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读《苏东坡传》

时光不语

<p class="ql-block">  赶在收假前,囫囵吞枣地看完了一直想看的《苏东坡传》,里面收录的很多诗文表章等都不能顺利读下来,涉及的历史事件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及党派之争也只是有个大概了解。还好,总算是硬着头皮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整本书,也算是利用假期了了一个小小的读书心愿。</p><p class="ql-block"> 对于苏东坡的敬仰之情不知缘于何时,应该是很久了,对于其诗文的记忆也只停留在曾经学到的一小部分,能信口拈来的也只是零零碎碎的几句,但每每读来,总是千滋百味。要说之前的喜欢大多在其诗文,那么之后的喜欢应该不止诗文,更在其人,其品。今天看完最后一章,对其命运的坎坷多舛,感慨颇多,内心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老公问我看完有什么感受,我想了想,也只能用毫无份量又单薄的话语简单说了说:感觉其一生太不容易,虽才华出众,21岁中进士,25岁开始为官,只是仕途路上顺风顺水的时候少,逆风而行的时候多,不是被陷害就是在被贬官的路上。一次次被排挤,被流放,翻山越岭,水路山路,颠沛流离,几次是死里逃生,为官为民,亦是反复无常。 </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但他初心不改,始终心系百姓与朝廷,无论在怎样恶劣的自然、生活或政治环境下,都能以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去面对,而且所到之处,都尽力把每一段艰难的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诗的样子,把最真实的感受毫不保留地赋予不朽的诗文里。不仅如此,所到之处都尽己所能为民减负谋福,而且都有所成绩和建树,深得当地官员和老百姓的拥护与爱戴。</p><p class="ql-block"> 只是看到最后的“终了”章节,心里无比难过,远在海南岛的他终于在其64岁时有幸被赦免,能回到中原他非常高兴,只是返回到常州没几天,因路上染疾,病情加重逝世,享年65岁。虽然他曾用心研究过长寿之道,炼过丹药,但最终没能躲过上天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只能说读完这本书,对其由来已久的敬仰之情里面有了些许的哀叹,也从其对待事物的态度里面汲取到精神的养料,获得如何获得心灵自由和快乐的法宝。</p><p class="ql-block"> 对这样一位多才多艺,近千年来,一直被无数人敬爱铭记的的伟大人物,对其评价,还是要从这本书的作者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的话语和苏东坡自己的话语中去慢慢品味。</p> <p class="ql-block">  林语堂在“原序”里是这样写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于这种人的人品个性作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中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书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p><p class="ql-block"> 最后章节摘录: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俱来,由生活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文庙碑》中所说:“吾善养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传》结尾摘录: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p> <p class="ql-block">  值得再读。</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7日</p>