两代也是不少了,这还是光看皇帝,你要把所有亲王、郡王、国公什么算上那绝对不逞多让。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在翻看族谱的时候有时会遇到“继嗣”、“过嗣”、“过继”、“承宗”、“回宗”、“养嗣”……等等记录,不过最多的还是上面六种,许多时候也把这六种称作“正承六桥”,“桥”这个字用得很精妙,非常精准的把整个事件精准而简洁的交待清楚,也就是这六种都是光明正大受大众承认的把别人儿子变成自己儿子籍以承祠衍枝的合理伦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这六种方式方式有什么区别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最通俗的比喻就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同父同母的兄弟把他儿子给我,这叫“<b>继嗣</b>”;我同父异母的弟弟或者堂兄弟把儿子给我,这叫“<b>过嗣</b>”;我表兄弟或者同曾祖的再堂兄弟把儿子给我,这叫“<b>过继</b>”;我招了个上门女婿让他跟我姓,这叫“<b>承宗</b>”;因为没有子嗣或者子嗣夭亡无法再生育,把在外面的私生接回来的,这叫“<b>回宗”</b>;收养别人的儿子然后跟随自己姓,以亲儿子身份承礼接法的,这叫“<b>养嗣</b>”。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这是古法古制,后来弄乱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譬如“过继”一次,亲兄弟间也用这词,这就有点扯了,同父同母过什么过,全血全骨都是相同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个“回宗”,刚开始的时候是专指,鲜有人用,因为这个不太光彩,后来把外甥继承舅舅的也称作回宗,有些地方也叫“回血”、“回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些少数民族也有这个风俗或称为“姑爷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从民国起,很多不太考究的族谱也不分了,都记为“过继”或“承嗣”,这个其实可以理解,这种事情主家大都不愿意写得太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这六种有没有高低之分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常情况下大家的心里感受和认可程度为继嗣>过嗣>承宗>过继>回宗>养嗣,这个有点类似西方对血缘的计分法,西方常有什么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血脉的分法么,西方可能会把承宗排在第一位,因为他们对男女态度是一样的,女儿也可直接继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西方似乎私生子现象他们并不刻意回避,我们似乎就没西方那么宽容了,明明是亲生的倒却搞得跟马路上捡来的一个级别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究竟谁最好,这个得问当事人,毕竟有许多亲生儿子也忤逆不孝气死父母的,有的虽然是收养的孩子却乖巧孝顺光耀门楣的,所以我们平常心看待就好了,不要因为有这些不一样的记录就多做他想而另眼以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