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47团战友群里,结识了一位47团14连战友蒋发球,他是1969年12月入伍,广东江门人。他说江门很多当年入伍到了铁十师的战友,其中有送给大哥一件新球衣的47团测量组的谭维君,还有47团3连文书黄能盛。于是,我于2024年8月23日,乘坐G6119次列车,从长沙出发,3个小时都到了江门,去看望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谭维君战友开车,和蒋发球战友俩来接我。铁道兵战友特别之处就在于,即使不认识也会一见如故。</p><p class="ql-block">中午吃饭的时候,又来了一位47团卫生队战友周汉民。</p><p class="ql-block">本来蒋发球给黄能盛打了电话,邀请他过来吃饭,黄能盛说刚从医院回家,身体不舒服就不来了。</p><p class="ql-block">他们说黄能盛文书的肾脏不好,说话的气息很弱,就算了。</p><p class="ql-block">说起3连,他们说3连战友除了文书黄能盛是江门市新会区的,其他都是阳山县的,他们不熟悉。但是有一位阳山县3连战友叫做谢吐露,去惠州给女儿带孩子,路过新会,建立了联系。又说起阳山还有一位战友叫做付爱心,也有微信。</p> <p class="ql-block">下午,蒋发球、谭维君、周汉民战友陪同我去参观了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这里有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大榕树,形成了一个岛屿,很多白鹭和夜度鸟生活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又去了梁启超故居。他的儿孙们都很有出息。</p> <p class="ql-block">谭维君战友讲述了他与大哥王民宇相识的经过:</p><p class="ql-block">1969年底,广东入伍的新兵是在湖北黄陂新训三个月,1970年4月,他们坐车到了丹江口,然后步行拉练经过白河县到达陕南山区的蜀河镇,分到不同的连队。</p><p class="ql-block">谭维君因为手掌受伤,照顾他没有步行,是坐船到了蜀河。</p><p class="ql-block">他先被分配到了47团测量组,驻地在蜀河镇。那时候测量组只有他一个人是广东人,一个人住一间宿舍,有些孤单。</p><p class="ql-block">有一天,王民宇进了他的房间,跟他聊了起来。王民宇说自己是广西的,这么一说起来就是半个老乡了,因为广东广西是邻居嘛。</p><p class="ql-block">一来二去,俩人就熟悉起来。有一次,谭维君家里寄来了一个包裹,他家是江门城市人,家庭条件比较好,给他寄来一件新的长袖球衣。王民宇拿过来一看,很喜欢,就说:这件球衣真好看,给我吧?</p><p class="ql-block">谭维君说好呀,你拿去吧!</p><p class="ql-block">于是王民宇真的没有客气,就拿走了。后来王民宇牺牲的时候,谭维君说,身上穿的就是这件球衣!</p><p class="ql-block">我们家里因为人口众多,经济比较紧张,衣服都是妈妈自己做的,为了省钱不买衣服。大哥确实很想要一件球衣,那时候就是奢饰品,他一直不好意思跟妈妈开口。没有想到,他这短暂的一生中,唯一穿过的长袖球衣,是谭维君战友送给他的!</p><p class="ql-block">我问谭维君:你跟王民宇接触,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p><p class="ql-block">他想了想说:他应该是一个性格开朗,思想单纯的人。单纯到喜欢这件球衣就直接说了出来,没有什么心机。</p><p class="ql-block">大哥1970年11月牺牲的时候,只有23岁。铁道兵很多战友牺牲,都是23岁!</p> <p class="ql-block">晚饭,修理营的工程师凌福生也来了。他们同年入伍,后来凌福生去上了大学,1977年毕业回来当了修理营的工程师,一直在铁十师工作到转成中铁二十局。因为思念家乡,他工作调动回到新会,之后创业成功。这两年为了编写修理营志,做了很多工作。</p><p class="ql-block">左一是谭维君战友、左二是蒋发球战友、右一是47团卫生队周汉民战友、右二是修理营的凌福生战友。</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3连李彬似乎也是江门人?电话过去,他说他是阳山人,退伍后回到阳山,多年来跟着中航四局做工程,最近在江门市的阳江有个工程,他才从阳江回到阳山。喔,是了,我把阳江和阳山当成一个地方了。</p><p class="ql-block">本来已经买了次日(24日)的返程车票准备返回长沙。虽然江门战友们都挽留我再住一天,但是考虑到我多待一天,他们就得多陪我一天,家家都有事情,不要给他们添麻烦。</p><p class="ql-block">晚上很晚了,李彬来了信息,说阳山战友知道我到了新会,希望我去一趟阳山。他本来准备明天去湖北的,决定推迟一下,留下等我去阳山。</p><p class="ql-block">这一晚上,我辗转反侧,因为来的时候买了25日的返程票,为了不给新会的战友们添麻烦,特意退票改成24日,现在网上退票很麻烦,刚刚才退成票,还扣了一百多元退票费,明天又要去退票,会给订票的人添麻烦。去不去阳山?去不去阳山?</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凌福生工程师请我们喝早茶,我就跟大家讨论去不去阳山?怎么去?</p><p class="ql-block">商量的结果是谭维君和蒋发球陪我到火车站退票,然后凌福生在网上给我叫一辆顺风车,直接把我从火车站送到阳山县。</p><p class="ql-block">凌福生还专门交代司机,如果有顺路的人搭车就可以顺便搭人,如果不是顺路的就不要搭人了。并且交代司机,到了阳山马上回电话。司机不错,没有遇上搭顺风车的人,把我一个人送到阳山,200来公里,走了3个小时,非常顺利。</p><p class="ql-block">到了阳山,凌福生的公司工作人员立即跟司机联系,战友们一个一个都来了电话,询问我是不是到了。战友们的关心很温馨!</p><p class="ql-block">到了阳山,进了李彬的家,他的妻子很热情地给我做了鸡蛋馄饨面条,我也没有客气,吃得很饱。😄</p><p class="ql-block">接着其他战友陆续来了。先来的是47团20连的温来福战友,跟着3连4排11班的杨能基战友也来了。</p><p class="ql-block">战友相聚,自然是说起各自的经历。</p><p class="ql-block">李彬入住后在3连12班,1973年退伍。退伍后被招工进了家乡山旮旯里的一个军工厂。在部队他没有当过班长,在军工厂当了班长。十年后三线军工厂调整,他回乡当了农民。</p><p class="ql-block">温来福1976年退伍,回乡当了村书记。正巧那年中航四局来这里修公路,请温书记帮助他们协调当地的各种关系。温书记把这个好差事让给了李彬。李彬在温书记的支持下,各项工作协调得很好。</p><p class="ql-block">温来福后来当了镇长,想让李彬当村书记。这时候公路修好了,中航四公司要走了。李彬不愿意当书记,就跟着中航四公司走了。</p><p class="ql-block">温镇长后来调到县里当了建设局长。哇,他的权利大了,求他的人也多了。但是他把握了一个原则,不贪,不收钱。有请吃饭的就去吃,有酒喝就去喝,绝不拿钱。</p><p class="ql-block">11班的杨能基也是1976年退伍,后来当了镇里的民政干事。</p><p class="ql-block">说起阳山县1969年底有560人入伍去了铁十师,后来铁十一师要人,有60人去了铁十一师。留在铁十师的分在各个团。其中他们黎埠镇的20多人都分在了3连。退伍后,除了李彬、温来福、杨能基、还有一个3连的上士邓东林后来考上大学当了镇中学的老师、副校长,他们四人吃上了公家饭,其他战友都回乡务农。现健在的战友只有一半人了,一些人家在深山区,几十里路,出来一趟很不容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连的阳山兵只有一个姓谢的,就是谢吐露。温来福对这560人情况是比较熟悉的,他还有谢吐露新兵时候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谢吐露是3连1排2班唯一的广东新兵,和我大哥同一个班,大哥牺牲那天他也在现场。他们说起谢吐露跟刘生副连长的关系很好,1970年11月底我大哥牺牲后,入伍后只几个月的新兵谢吐露就被调到团机关搞摄影,1976年退伍回乡,现在惠州女儿家带孩子。为什么刘生对他那么好,据谢说,因为他个子小,刘生副连长照顾他。3连个子小的战士也不少,怎么没有都得到照顾,调到团机关呢?</p><p class="ql-block">说起付爱心,他们说,叫上他一起去一个地方吃晚饭。</p> <p class="ql-block">下午,他们带我去一个洞穴餐厅,确实很有特色。见到了付爱心。</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付爱心,说起来他还是个干部子弟,他的父亲是四野的南下干部,县公安局长。</p><p class="ql-block">他分到了47团五连电机班。有一次有个同乡新兵来找他要点汽油,他用盆子倒了一些汽油给那个人,然后他们就在旁边抽烟。他们不知道汽油旁边是不能抽烟的,瞬间,盆子里的汽油就燃烧起来,电机燃烧起来、油毛毡的顶棚燃烧起来,他被吓坏了,赶紧端一盆水去泼,不料火没有扑灭,反而升腾起来!正在工地上的刘副团长气得叫人把他双手捆起来。他说当时他已经觉得反正是自己的错,要枪毙就枪毙吧!</p><p class="ql-block">幸亏当时周围很多战友,大家七手八脚地灭火,有的用沙子,有的用泥土,总之,把火给灭了,那个电机还能用,刷了一层新漆,看不出来了。他说刘副团长后来还给他道歉,说对他太厉害了点。</p><p class="ql-block">这件事我那年和上海战友去蜀河的时候听说过。当时他的副班长就是上海兵孙树发,为此事,孙树发也受了批评。此事的发生,给全连上了一堂安全课,尤其是新兵,知道了汽油旁边是不能抽烟的!</p><p class="ql-block">在交谈中,感觉付爱心真是一个老实人,还是有干部家庭受过正规教育,循规蹈矩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温来福局长,退休后还是支部书记!</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杨能基战友。</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东道主李彬。李彬希望能够在阳山举行一个3连的聚会,他来出钱都可以。</p><p class="ql-block">阳山县是山区县,群山环抱,两条河在这里汇集,风景秀美,广东省正在打造这里成为旅游城市。</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一起开车去了他们的老家黎埠镇,看到了温来福当镇长时候曾经工作过的镇政府。在镇里一个农家乐吃中午饭,来了两个战友,一个是后来调去了十一师的战友,啥名字忘了,一个是3连战友叶木生和老伴。</p><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又在黎埠镇转了一圈,看到了李彬曾经工作过的那个光学仪器厂,确实是一个非常隐蔽的山旮旯。据说附近还有一些三线军工厂,有生产子弹的、枪械的。应该是广东省的小三线军工厂吧,现在都废弃了。</p><p class="ql-block">阳山县作为三线军工厂选址,确实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要求,可是现在还没有通火车,战友们来就不太方便了,先要坐火车到清远,然后再坐长途汽车或者打车。对于七十多岁的老兵们,交通确实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晚饭在一条河边的农家乐,这里是土坯砖墙,收藏了很多老物件,很有特色,来吃饭的人很多。</p><p class="ql-block">左一是李彬,右一是温来福,右二是邓东林。</p><p class="ql-block">邓东林,1947年生,文革前的老高三学生,还是韶关市一所省级重点高中的学生。因为有文化,到了连队就当上士,负责买菜记账。退伍后参加了恢复高考的第一次考试,很轻松就考上了大学,后来当了黎埠镇中学的副校长,退休后还当了一段时间的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26日,李彬一行人要去湖北襄樊一处工地,我搭他们的顺风车,回到了长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