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怀念(五)

铭鸣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春寒料峭梦犹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余晖依稀照后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永恒的怀念,源远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 王右铭</p> <p class="ql-block">  每逢清明,天总是这样阴暗朦胧。风轻轻,心沉沉,我怀念已经故去的父母。他们在坎坷中走完了人生旅程,经历一路风尘,最后安息在冥冥寂静的天国。</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是妈妈去世的第三个清明节,不禁思念迭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清明时节雾笼烟,长歌清诗祭祖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垂柳丝丝沐春雨,思泪滴滴落枕边。</b></p> <h5>&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母亲刘淑媛年轻时的风采</h5><p><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和妈妈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其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简朴学校育人重德</b></p><p class="ql-block">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被电装附小拒绝入学,无耐地走进了龙潭区第九小学校。既来之则安之,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和同学们处熟悉了,有些同学到我家玩儿,妈妈热情的欢迎他们,有时留他们吃饭。当同学们知道爸爸当过兵以后都很羡慕我,我是班里唯一的军人后代。我也就欣慰舒心,自然地顺应现状而开心忘忧,平抚了心绪安心地玩认真地学,成了班里的好学生。</p><p class="ql-block"> 龙潭九小师生朴素诚恳友爱,虽然物质条件差一些,却也有助于德育,这正合了妈妈和爸爸的老传统思想。而且,老师和同学对我都很好,爸妈也就放心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简陋的小学校园</b></p> <p class="ql-block">  龙潭九小就在江北的岗楼山下,黑水河的南岸,西边不远处就是通往泡子沿的胜利桥。学校很小,每个年级只有两个班。学校仅有一趟平房和北面的一间独立的大教室,长趟平房有十几间教室(包括老师的办公室),西侧的房头是水房。独立大教室与平房之间有大约30米的距离,这中间的小广场就是学校的内院。长趟平房的后边南面是学校的运动场,教室的门朝北开,得绕过平房东西两头才能到运动场,运动场的东西两侧立着小足球场的大门。坐在教室从窗户往外看,就能看到学生上体育课,运动场周围是树林。学校的南边在运动场的南边缘有一个钉马掌<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作坊</span>。那时运输拉货,特别是建筑工地拉砖头水泥等建材,基本都是大马车。马蹄子下面要定期换铁掌,春夏秋冬总有牛马来换铁掌。</p><p class="ql-block"> 下课休息时,总有小学生们好奇,围着钉马掌的架子看热闹,马、牛被绑在架子上不能动,任凭师傅给它们换上“新鞋”。校区的周边都被树林环抱,东边与江北机械厂子弟学校为邻。由于学校教室不够用,我们分成上、下午两班上课,隔周轮换。</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习压力不大,总有半天时间可以玩耍,我们玩的很丰富,爬树掏鸟窝、用弹弓打鸟、下河摸鱼捉蛤蟆、捕蜻蜓逮蝈蝈、挖田鼠洞、捅马蜂窝……在大自然里尽兴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主校区很小离北面的黑水河不足百米,从校园延伸到河边,河堤逐渐升高的慢坡隔离带上是一排柳树,树下每年种着蓖麻、玉米、高粱等隔离带。</p><p class="ql-block"> 站在河的南岸向北望是岗楼山,山顶最高处矗立着一座小岗楼,楼上的门窗、哨塔清晰可见,据说那是日伪时期日本鬼子建的放哨岗楼,这座山就因岗楼而得名。上体育课老师领我们爬过几次岗楼山。岗楼一层有个地下室,从一米见方的入口往下看,一股潮湿发霉的冷气袭人,阴森森的很少有人敢下去,我们班的淘小子仇宝明好奇胆大下去过,捡到了几颗子弹壳。</p><p class="ql-block"> 龙潭九小的办校条件很简陋,学生的来源主要是吉林北站铁路职工和黎明屯、八家子普通市民、菜民子弟,淘小子特别多,但都很真诚直率是可交的好伙伴。</p><p class="ql-block"> 学校上课、下课没有铃声,在水房对面的大榆树杈上挂着简陋大钟(是一段从钢制的氧气瓶上割下的钢瓶头部),打更的赵大爷拿着锤子敲,铛铛的响声远近闻鸣,那就是我们上课下课的铃声。那简易的钟声,很像电影《地道战》里高老忠敲响的大钟,敲响时传得很远。有一次轮到我们下午班,我和邻居赵忠弟、刘庆厚提前到校,觉得时间还早,就跑到岗楼山下西侧吉化102厂边上的大水泡子抓蛤蟆,玩儿得高兴忘了上课时间,正玩得起劲儿,忽然传来学校的钟声才想起要上课了,急急忙忙跑回去,还是迟到挨了顿批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育人根本在正心</b></p> <p class="ql-block">  我读小学的时候,社会风气正人们思想很淳朴正统,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发自内心的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国家。我的龙潭九小虽然很简陋,且规模小全校不足600学生,但学校育人先正世界观,政治思想教育抓得实。</p><p class="ql-block"> 1965年3月5日一年级寒假刚过,开学的第一天,正赶上纪念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两周年。那年下午,学校举行了庄重肃穆的纪念活动。东北的三月,春寒料峭北风凛冽,全校师生集合在小操场,各年级各班男女生两列纵队,安静地倾听少先队辅导员讲述雷锋精神,号召我们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然后全校师生宣读誓言,向雷锋叔叔学习,做毛主席的好孩子。</p> <p class="ql-block">  我和同班漂亮的小女孩关博被学校选出来端持雷锋画像。我们俩个子都很小,一左一右端着雷锋画像,站在同学们的面前。寒冷的春风刮吹着我们的脸,冰冷如针刺一般。我们俩坚强地忍受着,直至活动结束, 尽管戴着手套,手已经冻得麻木了,关博那圆圆的小脸冻得像红苹果一样红。那庄严的场面,铿锵的誓言,让我感觉内心发热,蕴生出无穷的力量学习雷锋叔叔,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随后,全校师生一起去龙潭电影院看了电影《雷锋》。</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的传统教育深刻地扎根在我的心里,打下了我敬仰革命先驱,崇敬英雄烈士,爱集体、爱劳动、爱祖国的思想基础。我对那些诋毁污蔑党和政府,非议领袖和英雄的言论非常反感。翻开中国革命的近代史,阅历中华民族的烈士英雄谱,千百万的英烈为崇高理想、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奋斗的事迹,哪一位烈士、英雄不放射出人类最高尚的精神光辉?</p><p class="ql-block"> 在小学期间,我知道了杨靖宇的故事。他壮烈牺牲后,日本鬼子残忍地剖开他的腹部,从他的胃里仅提取出一点点棉花絮和几片树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惊叹这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铁汉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在荒无人烟的山林里,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不吃、不喝、不睡,孤身一人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日伪政府发布的杨靖宇将军牺牲后和砍下的头颅。</span></p> <p class="ql-block">  当他被困于绝境时,遇到了几个村民,老乡知道他已经被日伪军包围凶多吉少,想让他活下去,就劝他:“投降吧!日本人会重用你的。”杨靖宇镇静铿锵深情地回答:“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日寇心颤胆寒。最后他单枪迎战群寇中弹牺牲。敌人砍下他的头颅威慑抗日军民,但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已在民间广为传颂,日本人也敬佩杨靖宇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为安抚民心日伪当局为杨靖宇举行了隆重的葬礼。</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他当时殉国牺牲的吉林省濛江县,改名为现在的吉林省靖宇县。</p> <p class="ql-block">  每年清明,学校都要组织给英烈扫墓。三年级时,我们徒步走了近20里路到吉林北山公园为英雄扫墓,向英烈宣誓。那高高的英雄纪念塔仍然矗立在我的心中,扫墓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天每个年级都打着一面少先队旗,列队肃穆地站在英雄纪念碑下,辅导员站在台阶高处的平台上,沉底地朗读纪念悼词。其中有两句悼词感动得我热泪涌流:</p><p class="ql-block"> 松江呜咽为英灵挥泪,</p><p class="ql-block"> 松涛低鸣向英雄致敬!</p><p class="ql-block"> 贴切简明而精湛挚诚的词语,感动着少年的心。松花江就在我们身边流淌,革命烈士纪念塔后面不远处的松林树下,安息着为人民流血牺牲英灵。那现场的气息让人联想了很多,我想到了在血雨腥风中,在枪林弹雨下,在敌人的牢房里,他们英勇献身壮烈牺牲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吉林市北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塔”</span></p> <p class="ql-block">  老师念完悼词,师生们一起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孩子们的歌声清脆嘹亮,坚毅的歌声在北山的松涛间回荡,安息在松林间的英灵听到他们的未竟事业后继有人,一定含笑九泉。唱着少先队员之歌,我心里那种继承先烈遗志,担负起接班人责任的壮志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作者演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b></p> <p class="ql-block">  学校包场组织师生看电影《地道战》,孩子们被故事的情节深深感染,抗日军民在毛主席《论持久战》伟大战略思想指引下,在艰苦的条件下前赴后继,几经挫折坚持人民战争,运用地道战消灭了据守在黑风口的敌寇,高传宝三枪击毙汉奸汤司令,而后又一枪击落了山田垂死顽抗举起的指挥刀,活捉了这个日军中队长,真是太鼓舞人心了。</p><p class="ql-block"> 看完了电影,同学们都很振奋,特别是电影插曲百听不厌。后来,文艺老师贾文春在音乐课上教会了所有班级唱《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和电影尾声那雄壮的合唱主题曲《地道战》。贾老师一边弹着脚踏风琴,一边一句一句教我们唱歌的样子,至今还留在记忆中,小时候学会的这两首歌终身不能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作者演唱: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b></p> <p class="ql-block">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高老忠深夜查岗与偷袭高家庄的鬼子、伪军遭遇。面对鬼子中队长山田的枪口,他毅然拉响了报警的大钟,在危机时刻发出了战斗警报,毫不知情的民兵和村民立即钻入地道,投入战斗状态,鬼子的偷袭没能得逞。高老忠被鬼子和伪军团团围住,在群敌的枪口下他视死如归,那威武高大的身躯屹立在我的心头。最后,他身中数枪挺立不倒,突然拉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看完《地道战》,学校安排学生写观后感。我突然非常喜欢听学校的钟声,特别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铛-铛-铛”钟声悠扬回荡。对比高家庄老古树上的大钟,虽然我们学校的钟很小,但唤起心灵激荡警醒的声音很相似。</p><p class="ql-block"> 那大钟敲响时是发出警报:鬼子来了,准备战斗!当小钟敲响时是提醒:快进教室,准备上课!</p><p class="ql-block"> 敲响古老的大钟,发出事关生死存亡的警报,甚至要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敲响我们的小钟,孩子们幸福地走进教室上课,快乐地放学回家。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敲响指令,相似的钟声,穿越了时空成为难忘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学校简陋朴素的条件,并不影响学习,也没有减少孩子们的快乐,因为龙潭九小大多数学生都是劳动人民的子弟,自然适应艰苦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个时候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的生活不富裕,一般家庭只是温饱,而且有些家庭处在贫困状态。我们班主要是吉林北站的铁路职工子弟,另一部分是来自周边市民的孩子,父母都是辛勤的一线劳动者。同学中有些家庭确实很困难。我们班有一对姐妹韩明兰、韩明荣。一天早晨上课,点名时姐俩都没有到,几天以后她们才来上课。一进教室同学们发现她们眼睛红肿,精神萎靡眼神悲切胆怯。后来同学们才知道,她们的父亲前几天去世了。父亲病了很久,妈妈上班独立养家,很多家务事都由姐姐韩明兰挑起。如今</span>可怜的小姐妹这么小失去了父亲无依无靠,韩明兰开始<span style="font-size:18px;">照顾妹妹超持家务,成了小当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班里还有一个男生陈立勇,也是爸爸常年哮喘躺在床上,不能正常劳动生活,妈妈上班养家。他是家里三兄弟的大哥,也是家里的当家人,</span>照顾着两个弟弟,<span style="font-size:18px;">管理着家里的日常生活。因为他在家里说的算,是个小当家,男同学就总喜欢到他家里去玩儿,因为在他家开心自由没有家长管。他养了一条狗,同学们都喜欢逗着玩儿,后来下了四个小狗崽,同学们都想要,他优先送给了我一个。我们班的张凤彬和王景林,家住黎明屯离学校很远,两人同行每天要走近十里的路,冬季天寒地冻,有时进教室棉帽上挂满霜花。虽然路远道滑还有山路,他们总是提前到校</span>从不迟到。想起我自己真惭愧,我家离学校不到十分钟的路,还经常迟到。他们这种超强严格的时间自律,现在有几个孩子能做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家长忙于工作,孩子得不到细微照顾,</span>都很皮实自立。因为照料欠周也会有些小麻烦。一次上课时,教室里逐渐浓烈的臭味让同学们左顾右盼,互相探寻是谁在放屁?可是无人反应。同学们忍臭哀熏一直到下课。钟声一响大家都起来往教室外面跑,只有第二排的刘景林一直坐在原地不动。石桂春老师感到蹊跷也猜到了几分,就问他:“你怎么不出去活动活动?”他尴尬地沉默。石老师一下子明白了,憋着笑说:“快点儿起来,我带你去洗一下吧!” 等课间休息后回来上课,刘景林的座位空着。同学们交头接耳:“刘景林拉裤兜子了!”由于家里没人管的太细,不知道他吃了什么不好的东西,以至发生了一点肌能调节失控。 </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同学逗着玩儿,一个淘小子嬉皮笑脸地叨咕:“仨圈儿一个塔尖儿,外带几个绿豆蝇,你说那是什么东西?”我纳闷儿就想问个究竟。他悄悄告诉我:“那是一滩屎!咱班同学的弟弟把屎拉在床上,招来绿豆蝇嗡嗡乱飞才发现。” 由此可见:家里照顾多疏忽,吃喝拉撒管理不能及时到位。那时姐姐带弟弟,哥哥带妹妹,是许多家庭阶梯式大孩子管小孩子的常态。大孩子也是孩子,大小差不了几岁,有时贪点玩儿,或忙于学习和其他事儿,忘了密切跟随小一点的行踪,是有情可原的!那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比现在孩子之间,为一个小玩具、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争执,打得不可开交强多了!</p><p class="ql-block"> 童年无忧都是快乐。厕所是自由快乐畅所欲言的场所。一下课那里就充满笑声,男孩子们就愿意在这又臭又骚的私密领地,说一些不愿意让老师听到的话。厕所建得非常简易,地上挖一个粪池,盖上木板地面,上面用不成材粗糙的木板,钉成简易的棚屋。</p><p class="ql-block"> 有一段顺口溜,小男孩儿进了厕所几乎都说过:“急急忙忙,走进茅房,抬头一看,国营饭店,日本烧酒,美国香肠,咬上一口,满嘴焦黄”。这就算是龙潭九小最流行的童谣吧,调皮的男孩子总是乐此不疲乐在其中。</p>

同学

学校

教室

上课

岗楼

雷锋

九小

龙潭

我们

杨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