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寺——一个皇家的寺院》(2024.8,挨森)

W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北海,原是辽燕东北的一片湖泊,名金海。金代时期将湖泊加以开凿,又靠近湖泊东岸的地方,堆筑了一座小岛,便是琼华岛。</p> <p class="ql-block">金代的大宁宫,于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于琼华岛上,寓意太宁宫,后来改为万宁宫,并重修“广寒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命人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放置“渎山大玉海”(今团城内的大玉瓮),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 (今在台湾),并以大宁宫的湖泊为中心营建宫城,元大都城逐渐建成。</p> <p class="ql-block">十一世纪起,这里成为皇家苑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又称白塔寺。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应西藏喇嘛恼木汗之请,在原万宁宫的废墟上建筑,本是喇嘛庙建筑,包括普安殿、善因殿和白塔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八年(1743年),永安寺进行扩建,增设法轮殿、钟楼、鼓楼和山门,引入了佛教元素。寺的前院属佛教建筑风格,有佛教式的寺门;寺的后院是喇嘛教建筑风格,有喇嘛教式的寺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寺院,不仅代表了京都皇城寺院的独特象征,也是藏传佛教入主中原帝都的象征,标志着中国汉藏佛教在清代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法轮殿是最主要的殿堂,内供释迦牟尼佛,八大菩萨和十八罗汉像。</p> <p class="ql-block">法轮殿上去有龙光牌坊、引胜亭、涤霭亭、昆仑石、楞伽窟。引胜亭内碑刻乾隆皇帝御笔,为“白塔山总记”,由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分刻在碑的四面。涤霭亭的碑刻也是乾隆皇帝御笔“白塔山四面记”。</p> <p class="ql-block">正觉殿内供奉弥勒佛祖和韦驮菩萨,东西两壁绘有四大天王画像,殿顶以黄绿两色琉璃瓦覆盖,殿脊顶部有龙的雕像,彰显其皇家寺庙的尊贵地位。</p> <p class="ql-block">普安殿在正觉殿正北,是永安寺的第三重殿,殿名有普度众生之意,内供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像,像两侧为其得意弟子班禅等坐像。</p> <p class="ql-block">悦心殿,建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重修,为皇帝驻园时临时办理政务和召见大臣之处。</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正脊雕龙,这是皇家寺院独有的标志。在京城,带有正脊雕龙的皇家寺院仅有两处,一处是颐和园的智慧海,另一处就是琼华岛上的永安寺。这两处寺院可称之为京城最高级别的寺院,当时只有皇家人才可以进入。因此,永安寺无疑是一座具有鲜明皇家特色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地处官苑之内,美轮美奂富有皇家气派,所有殿顶以黄绿两色琉璃瓦覆盖,殿脊上雕龙形图案,寺中太湖山石亭台的配置,亦如皇宫御苑,与园内别处景致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白塔,是寺内的最高建筑,具有浓厚的藏族风格。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高35.9米。塔内有一高九丈的通天柱,柱顶放一金盒,内装舍利。塔下藏有井内有旱船、佛龛、供桌及喇嘛经文、衣钵和法物等。</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山门前的狮子面朝山门,屁股朝外。正如老北京儿的谚语“永安寺的狮子头朝里”。</p> <p class="ql-block">永安寺门两侧各卧一只铜铸像龟的兽,名字叫赑屃(也称霸下),是龙的第六子,做咆吼壮,大有震慑四仪之势,似在彰显皇家寺院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摄影:尕滩平措</p><p class="ql-block">策划:尕滩顿珠</p><p class="ql-block">编辑:挨 森</p><p class="ql-block">制作:Wan—YunLian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张张丽摄影俱乐部</p><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许喜占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